• 历史的镜子(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的历史文化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镜子(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的历史文化课)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63.04 4.5折 139 全新

库存4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阎崇年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7954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9元

货号29595791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集合阎崇年先生一生研究成果之精要观点、治学之心得体会

本书汇集了阎崇年先生从 1984 年起,历时近40年应邀在海内外的机关、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团体等单位进行的多次演讲的精华。

全书共五编。分作“以史为鉴”和“文化遗产”“历史人物”“读书修身”“爱国精神”,共47篇文章。

这里面有“明亡清兴的历史启示/赫图阿拉之问的答案/物种文化形态的解读/三千年文化政治中心的地域变化/海洋文化的历史短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还有阎崇年先如何“读书、修身、修心、践行、厚德、出新”。



作者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研究清史、满学和北京史。论文集有《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等;专著有《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森林帝国》《康熙大帝》《北京文化史》等。



目录

第一编 以史为鉴


明亡清兴的历史启示  002


清朝兴盛的历史宝鉴  018


康熙盛世    030


康熙盛世的历史思考  040


屏障中原关盛衰 


  —民族与边疆问题的历史思考    055


明清痛失的改革机遇  064


海洋文化:中华历史的文化短板    082


鉴戒历史 反腐倡廉   091


赫图阿拉之问    113


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  122


从明清宫案借历史智慧    129


 



第二编 文化遗产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紫禁城文化管见 138


皇宫过大年  147


千年御窑的多元借鉴  151


雍正帝与圆明园  162


“平西府”是吴三桂的王府吗?    170


清初旗民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183


孔庙与儒学  196


一座避暑山庄 一部清朝历史   202


清廷与台湾的历史原貌辨析————以台湾西瓜为例  212


康熙南巡下扬州  223


镇江:文宗阁与《四库全书》  240


瑗珲:文化内涵·爱国精神·历史传承  257


 



第三编 历史人物


康熙帝勤奋学习与严格教子    266


康熙帝的读书之道    281


林则徐:海洋文化的先驱者    293


明清的士人  305


 



第四编 读书修身


读史 · 治国 · 修身    324


我读书与书读我  343


良师益友话读书  351


读书与悟书 ———以《大学》为例   367


读书与境界  376


读书与践行  394


读书与知礼  405


读史与修心  413


读书与读心  420


国学与修养  431


治学十二议  443


说话的艺术与智慧——史事杂评    453


济济多士 善待学生   463


正确传承历史:从戏说到正说  470


我与《清十二帝疑案》    495


历史学者的五项素养  501


大运动员的五大素养  503


 



第五编 爱国精神


厚德:北京精神之魂  512


爱国    515


优良家风与文化自信  524



内容摘要

本书集合阎崇年先生一生研究成果之精要观点、治学之心得体会


本书汇集了阎崇年先生从 1984 年起,历时近40年应邀在海内外的机关、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团体等单位进行的多次演讲的精华。


全书共五编。分作“以史为鉴”和“文化遗产”“历史人物”“读书修身”“爱国精神”,共47篇文章。


这里面有“明亡清兴的历史启示/赫图阿拉之问的答案/物种文化形态的解读/三千年文化政治中心的地域变化/海洋文化的历史短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还有阎崇年先如何“读书、修身、修心、践行、厚德、出新”。



主编推荐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研究清史、满学和北京史。论文集有《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等;专著有《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森林帝国》《康熙大帝》《北京文化史》等。



精彩内容

“赫图阿拉之问”这个“问”是怎样提出来的? 20 世纪90 年代的一天,著名学者、中共北京市委主管文化的副书记王光先生,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高起祥院长的陪同下,来到我家。在谈话间,王光先生对所谈的问题做了自己的认知、理解和表述。他说:“当年,毛主席提出了一个问题:满族是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民族,军队也不过十万人,怎么会打败有一万万人口、一百多万军队的明朝?而且满族人在中原建立政权长达268 年。这个问题很长时间没有人回答,周总理也曾提出过这个问题让大家研究。这也是三百年来学界、政界、军界人士不断提出的‘历史之问’。”王光先生还说,“崇年同志,这个问题你回答一下怎么样?”

我说:“书记,这道历史难题很重要,也应当回答;但我才疏学浅,知识和能力有限,回答不了。”他说:“不必着急,积累材料,慢慢思考,不设时限。”

此后,20 年来,我时常思考这个“赫图阿拉之问”,即“历史之问”—读书时、行路时、品茶时、交谈时,甚至梦境朦胧时,也有意无意地在思考这个问题,试图破解这道难题。今天把我的思考先跟诸位汇报,并求教。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是“多因一果”。原因虽然多,但一定有主有次,我思考主要原因有三条:人事、天地和文化。

先说人事 事业取得成功,关键在人,在于得人,得英杰之人和贤能之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有杰出的贤能之人。《尚书·吕刑》有一句话:“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句话过去有人说是不是英雄主义史观。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英雄与时势的关系,今天我们不讨论。但是,可以肯定,一人有庆,的确能给兆民带来福祉。

清朝很有幸,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清圣祖康熙帝玄烨、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和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中期前),这6 代150 多年,其领导核心层比较优秀,也比较稳定。

一个人优秀和杰出并不够,还需要有团队和集体优秀。以清朝开国名将额亦都为例。他跟随努尔哈赤起兵,最主要特点有两个字:一是“勇”,二是“忠”。他曾在攻城时被箭射穿股部而钉在城墙上,却用佩刀把箭杆砍断,带着穿透骨肉的箭杆爬上城,率领官兵破城,取得夺城大胜。这个人不但勇而且忠。他有16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叫达启。努尔哈赤很喜欢达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少年得志让达启有些飘飘然,虽然还没到严重违法乱纪的地步,但额亦都注意到了。在一次家庭酒席上,额亦都怒斥达启骄纵妄为,将来一定会负国败门户,于是一气之下用弓弦将其勒死。事后他向努尔哈赤请罪,努尔哈赤虽然也很难过,但转念一想,额亦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应该适当表扬,最终免于刑罚。额亦都等对努尔哈赤很忠诚。努尔哈赤后来到他坟前吊唁时痛哭流涕,怀念这位既勇又忠的助手。努尔哈赤的五个开国大臣都在他之前死去,每个人死,他都要亲自去吊唁,趴在坟头哭。这显示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坚强的集体。

我联想到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执政期间,都没有发生大的核心层的军事裂变。我们国家从秦始皇到宣统帝,共2132 年的皇朝历史,但200 年以上大一统的皇朝只有四个:第一个是汉朝,214 年;第二个是唐朝,289 年;第三个是明朝,276 年;第四个是清朝,268 年。

汉朝“诛吕”是很大的宫廷政治事件,引起了庙堂震荡和社会震动。唐朝有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明朝有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都是惊天动地。而清朝没有,从天命到宣统,整个清朝最高执政集团有过矛盾和争论,有过吵吵闹闹,但没有内部军事政变,没有发生主体裂变,也没有大的军政分裂动乱。这是清朝能够入关建立统治并且长达268 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

太多的历史借鉴和思考,先生治学读书的心得体会,全部在《历史的镜子》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