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0.79 4.6折 88 全新

库存30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虞云国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8191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29581832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出版说明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教授的“细说体”历史著作《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简体字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从此,在中国大陆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叙史体裁——“细说体”。

“细说体”源起于抗战期间黎东方教授在重庆的“讲史”盛举。当年黎教授以历史学家的睿智与妙趣横生的词锋,讲三国、讲武则天,倾倒四座,轰动山城,听众争相买票入场。黎先生“讲史”完全不同于一般说书人,他既不虚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虚构任何一件事情,而是广泛地从各种史书中搜集和贯串史料,按需而取,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吸引了无数听众。“细说体”历史著作即以“讲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职官、制度、文化、学术等等,分列为若干题目,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加以“细说”,分则为独立的历史故事,合则为一朝断代信史,文字挥洒优美,史事详实可信,它使读者“以读《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原台北大学历史系主任马先醒教授语)。无怪乎胡适博士读了《细说清朝》后,就曾力劝黎先生将历朝历代都“细说”一遍。而林语堂则将他自己的“幽默大师”名衔拱手礼让给黎东方先生。

“细说体”历史著作是用口讲说在先,以笔成文在后,因此,其文其质都别具特色。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盛赞黎东方以深厚学养和探索精神撰写“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独辟历史通俗化的蹊径:“他用干净利落、明白晓畅的文字加以表述,使得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读懂,而且都能读得饶有兴趣。”“细说中国历史丛书”还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解答了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之谜,如秦始皇的神秘身世、孝庄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雍正是否吕四娘所杀、乾隆是否汉人之子……等等,既具珍贵的史料价值,又有极强的可读性,这是一般史书所难以做到的。


“细说体”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随时加以点评,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好恶和观点,虽持一家之说,但冲破了某些正统的陈腐思想,颇具真知灼见,引导读者以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很有新意。例如,作者认为刘备不仅不是圣人,而且不是贤人,因为他每逢军事失利,就把老婆儿子一起丢掉,只顾自己逃命。又如,作者认为曹氏篡汉,只是个“篡”字,因为天下是曹操自己打出来的;而司马氏篡魏,不仅是“篡”,还要加个“窃”字,因为天下是司马懿靠“骗”和“媚”偷来的。再如,作者认为雍正为人虽狠,但政绩卓著,在位十三年胜过康熙六十一年的治绩。凡此种种,书中都有详细事例加以印证。

 

旅美著名学者、教育家顾毓琇先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著名历史学家唐振常先生都热情洋溢地为以上五种《细说》的简体字横排本作序,介绍了黎东方当年的“讲史”盛事以及“细说体”的由来和特色,使这位离开故乡五十年的资深史学家重新得到祖国大陆史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黎先生的五种《细说》曾于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出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90年代在上海出版后,同样受到读者的追捧,出版社多次加印。这使黎东方先生受到很大鼓舞,也进一步加强了写齐从秦汉到民国全部历史的决心。当时,黎先生已年近九秩,他以老骥伏枥的精神开始了撰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和《细说宋朝》的艰巨工作。孰料执笔至1998年12月底,黎先生竟夜睡不起,猝然仙逝,以致大愿未竟,良可哀痛。

为竟黎先生遗愿,亦为众多爱读“细说体”史书的读者计,出版社受黎夫人黄鸿书女士的委托,约请对丛书所缺的各朝历史素有研究,且熟悉“细说体”笔法的学者,分担撰写任务。黎先生高足、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副教授陈文豪承担起整理黎先生《细说秦汉》部分遗稿的工作。因其内容不全,大陆学者、著名秦汉史专家王子今又慨然受托,补写完成了书稿所缺的章节。与此同时,《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和《细说宋朝》也分别由上海三位学者沈起炜、赵剑敏和虞云国完成,并由历史学家沈渭滨教授为新撰的四种《细说》作序。至此,“细说中国历史丛书”集海峡两岸两代史学家之心智和功力,终于大功告成。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虽然未经大力宣传,更无电视媒体的依托,却是一印再印,长盛不衰,不仅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而且获得史学
界的高度赞扬。不少学者建议,在当今许多名为讲史,实为讲故事的书籍热销之
际,何不把中国卖票讲史人黎东方教授的“细说”系列重新修订出版,让更多喜
欢历史的读者从生动精彩的故事中了解真正的历史?于是,就有了这套“黎东方
讲史”。其中虽然有三本书不是黎先生原著,还有一本系在黎先生原稿基础上由
他人补编,但所有作者均系出版社受黎夫人委托而约请,而所有文字均按照黎先
生首创的“细说体”撰写,当可视作“黎东方讲史”之续,自应纳入这一系列。


从“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到“黎东方讲史”,我们做了以下几件工作:


1.  恢复了部分初版时删除的章节和文字。如《细说清朝》中的“丧失琉球”,《细说明朝》中的“北元世系”,《细说元朝》中的“宋末诸儒”等。


2.  恢复了《细说清朝》中原有的插图和图注,并在其他各书中添加了插图和图注。


3.  增补了部分章节。如《细说隋唐》中的“李煜”、“冯道”等。


4.  修正了原书中的疏漏和错讹。


5.  重新设计了封面和版式。


但愿以焕然一新面目出现的“黎东方讲史”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编者 
2007年元月

 

《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


《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

《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
沈渭滨


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
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
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书出之后,众口交誉,大量加印,不胫而走,黎先生闻之欣喜。为完成“细说中国全史”
夙愿,以老骥伏枥之壮心,再应责编崔君美明约请,续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
》《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四种,并将已经成书之《细说三国》先行交付出版。不料
,执笔至1998年后一天,夜睡不起,猝然仙去。大愿未竟,良可哀痛。

出版社为竟黎先生遗愿,亦为众多爱读“细说体”史书之读者计,乃多方筹划,约请黎先
生高足及京、沪两地素有研究之学者,分担撰著。经数年努力,新撰四种“细说”之书,终
于面世。至此,“细说中国历史丛书”集两代史学家之心智,大功告成。黎先生九泉有知,
当可欣慰也乎!

“细说体”是黎先生开创的一种新的叙史体裁,底成于早年在重庆之讲史盛举。

讲史古已有之。古之讲史者,诚如邓广铭先生所论,都不是读过史书,更遑论有所研究的
民间艺人。所讲内容,只是以某一朝历史或人物为由头,加以演义和穿插逸闻传奇,增添一
些故为热闹的场面,与真实历史相距甚远。由此形成的文本,历代相传,几经润色,成为“
演义”、“平话”一类文学作品而入于古典小说之林。

黎东方先生在重庆讲史,则以历史学家的睿知讲真实历史。既不虚构情节,又不增添传奇
,完全依史实本身的曲折复杂,凭藉精熟的会通和高度识见,以逸趣横生之辞锋,勾起听众
兴味,引发历史与现实的联想共鸣,倾倒四座,轰动山城。由此形成的著作,不仅独辟历史
通俗化的蹊径,而且开创了不同于古代之纪传体及现代之讲义体通史、断代史一类著作的新
体裁。这种体裁,黎先生自己称之为“细说体”。

由讲史发为著述,“细说体”史书的撰写自有其要领可循。

一是融会贯通。黎东方先生不仅对已逝的历史过程,有上下、前后、左右的纵横融通,而
且对各家研究得失了然于胸,尤其精熟于职官、典制、地理、文化、学术之嬗蜕演变。故而
开讲中能统而贯之,信手拈来;著书时能信而有征,言之成理。分之,各为一朝信史,合之
,则成中国通史,前后赓续,上下一体。虽然,会通本是治史者必具的要求,但如黎先生之
对数千年历史及相关学问精熟融通、备知种切,臻于太史公所言“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者,何其难得。所以,作“细说体”史书之难,窃以为首先就难在必需对中国历史做到真
正的融会贯通,才能写好一朝之信史。

 

 

二是取精用宏。会通既是讲史的功底,著史的基础,又是睿知之所养成,卓识之所由来。
黎先生即是因会通而悟得历史发展之关键,历史人物之功过,学术流变之精髓,典章制度之
张弛,在在皆有独识精到之论。凡关乎全局者,详为论说而不厌其烦,细为阐述而不吝篇幅
;无关宏旨者,则一般交代,点到为止。既具大体,犹见要领,取精用宏,洞其底蕴。所以
,“细说体”史书,不像讲义体断代通史那样举其大略、面面俱到,而是人事相依、突出重
点,谋篇布局、主次分明;设题自如而不受章节拘束,各题详略不强求平衡,全依重要与
否为转移,显得活泼而富有个性。读其书,真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是深入浅出。“细说体”史书既从讲辞而来,讲史要吸引听众又不失历史真实,深入浅
出、顺畅达意自是题中之义。黎先生所著《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等书之所以备受欢迎
、洛阳纸贵,就在于叙事明白晓畅而不诘屈聱牙,立论通俗易懂而不故作深奥;考镜源流时
条缕清晰、精要毕具,辨章学术则见微知著、要言不烦。既可使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得历史
知识,又能给治史者以启迪。好读耐看,雅俗共赏。虽然,黎先生著书的本意在使历史知识
普及化
,所著诸书被邓广铭先生评为“标准的深入浅出的历史读物”,但其考求前人研究得失而定
其取舍从违,校订“正史”之误而于不疑处有疑,未尝不能使治史者受益。所以,凡能真正
做到深入浅出的史书,必定是可以雅俗共赏的作品。

 

 

新撰四种“细说”的作者,都能追蹑前贤,深知要领。他们虽然不像黎先生那样由讲史而
发为著述,但因为都在大学中教授中国历史而又有深入研究,对黎先生已出各书多所心悟,
所以在体例上自可接续。其中,《细说秦汉》,黎先生原有部分遗稿约10万余字,由黎夫人

托先生高足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陈文豪先生整理。因内容不齐,崔美明女士又约请中央
党校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子今先生补写15万字左右,合成完整的《细说秦汉》
一书。则其体例、风格,当可与黎先生相合。

《细说两晋南北朝》,由原上海教育学院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沈起炜教授撰著。沈教授
著述丰硕,长年在教学线。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为他熟谙史事、幽默风趣所折服。他追
慕黎先生细说体裁,深得三昧。我拜读过他写的这部著作的校样,觉得无论在文风上、论析
上都堪称一流。

《细说隋唐》,由上海大学赵剑敏教授承担。赵先生对“细说体”钻研亦深,观其《自
序》即可概见。《细说宋朝》由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虞云国教授撰写。虞教授系上海已故十
大史学家之一程应镠教授的嫡传弟子,治宋史逾20年,论著颇丰,心得良
多。他把撰著此书
视为研究宋史的阶段性小结,并对宋史中不少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寓学术研究于深
入浅出的叙述之中,正合“细说体”雅俗共赏的特点。

以上四种新撰“细说”,虽然整体上都承袭了黎先生开创的路径,但因成于不同学者之手
,在写作风格上自难以一致,在各个断代之间若干文化学术的承袭转合和典章制度的上下通
贯方面,也稍有疏忽之处,难能如独立著书之一气呵成。这些都属众手修史习见的缺憾,毋
需苛求。若就“细说体”之特点、则例而言,新撰四种,俱能踵武黎公,与先出之五种,庶
几乎珠联璧合。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民出版社为适应社会不同层次对史学诉求
而从事的系列出版计划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该社就约请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
编多卷本《中国通史》,穷十余年之功,集众多学者之力,终于在1999年出齐了这套迄今
完整的大型学术性通史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通史研究的水平。五六十年代起,社内
有识之士就有编辑出版“中国断代史系列”的计划,并付诸实施。90年代中期,又将自远古
至清代的中国历史,按各个断代,重版已经出过的有关专著,再约请有精深研究的专家学者
分别撰著或缺的部分,以期配成一套高质量的断代史学术著作。近些年来,已出版了王玉哲

中华远古史》,杨宽《西周史》《战国史》,林剑鸣《秦汉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等8种。另有胡厚宣等的《殷商史》、陈振《宋史》、汤纲《明史》等5

,正在撰写或在修订。有鉴于以上两项都是适应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教学研究之用,于是
90年代后期,责编崔美明女士乃有为适应中等文化程度读者之需要而编辑“细说中国历史丛
书”,普及历史知识之计划。

这套中国历史通俗读物的配齐出版,不仅使该社长期来为之努力的系统工程,在结构上更
趋合理,而且为历史知识普及化、通俗化,提供了可资参酌的路向。

 


历史普及化,是一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涵养爱国情操的大业。先哲有文脉中断谓之亡天

之说。太炎先生称:“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
,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一个漠视自己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加强
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普及历史知识,无论对培固国本,弘扬民族精神,接续中华文脉,都
具有深远意义。就此而言,“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出版,称得上是嘉惠当今、造福后代的
大好事。

黎东方教授原拟在写完计划中的四书之后,请唐振常先生作一长序。不意唐公匆匆而去,
致使黎公遗愿未得实现。责编崔美明女士转而要我承乏,推辞不得之下,只好诚惶诚恐写了
上面几点,聊充序言。


2002年5月于蒲溪抱墨轩

 

 

自序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宋朝


自序

 

黎东方先生在《细说元朝·自序》的结尾,欣悦地说:“我又得
暂时放下元朝,准备我的次一工作:《细说宋朝》了”。但黎先生
立愿结撰的说史系列,终因他的去世而未成全璧。上海人民出
版社的崔美明女士有心将黎先生未及完成的几部说史配齐,以
构成一部完整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贡献给读书界,蒙她的厚
意,约我作《细说宋朝》。

我自上一世纪80年代师从程应镠先生治宋史,已有二十余
年,也在这一领域写过两三本著作和数十篇论文。对宋代历史
的相关问题,多年以来,略有些自己的想法,恰想借此机缘略述
己见,也算是学宋史的阶段性小结。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我接受
了稿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严复指出:“若论人心
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
者,为恶为善,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陈
寅恪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
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
应致力者。”他们对宋朝历史文化异乎寻常的重视,无疑是发人
深思的。在西方和日本学者中,主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
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的,颇有人在。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另作
别论,却也说明了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总之,宋朝是值得细细评说的。

众所周知,先与北宋几成鼎峙之势的有辽朝和西夏,其后金
朝取代了辽朝,继续与南宋、西夏维持三分天下的格局,故而也
有个别史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后三国,不过这一叫法没有得到普
遍的认同。至于书名《细说宋朝》,并不意味只说宋史,而无视辽
金西夏的历史,也决无中原王朝中心论的倾向,只是尊重黎先生
原先的命名,保持书名的简明醒目。不过,真要以四十余万字篇
幅,对宋辽夏金史,面面俱到地细说,也是不无困难的。故而只
能以宋为主,兼顾其他,有所取舍,详其当详。

黎东方先生的说史系列,是以其历史感和可读性的高度统
一而赢得读者的。这也正是续作者应该追求的境界。然而,要
做到这点谈何容易。所谓历史感,不仅所叙述的每一句话都是
言之有据的,而且所评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历史眼光的。所谓
可读性,就是行文表述应该使非专业读者也能够饶有兴趣地读
下去,而不是只有狭窄同行圈子的学术论著。以既有历史感又有
可读性的“细说”清除那些有悖史实的“戏说”,是历史研究走向社
会民众的主要途径,也是历史学者宣传历史科学的重要任务。

也许,有人会以所谓学术性来鄙薄这种工作。实际上,学术
性与否并不取决于著述的形式。张荫麟《中国史纲》的学术价值
早就为学界所推崇,而那部著作完全不用引文,使人读起来十分
有味。业师程应镠先生对这种撰述风格推崇备至,他的《南北朝
史话》也有这种流风余韵。你能说这些著作不具学术性?目前史
学界似有一种误解,认为征引文献、规范注释的才是学术专著。
实际上,对任何一个治史者来讲,为自己的论著注上些引文出处,并非难事。而颇有些借此披上学术化华衮的所谓专著,其实倒是
并无学术性可言的。话扯远了,有诸先贤的珠玉在前,我敢不努
力从事吗?由于丛书的体例,对不得不节引的旧史原文和不得不
吸收的前人成果,也不能一一出注,这是必须在此致歉的。



导语摘要

本书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述,极富知识性与可读性。“细说体”既有生动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地的评点,体例别具风采。



作者简介

黎东方原名智廉,祖籍河南,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被誉为“中国之汤因比”。其重要著作有《中国史之研究》、《中国上古史八论》、《西洋通史序论》、《中华民国简史》,长篇自传《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独创的“细说体”系列史书《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等,还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译著。



目录

出版说明1


《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
序言沈渭滨1


自序1



一先说个大势1


二辽太祖5


三兄弟母子13


四也算是一国两制18


五燕云十六州23


六陈桥兵变30


七杯酒释兵权37


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44


九三大纲领55


一〇宋太祖63


一一烛影斧声68


一二金匮之盟75


一三海内一家81


一四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伐85


一五杨家将93


一六太平兴国100


一七天下已治蜀未治106


一八李继迁父子110


一九宋太宗与他的宰相们117


二〇吕端和李沆126


二一承天萧太后130


二二澶渊之盟136


二三一国君臣如病狂142


二四天禧的宰执和政争151


二五刘太后159


二六景亲政16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