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5.23 4.1折 ¥ 86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凌菁 欧阳八四 钮飞峰 柳正清 主编 徐俊华 葛惠男 总主编 欧阳八四 执行总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61189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6元
货号29572427
上书时间2024-10-21
苏州是吴门医派的发祥地,历史上人文荟萃,名医辈出。从周代至今,有记录的名医千余家,其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门医派。吴中医家以儒医、御医、世医居多,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和编撰能力,善于著述,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及个人行医心得。特别是那些知识广博的儒医,他们的天文、地理、博物、哲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完善了医学理论,有利于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卫生部下达全国中医古籍整理计划,吴医古籍就占全部古籍的十分之一。
苏州是温病学派的发源地,清中叶叶桂《温热论》的问世,更确立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温病学派的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三大特点。这是吴医的精华所在,也是“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由来。吴门医派作为吴地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中医药文化优势明显,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积淀厚实,在中国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清两代,吴中名医辈出,著述洋洋,成就了吴中医学的辉煌。其中医名显著者有薛己、倪维德、王安道、缪希雍、吴有性、李中梓、喻昌、张璐、叶桂、薛雪、柯琴、周扬俊、徐大椿、尤怡、王洪绪、陆九芝、曹沧洲等,吴门医派代表性医家大多出自明清两代。
为了传承吴门医家的临床诊疗特色,彰显吴中医学的学术内涵,学以致用,提升当下临证能力,我们选择薛己、吴有性、叶桂、缪希雍等十一位吴门医派代表医家,汇聚当代学者对这些医家的研究成果,编著"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丛书,分上、下集出版。以下列出这些代表医家的简要生平及学术主张。
丛书上集医家:
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名医薛铠子。薛己性敏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尤殚精方书,内、外、妇、幼、本草之学,无所不通。精十三科要旨,皆一理。先精疡科,后以内科得名。宗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说,喜用八味、六味,直补真阴真阳。薛己一生所著颇丰,医著类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女科撮要》《保婴撮要》《口齿类要》《正体类要》《本草约言》等。校注类著作有: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和《外科精要》、王纶的《明医杂著》、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倪维德的《原机启微》、胡元庆的《痈疽神妙灸经》、佚名氏的《保婴金镜录》等。
吴有性(1582——约1652),字又可,明末清初年间姑苏洞庭东山(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东山镇)人。吴有性是吴门医派温病学说形成时期的代表医家,所著《温疫论》对瘟疫的病因、证候、传变、诊断及治疗等均有独到的创见,堪称我国医学史上部瘟疫学专著,基本形成了中医学瘟疫辨证论治框架,对后世温病学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喻昌(1585——约1664),字嘉言,号西昌老人,喻氏卒年又一说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待考。喻氏为江西南昌府新建人,后应吴中友人钱谦益的邀请,悬壶江苏常熟,医名卓著,冠绝一时,与张璐、吴谦齐名,并称清初医学三大家。吴中名医薛雪说他“才宏笔肆”,动辄千言万字,好以文采相尚。“每与接谈,如见刘颍川兄弟,使人神思清发。”阎若臻将喻氏列为十四圣人之一。喻氏主要著作《喻氏医书三种》,乃辑喻昌所著《医门法律》《尚论篇》和《寓意草》而成。主要医学观点:立“三纲鼎立”论、三焦论治温病、秋燥论、大气论等。
张璐(1617——约1699),字路玉,自号石顽老人,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张璐自幼聪颖好学,博贯儒学,尤究心于医药之书,自《灵枢》《素问》及先哲之书,无不搜览。明末战乱之际,隐居洞庭山中(今江苏苏州洞庭西山)10余年,著书自娱。后50余年,边行医,边著述,有丰富临证经验。张璐一生著述颇多,以博通为主,不局限于一家之学,持论平实,不立新异,较切实用,故流传较广。著有《张氏医通》十六卷、《伤寒缵论》二卷、《伤寒绪论》二卷、《千金方衍义》三十卷、《本经逢原》四卷、《诊宗三昧》一卷等。
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号上津老人,以字行,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叶氏先世自安徽歙县迁吴,居苏城阊门外下塘上津桥畔。家系世医,祖叶时,父叶朝采,皆以医术闻名。叶桂幼受家学熏陶,兼通经史子集,聪明颖绝。年十四父丧,从学于父之门人朱某,闻人善治某证,即往师之,凡更十七师,博采众长。叶氏治病不执成见,立论亦不流俗见。“病之极难摸索者,一经诊视,指示灼然”“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瘤结",当时人以"吴中中兴之大名家"相评。叶氏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倡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病传染途径、致病部位及辨证论治,均有独到之处。叶氏贯彻古今医术,一生诊治不辍,著述甚少,世传之书,均由其门人或后人编辑整理而成。主要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叶案存真》二卷、《未刻本叶氏医案》、《医效秘传》三卷、《幼科要略》二卷、《本草经解》四卷、《本草再新》十二卷、《种福堂公选良方》等。
丛书下集医家:
缪希雍(约1546——1627),字仲醇(一作仲淳),号慕台,别号觉休居士,明常熟人。缪氏幼年体弱多病,年长嗜好方术,笃志医学,本草、医经、经方靡不讨论,技术精进,经验日丰,声名渐著,闻名于世。其友钱谦益曾记载他诊病时的情况说:“余见其理积疴,起沉疚,沉思熟虑,如入禅定。忽然而睡,焕然而兴,掀髯奋袖,处方撮药,指麾顾视,拂拂然在十指间涌出。”缪希雍以医闻名于世40年,著述甚富,流传至今的有《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四卷、《炮炙大法》一卷、《本草单方》十九卷、《方药宜忌考》十二卷等。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一作蒽凡居士),明末清初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又有称云间、南汇人者)。李氏早年习儒,为诸生,有文名。后因身体多病而自学医术,博览群书,考证诸家学术思想,受张仲景、张元素、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李氏究心医学50 年,治病无不中,常有奇效,与当世名医王肯堂、施笠泽、秦昌遇、喻昌等交善。李氏治学主张博采众家之长而不偏不倚,临证诊治主张求其根本,注重先后二天。生平著作较多,计有《内经知要》二卷、《医宗》十卷、《伤寒括要》二卷、《病机沙篆》二卷、《诊家正眼》二卷、《删补颐生微论》四卷、《本草通玄》二卷、《药性解》六卷,以及《李中梓医案》等,影响甚广。李氏门人以吴中医家为大多数,其中以沈朗仲、马元仪、蒋示吉尤为卓越。马元仪门人又有叶桂、尤怡,一则创立温热论治有功,一则阐发仲景《经》旨得力,更使吴中医学得以进一步地发展盛行。
尤怡(约1650——1749),字在泾(一作在京),号拙吾、北田,晚号侗鹤山人,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尤怡自弱冠即喜医道,博涉群书,自轩岐以迄清代诸书无不搜览,又从学于名医马元仪,尽得其传。徐大椿评价尤怡说:“凡有施治,悉本仲景,辄得奇中。”徐锦誉之为“仲圣功臣”,他的知交柏雪峰赞他为“通儒”,他的族叔尤世辅认为尤怡“不专以医名,其所为诗,必宗老杜,一如其医之圣宗仲景"。尤怡所著医书有《伤寒贯珠集》八卷、《金匮要略心典》八卷、《医学读书记》三卷、《金匮翼》八卷、《静香楼医案》一卷等,均有刊本。
薛雪(1681——1770),字生白,自号一瓢、扫叶山人、槐云道人、磨剑道人,晚年又自署牧牛老叟,以字行,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家居南园俞家桥。薛雪“少时嗜音韵,键户读书”,妻“以女红佐薪”,居小楼上,卧起其中,“不下者十年"。多年的苦读使薛氏通古博今,以儒自居,既擅诗词,又工八法。薛雪两征鸿博不就,母多病,遂究心医学,博览群书,见出人上,治疗每奏奇效。与叶桂齐名,尤擅长于湿热病诊治,虽自言“不屑以医自见”,但医名日隆,终成一代名医。《清史稿》称其“于医时有独见,断人生死不爽,疗治多异迹”。薛雪著作众多,医学著作主要有《湿热论》一卷、《医经原旨》六卷、《日讲杂记》八则、《薛生白医案》一卷、《扫叶庄医案》四卷,以及《校刊内经知要》二卷等。徐大椿(1693——1771),一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吴江松陵(今江苏苏州)人。大椿生有异禀,聪强过人,先攻儒学,博通经史,他如星经地志、九宫音律,亦皆精通。徐大椿研究医学完全出于偶然,他在其著作《兰台轨范》中对此有着详尽的记述。大意是因家人连遭病患,相继病卒数人,遂弃儒习医,矢志济民。自《内经》至元明诸书,朝夕披览,几万余卷,通读一过,胸有实获。徐氏博通医学,难易生死,无不立辨,怪症痼疾,皆获效验,远近求治者无虚日,曾两次被征召进京效力。他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袁枚记其传略言:“每视人疾,穿穴膏肓,能呼肺腑与之作语。其用药也,神施鬼设,斩关夺隘,如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诸岐黄家目惶心骇,帖帖折服,而卒莫测其所以然。”徐氏一生著述甚多,医学类计有《难经经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评注陈实功《外科正宗》及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后人辑刊徐氏著作或伪托徐氏之名的著作更多,如《内经要略》《内经诠释》《伤寒约编》《伤寒论类方增注》等。
柯琴(生卒年不详),字韵伯,号似峰,清代伤寒学家。柯氏原籍浙江慈溪,后迁居虞山(江苏常熟)。柯琴博学多闻,能诗善文,一生潜心研究岐黄之术,平实低调,清贫度日。著医书及整理注释之典籍颇丰,《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合称《伤寒来苏集》,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范本之一。尝谓:“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因而采用六经分篇,以证分类,以类分法,对伤寒及杂症据六经加以分类注释,使辨证论治之法更切实用,且说理明晰,条理清楚,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吴门医派尚有诸多代表医家,如王珪、曹仁伯、王子接等,因当代学者对他们研究不多,无法将研究成果集集出版,深以为憾事。在入选的医家中,也因编著者学识有限、所及文献不全,错漏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
欧阳八四2020年12月
徐大椿,一名大业,字灵胎,以字闻名于世,晚号洄溪老人,清代吴江松陵人。徐氏博通医学,难易生死,无不立辨,怪症痼疾,皆获效验,远近求治者无虚日,曾两次被征召进京效力。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徐灵胎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68篇,评述徐灵胎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以经释经、以经证经的注经释经方法,识病求因、治有主方主药的辨病施治思路,治病方法不应专主用汤药而应兼及针灸、砭石等的主张,主张祛邪为先,反对滥用补药的治疗原则,以及固护元气与祛邪除病并重的医学思想等等,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徐灵胎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徐俊华,苏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葛惠男,曾任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苏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市劳模。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苏州著名中医黄一峰,在中医内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很深造诣,有吴门医派用药精当、拟方严谨的特点。欧阳八四,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主任、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苏州市中医学会副秘书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小儿脑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理事、耳针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医学流派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文献与流派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1 生平著述辑要
3 徐大椿生平史略/张志远
6 徐灵胎世系及相关问题考证/吴国良
11 《徐灵胎先生传》考辨/龚方琴
19 徐大椿的大医之路/陈昱良 王永炎
25 徐大椿的医德思想/薛公忱
32 徐灵胎及其医学著作/何 任
36 徐大椿著作真伪考/邹正和
38 徐大椿尊经崇古思想及其探源/董晓艳
42 徐大椿的同异辩证法/薛公忱
50 《洄溪医案》初刻考/金晓东
53 徐灵胎《洄溪府君自序》介绍/俞志高
58 徐灵胎与《洄溪道情》/陈泳超
63 徐灵胎的文学情怀/钱超尘
67 医学思想研究
69 对徐灵胎学术思想的评价/姜春华
80 针砭时弊,发皇古义———徐灵胎医学思想剖析/黄 煌
84 徐灵胎学术思想渊源初探/莫 伟 肖 莹
89 徐灵胎治医成就及其启示/刘 洋 高传印
93 论徐大椿的元气学说/杨运高
98 徐大椿慎用温补思想浅析/张文平 秦玉龙
103 徐灵胎重阴精学术思想初探/杨运高
106 徐灵胎“主病主方主药”医学思想探究/丁 晶 袁 静
110 徐大椿论疾病的发生和传变/吴华强
114 “病随国运论”的思想内涵及现代意义探讨/张永红 郭彩云陶功定 王 平
119 谈徐灵胎“用药如用兵论”兵法思想特色/李知行
122 论徐灵胎“治病必分经络脏腑”思想及其在《洄溪医案》中的运用/徐亚兰 鲍晓东
126 从《慎疾刍言》看徐大椿的医学思想/张燕平
128 徐灵胎《慎疾刍言》急难重症学术思想剖析/沈思钰 张永文董晓蕾 赵凌杰 蔡 辉
131 徐大椿《医贯砭》学术价值管窥/吴云波
135 徐大椿《杂病源》主要学术思想剖析/沈思钰 张永文 董晓蕾赵凌杰 蔡 辉
138 徐大椿外科学术思想探讨/薛益明
141 徐灵胎《洄溪医案》学术思想探讨/徐景藩
144 浅谈徐灵胎妇科学术思想/梁慧秋
147 徐灵胎针灸思想探讨/叶险峰 李成文 张会芳
151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体质思想探微/张潞潞 王 琦 马明越孙鹏程 王 鑫 李倩茹 王艳秋 王 济
157 徐灵胎《兰台轨范》学术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医的启示/顾亦斌廖建辉
159 清代医家徐灵胎中医传承方法学研究/付玉娟 李 菲杨 杰 张 磊 刘 佳 翁丁玲 陈紫嫣
165 试析徐大椿的临床医学规范化思想/马燕冬 孙正和
170 徐灵胎中医教育思想探讨/王东坡
174 徐大椿医学伦理思想探微/董晓艳
179 临床证治探讨
181 对徐灵胎《兰台轨范》中对疾病的辨证思路及论治特点的研究/顾亦斌 廖建辉
183 徐灵胎治疗经验再探/徐涌浩
189 《医学源流论》治疗法则刍议/吴华强
194 结合《洄溪医案》探讨徐灵胎的诊疗特色/刘 媛 司国民
199 徐大椿辨治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秦玉龙 张文平
203 徐大椿诊治老年病经验拾萃/胡龙才
205 徐灵胎对治疗急症的认识与实践/黄 煌
209 从《洄溪医案》探析徐灵胎对急危重症的诊疗/张文平 秦玉龙
213 《洄溪医案》的辨治特色/雍履平
217 洞见症结,技惊鬼神———读《洄溪医案》/管济生
221 疾病诊治应用
223 疾病诊治
223 徐灵胎医案选读/黄 煌
231 惊·喜·思———读《洄溪医案·暑》迮耕石案有感/朱伟常
235 《洄溪医案·祟病》案例一则探析/丁德正
239 从《洄溪医案》浅谈徐灵胎妊娠及产后病诊疗特色/周卢珊徐哲昀 陈晓菲 丁彩飞
242 徐大椿治不孕症述略/杨嗣明
245 徐灵胎产后三案评析/杨东山 程红英
248 徐灵胎论治咳嗽浅析/刘 铨 陈文锋
253 方药应用
253 徐灵胎的药性论/方春阳
258 谈徐灵胎在本草学方面的成就/董永悦 刘淑娥
260 徐大椿临证用药经验探析/朱立鸣 段永强 梁玉杰
265 徐大椿用药经验浅析/闫玉冰 代恒恒 杨博鸿 田聪阳柴欣楼 代恒恒
269 徐大椿“药有专长”思想探析/徐爱华
272 徐大椿临床辨证用药特色/郑冬青 程继昆 李笑然
275 徐灵胎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辨析/尹基龙 崔现超 徐 征
279 《医学源流论》辨证用药观论析/杨嗣明
281 徐灵胎对人参的认识/吕金伟
291 《慎疾刍言》中治法及煎药服药法析要/尹国友
293 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谈中药的学习及运用/王丽华单兆伟 孙丽霞
297 结合清代徐大椿《制药论》浅议中药炮制目的/李建林 胡佳玲
302 后记
徐大椿,一名大业,字灵胎,以字闻名于世,晚号洄溪老人,清代吴江松陵人。徐氏博通医学,难易生死,无不立辨,怪症痼疾,皆获效验,远近求治者无虚日,曾两次被征召进京效力。本书辑录了当代学者关于吴门医派代表医家徐灵胎的研究文献,以生平著述辑要、医学思想研究、临床证治探讨、疾病诊治应用等为纲要,共收集相关研究文献68篇,评述徐灵胎生平及其遗存著作,阐述其以经释经、以经证经的注经释经方法,识病求因、治有主方主药的辨病施治思路,治病方法不应专主用汤药而应兼及针灸、砭石等的主张,主张祛邪为先,反对滥用补药的治疗原则,以及固护元气与祛邪除病并重的医学思想等等,探讨其临床诊治及处方遣药特点,以冀全面反映当代学者对徐灵胎学术思想的研究全貌。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文献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徐俊华,苏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葛惠男,曾任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苏州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苏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市劳模。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苏州著名中医黄一峰,在中医内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很深造诣,有吴门医派用药精当、拟方严谨的特点。欧阳八四,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主任、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苏州市中医学会副秘书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小儿脑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针灸学会理事、耳针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医学流派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文献与流派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成都
¥ 35.51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南京
¥ 62.78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无锡
¥ 49.02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南昌
¥ 33.73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广州
¥ 40.55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上海
¥ 40.00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成都
¥ 60.20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南京
¥ 60.20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南京
¥ 60.20
徐大椿研究文集/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
全新南京
¥ 60.2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