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8.41 4.7折 60 全新

库存1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实秋 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6338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0元

货号29557947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读《骆驼祥子》
文/梁实秋
?
  老舍先生的小说,只要印成本子,我差不多都看过。在艺术上,《骆驼祥子》是zui成熟的。
  老舍先生的小说之diyi个令人不能忘的是他那一口纯熟而干脆的北平话。他的词汇丰富,句法干净利落,意味俏皮深刻。会说北平话的人多的是,能用北平方言写成优秀文学作品的却很少见。大约二十多年前,北平的一种小报,《爱国白话报》,上面常常刊载小说,后来刊为许多小册,总名曰《新鲜滋味》,其中颇有佳作,有一本《库缎眼》我至今不能忘记,其文体便是道地的北平方言。还有一位“损公”常在这小报上发表“演徽”,也用的是简劲幽默的北平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老舍先生的文字比这个更进一步,他融合了不少的欧化的句法。于是于干净利落之外,又加上了饱满细腻。《骆驼祥子》保持了老舍先生历来擅长的文字优秀,而且也许是因为这部小说写的是北平的土著“拉车的”,所以写来格外得心应手。
  文字的优异是使作品成功的条件之一,但不是条件的全部。成功的作品必定有丰富的内容和严重的意义。老舍先生的早年作品,如《二马》《老张的哲学》等,如果有缺点的话,的一点应是在文字方面给了读者甚大的愉快,而内中的人物描写反倒没有给读者留下多大的印象。《骆驼祥子》不是这样。在这部小说里,我们清晰地认识出一个人,他的性格、体态、遭遇,都活生生地在我们眼前跳跃着。其中文字的美妙处,虽然不一而足,虽然是出色的一点,但是我在读完之后不能不说文字的美妙乃是次要的。我掩卷之后,心里想的是祥子这个人,他的命运,他的失散的原因,他那一阶级的人的悲剧。至于书中的流利有趣的文章,我一面浏览,一面确觉得它有引人入胜的力量,可是随看随忘,没有十分地往心上走。看到尽头处,我的注意力完全在书中的主人公身上,我觉得他是一个活人,我心里盘算着的是这一出悲剧,我早忘记了作者是谁,更谈不到作者的文笔了!
  这是艺术的成功处。老舍先生的文字虽然越来越精,可是早已超出了崇尚幽默的那一时期的风尚,他不专在字句上下功夫,他在另一方向上找到发展的可能了。
  哪一个方向呢?就是人性的描写。《骆驼祥子》有一个故事,故事并不复杂,是以一个人为骨干。故事的结构便是随着这一个人的遭遇而展开的。小说不可以没有故事,但亦绝不可以只是讲故事。上乘的艺术手段是凭借着一段故事来发挥作者对于人性的描写。《骆驼祥子》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榜样。老舍先生所以把祥子写得这样生动,是因为他必定设身处地地替祥子着想了,他必定假想自己即是祥子,在倒霉时心里是怎样的滋味,在得意时心里是怎样的感觉,受欺骗时是如何愤怒,被诱惑时是如何为难,我们的作者都必定潜心地揣摩透了,然后忠实地细腻地写出来。作者真懂了他所要写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所要写的事是什么样的事。
  有人说“一切文学皆是自传”。这要看“自传”二字怎样讲法。老舍先生没有拉过车,我知道。《骆驼祥子》不是自传,老舍先生另有“自传”。拉车这一行的行话和规矩,他是很懂得的,但这并不难,北平人平时留意地面上事的都懂得这一套。拉车的甜酸苦辣,也不难知道,常和车夫聊天儿也自然就明白几分。唯独人的“心理”难懂,难懂得彻底,即便懂也难于写得透彻——这是艺术!好的小说没有不是“心理学的”。英国小说中我欢喜哀利奥特的作品,她分析人物性格为细致,她的小说都有很好的故事,但她着力处不是故事的叙述,而是于人物在每一情况中的心理状态加以刻意的描写。这是很吃力的工作,小说因此获得了严重性,小说因此不只是供人娱乐,小说帮助了我们理解人性。一切伟大文学都是这样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有许多是从简陋的传奇改编的,故事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但结果是怎样不同的两般面貌!我们中国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赤裸的故事,有间架,没有血肉,只可供消闲,不能成为高级的艺术。近年来的新小说,大部分还是犯这个毛病,故事的范围往往很大,而结果是大题小做,轻描淡写地从表面上滑过,不能深入。《骆驼祥子》指示出了一个正确的写作方法。
  《骆驼祥子》虽与抗战无关,但由于它的艺术的成功,仍然值得我们特别地推荐。



导语摘要

本书是一部现当代文学名家联袂解读名家名著的文章合集。
  在本书中,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苏童、老舍、傅雷一共六位现当代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每人五篇文章(五堂课),与读者真诚分享自己多年的阅读感悟、读书笔记。六位作家细致解读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福楼拜、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夫卡、纳博科夫、《红楼梦》《边城》《骆驼祥子》《长恨歌》《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约翰·克利斯朵夫》《城堡》《饥饿艺术家》《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洛丽塔》等名家名作,见解精到,丰富深刻,发人深思,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经典。
  6位知名作家,30堂文学课,一本书读懂中国及世界文学颇具代表性的名家名著。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现当代文学名家联袂解读名家名著的文章合集。
  在本书中,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苏童、老舍、傅雷一共六位现当代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每人五篇文章(五堂课),与读者真诚分享自己多年的阅读感悟、读书笔记。六位作家细致解读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福楼拜、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夫卡、纳博科夫、《红楼梦》《边城》《骆驼祥子》《长恨歌》《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约翰·克利斯朵夫》《城堡》《饥饿艺术家》《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洛丽塔》等名家名作,见解精到,丰富深刻,发人深思,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经典。
  6位知名作家,30堂文学课,一本书读懂中国及世界文学颇具代表性的名家名著。



作者简介

沈从文,小说、散文大师,代表作:《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汪曾祺,小说、散文大师,代表作:《受戒》《邂逅集》《蒲桥集》等。
梁实秋,散文大师,代表作:《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槐园梦忆》等。
老舍,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苏童,当代小说大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黄雀记》《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等。
傅雷,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代表作:《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谈艺录》等。



目录

沈从文
鲁迅的战斗 003
学鲁迅 012
从徐志摩作品学习“抒情” 016
从周作人、鲁迅作品学习抒情 026
由冰心到废名 043


汪曾祺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063
又读《边城》 087
读《萧萧》 098
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108
人之所以为人——读《棋王》笔记 129


梁实秋
《华盖集续编》 139
读《骆驼祥子》 143
《猫城记》 147
《骄傲与偏执》 150
《罗密欧与朱丽叶》 154


苏 童
谈谈《包法利夫人》 161
读纳博科夫 178
《城堡》:有一个地方,我们永远无法抵达 183
《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是一场美好的霍乱 190
王琦瑶的光芒——谈王安忆《长恨歌》的人物形象 196


老 舍
《红楼梦》并不是梦 213
关于鲁迅先生 220
唐代的爱情小说 227
亨利·菲尔丁 238
我爱的作家——康拉得 243


傅 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 259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84
雨果的少年时代 294
关于乔治·萧伯讷的戏剧 320
《爱的教育》 327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现当代文学名家联袂解读名家名著的文章合集。
  在本书中,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苏童、老舍、傅雷一共六位现当代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每人五篇文章(五堂课),与读者真诚分享自己多年的阅读感悟、读书笔记。六位作家细致解读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福楼拜、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夫卡、纳博科夫、《红楼梦》《边城》《骆驼祥子》《长恨歌》《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约翰·克利斯朵夫》《城堡》《饥饿艺术家》《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洛丽塔》等名家名作,见解精到,丰富深刻,发人深思,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经典。
  6位知名作家,30堂文学课,一本书读懂中国及世界文学颇具代表性的名家名著。



主编推荐

沈从文,小说、散文大师,代表作:《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汪曾祺,小说、散文大师,代表作:《受戒》《邂逅集》《蒲桥集》等。
梁实秋,散文大师,代表作:《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槐园梦忆》等。
老舍,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苏童,当代小说大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黄雀记》《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等。
傅雷,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代表作:《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谈艺录》等。



精彩内容

《城堡》:有一个地方,我们永远无法抵达?
/苏 童

  卡夫卡是一位我认为要“打包”推荐的作家,他的太多作品都值得我们去读。因为我们的中学课本收录了《变形记》的一部分,所以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读过卡夫卡的作品。
  《变形记》的厉害之处在于,在整个世界——无论是哲学思潮还是文学史背景上——都还没有出现“异化”这个词的时候,卡夫卡就已经用小说为我们定义了“异化”。《变形记》可以代表卡夫卡作品的某一种风格,但只读《变形记》,还是读不出卡夫卡作品真正的深度。
  卡夫卡是小说家中的哲学家,或者说是一个哲学家走入“歧途”,写了小说,让哲学有了叙事、人物的因素。他的每部小说看似不是在写现实,但其实处处都在写现实,这些小说被赋予了哲学意义,其实就是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某种预言和判断。
  《城堡》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作品。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土地测量员K整天在小镇里跑来跑去,目的是要进入城堡。很多次他能很近、很清楚地看到城堡,但怎么也抵达不了。
  按照我们的常识,你想要去某个城堡,一定会有很多条路可以到达。但《城堡》告诉你的是,你看见了目的地——一座城堡,也看到了有很多路可以通向那儿,但是每一条路对你都是关闭的,都是死路,肉眼可见的、不远处的城堡,你始终无法进入。这样的问题其实完全是一个哲学问题,你能看见某一个地方,但就是无法抵达。
  小说以捷克为背景。那时的法律,在现在看来是一部漏洞百出、无比荒唐的法律。比如小说中有一份非常重要的公文,被随意滞留在某一个地方,公文上的信息没有被顺利传达出去,使得小镇居民都不知道这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这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影射。
  小说里这样的隐喻和表达很多,你可以理解为荒诞,也可以理解为黑色幽默,还可以理解为政治讽喻。总之,这部小说里藏着丰富的可阐述的意义。而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就成了这种哲学表达、政治表达,甚至是社会学表达的一个符号,当然,更多的是文学表达的符号——一个人看见了一座城堡,却无法到达。
  不同于很多小说家所惯用的叙事、描写以及人物的塑造,卡夫卡将这个过程压得很扁、很小。如果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对《城堡》进行文本分析,那么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难以捕捉到的。然而读完这部小说,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人生当中的某一个时刻,你会发现你自己就是那个土地测量员K,你的命运有可能就像这样:你每天在看着“城堡”说,我要到那里去。然而你走条路走不过去,你想反正人生还很长,那就走第二条路吧;但是第二条路也不通,幸好现在正逢中年,还可以走第三条路……但是你发现每一条路走到后都是不通的。你一开始读这部小说可能觉得有隔膜,但读着读着,你能进入到这本书里,领悟到原来这本书讲的是自己,讲的是自己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刻,或者说是命运当中幽暗的、幽闭的某一个阶段。所以,每个人在每一个时刻都有可能成为卡夫卡笔下的K,那个土地测量员。
  《城堡》描写的不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世界,而是一个荒诞的寓言。但卡夫卡就是用这种荒诞的寓言式的阐述方式,对人类生活做出某种充满哲学性的预言,用一个“寓言”完成另外一个“预言”,用《伊索寓言》的这种“寓言”完成“诺查丹马斯预言”的那种“预言”——这是卡夫卡作品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一百多年以后,人们——无论是文学界的专业人士、爱好严肃文学的读者,还是大众读者,把《城堡》看作是《圣经》一样的经典文本,并且列为卡夫卡的作品。
  卡夫卡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与《城堡》所表达的主题有些许类似。《饥饿艺术家》写了一个杂耍艺人,他不耍刀枪棍棒,也不耍猴子宠物。他的杂耍是指把自己关在铁笼里,一直不吃饭,只“表演饥饿”。旁边有一个像审判员一样的人,带着这位“饥饿艺术家”到处表演。饥饿艺术家有一个台子,每天展示自己已经饥饿到了第几天,第三天……第三十天……后饿得皮包骨头。
  他们每到一个乡村,就给这个乡村带来欢乐。大家都想看一个人关在铁笼里不吃饭能维持多长时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文化,但更残酷的是,饥饿艺术家的笼子,渐渐无人问津,因为热闹的马戏团出现了,大家都去看新兴的、时尚的马戏表演。所有人都绕过了“人”的表演而去看动物的表演,甚至帮饥饿艺术家完成仪式的人——饥饿艺术家旁边的那个审判员,也去围观狮子表演了。终,饥饿艺术家被遗忘了。
  渐渐地,铁笼旁边堆满了杂物,以至于人们都绕着铁笼走,他每天都听得到路过之人的欢声笑语,但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向着动物而去,他的表演失去了意义,而且他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突然有一天,一个像村长一样的人物,突然发现路边上的铁笼里还有一个人。那个人消瘦得只剩一副皮囊,睡在草堆里。他就去跟饥饿艺术家说话:“人家都不看你,为什么不出来吃点儿东西?反正你的表演已经失去意义。”饥饿艺术家回答:“不是我爱饥饿,而是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我的食物。”
  世界上有这么多食物,但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食物,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和卡夫卡在《城堡》里想要表达的“世界上有那么一个地方,看得见但就是不可抵达”的主题是类似的。卡夫卡从来不直接去写关于孤独、决绝类的词语,但人与这个世界深的隔阂,他只用那么一句话,就表达出来了。
  《城堡》是一部没完成的作品,但它成了传世巨作,这是作者卡夫卡预料不到的。
  卡夫卡生前是个公务员,在法律事务所工作,这个法律事务所专门负责给底层的劳动人民、工人上保险。卡夫卡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他又热爱写作,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就是写着玩儿,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作家、好作家,这也是卡夫卡没有写完一部长篇小说的原因。
  中外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在生前是没有一点儿自觉的,别的作家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受到追捧,卡夫卡却认为自己“在文学史上可能没名气,可能会留下几笔”,他生前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低到了什么程度?现在所谓的卡夫卡博物馆里,几乎没有卡夫卡的创作手稿,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创作不应该留下来,而应该一把火烧掉。卡夫卡临死时嘱咐一个好的朋友,在他死后要帮他把所有的、自认为不成器的作品烧光。但是他的朋友违背了他的遗愿,因为这个朋友明白卡夫卡文稿的价值。他把卡夫卡的很多手稿、作品都带到了以色列,并让其面世。一百多年来,卡夫卡这个名字变得越来越响亮,我想这也是卡夫卡生前没有预料到的。
  因为他的朋友把他的很多手稿、作品都带到了以色列,所以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几乎所有卡夫卡的文稿都在以色列,而布拉格的卡夫卡博物馆里只有卡夫卡的请假条!
  卡夫卡从年轻的时候就不停地生病。他做的是基层比较辛苦的工作,经常需要出差,出差回来后就会生病,需要去医院,需要请假。所以在卡夫卡的博物馆里,你看到的是一个病人不停地向老板、上司请假,写的各种各样的请假条。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声名鹊起,这种差别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但是这就是卡夫卡。卡夫卡的小说,隐喻着人类的困境,并且这种庞大的隐喻可以穿越时间空间影响现在的我们。他小说中那些看似无意的句子,却像预言一样。
  这就是卡夫卡在哲学上的意义,以及他真正的价值所在。



媒体评论
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苏童、老舍、傅雷联袂奉献给你的经典文学阅读指南!
大师视角带领你读懂数十部经典及其背后的意义,带给你关于生活、命运、人生、爱情的思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