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62.06 6.3折 ¥ 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王向远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07392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556503
上书时间2024-10-21
上篇“译文学”本体论
第一章三种翻译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的立场方法
一、翻译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
二、三种译学模式与“译文学”
三、译文学模式对译本自性的强调第二章“译文学”的概念与体系
一、译文学关于译文生成的概念
二、译文学关于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
三、译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四、“译文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第三章中国古代“翻”“译”之辨与译文学的元概念
一、“传”“译”与“传译”
二、“翻”“译”之辨与“翻译”概念的提出
三、“翻·不翻·不可翻”及“翻译度”第四章“翻”的介入与“可译·不可译”之争的终结
一、“不可译”论者的“不可译”论
二、“可译·不可译”论者没有“翻”的概念自觉
三、所谓“半可译”与“可译·不可译”的调和第五章翻译方法的概念——迻译·释译·创译
一、“直译·意译”方法论概念的缺陷
二、作为平移式翻译的“迻译”
三、作为解释性翻译的“释译”
四、作为创造性翻译的“创译”第六章译文质量评价的概念——正译·误译·缺陷翻译
一、“信达雅”的译文质量批评只是印象性批评
二、正译·误译
三、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缺陷翻译”第七章译文文化学评价的概念——归化·洋化·融化
一、“归化”的语源及对“异化”一词的质疑
二、从“归化·洋化”的对立走向调和
三、在“归化·洋化”的矛盾运动中走向“融化”第八章从译文学看“创造性叛逆”的原意、语境与适用性
一、“创造性叛逆”论的原意及对它的误解
二、“创造性叛逆”论的挪用、转换及其问题
三、“创造性叛逆”的适用性及其反思第九章从张我军译夏目漱石《文学论》看“翻译度”与
译文老化
一、张我军译《文学论》的翻译度问题
二、张译《文学论》中的缺陷翻译、误译、漏译
三、张译《文学论》与译文“老化”问题
下篇“译文学”关联论第十章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
一、“翻译学”与“翻译理论”
二、“翻译学”与“翻译研究”
三、“翻译学”与“译文学”第十一章译介学与译文学
一、“译介学”是中国人创制的独特概念
二、“译介学”将翻译纳入比较文学名正言顺
三、“译介学”的可能与不能第十二章译文学与比较文学
一、究竟有没有“比较的文学”这种“文学”?
二、要克服“比较文化化”就必须提倡译文学
三、文学关系史资源递减,译文学资源无穷无尽第十三章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
一、原文与译文两种文本的混同
二、“评论”与“研究”两种模式的混同
三、两种混同形成的原因、弊病及其矫正第十四章译文学与中国翻译文学史
一、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实为“文学翻译史”
二、译介学的翻译文学史实为“翻译文化史”
三、译文在场,方能写成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本书各章初出一览表
初版后记
“译学四书”版再版后记
《王向远译学四书》是王向远教授以译学研究为主题的四部书的丛编,包括翻译理论建构(《翻译文学导论》 《译文学 : 概念与体系》)、译学史研究(《中国译学史新论》)和翻译经验谈(《日本美学译谭》)三类内容,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作者在译学领域的探索,形成了相对完整而又独特的译学体系。
《王向远译学四书》是王向远教授以译学研究为主题的四部书的丛编,包括翻译理论建构(《翻译文学导论》 《译文学 : 概念与体系》)、译学史研究(《中国译学史新论》)和翻译经验谈(《日本美学译谭》)三类内容,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作者在译学领域的探索,形成了相对完整而又独特的译学体系。
王向远 1962年生于山东,比较文学、东方学学者,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学院教授、博导、东方学研究院学术院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职。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文330余篇,出版单行本著作20余种、译作30余册,著译非重复总字数1000余万。著作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繁体字版,2017)等。
通过《“笔部队”和侵华战争》等3部著作,在国内首开日本侵华文学研究;通过《王向远文学史书系》(7卷),形成了以东方文学史、比较文学史为中心的文学史系列;通过《王向远比较文学三论》(3卷),建构了以“宏观比较文学”为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 ;通过《中国东方学》3卷(即出)及60篇相关论文,建构了东方学理论体系;通过《王向远译学四书》(4卷),建构了以“译文学”为中心的译学体系;通过《审美日本系列》《日本文学经典译丛》等4套丛书的翻译,形成了古今日本文学与美学的译作系列。
前言1
上篇“译文学”本体论
章三种翻译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的立场方法
一、翻译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
二、三种译学模式与“译文学”
三、译文学模式对译本自性的强调第二章“译文学”的概念与体系
一、译文学关于译文生成的概念
二、译文学关于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
三、译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四、“译文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第三章中国古代“翻”“译”之辨与译文学的元概念
一、“传”“译”与“传译”
二、“翻”“译”之辨与“翻译”概念的提出
三、“翻·不翻·不可翻”及“翻译度”第四章“翻”的介入与“可译·不可译”之争的终结
一、“不可译”论者的“不可译”论
二、“可译·不可译”论者没有“翻”的概念自觉
三、所谓“半可译”与“可译·不可译”的调和第五章翻译方法的概念——迻译·释译·创译
一、“直译·意译”方法论概念的缺陷
二、作为平移式翻译的“迻译”
三、作为解释性翻译的“释译”
四、作为创造性翻译的“创译”第六章译文质量评价的概念——正译·误译·缺陷翻译
一、“信达雅”的译文质量批评只是印象性批评
二、正译·误译
三、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缺陷翻译”第七章译文文化学评价的概念——归化·洋化·融化
一、“归化”的语源及对“异化”一词的质疑
二、从“归化·洋化”的对立走向调和
三、在“归化·洋化”的矛盾运动中走向“融化”第八章从译文学看“创造性叛逆”的原意、语境与适用性
一、“创造性叛逆”论的原意及对它的误解
二、“创造性叛逆”论的挪用、转换及其问题
三、“创造性叛逆”的适用性及其反思第九章从张我军译夏目漱石《文学论》看“翻译度”与
译文老化
一、张我军译《文学论》的翻译度问题
二、张译《文学论》中的缺陷翻译、误译、漏译
三、张译《文学论》与译文“老化”问题
下篇“译文学”关联论第十章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
一、“翻译学”与“翻译理论”
二、“翻译学”与“翻译研究”
三、“翻译学”与“译文学”第十一章译介学与译文学
一、“译介学”是中国人创制的独特概念
二、“译介学”将翻译纳入比较文学名正言顺
三、“译介学”的可能与不能第十二章译文学与比较文学
一、究竟有没有“比较的文学”这种“文学”?
二、要克服“比较文化化”就必须提倡译文学
三、文学关系史资源递减,译文学资源无穷无尽第十三章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
一、原文与译文两种文本的混同
二、“评论”与“研究”两种模式的混同
三、两种混同形成的原因、弊病及其矫正第十四章译文学与中国翻译文学史
一、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实为“文学翻译史”
二、译介学的翻译文学史实为“翻译文化史”
三、译文在场,方能写成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本书各章初出一览表
初版后记
“译学四书”版再版后记
《王向远译学四书》是王向远教授以译学研究为主题的四部书的丛编,包括翻译理论建构(《翻译文学导论》 《译文学 : 概念与体系》)、译学史研究(《中国译学史新论》)和翻译经验谈(《日本美学译谭》)三类内容,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作者在译学领域的探索,形成了相对完整而又独特的译学体系。
王向远 1962年生于山东,比较文学、东方学学者,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学院教授、博导、东方学研究院学术院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职。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文330余篇,出版单行本著作20余种、译作30余册,著译非重复总字数1000余万。著作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繁体字版,2017)等。
通过《“笔部队”和侵华战争》等3部著作,在国内首开日本侵华文学研究;通过《王向远文学史书系》(7卷),形成了以东方文学史、比较文学史为中心的文学史系列;通过《王向远比较文学三论》(3卷),建构了以“宏观比较文学”为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 ;通过《中国东方学》3卷(即出)及60篇相关论文,建构了东方学理论体系;通过《王向远译学四书》(4卷),建构了以“译文学”为中心的译学体系;通过《审美日本系列》《日本文学经典译丛》等4套丛书的翻译,形成了古今日本文学与美学的译作系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