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变(一部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振兴史、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一群返乡青年以奋斗致青春的实践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巨变(一部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振兴史、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一群返乡青年以奋斗致青春的实践场。)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2.92 6.3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立发、张礼庆、张书云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2067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547913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长篇小说《巨变》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苏北地区一个典型的水乡——桃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桃镇人仍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农业生产落后,乡镇企业几乎没有,危旧房屋很多,老百姓面临着供电难、取暖难的实际困难,生活停留在温饱水平。

主人公曹家爷爷曹仁杰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战功的英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转业后在省委部门工作,和几位幸存的战友立下“血盟书”,以救济牺牲战友的家庭,却无法顾及自己在农村艰难度日的儿孙们的生活。八十年代后期,曹仁杰离休后放弃留在省城养老,回到桃镇服务乡村建设并培养五个孙子女读书成长。

在爷爷曹仁杰的影响下,九十年代后期,老大曹工研究生毕业后主动回乡发展;老二曹农在读博士期间,带着光电项目回乡创业;老三曹商、老四曹学、老五曹兵,也都以自身的努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在镇长谭成仁和曹工大力推行村级和镇级集体经济的改革中,发展中的桃镇吸引了一批知识青年创业,大家紧紧抓住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扬穷则思变、苦干实干、大胆创新的精神,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胆识,开拓思路谋发展,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和兄弟乡镇集体化联合发展,终使桃园镇形成了大农业的发展格局,并以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带动乡镇农文旅一体化的特色产业,使一方土地初步实现了种植集体化、农业规模化、乡民知识化、乡村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转型,昔日的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迭代更新的桃园镇实现了华丽的巨变。

《巨变》小说人物塑造角度多样化,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以桃镇发展变迁的宏大叙事,生动再现中国风云跌宕的时代转折,凝聚了主笔作者、建设部老领导姚兵同志几十年工作中的研究思考与丰富实践,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作者审视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大变量”的匠心思考。小说可谓一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振兴史、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一位老领导倾注毕生心血的报国呈献、一群返乡青年以奋斗致青春的实践场,带着命题探讨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对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奋斗目标,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商品简介

长篇小说《巨变》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苏北地区一个典型的水乡——桃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桃镇人仍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农业生产落后,乡镇企业几乎没有,危旧房屋很多,老百姓面临着供电难、取暖难的实际困难,生活停留在温饱水平。

 

主人公曹家爷爷曹仁杰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战功的英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转业后在省委部门工作,和几位幸存的战友立下“血盟书”,以救济牺牲战友的家庭,却无法顾及自己在农村艰难度日的儿孙们的生活。八十年代后期,曹仁杰离休后放弃留在省城养老,回到桃镇服务乡村建设并培养五个孙子女读书成长。

 

在爷爷曹仁杰的影响下,九十年代后期,老大曹工研究生毕业后主动回乡发展;老二曹农在读博士期间,带着光电项目回乡创业;老三曹商、老四曹学、老五曹兵,也都以自身的努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在镇长谭成仁和曹工大力推行村级和镇级集体经济的改革中,发展中的桃镇吸引了一批知识青年创业,大家紧紧抓住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扬穷则思变、苦干实干、大胆创新的精神,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胆识,开拓思路谋发展,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和兄弟乡镇集体化联合发展,最终使桃园镇形成了大农业的发展格局,并以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带动乡镇农文旅一体化的特色产业,使一方土地初步实现了种植集体化、农业规模化、乡民知识化、乡村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转型,昔日的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迭代更新的桃园镇实现了华丽的巨变。

 

《巨变》小说人物塑造角度多样化,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以桃镇发展变迁的宏大叙事,生动再现中国风云跌宕的时代转折,凝聚了主笔作者、建设部老领导姚兵同志几十年工作中的研究思考与丰富实践,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作者审视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大变量”的匠心思考。小说可谓一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振兴史、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一位老领导倾注毕生心血的报国呈献、一群返乡青年以奋斗致青春的实践场,带着命题探讨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对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奋斗目标,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姚立发(现名姚兵),江苏盐城人。著有建筑专业作品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广厦万象》《叱咤龙城》《匠人天下》《筑梦精建》。


张礼庆,江苏扬州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现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编审。


张书云,江苏盐城人。农工党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艺术评论专著《伊犁七家艺术赏析》《夜的缪斯——张书云艺术评论集》,参与《中国美术史·20世纪卷》编撰。



目录

章 三拜传承树乡风  001


 


桃镇有三处地方在人们心中举足轻重,分别是新四军烈士陵园、孔子庙、百家祠堂。这三处胜地留下多少崇德向善的佳话?


 


第二章 风雨磨砺少年志  012


 


一向重视孩子教育的曹援朝家为何要让老三曹商辍学?老三得知父母的打算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全家出动寻找,结果会如何?


 


第三章 英雄回乡育五孙  024


 


曹仁杰是抗美援朝英雄,从省级机关离休后,为何放弃省城优厚的生活待遇,回到老家?他是如何挑起了一个苦难的家?


 


第四章 一片丹心报桑梓  036


 


曹工在省城读研究生时,与导师郑旺的女儿相恋,但曹工决心毕业后回乡建设桃镇回报乡亲。郑旺全家将如何抉择?


第五章 保粮护耕寻良方  048


 


桃镇召开保粮护耕会议,却遭到副镇长胡立等种植经济作物的利益团体的反对,工作一时陷入僵局。镇长谭成仁如何寻求改革良方?


 


第六章 各领风骚皆风采  055


 


曹家五个孙子女都已长大成人,老五曹兵没上大学,他们如何在各自不同的领域步入事业正轨,成为佼佼者?


 


第七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063


 


一场风暴导致村民房屋倒塌,由此引发镇里有关危房改造的计划,他们如何齐头并进推动保粮护耕和古镇建设?


 


第八章 比翼双飞同回乡  069


 


曹工快毕业了,郑晓煜读研一,郑母则希望曹工把老家发展好再让女儿过去。郑旺全家如何同意随曹工一起回桃镇过春节?


 


第九章 家国相依绘蓝图  076


 


除夕夜,郑旺全家与曹家爷孙大团圆,镇长谭成仁的到来,激发起全家关于土地集中耕作的讨论,他们对家乡这项改革有何设想?


 


第十章 龙腾虎跃过大年  089


 


桃镇的春节传统而现代,热烈而喜庆,来自城里的准孙媳郑晓煜如何适应乡风民俗?一出舞龙灯又为何使曹工浮想联翩、热泪盈眶?


第十一章 走马上任挑重担  097


 


曹工毕业后从省城回到桃镇,他新官上任面对棘手难题,如何配合镇长谭成仁实施耕地集中的改革?


 


第十二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  106


 


桃镇正式召开耕地集中村集体会议,会上引发争论。曹工次真正感受到农村工作的复杂艰巨和肩上的责任,他又会如何做?


 


第十三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113


 


桃镇农民的耕地集中起来了,住宅集中的同时解决了危房问题,对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这一难题,他们如何缓解?


 


第十四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  124


 


桃镇土地确权,一向唱反调的胡家村反应如何?正当曹工为供暖问题绞尽脑汁时,家中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轻松化解这个长期的“老大难”。


 


第十五章 集体经济新引擎  133


 


村集体总经理竞选演讲,桃镇回乡大学生周长富脱颖而出。各村集体干得红火,谭家和、胡小利他们这些非种粮集体会怎么做?


 


第十六章 妙手生花各千秋  143


 


桃镇有户王家,前辈属名门望族,王家奶奶有个绝活儿——双面绣,并一手抚养三个孙女长大。这三个孙女如何心灵手巧,各有千秋?


第十七章 文旅古镇开新花  150


 


桃镇危房改造时,曹兵办起了建材总汇商场,后来直接建成“未来家样板营”民宿。对于镇文旅街的建设和招商,聪明的曹兵会如何做?


 


第十八章 栽下梧桐引凤来  157


 


一个个优秀人才被吸引到桃镇,并都在这里落户,他们在建设桃镇这个大家园的同时,又是如何在这里筑起自己的爱巢?


 


第十九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  170


 


桃镇土地集中三周年总结会上,市长王为民为何突然到来?曹工在会上总结时,为何发出倡议摘下“农民”的帽子?


 


第二十章 选举风波浪潮起  179


 


在镇新一届镇长的选举中,为何代理镇长曹工意外落选了,而副镇长胡立却赢得了多数选票?选举将何去何从?


 


第二十一章 正义逆转除邪恶  185


 


出了什么事,让曹工、曹商、曹兵分别被上级纪委和派出所带走查问?为何曹老爷子对此却并不担心?结果又会如何?


 


第二十二章 四喜临门结良缘  193


 


曹农与王牡准备举行婚礼,为何原本作为伴郎、伴娘的曹兵与王花也一起举行了婚礼?这其中又演绎了怎样一出人间悲喜剧?


第二十三章 殚精竭虑结硕果  200


 


谭家和负责的桃镇盐碱地改良,小蚯蚓发挥了大作用,使荒地变废为宝。然而一场蹊跷事发生了,结果会如何?


 


第二十四章 幡然悔悟树新风  212


 


桃镇人渐渐富起来,有些麻将场也冠冕堂皇开起来,曹商被几个工程分包头夜夜追捧玩麻将。一场家庭聚会上,曹老爷子将如何规劝?


 


第二十五章 未雨绸缪保平安  228


 


长江下游一带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其他乡镇纷纷转移居民,桃镇为何在洪灾中损失小,在抗洪中,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第二十六章 迭代更新共担责  241


 


洪灾后,桃镇与另三个受灾严重的邻镇合并为桃园镇,面对倒塌的房屋、淹渍的农田,作为新任镇党委书记的曹工如何力挽狂澜?


 


第二十七章 为民解忧扬正气  249


 


新官上任的曹工在一次暗访中发现了原临海镇一家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造纸厂,这一事件如何牵出一起贪腐案?


 


第二十八章 沧海桑田潮起落  262


 


桃园新开了降解制品厂,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实现循环经济,然而好事多磨,他们如何面对一场将自身推到风口浪尖的网暴?


第二十九章 智慧时代踏浪来  275


 


为适应智能生活需求,桃园主动申请作为全省“智慧城市”样板,他们如何从一张白纸绘就农业、商贸、居住等生活的全智慧化蓝图?


 


第三十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286


 


新上任省体育局局长的程石来桃园考察,看一场因万亩花海长廊和十里桃花大道带来的“马拉松比赛”,将会给桃园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


 


第三十一章 金秋红叶谱新篇  296


 


当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代,桃园如何建设养老的乐土?义市代表团慕名来访,陆市长与桃园又有着怎样刻骨铭心的缘分?


 


第三十二章 锦绣世界针线牵  311


 


桃州农产品订货会上,一幅百米刺绣版桃园“清明上河图”引起一位意大利小伙的关注,从而如何开启一段跨国姻缘,促进异国两地大农业的发展交融?


 


第三十三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  328


 


桃园镇的大农业发展迎来了国际化合作,而在此时,桃州市委一项新的任命将曹工调离了桃园镇。曹工如何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更重要的责任?


 


后 记  332



内容摘要

长篇小说《巨变》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苏北地区一个典型的水乡——桃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桃镇人仍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农业生产落后,乡镇企业几乎没有,危旧房屋很多,老百姓面临着供电难、取暖难的实际困难,生活停留在温饱水平。


主人公曹家爷爷曹仁杰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战功的英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转业后在省委部门工作,和几位幸存的战友立下“血盟书”,以救济牺牲战友的家庭,却无法顾及自己在农村艰难度日的儿孙们的生活。八十年代后期,曹仁杰离休后放弃留在省城养老,回到桃镇服务乡村建设并培养五个孙子女读书成长。


在爷爷曹仁杰的影响下,九十年代后期,老大曹工研究生毕业后主动回乡发展;老二曹农在读博士期间,带着光电项目回乡创业;老三曹商、老四曹学、老五曹兵,也都以自身的努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在镇长谭成仁和曹工大力推行村级和镇级集体经济的改革中,发展中的桃镇吸引了一批知识青年创业,大家紧紧抓住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扬穷则思变、苦干实干、大胆创新的精神,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胆识,开拓思路谋发展,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和兄弟乡镇集体化联合发展,终使桃园镇形成了大农业的发展格局,并以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带动乡镇农文旅一体化的特色产业,使一方土地初步实现了种植集体化、农业规模化、乡民知识化、乡村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转型,昔日的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迭代更新的桃园镇实现了华丽的巨变。


《巨变》小说人物塑造角度多样化,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以桃镇发展变迁的宏大叙事,生动再现中国风云跌宕的时代转折,凝聚了主笔作者、建设部老领导姚兵同志几十年工作中的研究思考与丰富实践,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作者审视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大变量”的匠心思考。小说可谓一部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振兴史、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一位老领导倾注毕生心血的报国呈献、一群返乡青年以奋斗致青春的实践场,带着命题探讨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对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奋斗目标,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主编推荐

姚立发(现名姚兵),江苏盐城人。著有建筑专业作品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广厦万象》《叱咤龙城》《匠人天下》《筑梦精建》。

张礼庆,江苏扬州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现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编审。

张书云,江苏盐城人。农工党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艺术评论专著《伊犁七家艺术赏析》《夜的缪斯——张书云艺术评论集》,参与《中国美术史·20世纪卷》编撰。



精彩内容

章 三拜传承树乡风

 

这个冬天来得有点早。傍晚晴空突转阴沉,北风呼啸,夹着雨点猛烈地袭击着苏北沿海的桃镇。树叶尚未凋零的树木甩动着一身的枝叶,浮摇在风雨的“浪涡”里。秋收后翻耕整地的人们冻得瑟瑟发抖,都早早收工。曹援朝夫妇从田里回来,麻利地把猪食分舀到猪槽里,把鸡赶回鸡窝,正好孩子们也放学了,一家人关上门生火做饭,红彤彤的灶火,热气缭绕的蒸锅,暖融融,香喷喷。家,简陋贫寒,总归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

全家人围着方桌喝着热腾腾的玉米糁粥,浑身暖和起来。晚饭后,曹援朝编起箩筐,妻子王翠兰拾掇家务,刚上初中的老大曹工、老二曹农开始在煤灯下写作业,上小学的老三曹商和老四曹学一起趴着看借来的小人书,老五曹兵拿着小木枪自个儿玩耍,一家子其乐融融的。

突然,传来“砰砰砰”急促的拍门声:“曹家大哥,翠兰,快开门,我儿媳妇要生了!”曹援朝立刻停下手里的活,开门瞬间,一阵风雨袭来,带着寒气,差点吹灭了油灯。东边邻舍的周大婶浑身湿漉漉地站在门口,看到曹援朝就一把拉住他往外走;王翠兰急忙放下家务活,边穿雨衣边交代曹工照顾好弟弟妹妹,随手拿上一件雨衣赶紧追了上去。

东舍周家平时就婆媳俩在家,儿子长年跑船。这不,媳妇预产期要到了,说儿子这几天要回来,不巧的是,媳妇提前临产又碰上这风雨天。

跟着周大婶进了房间,曹援朝夫妇看到周家媳妇疼得身躯蜷缩着发抖,额头上出着细密的汗,孱弱地说:“肚子好疼,我好像是要生了。”

“快送去镇卫生所!”曹援朝急中生智,套上妻子递来的雨衣,冲到自家屋后,拖出一辆前几天拉肥的板车,王翠兰眼疾手快铺上稻草覆上被子,又给周家媳妇套上大雨衣,三个人小心地把她抬到板车上。周大婶拿出包袱和手电筒准备出发。曹援朝迟疑了一下,说:“大婶,这晚上黑灯瞎火的,路上坑坑洼洼,你若有个闪失会耽误时间,不如这些都给翠兰,你就留在家里,顺便帮我们照看着孩子,这边有我们呢!”周大婶激动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连声道谢。顾不上多说话,曹援朝在前面拉起板车,王翠兰把周大婶的包袱放到板车上让周家媳妇枕着,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扶着周家媳妇往卫生所赶。

“等等,我们也来了。”

曹援朝转过头,看到老大曹工、老二曹农气喘吁吁赶了上来。

“叫你们在家照顾弟弟妹妹,这生孩子可不是小事,凑什么热闹,快回去。”王翠兰呵斥道。

“家里有老三照看呢,我们也来帮个忙。”老大曹工说着在后面推起板车。

“算了,让他们跟着吧,我们快走!”两个儿子在后面使劲推,曹援朝一下子感觉板车轻快了许多。

寒风裹挟着雨点打到脸上阵阵刺痛,强风密雨下,眼睛难以睁开,借着手电筒的一束微光,几个人行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茫茫风雨之夜。村子离桃镇卫生所足足有六七里远,风雨交加,冰冷刺骨,路上坑洼泥泞,曹援朝夫妇和两个儿子,他们仿佛不是用脚去跋涉,而是用生命去奔跑,与时间赛跑,要在黑暗中掘出生命之光。

远远地看到了卫生所的灯光,曹援朝的心头敞亮起来,用劲拉着板车,曹工、曹农也愈发使劲推,一路小跑起来。到了医院,值班的妇产科女医生见状也毫不懈怠,忙着给周家媳妇检查,发现羊水破了,宫口也已经开了五指,赶紧让扶到产房。周家媳妇进了产房,曹援朝夫妇总算松了口气,王翠兰去办手续交钱,曹家父子三人摊开身子,坐在产房外的长椅上等着。

产房里,周家媳妇疼痛剧烈,有医生帮助接生,心情也放松下来,配合女医生的手法使劲。过了二十来分钟,眼见小孩的头要出来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停电了!

产房内外,一片黑暗。曹援朝夫妇和两个儿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在外干着急。产房里也一阵忙乱,护士赶紧去点蜡烛。女医生则靠着经验,一边让周家媳妇继续使劲,一边摩挲着继续接生,周家媳妇变得紧张,分娩时撕心裂肺的叫声听得人焦灼不安。

曹援朝夫妇也跟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就在心急如焚时,产房里传来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此时,蜡烛也点好了,产房内外一片欢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