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29.13 6.1折 ¥ 48 全新
库存68件
作者汤林春,吴宇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36763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9544422
上书时间2024-10-21
每到一年一度的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共同体“黄浦杯”征文活动时期,《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的几位编辑与几位理事长总要绞尽脑汁地想主题,今年也不例外。经过前期酝酿,我们基本明确了聚焦于教学这个方向,但对具体的命题还是拿不准。于是特意征求了一些专家、学者、校长的意见,他们根据长三角“黄浦杯”征文的特点、教育改革趋势及当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了几个方案,但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后来有位专家提出,好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由于过于强调应试功利,教学异化为知识传授、机械操练,使得教学枯燥乏味,弄得学生厌倦学习,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设计一个题目。于是,便有了“温暖的教学”这一题目。仔细想来,确有几分道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改革要求、实现改革意图的关键环节。普通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培养目标,确定了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相应地,就必须形成培育素养的教学。所谓培育素养的教学,就是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品格与关键能力。但在现实中,有些课堂教学往往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智力因素轻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双基”轻视素养,死抓碎片化知识与浅层次能力,强行灌输和机械训练。这种忽视学生学习规律、知识发生规律及教学本质的做法,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教学成为枯燥的活动,某些课堂冰冷无趣,部分学生视学习为畏途,既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教育改革意图的实现。
为此,亟须通过“温暖的教学”, 让“人”回归教学中心,凸显教学的育人价值,体现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彰显教学的艺术魅力,让教学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历程,让课堂成为师生素养生成的场域。具体而言,“温暖的教学”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基础上,要侧重学科素养中的学科思想价值,培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非智力因素,凸显学科育人功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在实践中,部分课堂教学强调了知识与能力,忽视了后者,把知识和能力本身当作目的,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终是为了人的培养这一教学本质。事实上,课程知识包含符号性知识、逻辑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有事实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就课程知识而言,一般老师重视符号性知识的传授,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逻辑性知识的达成,较少老师重视价值性知识的培育。就学生获得的知识而言,主要是事实性知识,而过程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相对较少。由此,亟须将人回归教学中心,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把忽视的部分重视起来,真正体现教学的育人价值。因此,“温暖的教学”必然是基于人、为了人的整体教学。
其次,在处理好教与学、科学与艺术等关系的基础上,要侧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激发、参与互动凸显、组织形式多样等方面,营造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互动的社会性活动,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且教学质量终是以学生学的质量来衡量的。因此,需要把课堂教学看作社会性活动,鼓励质疑、平等对话、容错扬长的课堂互动。要培养学生成人,就要把学生当人看。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学习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领悟学科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实质,从而使学科成为生命成长的滋养。也正因为这样,有人认为不能只是看到学生的学习,而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其意思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其学习满意度。如果说基本知识可以通过讲授方法取得,基本技能则要通过实践获得,价值知识则要通过体验获得。由此,传统的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仍然需要,而基于学科的学科实践及跨学科实践,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则显得十分紧缺而必要。通过激发学生主体性,创设理解、尊重、包容、支持、欣赏、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平等互动、参与实践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从而领悟知识的价值,感悟人生的真谛,是教学育人的重要要求。因此,“温暖的教学”必然是彰显教学过程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与人文性的教学。
第三,在处理好外控与内生关系的基础上,侧重管理育人,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各环节、课堂内外,与教学有关的规章制度、运作机制,是客观存在的,是教学有效运作的必要保障。学生也可以在参与和践行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生存的法则,养成道德品质。教学管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关系密切,良好的管理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甚至学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健康,就会使学生身心愉悦,充满活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师生幸福感。但如果只是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客体、被管控的对象,那这种教学管理和谐就会被打破,教学管理的教育性将大打折扣。由此,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需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变革课堂管理规则,优化考试评价制度,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因此,“温暖的教学”的管理必然是激励人、服务人、培育人的管理。
在选题及征文方案初稿出来后,我们又征求了教育 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专委会的意见。毛杰主任委员及相关专家充分肯定了这一选题,并随即向教育 部基础教育司相关领导汇报,认为它符合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直指教学实践中的痛点,有利于引导教学改革,表示支持。一部分委员还特意组织了本地区人员参与征文,因此本次征文出现了一个特别情况,那就是除了常规的长三角城市参加外,还有来自湖北、新疆的同行参加,浙江除了科研系统参加外,还有教研系统参加,呈现多元拓展趋势。
征文只是一种形式,目的在于为广大校长、老师和理论工作者提供一个平台,触摸时代脉搏,探讨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本书从这次一等奖作品中选取了16篇,分别从设计、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呈现了老师们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思考。尽管这些文章是本次征文中的佼佼者,但仍属一孔之见,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汤林春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温暖的教学”强调在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关系的基础上,侧重学科素养中的学科思想价值,培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非智力因素;在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科学与艺术等关系的基础上,侧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激发、教学艺术彰显、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在处理好外控与内生关系的基础上,侧重管理育人,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
本书由2022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温暖的教学”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结集而成,包括四个篇章,分别为“设计:捕捉孩子的思维”“教学:创造人文的体验”“评价:看见孩子的成长”“管理:尊重主体的需求”,从不同的维度回应教学中无处不在的温暖。
汤林春,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主编,教育 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学分会教育效能研究会副理事长,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共同体秘书长,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学校发展、教育效能等研究。
“长三角教育科研丛书”,已出版了《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教育评价的30种新探索》《教改试验的30个样本》《教师读书的30种体验》《教育观念的20种解读》《关键教育事件20例》《教育活力的新视域》《教育现代化的微
视角》等,深受好评。
前言
章 设计:捕捉孩子的思维
1. “蓝天白云下”的数学课
2. 斑斓煦物成天地
3. 激活创意思维,让冰冷的写作温暖起来
4. 当“冰冷”的雪花遇上温暖的教学——“双新”背景下“雪花曲线”的课堂实践
第二章 教学:创造人文的体验
5. 场景重构:温润习作课堂的一剂良方
6. 月亮的味道甜蜜蜜——勇敢创造教学“共可能”
7. 思变·求索——创生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空间
8. 于立德树人之高度,赋历史课堂以温暖——基于“抗美援朝”教学设计的思考
第三章 评价:看见孩子的成长
9. 温暖的循证—— 基于个性化评价的幼儿成长教学探索
10. 对话,让教育中的“两难”不再纠结
11. 均衡·同行·更迭,催生“温心”作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设计
12. 温暖的科学教学 用“力”前行
第四章 管理:尊重主体的需求
13. 有道有术的观察,是集体教学活动中温暖的良方
14. 让“生态”成为儿童发展的温暖底色——以“我和佘山的约会”特色活动为例
15. 疫情下的“线上之声”进化史
16. 圆桌谈话:游戏对话中的“温暖”
后记
“温暖的教学”强调在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关系的基础上,侧重学科素养中的学科思想价值,培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性等非智力因素;在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科学与艺术等关系的基础上,侧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激发、教学艺术彰显、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在处理好外控与内生关系的基础上,侧重管理育人,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
本书由2022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温暖的教学”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结集而成,包括四个篇章,分别为“设计:捕捉孩子的思维”“教学:创造人文的体验”“评价:看见孩子的成长”“管理:尊重主体的需求”,从不同的维度回应教学中无处不在的温暖。
汤林春,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主编,教育 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学分会教育效能研究会副理事长,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共同体秘书长,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学校发展、教育效能等研究。
“长三角教育科研丛书”,已出版了《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教育评价的30种新探索》《教改试验的30个样本》《教师读书的30种体验》《教育观念的20种解读》《关键教育事件20例》《教育活力的新视域》《教育现代化的微
视角》等,深受好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