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译林:鲁迅杂文选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典译林:鲁迅杂文选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14.47 4.0折 36 全新

库存2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迅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4565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9518568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鲁迅杂文选集》收入鲁迅先生自1918年起至1936年去世这19年间创作的72篇经典杂文,出自《热风》《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15部重要的杂文集。这72篇杂文包括《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为了忘却的记念》等力作,剖析人心,批评世事,字里行间,闪烁着鲁迅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思想的光芒。一个世纪之后,鲁迅先生激扬的文字锋芒依旧,仍蕴含着令人日夜惕厉的力量。



商品简介

《鲁迅杂文选集》收入鲁迅先生自1918年起至1936年去世这19年间创作的72篇经典杂文,出自《热风》《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15部重要的杂文集。这72篇杂文包括《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为了忘却的记念》等力作,剖析人心,批评世事,字里行间,闪烁着鲁迅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思想的光芒。一个世纪之后,鲁迅先生激扬的文字锋芒依旧,仍蕴含着令人日夜惕厉的力量。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新文学运动基石。著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目录

随感录三十八 1
随感录五十九 “圣武” 5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8
娜拉走后怎样 18
未有天才之前 24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28
看镜有感 32
春末闲谈 36
灯下漫笔 40
论“他妈的!” 47
论睁了眼看 51
忽然想到(三,四) 55
战士和苍蝇 58 
夏三虫 60
忽然想到(五,六) 62
杂感 66
北京通信 69
导师 72
忽然想到(七) 74
这个与那个 76
学界的三魂 82
谈皇帝 85
记念刘和珍君 87
黄花节的杂感 92
略论中国人的脸 95
革命时代的文学 99
读书杂谈 105
小杂感 111
无声的中国 115
流氓的变迁 120
习惯与改革 122
宣传与做戏 124
为了忘却的记念 126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135
谈金圣叹 139
沙 141
小品文的危机 143
世故三昧 146
谣言世家 149
作文秘诀 151
捣鬼心传 155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157
观斗 159
电的利弊 161
推背图 163
言论自由的界限 165
夜颂 167
二丑艺术 169
豪语的折扣 171
爬和撞 173
帮闲法发隐 175
男人的进化 177
打听印象 179
“京派”与“海派” 181
北人与南人 183
算账 185
中秋二愿 187
骂杀与捧杀 189
拿来主义 191
隔膜 19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7
说“面子” 199
运命 202
病后杂谈 204
隐士 214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217
论“人言可畏” 223
再论“文人相轻” 226
从帮忙到扯淡 228
“题未定”草(六至九) 230
半夏小集 244
今春的两种感想 248



内容摘要

《鲁迅杂文选集》收入鲁迅先生自1918年起至1936年去世这19年间创作的72篇经典杂文,出自《热风》《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15部重要的杂文集。这72篇杂文包括《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为了忘却的记念》等力作,剖析人心,批评世事,字里行间,闪烁着鲁迅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思想的光芒。一个世纪之后,鲁迅先生激扬的文字锋芒依旧,仍蕴含着令人日夜惕厉的力量。



主编推荐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新文学运动基石。著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精彩内容

随感录三十八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 ——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便是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除精神病学上的夸大狂外,这种自大的人,大抵有几分天才,——照Nordau等说,也可说就是几分狂气。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
“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至于对别国文明宣战,却尚在其次。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 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们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至于所生结果,则复古、尊王、扶清灭洋等等,已领教得多了。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不幸中国偏只多这一种自大:古人所作所说的事,没一件不好,遵行还怕不及,怎敢说到改革?这种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虽各派略有不同,根柢总是一致,计算起来,可分作下列五种:
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早;道德天下。”这是完全自负。
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据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
丁云:“外国也有叫化子, ——(或云)也有草舍, ——娼妓, ——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
戊云:“中国便是野蛮的好。”又云:“你说中国思想昏乱,那正是我民族所造成的事业的结晶。从祖先昏乱起,直要昏乱到子孙;从过去昏乱起,直要昏乱到未来。……(我们是四万万人,)你能把我们灭绝么?”这比“丁”更进一层,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至于口气的强硬,却很有《水浒传》中牛二的态度。
五种之中,甲乙丙丁的话,虽然已很荒谬,但同戊比较,尚觉情有可原,因为他们还有一点好胜心存在。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或寻求人家一点破绽,聊给自己解嘲。这虽然极是可笑,但比那一种掉了鼻子,还说是老病,夸示于众的人,总要算略高一步了。
戊派的爱国论晚出,我听了也寒心;这不但因其居心可怕,实因他所说的更为实在的缘故。昏乱的祖先,养出昏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的。法国G. Le Bon著《民族进化的心理》中,说及此事道(原文已忘,今但举其大意)——“我们一举一动,虽似自主,其实多受死鬼的牵制。将我们一代的人,和先前几百代的鬼比较起来,数目上就万不能敌了。”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昏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打脸打把子的戏子。所以我们现在虽想好好做“人”,难保血管里的昏乱分子不来作怪,我们也不由自主,一变而为研究丹田脸谱的人物:这真是大可寒心的事。但我总希望这昏乱思想遗传的祸害,不至于有梅毒那样猛烈,竟至百无一免。即使同梅毒一样,现在发明了六百零六,肉体上的病,既可医治;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着“老病”的旗号来反对吃药,中国的昏乱病,便也总有痊愈的一天。祖先的势力虽大,但如从现代起,立意改变:扫除了昏乱的心思,和助成昏乱的物事(儒道两派的文书),再用了对症的药,即使不能立刻奏效,也可把那病毒略略羼淡。如此几代之后待我们成了祖先的时候,就可以分得昏乱祖先的若干势力,那时便有转机,Le Bon所说的事,也不足怕了。
以上是我对于“不长进的民族”的疗救方法;至于“灭绝”一条,那是全不成话,可不必说。“灭绝”这两个可怕的字,岂是我们人类应说的?只有张献忠这等人曾有如此主张,至今为人类唾骂;而且于实际上发生出什么效验呢?但我有一句话,要劝戊派诸公。“灭绝”这句话,只能吓人,却不能吓倒自然。他是毫无情面:他看见有自向灭绝这条路走的民族,便请他们灭绝,毫不客气。我们自己想活,也希望别人都活;不忍说他人的灭绝,又怕他们自己走到灭绝的路上,把我们带累了也灭绝,所以在此着急。倘使不改现状,反能兴旺,能得真实自由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做野蛮也很好。 ——但可有人敢答应说“是”么?



媒体评论

鲁迅先生的创作,除《坟》,《呐喊》,《野草》数种外,均成于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六年中,其文体除小说三种,散文诗一种,书信一种外,均为杂文与短评,以十二年光阴成此多许的作品,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蔡元培
鲁迅在近十五年来,断断续续的写过许多论文和杂感,尤其是杂感来得多。于是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杂感专家”。“专”在“杂”里者,显然含有鄙视的意思。可是,正因为一些蚊子苍蝇讨厌他的杂感,这种文体就证明了自己的战斗的意义。
——瞿秋白
他的胸中燃着少年之火,精神上,他是一个“老孩子”!……他的著作里充满了反抗的呼声和无情的剥露。反抗一切的压迫,剥露一切的虚伪!老中国的毒疮太多了,他忍不住拿着刀一遍一遍地不懂世故地尽自刺。
——茅盾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