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重读厉以宁
  • 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重读厉以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重读厉以宁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7.89 4.9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5580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460046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现代化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文明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然而,中国的经济奇迹和现代化成就却面临着“两个匮乏”:一是经济理论的匮乏,即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准确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践;二是经济问题解决方案的匮乏,即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法科学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不断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既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体系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规律、新范式,也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学说,既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践有着深刻的解释和科学的指导,也对世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的形成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创新,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的特殊机遇所造就的,也是由中国经济学共同体艰辛探索的大量研究成果凝聚而成的。实际上,从1901年严复翻译出版《原富》开始,中国经济学界就开始了长期的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经济学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提出了大量的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学界继续将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时代化,立足国情,创新性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部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们以经世济民为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情、融会百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践提供重要指引,也为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繁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厉以宁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和理论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参与推动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他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简称《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简称《证券投资基金法》),推动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以及《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新36条”),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垦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党中央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厉以宁先生对经济学的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内容系统、紧切现实、论证科学、重视实践的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重读厉以宁?
厉以宁先生自1951年入学北京大学经济系以来,研究经济学已70余载,他的学术著作之多、经济研究领域之广泛在我国经济学界是少有的。笔者自2012年2月成为厉以宁先生的学生以来,在先生身边耳濡目染10年有余,有幸研读了先生的许多经济学著作,其中有一些在市场上已经难以买到。笔者认为,厉以宁先生重要的学术创新集中表现在三个领域:经济学理论、经济史、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这三个领域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科的方方面面,也几乎覆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因此,厉以宁先生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家,还是一位经济思想家。

......



导语摘要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厉以宁先生的著作,尝试归纳厉先生研究经济和现代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广阔视野,进而探索性地综述和提炼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本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什么?第二,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什么?希望本书能启发广大读者科学运用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古今中外”的研究视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主体性和原创性理论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尹俊,江苏泰州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博士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式现代化、五年规划、习近平经济思想、数字时代的组织管理等。已出版《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经济低碳化》《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领导力的本质》等著作,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等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得教.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首届李占祥管理哲学优秀论文奖、首届青马奖优秀著作一等奖等。所著《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入选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项目,被翻译为英文、韩文、老挝文等多种文字。



目录

代序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论厉以宁的经济学贡献/1
一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与股份制改革设计/3
二厉以宁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7
三厉以宁的三种调节机制与三次分配理论/15
前言/1
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的形成/1
为什么要重读厉以宁?/3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7
一生治学当如此/10
篇兼容并蓄终宽阔——经济学之源与流/1
章经济学的理论框架/7
节经济学是社会启蒙和社会设计的科学/8
一经济学研究什么/8
二经济学怎么研究/11
三经济学理论的层次/15
第二节经济学的伦理/26
一经济学伦理与人的研究/26
二经济学伦理与目标的研究/30
第三节经济运行与体制/44
一怎样实现效率与公平/45
二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53
第四节经济学家的三大法宝/61
一历史/62
二理论/66
三统计/68
第二章经济学的百花齐放/71
节经济学说史的镜鉴/72
一经济学的分类/72
二经济学说简史/80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危机/91
第二节集大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97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97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科学规律/108
第三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113
一学科交叉的趋势/113
二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117
第三章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繁荣/125
节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起点与创新发展/126
一理论起点/126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131
第二节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特征/142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学/142
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145
第三节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53
一系统化的经济学说/153
二百家争鸣与中国经济学家的使命/156
第二篇经史探微后代知——世界现代化之成与失/161
第四章世界现代化简史/167
节西欧国家的现代化/168
一西欧国家现代化简史/168
二二十世纪英国现代化之失/181
第二节美国的现代化/187
一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87
二美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190
第三节其他国家的现代化/194一其他欧洲国家的现代化/194
二亚洲、大洋洲、非洲、拉美国家的现代化/201
第五章世界现代化成与失的经济学分析/211
节比较经济史与现代化/212
一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12
二比较经济史视角下的现代化/217
第二节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规律/225
一经济现代化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25
二经济现代化的影响因素/229
第三节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规律/233
一制度现代化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33
二制度现代化的影响因素/240
第三篇从来新路新人找——中国式现代化之同与殊/245
第六章中国式现代化同与殊的经济学分析/251
节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一般性/252
一一以贯之的经济现代化逻辑/252
二一以贯之的制度现代化逻辑/256
第二节经济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特殊性/261
一发展经济学与两类转型/261
二经济运行与两类非均衡/271
第三节制度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特殊性/276
一中国特色的规划制度/276
二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制度/282
第七章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行合一/287
节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式现代化/287
一近代的中国现代化/287
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292
第二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式现代化/29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思想先行”/297
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化/301
第三节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与理论创新/312
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312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323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332
结束语现代化终结于何处?/339
跋十年踪迹十年心/343
附录厉以宁中文著作目录/350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厉以宁先生的著作,尝试归纳厉先生研究经济和现代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广阔视野,进而探索性地综述和提炼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本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什么?第二,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什么?希望本书能启发广大读者科学运用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古今中外”的研究视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主体性和原创性理论做出贡献。



主编推荐

尹俊,江苏泰州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博士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式现代化、五年规划、习近平经济思想、数字时代的组织管理等。已出版《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经济低碳化》《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领导力的本质》等著作,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等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得教.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首届李占祥管理哲学优秀论文奖、首届青马奖优秀著作一等奖等。所著《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入选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项目,被翻译为英文、韩文、老挝文等多种文字。



媒体评论

厉以宁教授与我是数十年的好友、学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我们和诸多经济学家一道,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理论创新贡献了人生好的年华。厉教授著作等身,领域广泛,注重实践,观点鲜明,独树一帜,见解深刻,文笔生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改革先锋。厉教授的学生尹俊基于他的著作体系撰写这部作品,并精巧地构建了一个理解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分析框架,颇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展现了新一代经济学者的宽广视野和学术能力。特此推荐。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荣誉理事长
把书“厚的读薄,薄的读厚”是一种科学的研读方法。本书从厉以宁先生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提炼出理解中国特色经济学和现代化的简明理论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丰富实践,是贯穿着“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科学规律的佳作。
                                     ——龚六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重读经典著作是青年学者成长的法宝,前提是掌握中国历来推崇的“传注疏”的科学方法。本书是运用这一科学方法的典范,既阐述了厉以宁先生经济学思想的体系,又把这一体系与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规律统一了起来,可谓“一篇读罢头飞雪”。
                                     ——韩毓海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厉以宁先生的著作全集,尝试归纳厉先生研究经济和现代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广阔视野,进而探索性地综述和提炼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本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什么?这是篇“经济学之源与流”回答的问题。中国特色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起点,立足中国国情,合理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内容,并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富实践不断创新,在继承与发展中实现了知行合一,形成了系统化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是第二篇“世界现代化之成与失”回答的问题。始终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世界各国现代化成功的核心经验。但在现代化过程中,一些国家不考虑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迷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经验或理论,错失改革和发展机遇,导致现代化停滞不前,这是许多国家的深刻教训。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什么?这是第三篇“中国式现代化之同与殊”回答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既非“补课”,亦非“趋同”,而是在现代化一般性规律基础上的“创新”,其一般性在于现代化的总体规律和趋势,即国家不断追求国强民富的一以贯之的过程,特殊性在于这一过程中的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
希望本书能启发广大读者科学运用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古今中外”的研究视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主体性和原创性理论做出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