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变局: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6.26 6.3折 73 全新

库存2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强世功 张佳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6099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3元

货号29457870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导言
 就在人类文明历经 3 次工业革命洗礼, 刚刚完成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 性时刻, 一个高速流变、 充满风险的 21 世纪又将人类历史推向一场全新 的、 旷日持久的大变革时代。 
21 世纪之初的恐怖主义威胁、 2008 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及当前肆虐 的新冠肺炎疫情三重危机叠加, 可以看作是大变革时代的序曲, 预示着高 风险时代的到来。 这些危机对于承平日久的当代人而言, 多少有些猝不及 防。 创造了 5000 多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 近代以后, 遭遇了文明难以 延续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 使国家蒙难、 人民蒙难、 文明蒙尘, 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 在民族危亡之际, 中国人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奋起反抗, 但未能改变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境地。 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 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 聚革命力量, 直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改变了 中国的命运。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今, 东西方文明冲 突、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 以及在新世纪国际秩序和地域政治经济变 化, 引发了全球对既有现代化道路和现代性系统的反思, 全球政治经济秩 序在持续动荡中开启了新一轮重组调整。 特别在过去 10 多年间, 地缘政 治、 全球治理、 社会运动等方面的变化, 在全球政治社会领域产生巨大回响。 英国 “脱欧”、 美国 “退群”、 右翼保守力量等不断涌现, 民粹主义 和民族主义思潮泛起, 对后冷战时代逐渐建立起来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 秩序造成强烈冲击, 形成了逆全球化冲突局面。 全球化断裂带来纷乱局 面, 以新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生产力跃升, 则在经济基础层面对传统生产力 起着颠覆性的、 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仅加速了经济形态重组和新旧产业的 优胜劣汰, 引发了各国科技竞争, 而且推动了信息的快速流动, 改变了人 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大数据、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人工 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引领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 目前逆全球化的冲击并不能 完全阻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人类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的全球化时代。 2020 年以来, 在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表明, 全人类已经变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 “天下一家” 不再是简单的比喻, 而正在逐步变成历史现实。 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如何 参与全球治理, 都将成为这个时代必须面对的主题。 
在这场大变革中, 中国的崛起, 无疑在动摇西方几百年来建立起来的 世界帝国体系。 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形成的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 背后无 不贯穿着 “世界帝国” 运用经济、 法律和军事等手段所实施的强大控制 力。① 在南北分化、 难民危机、 环境污染以及饥饿、 贫病与文盲依然广泛 存在的两极分化的世界里, 西方霸权却通过操控民主、 人权等问题的话语 权, 高筑知识产权、 市场准入、 优先保护等壁垒, 或实施经济制裁, 继续 享受丰厚的 “剪刀差” 收益。 随着以中国为引擎、 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为 节点的全球生产贸易网络新格局的出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在的不平衡 性更为凸显, 旧的全球利益分配和流动机制越来越难以维持, 中国和新兴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挑战了西方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 书记对当今时代做出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重大战略判断。① 大变局适逢 “两个一百年” 历史交汇点,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好的发 展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 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 中国 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 消灭了贫困, 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 的奇迹。 “十三五” 时期,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实现了第 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1 年, 中国开启了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 在党的领导下, 我国抓住机遇, 攻坚克 难, 治国理政思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深入推进内政外交、 国防、 治党治 国、 治军工作, 解决了许多以前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办成了许多过 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随之产生一系列有目共睹的重大变革。
 , 在重修宪法的基础上, 中国推进了历史性的党政改革, 重组党 和国家机构、 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 化构建了新的体制框架。 与此同时, 军队改革基本到位, 军队建设更加强 化练兵备战、 提升现代军事体系作战能力, 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保障。
第二,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首次提出构建 “现代化经济体系” 的新纲领, 从助力实体经济降成本、 调结构到防范金融风险、 促开放, 从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打造区域协同版图, 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现代 化都市圈到布局新一轮前沿科技, 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 成为全球经济 增长的贡献者。
 第三, 为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中国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扶贫制度体系, 为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社会基础。 截 至 2020 年底, 我国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 帽, 12. 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 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此基础上, 面向未来的共同富裕图景也 逐步展开。
 第四, 以美丽中国、 法治中国、 平安中国、 健康中国为目标, 国家治 理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速, 生态环境治理、 扫黑除恶、 网络治理、 社会领域 改革等齐头并进, 党管一切、 多方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全国人 民众志成城, 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 
第五, 面对内外压力, 中国成功地应对了国家安全和边疆治理中出现 的一系列风险挑战, 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恐怖主义、 主义等威胁 得到有效遏制。 
一个时期, 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 香港局势一度出现 “反中乱 港” 严峻局面, 党中央坚持和完善 “一国两制” 制度体系, 落实中央对 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 落实 “爱国者治港” 原则, 实现由乱及治的重大 转型, 风雨过后的 “一国两制” 更为稳固。 台湾问题变数增多, 未来解决 国家统一问题, 需要更多政治智慧, 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在国际上, 中国从容应对西方挑起的一系列争端, 中国在坚定捍卫主 权、 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同时, 以公平正义为理念, 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治 理, 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 优势, 开展新型外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自由贸易, 主动承担国 际责任等方式, 凝聚国际共识, 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020 年以来, 国际秩序风云突变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相互交 织影响, 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协 调推进 “四个全面”,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 为 “十四五” 规划实现良好开局。 总的来看, 中国将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阶段步入全面高质 量新发展阶段, 中国因时而动、 因势而变



导语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时期,中国实现了个百年奋斗日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书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以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工作7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此书以党的建设为主线,基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战略,系统展示了“中国之制”,提出大力推进我国在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我国已进入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并向“中国之治”迅速迈进,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书基于中国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谋划“十四五”规划新开局,系统阐释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在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经济与社会政策以及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目标,以及“2035规划”。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过程中,我国对经济发展提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要求,以不断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商品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时期,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日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书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以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工作7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此书以党的建设为主线,基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战略,系统展示了“中国之制”,提出大力推进我国在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我国已进入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并向“中国之治”迅速迈进,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书基于中国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谋划“十四五”规划新开局,系统阐释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在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经济与社会政策以及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目标,以及“2035规划”。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过程中,我国对经济发展提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要求,以不断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强世功,法学专家、港澳问题专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法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港澳研究院副院长,曾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长期组织研究全球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组织撰写系列智库报告和国家决策报告。北京大学国家法制战略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院所属研究机构,已经成为给中央高层提供决策建议的高端智库,复合型高端政治法律人才的教育基地。 张佳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美国行政法等。曾在《读书》《美国研究》《文化纵横》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导 言 / 1 
编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优势 / 7 
    章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12 
    第二章 从机构重组到治理现代化 / 27 
    第三章 从改革强军到练兵备战 / 59 
    第四章 从党内法治到政法改革 / 71 
第二编 经济发展与开放创新 / 85 
    第五章 迈向高质量发展 / 89 
    第六章 从整体布局到区域协同 / 134 
    第七章 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 148 
    第八章 创新与改革开放 / 164 
第三编 现代治理 / 197 
    第九章 社会治理现代化 / 201 
    第十章 规范整顿文化教育 / 243
    第十一章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260 
第四编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 271 
    第十二章 应对国际挑战 / 276 
    第十三章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 299 



内容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时期,中国实现了个百年奋斗日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书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以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工作7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此书以党的建设为主线,基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战略,系统展示了“中国之制”,提出大力推进我国在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我国已进入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并向“中国之治”迅速迈进,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书基于中国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谋划“十四五”规划新开局,系统阐释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在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经济与社会政策以及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目标,以及“2035规划”。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过程中,我国对经济发展提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要求,以不断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编推荐

强世功,法学专家、港澳问题专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法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港澳研究院副院长,曾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长期组织研究全球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组织撰写系列智库报告和国家决策报告。北京大学国家法制战略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院所属研究机构,已经成为给中央高层提供决策建议的高端智库,复合型高端政治法律人才的教育基地。 张佳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美国行政法等。曾在《读书》《美国研究》《文化纵横》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精彩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 “三农” 问题开辟新出路
“乡村振兴战略” 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 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 从 “农村” 到 “乡村” 的称谓变 化, 体现出中央对乡村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性质、 地位、 作用的新认识。 “农村” 更多是产业划分的结果, 强调其经济功能, 而 “乡村” 则是承载 着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生态等多重意义的综合概念。 在新思路的指 导下, 乡村不再被作为城市发展的附庸, 农业、 农村、 农民获得优先发展 地位。 在中国, “三农” 问题既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又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乎百姓福祉、 经济社会全局和国家前途命运。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三农”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然而, 随着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全面铺开, 城 乡差距不断拉大, 广大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 近 些年, 一些关于中国乡村衰落的观察和分析引起社会反思: “空心化”、 老 龄化、 去农业化、 人才流失等趋势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有效治理缺 乏削弱了基层政权力量, 使得邪教、 黄赌毒、 贿选、 涉黑等痼疾久治不 愈; 基础设施欠账和教育、 医疗、 生态、 文化、 养老等民生公共服务存在 短板, 无法满足民众需求, 公平、 正义等价值理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激 活乡村、 振兴乡村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17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 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动农业 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 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三步 走” 的时间表: 到 2020 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体 系基本形成; 到 2035 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 本实现; 到 2050 年,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全面实现。
(一)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乡村振兴战略方向 
2018 年 1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以 下简称 《振兴意见》) 发布,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振兴意见》 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总体要求等方面着手, 勾画了一幅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中国式新型乡村蓝图, 并为具体实施做出了全面统筹及长远部署。 《振兴意见》 围绕 “重塑城乡关系” 这一宏伟目标, 旨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 建设相衔接, 在保持政策协同性的基础上, 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其要 点包括:
 ,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第二, 推进乡村绿 色发展,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第三,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第四,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 系。 第五,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第六, 打好精 准脱贫攻坚战, 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第七,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强化乡 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第八, 汇聚全社会力量,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第 九, 开拓投融资渠道, 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第十, 坚持和完善党对 “三农” 工作的领导。
 在新思路的指导下, 乡村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附庸, 农业、 农村、 农民 获得优先发展地位。 《振兴意见》 的一系列创造性提法显示了乡村在国家 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位置, 以及中央通过整体、 长期战略振兴乡村的决心与 力度。 总体而言, 《振兴意见》 中的战略安排贯彻了 “远粗近细” 的原 则, 为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提供了首个系统化的顶层设计, 起到了定调、 塑 形的基础性作用。 
对于政策的实施而言,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框架与体系的构建, 因而必须把握政策和制度的平衡, 尤其要守住底线。 其一, 乡村发展与改 革的契机不能被恶意利用。 例如, 《振兴意见》 明确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 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其二, 乡村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 代价。 《振兴意见》 要求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 业农村转移。 事实上, 真正的乡村振兴仅靠经济增长是走不长远的, 唯有 实现农业经济、 基层政治、 乡风文化、 社会治理、 农村环境的齐头并进, 才能使国家大计终实现。 其三, 避免形式主义与 “小官巨腐” 现象对乡 村振兴基础力量的侵蚀。 《振兴意见》 特别强调, 不搞层层加码, 不搞一 刀切, 不搞形式主义, 同时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 加大对基层小 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 既有良政, 重在善治。 政策的落地以政府公信力为保障, 而形式主义与 “小官巨腐” 问题损害 的恰恰是政府的公信力。 在法治、 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建立 起一支可靠、 可用的组织力量, 是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所必须攻克 的难关。
(二)乡村振兴战略 “五年规划” 出炉 
2018 年 9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2022 年)》 (以下简称 《振兴规划》), 进一步细化未来 5 年乡村振兴战略 的路线、 步骤和重点, 为新时代 “三农” 的新发展提供指引, 成为推进乡 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 明确 “五位一体” 总要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 经营体系,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激发农村创新 创业活力。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民生福祉。 要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为遵循,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集中 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引领, 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 建设邻里守望、 诚信重礼、 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推动乡村文 化振兴。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内在保障。 要以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 心, 以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结合” 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 会治理体制,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打造充满活力、 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导向, 要以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 加快补 齐农村民生短板, 如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网络建设、 拓宽转移就业管道,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二, 首次建立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振兴规划》 明确了今后 5 年重 点任务, 提出了 22 项具体指标, 其中约束性指标 3 项、 预期性指标 19 项, 形成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一是把现有乡村分成集聚提升类、 城郊融 合类、 特色保护类、 搬迁撤并类 4 类, 针对不同乡村, 分别明确了乡村振 兴的原则、 方向、 目标和任务。 二是坚持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根据农村的 实际情况, 防止一哄而上、 “一刀切”, 不顾客观现实, 搞大拆大建, 盲目 制定一些高目标。 三是聚焦阶段任务, 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不同, 2020 年以前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先、 重要的任务, 是打好精准脱贫攻 坚战。
第三, 通过 “双轮驱动” 促进城乡协同。 《振兴规划》 坚持乡村振兴 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 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 对国土空间的开发、 保 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 推进 “多规合一”, 加快形成城乡融 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从长远来看, 推动乡村振兴, 需要乡村激活与城乡融合双轮驱动。 要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把城市和乡村整合成有机整体或发展共同体, 完 成产业、 居民、 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融合, 就应实现城乡之间要素的 自由流动、 平等交换, 加快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实现公共服务的平等可 及, 发挥城市反哺、 带动乡村发展的作用, 合理引导城市资本流向, 防止 资本不受节制、 汹涌奔去, 阻遏、 破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