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20.42 4.1折 ¥ 50 全新
库存26件
作者李鸿杰 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9460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29452784
上书时间2024-10-21
序言
读着鸿杰的书稿,时不时会有惊喜的感觉。
鸿杰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业务成长之快,真可以说是“长势喜人”。鸿杰大学毕业来到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组工作,成了我的同事。鸿杰喜欢书法,怡然自得于古典文化的意蕴之中;他喜欢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可能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职业敏感,那时我就断定,鸿杰天生适合当教师,假以时日,也一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尽管有这样的预期,对鸿杰的专业成长不感到意外,但读了这本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鸿杰的成长轨迹的书稿,看到鸿杰在作文教学上的探索和感悟,仍然让我感到惊喜。
鸿杰的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启发。鸿杰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既不高蹈云端纠缠于概念,也不溺于应试纯技巧性把玩,在很多方面不落窠臼,的确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
此书紧扣课标的精神探索议论文写作教学,为我们学习、领会和运用课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范例。多少年来,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范文模仿范文、积累例证材料等方法,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路越走越窄,甚至进入了死胡同,使本该丰富多彩的议论文写作成了工匠似的“技术活儿”。鸿杰紧紧抓住并深刻理解课标强调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个概念,努力破解这个难题,走出了这个死胡同,打开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新空间。
对议论文写作内在规律的研究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支架。本书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探索,不仅是基于经验,更重要的是有学术支撑,有对思维规律的探讨。在这两个维度上,本书力求帮助学生打开议论文选题和写作的新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路径寻找思考和写作的兴奋点。某种程度上,鸿杰的探索,就是把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从闭门造车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为学生释放自己写作兴趣和才智创造了多种可能性。想方设法为学生修路搭桥,而不是工匠式地向学生传授由来已久的写作技巧和套路。
和学生一起写作,为学生提供示范,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十分敬业的语文教师才乐于付出这份辛苦,这是我对鸿杰非常敬佩的地方。本书收录了鸿杰的很多文章,大多是他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作品,可以说,他设计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十个专题,既基于他对这种文体写作规律的研究,也基于他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感悟。其中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对于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写作来说,内容选择都非常精准,只有亲自“下水”,才能突显出这样强的针对性。
正因为此,这本书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对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助益,都是很值得一读的。鸿杰持之以恒地钻研语文教学,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多少年来不懈怠不松劲不畏难,他对业务的这种执著劲,让我看到了他内心可贵的教育初心,这是他过去不断成长的原动力,更是他未来获得更大成长的元气所在。我相信,只要保有这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执着精神,鸿杰对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探索,就一定能取得更多的成就。
(王岱,2022.03 于北京)
前言
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觉无概念则盲。(《纯粹理性批判》)有人说,这句话了不得:前半句批判理性主义,后半句批判经验主义。
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经验”的生活,而我们需要用理性去看这“经验”着的生活。停留在狭义的“经验”层面,对生活,去描绘它,记录它;但更要去认识它,评判它。在认识与评判的过程中,理性是目的,也是工具。而我们描绘、记录、认识、评判的对象,也必然首先是生活,这本无疑义。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描绘、记录生活,与认识、评判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这原本自然而然的事情,这语文学习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变得稀缺。长期应试背景下,写作可以轻而易举地脱离生活,只要套路就够了。
但脱离了真实生活情景,我们的基础教育写作教学,会培养出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运用者呢?我们批判的“八股文”,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其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景而陷入了空洞的言语观念的陷阱吗?
从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非虚构写作”的角度说,非虚构是生活经验的本来表达;“非虚构写作”的目的就是要矫正文学对现实体验的缺失。而当下中学生的作文也存在“现实体验的缺失”的问题。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里,强调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个概念。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在阐述学科核心素养时,是这样说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王意如教授说过,“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中出现两次,都是在阐述语文教育上位的问题时提出的,可见它的确重要。当我们在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中时,语言便表现为被每个独特的个体所使用着的“言语”。如果“言语”的确是含有个人理解体验在内的,那么它就是真实的,反之,就是不真实的。比如,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能够在考试中拿高分,不去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而是让学生背范文、模仿范文,导致有些学生学了满口的“假语言”,华而不实,虚假造作,无病呻吟,这就是脱离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在语言表达上脱离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首先是使用语言前所认识的事物也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可怕的不只是背范文、模仿范文,还有范文所写的也是虚空的、虚设的 “假现象”“假问题”。
可喜的是,当下的高考题已经明确反对套作,命题也在紧贴生活。从2017年高考作文题开始,作文题的关键词由“联想”与“感悟”开始转向“认识”与“思考”。题目所用的材料明显贴近现实生活。特别是近两年的作文题,如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题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材料中则要考生在“人生旅程中”尝试回答“我是怎么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等问题,认识自己,是生活永恒的命题;全国Ⅱ卷与全国新高考Ⅰ卷都选择了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作为材料内容,每个人都经历疫情,这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全国新高考Ⅱ卷则设计了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写一篇“带你走近……”为题的主持词,不了解现实情境中的某地,如何能吸引别人“走近”?
高考题的命题倾向与的要求都驱动我们的写作视野指向现实生活。写作教学与训练也要多多地取材现实生活。而一旦深入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不止可以描述,也可以评论。生活有多宽,评论就可以有多宽,从身边到各个领域,从目见耳闻到新闻热点;从我们日常所用教材,学习生活的教室,到街头现象,到民生诸事,到国际形势,到全球气候。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会使我们的语言产生真正的工具感。
如果表达是一把螺丝刀,要把螺丝真实的钉在生活的墙上。本书的前8课将触及现实世界的各个角落。
同时,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掌握逻辑工具才能支撑有效的真实语言情境。生活说理,更要服人,这种服人,首要的使以理服人,而非以情动人;有时,评论生活,修辞无力。情感饱满的议论文不一定具有真正的说服力;而附庸他人观点“证他”式的议论文,也比不上“证我”的说服力量。我们还会发现,逻辑工具是说理有效的工具。本书第9课,会详细分析逻辑工具在说理时的应用。
传统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和写作技巧也依然有其价值。要注意的是,既要认识到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很好的说理效果,也要在使用各种论证方法时规避其逻辑缺陷。本书第10课会谈到论证方法,并提供议论文“片段”练习的样本。如果读者在议论文写作时更倾向于传统“工具”,也可以从第10课开始,倒着读这本书。
电影《芬奇》中,芬奇对他创造的机器人Jeff说,你已经可以说出,金门大桥上有多少颗铆钉,用了多长的悬索,桥有多高。但是只有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它的美,听到悬索在风中歌唱……这是一种体验,一种人类的体验,不只是一种想象,而是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利用“知识”似乎可以构建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但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经由体验,利用知识,理性看待,会使我们的认知更客观,也更真实。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我会想到芬奇的话。
《高中议论文写作10课》,是来自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10堂议论文写作课,内容囊括认知能力的提升、生活素材的积淀、价值观的稳定、观念的融合,思维逻辑的梳理,从课堂上应机逗教的实操到教师的下水作文示范,行文亲切自然,内容丰富,方法具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唤醒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临在感,引导他们主动输入广泛的社会生活见闻觉知,输出真实的社会生活意见,力图引导这一阶段的同学们,能够在应试作文的框架下,写出言之有物、情理并胜的优秀作文。
《高中议论文写作10课》,是来自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10堂议论文写作课,内容囊括认知能力的提升、生活素材的积淀、价值观的稳定、观念的融合,思维逻辑的梳理,从课堂上应机逗教的实操到教师的下水作文示范,行文亲切自然,内容丰富,方法具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唤醒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临在感,引导他们主动输入广泛的社会生活见闻觉知,输出真实的社会生活意见,力图引导这一阶段的同学们,能够在应试作文的框架下,写出言之有物、情理并胜的优秀作文。
李鸿杰:民盟盟员,语文高级教师。《济南时报》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社刊模范指导教师。著有《书写的困惑:汉字九讲》《解读的困惑:绝句十四讲》《卷帘看:中国诗画读记》。著作获第四届“奎虚图书奖”,入选“百班千人”全国中小学生寒假。主持市级课题一项,参与及省级课题多项。在《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发表论文10余篇,在《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发表文章60余篇。
第1课 “你怎么看”真的是“你”怎么看吗…………………… 1
1.1 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 ……………………………………………… 1
1.2 认知有多重要 ……………………………………………………… 7
1.2.1 今觉认知浅,当时却惘然 …………………………………… 7
1.2.2 东西方大不同………………………………………………… 8
1.3 如何提高认知水平 ………………………………………………… 10
1.3.1 谈“方法”前,先明确“观” ……………………………… 11
1.3.2 归纳、演绎与辩证 …………………………………………… 18
1.3.3 几个实用性建议……………………………………………… 19
第2课 从身边开始“看”………………………………………… 21
2.1 从课桌上开始 ……………………………………………………… 21
2.2 想过教室为什么朝南吗 …………………………………………… 26
2.3 关于邻居 …………………………………………………………… 27
2.4 小区的大事:电瓶车、宠物狗、垃圾分类 ……………………… 33
2.4.1 你与电瓶车同乘过电梯吗 …………………………………… 33
2.4.2 小区里的垃圾分类…………………………………………… 35
2.5 你还能买儿童票吗 ………………………………………………… 36
第3课 如果我们走上街头 ……………………………………………… 40
3.1 街上的落花 ………………………………………………………… 40
3.2 下雨天的洒水车 …………………………………………………… 43
3.3 街头的人与人 ……………………………………………………… 46
3.4 药店的促销 ………………………………………………………… 47
3.5十字路口那些事 …………………………………………………… 48
3.5.1 你那里还有中国式过马路吗 ………………………………… 49
3.5.2 换位思考:当你今天骑电瓶车,明天开汽车 ……………… 50
3.5.3 已经没人再聊共享单车了…………………………………… 51
3.6 时尚其实是时代的烙印 …………………………………………… 54
3.7 街市生活观察与思考的途径与策略 ……………………………… 55
第4课 生活可以有多宽 ………&h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