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8.49 4.8折 59 全新

库存5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丹麦]博·雅各布森 /著 郑世彦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2347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29443781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这本书邀请我们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人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心理学不仅仅是用来诊断心理疾病的,更重要的是,心理学还必须告诉人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如何获得更有活力的感觉,如何面对人生逆境,如何接近幸福和爱的状态,以及如何接纳生活中的好与坏。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我们生活中特定的人性维度,也就是说,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我们固然都有一个身体,并包含了大量的生物性过程。然而,使我们成为人类的并不是那些生物性。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我们能够反思自身的生物性以及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能够与人谈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够决定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现代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关注生理学上的脑电波、神经递质和诊断状态的恢复。所有这些都有合理之处。然而,人类存在的本质仍然是:我们的焦虑、痛苦和烦恼与欢乐和潜力相互交织,共同潜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所谓的病态与我们的资源、计划和目标,寻找生活意义的方式以及应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是紧密相关的。
存在主义心理学专注于存在性质的生活问题或生活困境,这些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凸显: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可能体验到爱和幸福吗?如何应对孤独?
我们能够相信自己的同胞吗?当遭遇危机、逆境或丧失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做出基本的选择和承诺时,如何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我们在哪里能找到信心、勇气和决心,让自己以正确的方式度过一生?
这本书讲的便是如何应对人类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每一章(除第 1 章外)将专门讨论一种生活困境,我们会介绍它的概念、解释它的理论,用实例说明这种困境,并阐述应该如何迎接生活中这种特定的挑战—如果我们是帮助他人的专业人士,又应该如何迎接来访者或病人生活中的挑战。本书还打算说明这些基本困境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处理这些困境的不同方法也都有各自的价值。
这本书邀请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但与此同时,它也尝试为存在主义心理学这门学科搭建一个牢固的框架。事实上,我们有三个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存在主义学科: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治疗。
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治疗这两门学科都有一些公认的著作,这些著作界定了该学科中的问题。然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理论和实证基础以零碎的方式散落在现存文献中,往往混杂在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治疗这两门学科中。有时,存在主义治疗的论述甚至直接从哲学跳到治疗,而没有具体阐明心理学层面的概念和理论,但存在主义心理学实际上是治疗思想的基础,也是哲学过渡到治疗的桥梁。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心理学元素,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
我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受到以前的老师—弗朗茨·弗罗姆和约翰·阿斯普隆德教授的影响。我开始学习哲学是在剑桥大学做研究员时,师从保罗·赫斯特教授;而我在存在主义治疗方面的训练,则得益于约翰·斯米特·汤姆森、埃米·凡·德意珍和厄内斯托·斯皮内利的指导。我从这些杰出的学者和治疗师身上学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在此表示万分感谢!
如果没有我的研究助手汉妮·贝丝·伯尔斯比耶格、索伦·拉·加尔和莉斯贝丝·W.索伦森等人的支持,没有我的语言顾问马克·海布斯加德的帮助,这本书就不会问世。我特别感谢你们所做的贡献。重要的是,我要感谢我的妻子爱尔丝·奥斯兰德·雅各布森,感谢她的激励,感谢她的存在。
哥本哈根大学存在主义和社会学研究中心
博·雅各布森



导语摘要

存在主义心理学很少用来诊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它更多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生命活力,探索特定的人性维度,反思自身,更勇敢更辩证灵活地看待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成功与逆境、死亡焦虑与生活投入、选择与责任、混乱与意义等议题,坦然地接纳生命里的好与坏,从而更加自由开放地与世界相遇,实现潜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博·雅各布森 (Bo Jacobsen)
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系存在主义和社会学研究中心教授,深耕于存在主义心理学领域。双博士学位,并负责多个关于心理和存在议题的研究项目,例如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反思的定性研究。
他还是一位执业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和督导,撰写了许多关于心理学和存在议题的文章和书籍,这些作品深刻而迷人。他曾在伦敦和欧洲大陆讲授关于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课程。他将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人性和存在主义的维度视为自己的使命,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类更加敞开自己,拥抱彼此。


译者简介:
郑世彦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编审,心理咨询师。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生涯咨询》《选择理论》《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爱的先知:弗洛姆传》《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一直在学习如何面对生活,无果也欢乐。



目录

推荐序一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盛宴 
推荐序二  无法被定义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推荐序三  全然地去活着 
前言 
第 1 章  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心理学 
真实的人和现象学的角色 
心理学能够关切生活本身吗 
三个基本的生活概念 
人生大问题 
什么是本真地生活 
存在主义心理学为何与众不同
第 2 章  幸福与痛苦 
幸福与痛苦的概念 
主流社会学和心理学眼中的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眼中的幸福 
什么是痛苦 对待痛苦的四种方式 
幸福在治疗中的角色 
第 3 章  爱与孤独 
爱是什么 
爱之种种 
有可能爱所有的人吗 
孤独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 
为何孤独如此难以面对 
人类能否学会独处 
个人发展与社会关系能并行不悖吗 
爱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如何解决爱和孤独的问题
第 4 章  成功与逆境 
什么是危机,什么是创伤 
有关危机和治疗的其他学派 
危机的存在主义理论 
危机的三个维度 
我们该如何度过危机 
危机:要还是不要 
第 5 章  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 
走近死亡 
死亡焦虑的三种理论 
接触死亡的影响 
怎样才能帮助临终者 
与死亡和解
第 6 章  选择与责任 
如何做出重要的人生决定 
关于决定的理论 
你的决定如何影响你成为自己 
真的无法自由选择吗 
现在的生活是否由外部力量决定 
文化和社会是否决定了现在的生活 
我们能否接管自己现在的生活 
第 7 章  混乱与意义 
生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 
你的生活有什么目标和意义 
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会变化吗 
生活价值:跨文化视角和全球化世界 
根据生活价值重新定向人生 
在纷乱的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附录一 存在主义学者及其主要著作 
附录二 存在主义治疗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存在主义心理学很少用来诊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它更多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生命活力,探索特定的人性维度,反思自身,更勇敢更辩证灵活地看待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成功与逆境、死亡焦虑与生活投入、选择与责任、混乱与意义等议题,坦然地接纳生命里的好与坏,从而更加自由开放地与世界相遇,实现潜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博·雅各布森 (Bo Jacobsen)
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系存在主义和社会学研究中心教授,深耕于存在主义心理学领域。双博士学位,并负责多个关于心理和存在议题的研究项目,例如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反思的定性研究。
他还是一位执业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和督导,撰写了许多关于心理学和存在议题的文章和书籍,这些作品深刻而迷人。他曾在伦敦和欧洲大陆讲授关于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课程。他将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人性和存在主义的维度视为自己的使命,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类更加敞开自己,拥抱彼此。

译者简介:
郑世彦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编审,心理咨询师。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生涯咨询》《选择理论》《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爱的先知:弗洛姆传》《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一直在学习如何面对生活,无果也欢乐。



精彩内容

第 1 章  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每个人与基本的生活困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每个人如何处理所谓的“人生大问题”。存在主义心理学打算捕捉生活本身给人的感受,而不是将其归入某种系统化的分类。此外,存在主义心理学还打算吸收基本的哲学思考,同时构成存在主义咨询和治疗的基础。
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忠实分支;也就是说,它研究的是可以通过实证得到验证或反驳的概念和理论。当然,它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后者被定义为我们对生活和基本生活困境的思考。由于以这一哲学为基础,存在主义心理学包括了一些概念、理论和实证知识,这些理论和知识告诉我们,人类如何与“人生大问题”互动,以及基本的生活困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显现并得到处理。目前,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心理治疗。存在主义治疗明确地邀请来访者或病人在面对重要的生活问题时找到自己的立场。
因此,这里实际上有三门相辅相成的存在主义学科: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治疗。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引导读者从哲学走向心理治疗的知识体系。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存在主义者”—为了觊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丰富洞见,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你只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

真实的人和现象学的角色

主流心理学对生活进行了五花八门的分类。这些分类成了我们观察人类生活的有色眼镜。因此,在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我们主要不是被训练去观察具体的人,观察他们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相反,我们被教导去观察“惊恐障碍”“强迫症”“心境恶劣障碍”和“躯体化”等病例,就像《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所概述的那样。
在人格心理学中,我们被鼓励去寻找所谓的“大五”结构;研究指出,人类的人格是根据以下五大特征来组织的: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对经验的开放性。分类通常是有用的;但是,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治疗师怎样才能看到独特的个体而不是某种类型呢?这里就有了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用武之地。
现象学讲究观察或体验现象本来的样子,也就是说,它超越了我们随身携带的并强加于现象之上的许多观点、成见和想象。现象学研究的是现象本身,它让人们尝试去感知一个人、一件事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想当然地看待一切。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临近圣诞节,一位护工到敬老院看望一位老人。“史密斯先生,今年您打算在哪儿过圣诞节呢?”她一边帮老人擦洗,一边亲切地问道。“在这里。”史密斯先生像往常一样没好气地回答道。“好吧,”她继续问道,“那么,也许会有人来这里看望您?”“没有。”老人回答。这位护工感到既气愤又震惊。她知道这位老人有七个兄弟姐妹住在附近的镇子上。他们当中肯定有人可以在平安夜给他提供住宿。于是,她联系了他的全科医生。
这位医生同样很生气,开始给老人的家人打电话。后,他找到了老人的一个妹妹。可这位妹妹说:“哦,我们非常愿意请他过来,很久之前我们就邀请过他了。但是,他宁愿在敬老院里一个人过圣诞节。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负责而能干的护工,她确信自己知道病人想要什么:她不需要去仔细询问他。然而,根据现象学的观点,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想要什么,甚至我们的配偶和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必须仔细地询问并倾听。
当两个人交谈时,一方通常会对另一方的世界观做出假设:我倾向于认为,其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是一样的。当谈话涉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时,这种倾向尤其强烈。如果双方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背景,很容易产生大量误解。我们在专业谈话中也会看到这种互动模式。
然而,现象学打破了这种模式。一次现象学的谈话—正如我后面要展示的—通常会使一个人感到被深深理解和接受。
这个人会变得生机勃勃,因为他的生命经验得到真实而详尽地呈现,这将使他如其所是地出现在此时此地。
现象学初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在 20 世纪前半叶,由埃德蒙德·胡塞尔建立,并由莫里斯·梅洛—庞蒂、马丁·海德格尔等人进一步发展。只有把观察的主体纳入我们的思考中,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这个世界;这是现象学方法的一则信条。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在那里”,也并非没有我们人类的参与。只有承认人类仅仅存在于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或他人。我们并不存在于孤立的状态中。
现象学的哲学,后来为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经验学科提供了研究方法和路径,也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应用领域提供了研究方法和路径。
在心理学领域,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是由阿马德奥·乔治及其在杜肯大学和旧金山赛布鲁克研究院的同事一起发展的。乔治还创办了《现象学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在他的著作《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Psychology as a human science, 1970)中,乔治指出,心理学应该属于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他批评了自己所在时代的心理学,因为它倾向于通过可测量的东西而不是主题的重要性来决定其内容,这便意味着像哭泣、大笑、友谊和爱这些主题基本上没有被研究过。他谈论的是人文科学(human sciences)而不是人文学科(humanities):他的目标是把人文学科和严格的科学(rigorous science)结合起来。而通向这种结合的途径就在于现象学。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厄内斯托·斯皮内利在一系列案例中演示了现象学的应用。斯皮内利指出,现象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或治疗时有三个特殊的原则:
1. 把你作为心理学家或治疗师的预期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放在括号里,并敞开怀抱接受来访者所呈现的特定世界。这个规则被称为括号原则(rule of parenthesis)或悬置原则(epoché rule)。
2. 描述,而非解释;取消所有的解释和所有的因果思考,然后尽可能详细、具体和实在地描述。这就是描述原则(rule of description)。例如,要求来访者详细地描述他们生活的处境,描述他们今天或现在感觉如何,但不要求他们解释造成自己当前痛苦的原因。
3. 当你的描述包含多个元素时,尽量避免强调任何一个元素。不要强调某个元素是特别重要的。让所有的元素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以免过早地为原始材料强加上某种模式。待时机成熟,重要的东西自会显现。这个原则被称为水平原则(rule of horizontalisation)或平等原则(rule of equivalisation)。
在本书中,我将展示大量的案例,说明在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时,比如幸福、爱和孤独,现象学方法是如何发挥卓越成效的。现象学还是接受和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途径。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所说的,我们基本的生活问题和生活困境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它们都值得细致地描述。

心理学能够关切生活本身吗

许多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咨询师和治疗师进入自己所选择的领域,是因为他们被人类生活丰富多彩的性质所深深吸引。他们对人类能够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展开自己的生活感到惊讶。这些人喜欢与他人发生联系,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使他们的生活走向更具建设性的方向。
这些专业人员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和认知,以支持他们对具体的人类生活的兴趣,而不是把这些生活简化成抽象的分类、因果关系和统计平均值。
阿马德奥·乔治提出将“生活世界”(life world)一词作为这种心理学的核心。生活着的人与其所处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因此,我们研究的所有现象都必须同时包括个体和周围的世界。在心理学历史的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开展了一项类似的科学研究。在他所谓的“场论”中,勒温界定了“生活空间”一词,这个词“包含了一个人以及他的心理环境”。
无论我们谈论生活世界还是生活空间,我们的语言都很难传达人类的“人世关系”(person–world connection),因为人类的语言把这个整体分成了主体和客体。当我们谈论“展现你的生命”或“实现你的潜能”时,不呈现一个孤立和局限的个体形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描述自然使人联想到一个人的形象,他偶尔与其他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但他在根本上是形单影只的。如果我们说一个人做出选择、经历危机、触及死亡、寻找生命的意义,与此同时,却不提及一个在身体和心理上有所限定的人,那么是很难描述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的全部构成。人类总是处在关系之中—我们生活在关系中,并依靠关系而生活。我们被关系所滋养,并通过关系而产出;从出生到死亡,人类所接受和给予的一切,都凭借关系而不断发展。也许我们只不过是各种关系的总和;一旦我们进入了关系,这种关系就无法被消除。即使我们决定不再去见某个曾经亲近的人,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携带着这份关系。
梅达尔·博斯甚至建议不要用“心理”(psyche)一词来表示我们的心智之所。相反,他提到了人的“在世之在”(beingin-the-world)的状态。虽然“在世之在”的概念概括了重要的“人世关系”,但它很快在语言上变得笨拙不堪。当你阅读下文的时候,请记住,语言上的便捷迫使我们聚焦于个人和生命过程本身,这使我们很难解释生命不断展现所依据的背景。本书呈现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概念,它们看似只存在于个人的内心。然而,请记住,生活感受、生活勇气和生命能量这些概念,总是在与世界的持续互动中不断发展的。

三个基本的生活概念

生活感受
有时候,你有一种活力四射的感觉。而有时候,你会感到疲倦、沉重、无聊或死气沉沉。大多数人都特别喜欢充满活力的感觉,所以探索这种“生活世界”的特征应该很有趣。在一项访谈研究中,我们向很多人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


有时候,一个人会感到充满能量,或者特别有活力。你能描述一下这种充满活力的情境吗?

我们将受访者的回答概述如下:
有些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时感到特别有活力。一个男人近和妻子一起搬进了新家,他说:“现在,我真的很想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时不时,我就会擦一下窗台或者窗户。就在几天前,我还把浴室清洗了一遍……有了这个新家,我真的很想做点什么。”
有些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感到特别有活力。一位老木匠在年轻时经常参加自行车比赛。他的座右铭是:我可以,我必须,我胜利。他说:“比赛时间越长,难度就越大,对我就越有利……我不怕使用我的力量,不怕使用我的身体!做这件事的感觉棒极了!”
另一些人则在社交关系中,在家人和朋友中间,会感觉特别有活力。一位有 3 个孙子(女)的祖母说:“当我的孙子(女)来看望我时,尤其是小的那个来到时,我总是感觉特别有活力……当劳拉在这里时,你不得不变得特别活跃,因为她会做那么多疯狂的事情。”另一位女士则强调,当别人需要她的时候,当她给予别人一些东西时,她会感到特别有活力:“这给了我一种巨大的动力,我可以感受到自己满腔热血……有一些人真正需要你。”
还有一些人,当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在时,会感觉特别有活力。他们可以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体验到自己的内在过程。一位男士说,当他打太极拳时,他感觉特别有活力:“次在太极练功房里,我就感到生命在沸腾……我感觉充满了能量……事实上,我脚底有一种麻麻的感觉,从脚下一直涌上来;我在想,‘天啊,这是多么奇妙’,我真正感觉到了。”一位女士描述,在生病之后,她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内在感受。“即使我赢得了一百万美元,也比不上我在复活节的早上独自散步时充满活力……我感受到了内心的荡漾,感受到了与生命的合一。”
后,还有一些人在户外时感受到活力。一位女性说:“当我和大自然接触时,或者当我在海边时,我感觉特别有活力。尤其是在夏季的假日,我们住在海边的避暑小屋里,这让我感觉充满了生机&hellip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