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太文丛·上海之声:二战时期来华犹太流亡者的心声
  • 犹太文丛·上海之声:二战时期来华犹太流亡者的心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犹太文丛·上海之声:二战时期来华犹太流亡者的心声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3.59 4.1折 58 全新

库存1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以色列] 伊爱莲(Irene Eber)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106231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426946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当希特勒上台,德国军队开始席卷欧洲时,近2万名中欧犹太难民逃到了上海。本书收集了犹太难民在登陆中国后数年内创作的信件、日记、诗歌和短篇故事,再现了他们艰难跨越语言文化、信仰体系和民族传统的障碍而努力谋生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了上海犹太社团内部因经济地位、信仰水平和阶级出身的差异而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书文字取自档案馆、私人收藏和早已停刊的报刊,不仅是对纳粹大屠杀和流亡文学的充实与丰富,而且为一窥来沪犹太难民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原始文献。编者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不仅为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补充小传,还结合时代背景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书中文字风格多样,或写实,或讽刺,或幽默,或抒情,或移情,或激励人心,读来真切,令人深思。



商品简介

当希特勒上台,德国军队开始席卷欧洲时,近2万名中欧犹太难民逃到了上海。本书收集了犹太难民在登陆中国后数年内创作的信件、日记、诗歌和短篇故事,再现了他们艰难跨越语言文化、信仰体系和民族传统的障碍而努力谋生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了上海犹太社团内部因经济地位、信仰水平和阶级出身的差异而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书文字取自档案馆、私人收藏和早已停刊的报刊,不仅是对纳粹大屠杀和流亡文学的充实与丰富,而且为一窥来沪犹太难民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原始文献。编者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不仅为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补充小传,还结合时代背景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书中文字风格多样,或写实,或讽刺,或幽默,或抒情,或移情,或激励人心,读来真切,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伊爱莲(Irene Eber,1929—2019),纳粹大屠杀幸存者,曾担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讲席教授。研究领域集中在犹太人与犹太文化在中国,成就斐然,另著有回忆录《抉择:波兰,1939—1945》(中译本2013年出版)。



目录

导言 / 001


梅莱赫.·.拉维奇 / 035


 一个黄包车夫在上海的晨曦中死去(1937)


安妮.·.F. 维廷 / 043


     书信(1939年7月)


阿尔弗雷德.·.弗里德兰德 / 050


 开场白(1939)


埃贡.·.瓦罗 / 056


 是的,那就是上海(1939)


唐维礼  / 062


 奇异的上海(1940)


安妮.·.F. 维廷 / 068


     书信(上海,1940年1月4日)


洛特.·.玛戈特 / 078


     中国舞女(1940)



  1. 西姆霍尼 / 083


 三个国家将我吐出来(1941)


库尔特.·.莱温 / 087


     再多些光明(1941)


耶霍舒亚.·.拉波波特 / 091


 就这样开始了……(上海的犹太文化工作)(1941)


约斯尔.·.莫洛泰克 / 098


 母亲的哀歌(1941)



  1. 西姆霍尼 / 103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1942)


末底改.·.罗滕贝格  / 107


     网里的太阳(1942)


约斯尔.·.莫洛泰克 / 111


     上海(1942)


卡尔.·.海因茨.·.沃尔夫   / 117


     勤劳的砖瓦匠(1942)


赫尔曼.·.戈德法布   / 121


     流浪(1942)


雅各.·.H. 菲什曼  / 124


     缩影(1942)


约斯尔.·.莫洛泰克 / 126


     一封信……(1943)


耶霍舒亚.·.拉波波特 / 129


     日记(节选,1941—1943)


佚名 / 136


     大头针,别钉在我这里(1944)


约尼.·.费茵 / 139


     关于上海隔都的诗(1945)


赫伯特.·.泽尼克 / 149


     猴变人(1945)


肖莎娜.·.卡汉 / 153


 《在火与火焰中:犹太女演员日记》(节选,1941—1945)


库尔特.·.莱温 / 170


 每周的沙拉(1946)


雅各.·.H. 菲什曼 / 173


     婚礼(1947)


 


致谢 / 187


人名译名对照表 / 189


附录:关于上海犹太难民的中文史料和回忆录 / 196



内容摘要

当希特勒上台,德国军队开始席卷欧洲时,近2万名中欧犹太难民逃到了上海。本书收集了犹太难民在登陆中国后数年内创作的信件、日记、诗歌和短篇故事,再现了他们艰难跨越语言文化、信仰体系和民族传统的障碍而努力谋生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了上海犹太社团内部因经济地位、信仰水平和阶级出身的差异而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书文字取自档案馆、私人收藏和早已停刊的报刊,不仅是对纳粹大屠杀和流亡文学的充实与丰富,而且为一窥来沪犹太难民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原始文献。编者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不仅为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补充小传,还结合时代背景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书中文字风格多样,或写实,或讽刺,或幽默,或抒情,或移情,或激励人心,读来真切,令人深思。



主编推荐

伊爱莲(Irene Eber,1929—2019),纳粹大屠杀幸存者,曾担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研究讲席教授。研究领域集中在犹太人与犹太文化在中国,成就斐然,另著有回忆录《抉择:波兰,1939—1945》(中译本2013年出版)。



精彩内容
 当上台,德国军队开始席卷欧洲时2万名中欧犹太难民逃到了上海。本书收集了犹太难民在登陆中国后数年内创作的信件、日记、诗歌和短篇故事,再现了他们艰难跨越语言文化、信仰体系和民族传统的障碍而努力谋生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了上海犹太社团内部因经济地位、信仰水平和阶级出身的差异而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书文字取自档案馆、私人收藏和早已停刊的报刊,不仅是对纳粹大屠杀和流亡文学的充实与丰富,而且为一窥来沪犹太难民的心路历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原始文献。编者作为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不仅为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补充小传,还结合时代背景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书中文字风格多样,或写实,或讽刺,或幽默,或抒情,或移情,或激励人心,读来真切,令人深思。 

媒体评论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故事展现了欧洲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生活历程,而《上海之声——二战时期来华犹太流亡者的心声》通过犹太难民昔日的诗歌和日记,呈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两者构成了一幅犹太难民上海生活的完整画卷。犹太难民的爱与恨、喜与悲、思念与期盼、欣慰与遗憾、感动与神伤、希望与失望、迷茫与坚定,在这本书里得到生动体现。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  陈俭

 

本书通过犹太难民当年的文学书写全方位反映了被迫生活在异乡异域者的爱恨情怀,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令读者真正体会到来沪难民彼时彼地的所思、所想和所经历的生活。选编者伊爱莲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和走心的评论在凸显其对中国社会文化了解的同时,画龙点睛地勾勒出难民的生活状况,为已经逝去的人和事保存了一份难得的历史记录。译者的文笔质朴流畅,限度传达出选编者希望呈现的犹太流亡者心声。

 

        南京大学犹太和以色列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  徐新

 

避难生活的诗性表达,逃亡岁月的真实记录。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