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西方:当前经济、政策与应对
  • 中国与西方:当前经济、政策与应对
  • 中国与西方:当前经济、政策与应对
  • 中国与西方:当前经济、政策与应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与西方:当前经济、政策与应对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2.92 6.3折 68 全新

库存1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毅夫 扬·什维纳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0899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29393868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国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什么?人口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吗?怎么正确理解贸易全球化?面对金融危机,不同国家的政策有何差异?世界秩序不断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对当前的全球经济政策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
北京大学新结构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扬·什维纳尔,共同邀约埃蒂沙姆·艾哈迈德、白重恩、陈平、罗伯特·库普曼、雅各布·卢、梁建章、卢锋、埃里克·马斯金、埃德蒙·菲尔普斯、宋敏等中西方知名学者和专家,从当前政策、贸易、局势和分工、创新、数字化和领导力等多个方面,共论全球经济与政策,以提供应对与思辨,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本书不仅希望提供各位作者的权威分析和观点,而且希望激发关于中国和西方共同未来的进一步思考和辩论。在如今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世界中,这种思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商品简介

国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什么?人口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吗?怎么正确理解贸易全球化?面对金融危机,不同国家的政策有何差异?世界秩序不断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对当前的全球经济政策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
北京大学新结构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扬·什维纳尔,共同邀约埃蒂沙姆·艾哈迈德、白重恩、陈平、罗伯特·库普曼、雅各布·卢、梁建章、卢锋、埃里克·马斯金、埃德蒙·菲尔普斯、宋敏等中西方知名学者和专家,从当前政策、贸易、局势和分工、创新、数字化和领导力等多个方面,共论全球经济与政策,以提供应对与思辨,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本书不仅希望提供各位作者的权威分析和观点,而且希望激发关于中国和西方共同未来的进一步思考和辩论。在如今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世界中,这种思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简介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著有《论中国经济》《从西潮到东风》《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等作品。 扬·什维纳尔(Jan Svejnar)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IPA)教授、全球经济治理中心主任,欧洲经济协会、 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伦敦)和德国劳动研究所(IZA)研究员。1992—1997年担任捷克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始主任。他还曾担任过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转型项目联合主任、比较经济研究协会主席、《经济展望》杂志副主编、欧洲经济协会理事会成员。 



目录

本书作者团队 / III
引 言 / VII


部分 近期政策和表现
第1 章 繁荣之路:中国在过去40 年间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之路 / 003
第2 章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表现和前景 / 017
第3 章 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 025
第4 章 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中美政策比较 / 039
第5 章 中国结构性改革:通过再平衡实现强劲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 053


第二部分 贸易、紧张局势和劳动分工
第6 章 国际贸易中合作与竞争的潜力:近期贸易增长和驱动因素 / 085
第7 章 2018 年中美经贸争端概况 / 099
第8 章 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所展现的代谢特征 / 133
第9 章 全球经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背景下的印度和中国 / 161


第三部分 数字化与领导力
第10 章 创新与数字经济的作用:中美欧经济政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 173
第11 章 欧洲经济的数字化进展 / 181
第12 章 从人口结构视角看中国创新驱动的前景 / 195
第13 章 中国地方领导的政绩考核 / 213



内容摘要

国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什么?人口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吗?怎么正确理解贸易全球化?面对金融危机,不同国家的政策有何差异?世界秩序不断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对当前的全球经济政策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
北京大学新结构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扬·什维纳尔,共同邀约埃蒂沙姆·艾哈迈德、白重恩、陈平、罗伯特·库普曼、雅各布·卢、梁建章、卢锋、埃里克·马斯金、埃德蒙·菲尔普斯、宋敏等中西方知名学者和专家,从当前政策、贸易、局势和分工、创新、数字化和领导力等多个方面,共论全球经济与政策,以提供应对与思辨,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本书不仅希望提供各位作者的权威分析和观点,而且希望激发关于中国和西方共同未来的进一步思考和辩论。在如今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世界中,这种思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主编推荐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著有《论中国经济》《从西潮到东风》《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等作品。 扬·什维纳尔(Jan Svejnar)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IPA)教授、全球经济治理中心主任,欧洲经济协会、 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伦敦)和德国劳动研究所(IZA)研究员。1992—1997年担任捷克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始主任。他还曾担任过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转型项目联合主任、比较经济研究协会主席、《经济展望》杂志副主编、欧洲经济协会理事会成员。 



精彩内容


部分观点

? 一个国家归纳出来的理论能否适用于另一个国家,取决于这些国家的先决条件的相似性。
? 对于网络控制权的竞争可能是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关键特征之一。
? 人口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庞大的人口为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人才库,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和流动是创新的重要条件,年青一代的创业活力和技术创新潜力更强。
? 当前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西方价值观和利益为中心,而以协作为基础的世界秩序需要经济学和政治思想上的新思维。
? 人们过于关注稳定和短期收入,其中尤以西方国家为甚。如果它们愿意接受破坏性创新,并为创新(以及探索)事业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它们就可以期待获得数十年的指数级经济增长。
? 鼓励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这些重要贡献,中国经济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引言
林毅夫 扬·什维纳尔

在本书中,我们将用13个章节介绍中国和西方面临的关键政策问题,这些供稿均来自中西方著名学者和前政策制定者。每一章都以政策简报的形式呈献,重点关注国家在经济发展、贸易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在创新、数字化和领导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本书部分关注近期政策和表现。林毅夫和扬·什维纳尔首先提出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崛起及其对其他国家和全球经济影响的看法。随后是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对国家在中国和西方所发挥作用的评论,重点是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四个核心职责,即:(1)宏观经济政策;(2)法律体系的力量; (3)公共产品投资,如教育、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4)外部性的管理。接下来,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宋敏回顾了中国和美国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制定的政策及其影响。他指出,与许多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和美国的政策都行动迅速而富有成效; 当然,两国的政策也都留下了一些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例如美国收入不平等加剧以及中国的企业和地方政府维持着较高的杠杆率。在本书部分的后一章,埃蒂沙姆·艾哈迈德、伊莎贝拉·纽韦格、尼古拉斯·斯特恩和谢春萍讨论了实现国内再平衡的结构性改革,这一改革将带来中国国内外的可持续增长。
本书第二部分关注贸易、紧张局势和劳动分工问题。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首先根据当前的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对国际贸易中的合作和竞争潜力进行了评估。他阐述了在现代历史中,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不断变化的地理环境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解决了“贸易增长的推动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并以对贸易冲突期间“模糊的保护主义”以及投资和消费者支出对增长的重要性的思考收尾。北大经济学教授卢锋接着分析了中美经贸争端,重点关注了当时的事实背景以及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美国政策转变背后可以确定的驱动因素,后总结了他所发现的中美争端中的关键问题。复旦大学研究员陈平进而通过审视不断变化的发展模式和世界秩序,发现中国发展模式、世界秩序和经济思维所发生的重要转变。他认为,更具包容性的世界秩序需要经济和政治思想上的全新方法。第二部分的后一章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尔温德·帕纳格里亚对于全球经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印度和中国的看法。他指出了印度按GDP(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作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的重要性,以及按照目前的增长率,印度可能在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前景。同时他简要介绍了印度的经济历史,对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谈了应从公共和私营部门吸取的经验教训,并强调鉴于美国保护主义抬头,印度和中国之间极有必要保持自由 贸易。
本书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创新、数字化和领导力的重要问题。200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首先考察了中国、美国和欧洲关于创新和数字经济的经济政策所面临的挑战。他重点关注了19 世纪20 年代至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大创新时代背景下生产力增长率的下降,并将近些年美国、法国和中国各自的政策做了对比。他考虑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发展的影响,在结论中则主张接受和激励颠覆性创新。德博拉·雷沃尔泰拉、菲利普·布鲁舍和特莎·本德专注于与欧洲经济数字化相关的问题。他们指出,在几乎可以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这段时期之后,欧洲再次开始增长,投资也在21 世纪前10 年开始回升。但是,作者也给予警示,欧洲的长期繁荣发展取决于扭转生产率增长放缓的趋势和在数字化和创新方面的优异表现。他们还使用了一套独特的公司数据集来研究这些问题。携程创始人、人口问题专家梁建章从人口统计的角度审视了中国创新驱动的前景。他认为规模效应(国家规模)、集聚效应(集群的存在)和人口年龄效应是一国创新能力的关键。他根据这些效应评估了中国的前景,并得出了一些政策结论。由白重恩和埃里克·马斯金合著的后一章指出了地方领导层的重要性,并建议对中国地方领导层的政绩考核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作者首先介绍了地方政府的主要成就和失败之处,随后, 他们概述了地方领导层的现行政绩考核体系,并对比研究了体系重新设计的一些一般原则。后,他们提出了应该包含在新考核体系中的一些具体意见。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本书不仅希望提供各位作者的权威分析和观点,而且希望激发关于中国和西方共同未来的进一步思考和辩论。在如今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世界中,这种思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