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54.03 6.5折 ¥ 83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法]卢梭 著 李平沤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99889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3元
货号29384894
上书时间2024-10-20
卢梭一介平民,既不贵列公卿,又不富甲天下,甚至连一个起码的学历也没有,到他1778年逝世的时候,他的身份还是一个“逃犯”,颠沛流离,困厄一生,而他自述其一生行事的《忏悔录》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二百余年,依然为人诵读,究其原因,实无他秘,乃得力于书中一字一句皆出自真诚。他在一篇原拟用来作为其自传序言的短文中说:他要对他一生的“言行做一番忏悔”,他要不遗余力地表明他的心是真诚的。他说:“如果在我的著作中看不出我的真诚,在书中没有什么话可以证明它,那就表明我书中的话不是出自真心。”言为心声,读其书,如见其人。卢氏之书之能扣人心弦,虽文字畅晓为其一因,但更多的是由于他的语言真实;只有真实的语言才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人们常说卢梭是一个有才情的作家,若问他的才情从何而来,是天生的吗?不是。他说他的全部才华都来自他对他“要写作的文章的热情”;他“永远是为了心中有思想要抒发才写作”。他说他的《忏悔录》是一部“有益世人的著作”。为有益世人而作的书,是好书。好书如良师,如益友。迻译此书,奉献于读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故余虽年逾八旬,亦愿为完成这一工作而努力。
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部名为“忏悔”实为“控诉”的《忏悔录》记载了他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生。作品思想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真实,是卢梭文学创作中为重要的一部。这部《忏悔录》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他的诞生叙述到1742年他带着他的音乐从夏梅特到巴黎,下编追忆的是他登上文坛之后的不幸遭遇和被逐出圣皮埃尔岛之后不得不流亡英国的经历。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杰出的思想先驱,与伏尔泰、孟德斯鸠并称为启蒙运动“三剑客”。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等。
译者简介:
李平沤,1924年生于四川,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系,对外经贸大学法语系教授,2016年病逝于北京。生前出版卢梭译著、研究著作多部,商务印书馆资深译者,主编《卢梭全集》九卷本,中国著名的卢梭问题研究专家。
上册
小引
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下册
小引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跋
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这部名为“忏悔”实为“控诉”的《忏悔录》记载了他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生。作品思想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真实,是卢梭文学创作中为重要的一部。这部《忏悔录》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他的诞生叙述到1742年他带着他的音乐从夏梅特到巴黎,下编追忆的是他登上文坛之后的不幸遭遇和被逐出圣皮埃尔岛之后不得不流亡英国的经历。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杰出的思想先驱,与伏尔泰、孟德斯鸠并称为启蒙运动“三剑客”。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等。
译者简介:
李平沤,1924年生于四川,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系,对外经贸大学法语系教授,2016年病逝于北京。生前出版卢梭译著、研究著作多部,商务印书馆资深译者,主编《卢梭全集》九卷本,中国著名的卢梭问题研究专家。
《忏悔录(汉译世界文学2)套装上下册》:
我不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方面要花许多力气才能表达清楚,而且在领会别人的思想方面,也要花许多力气才能弄明白。我曾经对人进行过研究,我认为我是一个相当好的观察家。然而我对于我所看见的现象,却不能当时马上就看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事后回忆,才能逐渐明白。我只有在回忆的时候,才能发挥我的本领。对于别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对于发生在我眼前的一切,我当时一点儿感受也没有,觉察不出其中的奥秘。当时触动我心弦的,只是现象的外表,而事后一回想,我才能完全清楚其内容、地点和时间以及别人的声调、眼神、姿势与环境,我全记得,一个细节也不遗漏。这时候,根据别人说的话或做的事,我就能弄清他的思想,而且很少有弄错的时候。
我独自一人的时候尚且如此之掌握不好自己的思想,可想而知,我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和别人谈话要谈得得体,就既需要反应快,又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这对我来说,的确是难上加难。一想到和别人谈话要注意那么多礼节,而自己又准定会有一星半点疏忽时,我就感到害怕。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竟敢在稠人广众之中高谈阔论;人们须知,在这种场合,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到所有在场的人,必须了解他们的性格和职业,才能有把握地不说任何一句得罪他们任何一个人的话。在这方面,那些久在上流社会中混的人就掌握了其中的奥秘,因为他们知道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说了准没有错。不过,尽管如此,他们也常常免不了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蠢话。那样有阅历的人尚且如此,请大家想一想,一个涉世不深的人又该如何呢?要他不说错话,那是一分钟也办不到的。在面对面地与一个人单独谈话时,还更令人伤脑筋,因为两个人必须一刻不停地不断说话;人家问你,你就得回答;对方的话一停,你就得重拾话题,接着他的话茬儿讲。单单这一点,就足以使我不愿意与人交谈。令我感到难受的是,硬要我发言,而且没话也要找话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非常讨厌受拘束的缘故;如果硬要我讲话,我就不可避免地非讲一大堆蠢话不可。
更要命的是,当我无话可说的时候,我就该闭着嘴巴不说了吧,可谁知我这时候反而像急着还债似的一个劲儿地讲起话来,结结巴巴地抢着发言,说一大堆毫无意义的废话;如果真的毫无意义,那还算我走运,否则还会把我弄得尴尬难堪哩。本想克服或掩盖我这个弱点,我反而把它一再暴露出来。在这方面的许许多多例子中,我在这里只举其中的一个,这个例子,不是我青年时候的事,而是我已经在社交界混了几年,已经能够摆出一副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时候的事。有一天晚上,我同两位贵妇和一个男人在一起。这个男人,我不妨说出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是贡铎公爵。屋子里没有别人,我很想在这次四人谈话中插几句嘴,而那三个人根本就不愿意我插嘴,因此,我插的那句嘴,真是糟糕透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女主人叫人端来一块含鸦片的膏剂,因为她的胃不好,一天要服用两次。另外那个贵妇见她龇牙咧嘴的样子,便笑着问她:“是特农香先生配制的鸦片膏剂吗?”女主人用同样的声调回答说:“我看不是。”这时,自以为聪明的卢梭冷不丁地插话说:“就算是,这种药也不见得有效。”一听我的话,大家都愣住了,谁也没有说一句话,谁也没有笑。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把话题转到别的事情上去了。如果是别的女人,也许只把我这句蠢话当作一句玩笑话而已,但对一位不容许别人在言语上稍有不敬的女人说这样的话,那就太不合适了。虽然我不是故意冒犯她,但这句话也是不该说的。我相信在场的两位证人(一男一女)费了很大的劲儿忍住,才没有笑出声来。这就是我在没话找话说的时候脱口说出的一句傻话。我很难忘掉这句话,因为,除了它本身值得记忆以外,我认为它还产生了一些使我常常想起这句话的严重后果。
我认为,上面所举的这个例子就足以说明我虽然不是傻子,却常常被人看作是傻子的原因。甚至那些很有判断力的人也这样看我,更糟糕的是,虽然从我的相貌和眼睛看,我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但人们对我的期待却往往落空,因此在别人看来,我的确是一个蠢人。这件事情虽然是在一次特殊情况下发生的,但对于了解我往后叙述的事情是很有用处的,它是了解人们认为我是由于我的性情孤僻(其实我的性情并不孤僻)而做的许多事情的钥匙。如果不是由于我深知在社交场合不仅会暴露我的弱点,而且还会失去我的本色,我也会和别人一样,很喜欢和人交往。我之所以决定深居简出、从事写作,就是因为这样的生活适合于我。我站在别人面前,他看不出我有多大本领,甚至根本就不认为我有本领。这种情况,就发生在杜宾夫人身上;尽管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但我在她家住了好几年,她也没有看出我是一个有才气的人。
……
我写小说,位老师就是卢梭,从《忏悔录》作者那里我学到诚实,不讲假话。
——中国作家 巴金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卢梭是“一个一贫如洗、受人中伤、离乡背井但仍忧情满怀的思念故乡的人,一个疑心重重、无比高傲而且理应高傲的人,一个城府很深同时又什么都不会隐瞒的人,一个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的人,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危害别的天赋不那么高的人的事情中去但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无辜与天真无邪的人,还是一个对当代人神秘莫测、为后代人极易理解的,既狡黠又善于洞察人心的人,一个对人们充满柔情蜜意的、天才的、品德高尚的恨世者”。
——俄国作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