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184.53 6.6折 ¥ 280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张友伦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78004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0元
货号29373610
上书时间2024-10-20
本书为《张友伦文集》的其中一部。本书以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为线索,概述了自殖民地时期起至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近三百年的美国工人运动史。作者根据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阶级关系的相互作用,划分了美国工人运动史的主要阶段,对美国主要的工人组织、政党、历史人物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批驳了美国工人运动例外论的观点。本书为中国美国史研究的代表作,至今仍对美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张友伦,四川成都人,著名美国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家。195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回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美国史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1986-1996)及顾问(1996- )等,并先后赴美国多所院校从事访问研究。在中国世界史的学术探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和骨干力量,堪称“老一代和新一代史学家之间的桥梁”。
代表作:
《共产主义者同盟》(1963)
《国际》(1964)
《第二国际》(1965)
《美国农业革命》(1983)
《马克思 恩格斯和个国际无产阶级组织》(1983)
《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合编)(1992)
《当代美国社会运动和美国工人阶级》(1993)
《美国工人运动史》(合著)(1993)
《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1997)
《孔见集》(2003)
《美国西进运动探要》(2005)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下设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拥有两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三个*区域与国别史研究备案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拉美史研究中心和希腊研究中心),以及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现任院长为余新忠教授。
引 言
编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雇佣劳动队伍的扩大
第二节 北美殖民地的原始积累
第三节 北美殖民地的工商业和无产者的状况
第二章 独立战争和美国工人的作用
节 独立战争的酝酿和自由之子社的活动
第二节 战争中的美国工人
第三节 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工人的贡献
第二编 工业革命和早期工人运动
第三章 工业革命和美国工人运动的开端
节 工业革命的前提和开始
第二节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北部地区工业革命的完成
第三节 工人运动的开端
第四节 早期的工人党
第四章 空想社会主义、冒牌社会主义和自由土地运动
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和试验
第二节
自由土地运动及其影响
第三节 克利盖和魏特林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传播
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美国工人的反响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约瑟夫·魏德迈和弗里德里希·阿道夫·佐尔格的初期活动
第六章 19世纪30至50年代的工人运动
节 19世纪30至40年代的经济状况和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十小时工作制运动和工会运动
第三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人运动
第七章 内战与工人运动
节 分离和维护联邦统一之争
第二节 美国工人的贡献
第三节 工会运动和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第八章 国际和美国工人运动
节 国际美国各支部的成立和活动
第二节 中央委员会的活动和国际美国组织的分裂
第三节 纽约总委员会和北美联合会
第九章 全国劳工同盟
节 全国劳工同盟的创立
第二节 全国劳工同盟的纲领和它的主要活动
第三节 全国劳工同盟的衰落及其原因
第十章 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合流
节 历史原因
第二节 绿背纸币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绿背-劳工党
第十一章 1877年大罢工
2节 美国工人运动的转折
第二节 1877年铁路工人大罢工
第四编 生产集中和工人运动的高涨
第十二章 五一大罢工和秣市惨案
节 工人运动的高涨
第二节 五一大罢工
第三节 秣市惨案
第十三章 劳动骑士团
节 劳动骑士团的诞生和初期活动
第二节 从秘密走向公开
第三节 1886年的罢工运动和劳动骑士团的失误
第四节 劳动骑士团的衰落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工人党
节 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成立
第二节 1877年大罢工和美国工人党
第三节 纽瓦克非常代表大会和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公开分裂
第四节 德里昂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
第十五章 美国劳工联合会的成立和蜕变
节 美国与加拿大有组织行业工会与劳工会联合会
第二节 美国劳工联合会的建立
第三节 美国劳工联合会的蜕变
第十六章 19世纪90年代的工人运动
节 霍姆斯特德罢工
第二节 田纳西煤矿工人和爱达荷铜矿工人罢工
第三节 普尔曼罢工
第四节 1897—1898年煤矿工人大罢工
第十七章 美国工人反对帝国主义政策的斗争
3节 美西战争和美国工人
第二节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斗争
第五编 从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到次世界大战
第十八章 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兴起
节 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建立
第二节 内部分歧和初步成就
第三节 第四次代表大会和为争取演讲自由而斗争
第十九章 社会党的成立和初期活动
节 社会党的成立
第二节 从印第安纳波利斯大会到芝加哥大会
第三节 社会党的全盛时期
第四节 印第安纳波利斯代表大会和党的分裂
第二十章 次世界大战和美国工人运动
节 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第二国际的破产
第二节 次世界大战和美国政府
第三节 工人政党、工会团体的态度
第四节 十月革命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结 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人运动概述
大事年表
附 录 美国工人运动史评介
本书为《张友伦文集》的其中一部。本书以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为线索,概述了自殖民地时期起至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近三百年的美国工人运动史。作者根据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阶级关系的相互作用,划分了美国工人运动史的主要阶段,对美国主要的工人组织、政党、历史人物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批驳了美国工人运动例外论的观点。本书为中国美国史研究的代表作,至今仍对美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张友伦,四川成都人,著名美国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家。195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回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美国史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1986-1996)及顾问(1996- )等,并先后赴美国多所院校从事访问研究。在中国世界史的学术探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和骨干力量,堪称“老一代和新一代史学家之间的桥梁”。
代表作:
《共产主义者同盟》(1963)
《国际》(1964)
《第二国际》(1965)
《美国农业革命》(1983)
《马克思 恩格斯和个国际无产阶级组织》(1983)
《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合编)(1992)
《当代美国社会运动和美国工人阶级》(1993)
《美国工人运动史》(合著)(1993)
《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1997)
《孔见集》(2003)
《美国西进运动探要》(2005)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下设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拥有两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三个*区域与国别史研究备案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拉美史研究中心和希腊研究中心),以及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现任院长为余新忠教授。
美国工人运动史在我国史学界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只翻译出版了美国老左派史学家菲利普·谢尔丹·方纳的两卷《美国工人运动史》(全书预计为十二卷,现已出到第七卷)。迄至目前,还没有见到中国学者撰写的有关这个研究领域的著作。
对美国这样一个工业大国,这样一个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进行全面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工人运动史这个重要领域当然也应当予以认真研究。不过,开展这项工作确实存在许多困难。缺乏图书资料且不说,美国工人运动本身发展中所提出的种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尤其难以解释清楚。
如何看待美国工人运动的特殊性是本书所碰到的贯穿始终的一个重大问题。美国不但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大国,也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它具有许多特殊的客观历史条件,在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同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还是同亚洲的国家相比较,都有显著的区别。美国的工人运动也是如此。
历史上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中有人抓住这个现象,在特殊性上大做文章,提出了美国例外论,力图证明由于美国的情况特殊,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不适合美国的国情,完全是欧洲的舶来品。这种理论当然是片面的、错误的,其政治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理应受到批判。但是,在批判美国例外论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无视美国社会特殊性的倾向,把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简单地归结为某些领导人的机会主义路线,而忽略了对美国社会的深入考察。这就走向了另外一种片面性,显然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历史唯物主义者从来不否认某一事物的个性,当然也不会否认美国社会的特殊性及其对阶级斗争、工人运动的种种影响,恰恰相反,是主张加以充分研究,并从此得出正确的结论的。但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者是重视事物的共性和共同规律的。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各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运动都是有共同性的。例如,资产者和无产者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对立面,资产者对无产者的剥削和无产者的反抗,这样的基本条件是普遍存在的。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对立、斗争形式和激烈程度、解决的途径都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产生这些矛盾的基本条件不改变,对立和斗争是不会自行消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运动都不是什么例外。简而言之,我们承认美国工人运动的特殊性,但不承认它是一种例外。
不可否认,当前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已经极度衰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社会主义运动几乎完全同工人运动分离,逐渐成为少数具有激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活动。近年来,在东海岸、中西部和西海岸都有一批自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1982 年底,在美国历史协会年会上,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和激进派历史学家组织了一个美国共产主义研究会,会员约百人。
工会运动也一蹶不振,遇到了严重的麻烦。就工会组织的罢工运动来看,近三十年来每况愈下。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材料,1985年7月12日以前,该年度全国只发生了18起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不过8.35万人。 工会的影响也大为削弱,工会会员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例,从1970年 的 24.7% 降到 1980 年的 20.9%。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律教授、劳工及雇佣法专家曾著文分析美国工会所处的地位。他在文章中写道:“虽然1976 年份对主要知名人士进行调查的报告表明,工会仍被认为是个强有力的美国社会组织,但是我认为,近年来公众对工会组织的支持已在减弱。1978 年的一次民意测验透露,有 56% 的人认为工会的经济影响过大。此外,盖洛普组织的民意调查表明,1957年应答的人中76%赞成职工组织,可是到1981年,赞成的比例就下降到了55%。”
就客观条件而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美国的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带来了许多新课题。首先,它引起了工人结构的迅速变化。过去,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主要是以东部地区和大工业城市的蓝领工人为基础。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00年到1980年之间,白领雇员从占劳动队伍总数的 26% 上升到 63%,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