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问·中外戏剧史(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问·中外戏剧史(第三版)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1.44 6.1折 68 全新

库存8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彦君 廖奔 著,大学问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3180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366598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导言:人类戏剧的播衍

 

在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分布着不同肤色而富于智慧的人群。他们生活着、劳作着、思考着、娱乐着。他们运用各种语言和形式,求得精神的陶冶、情感的抒发、心理的愉悦。戏剧就具有以上这些功能,因此成为人类普遍的艺术现象。

然而,如果我们向历史的纵深眺望,便会发现,戏剧对于世界的覆盖并不是那么均衡,各大陆迈上戏剧艺术之路的步履也不是那么一致。其间有着早期文明的异军突起、兴盛一时,也有着野蛮时代的饱受摧残、奄奄一息。戏剧的长河里,时而波澜壮阔,时而细流幽咽。但只要凝神静心,你始终听得到它一路奔突而来、呼啸向前的声音,直到它汇入现代文明的艺术汪洋。

人类戏剧的原始萌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似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当她初举行庆贺神明诞生或欢度节日庆典的宗教仪式时,都会和原始戏剧相遇。于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5000年前的古埃及文明时,我们看到了她祭祀尼罗河神俄塞里斯时,有关俄塞里斯生平的盛大装扮表演。俄塞里斯祭祀的神圣程序被2000年后的古希腊人狂热的酒神崇拜所沿用,朝向世俗装扮表演发展。人类另一古老文明——印度,在它的“吠陀时代”(前13—前7世纪)之前,已经在频繁的祭祀活动中夹杂拟神行为。而中国在4000多年以前的尧、舜、禹时代,也有着众多史前时期宗教仪式中的原始戏剧活动,反映在一些先秦典籍如《尚书》、《吕氏春秋》里。可以说,当人们在原始的宗教庆典中,装扮神明、表演他们的故事时,无意识的原始戏剧就产生了。人类文明史反复证实了这一点,我们从美洲的玛雅文化、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土著部落文化、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土著歌舞,以及更多例证里,都可以看到原始宗教戏剧的影子。

然而,人类从事有意识的戏剧行为,或者换句话说,戏剧作为一门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初仅仅发生于少数几种文明当中。这几种文明是: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古希腊于公元前534年举办的悲剧竞赛见于记载,宣告了人类戏剧成文史的开端。古印度梵剧是在公元前4世纪开始传播的。古希腊和古印度都产生了伟大的史诗作品,戏剧可以借鉴其内容并实现体裁转换。古代的中国戏剧,由于没有民族史诗的支撑和帮扶,在它形成较为完整的戏剧文学结构——以文学剧本的出现为标志——的路途上走过了漫长的旅程,而后于12世纪走向成熟。

站在当代的基点上回首遥望,人类戏剧的明亮光芒初只在几个点上闪耀,这几个点上的光芒也并不同时亮起,它们呈间歇性递相呈现。然而,它们却持续不灭、生生不息,终发展成覆盖全球的状貌。我们不得不感戴人类早期戏剧对于现代文明的奠基之功。

人类古老戏剧的发展轨迹各不相同。古希腊和古罗马戏剧在放射了千年的璀璨光芒之后,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而中止,欧洲戏剧从此在中世纪宗教独裁的漫漫长夜里苟延残喘。印度梵剧则在持续盛行了1400年之后,于12世纪遭受了伊斯兰文化的冲击而断绝。中国戏剧却在12世纪初期真正脱离了原始与初级面貌,诞生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个完整剧本《张协状元》,标志着一种有意味的东方传统戏剧样式——戏曲的正式形成,从此生生不息,并不断向周边区域发射文化脉冲。

东方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古老的传统戏剧样式。例如:日本的“能”,13世纪在中国舞乐文化的影响下,由传统祭祀节庆表演发展而成;孟加拉的“贾拉达”,其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古代雅利安人的祭祀仪式;柬埔寨的“巴萨剧”,大约形成于吴哥王朝初期的10世纪;越南的“嘲剧”,或许发源于李陈朝时期(11—13世纪)。这些东方传统戏剧都流传到了今天,成为东方戏剧文化的丰富宝藏。但它们大都发生在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圈之内,与这两地的古老戏剧有着一定的文化继承关系。

与东方各个封闭文明里自在发展、自我完善的戏剧不同,欧洲戏剧走过了一个由古老向近代不断蜕变,同时又不断扩张到世界其他地域的过程。古希腊和古罗马戏剧的伟大传统虽然断绝,中世纪教堂里宗教戏剧的活跃却延续了欧洲戏剧的人文传统。即使是在教堂戏剧时期,随着基督教的播迁,欧洲中世纪已经将她的戏剧文化推衍到一个较大的地域,为以后欧洲戏剧的复兴开垦了广阔的土壤,虽然这个宗教独裁阶段被史家称为黑暗时期。待到文艺复兴的曙光升起,欧洲各国由教堂戏剧传统中蜕变出来的各类轻歌剧、滑稽戏、哑剧蜂拥而起,宫廷和乡间到处载歌载舞。其时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放射出万丈光芒,引出了欧洲戏剧继古希腊之后的又一个丰厚传统。而文艺思潮的模仿原则和趋实原则,奠定了欧洲戏剧分化为三大类型的哲学和美学的基础。这三大类型为话剧、歌剧和舞剧,分别以语言、音乐和舞蹈为主导性的舞台表现方式,不同于东方古老戏剧综合融会的舞台原则。东西方戏剧由此分途。西方戏剧又以话剧为主导样式,它为人类贡献了丰富的人文和文学瑰宝,以写实性的舞台方式区别于东方传统的写意性戏剧。

由世界史的整体趋势所决定,西方世界在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以后,加快了一体化的步伐,其间几乎没有多少特色文明可以单独保存。由此,欧洲戏剧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很大发展,可以视为一种各国大体同步的过程,虽然彼此时而有着差异,但经互相促发和诱导,终形成西方戏剧文化的整体进步。因此,欧洲20世纪以前的戏剧发展,基本上是一系列思潮影响下的共同运动,由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而不同的文艺思潮导致不同的戏剧流派形成,各自推出了经典性的代表人物和巨著,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对来说,东方各个封闭的传统文明体系,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崛起、挟军事和经济强势东来之时,才被陆续打破的。因此,西方戏剧更多呈共性特征,东方戏剧则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特殊痕迹。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戏剧急剧扩张。初西班牙把它的教堂戏剧带到了美洲,以后是英国、法国剧种的继续。随着欧洲在东方殖民地域的扩张,以及西方文化的东渐,西方戏剧也向东方不断渗透,蔓延到了非洲、亚洲,一直到大洋洲的广大地界。也可以说,西方戏剧随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覆盖地域的急剧扩大,迅速扩展成为世界性的戏剧现象。而印度、中国、日本等这些有着古老戏剧传统的亚洲国家,以及世界上任何语种的国家,也都逐步在自己的舞台上引进了西方戏剧样式,用本国语言来演出,同时也按照西方式样建造起众多的剧院供演出使用。于是西方戏剧在20世纪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西方戏剧的渗透,引起了东方古老戏剧的观念变革,可以说东方的20世纪是戏剧变革的世纪,这些变革从日本、中国、东南亚以及其他传统国家的舞台变化中体现出来。但同时,西方戏剧产生了变革的强烈需求。其原因来自社会机体、宇宙观、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各方面的嬗变,也来自其朝向写实发展的穷途末路。因而,20世纪也是西方戏剧各种现代思潮和流派盛行的时期,从象征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存在主义到荒诞派,从现代派到后现代派,产生了众多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在自身的变革中,西方戏剧从东方传统的戏剧美学中汲取了灵感,这促进了东西方戏剧的交流和融通。

人类的步伐迈入了21世纪。戏剧这个至少有5000年历史的艺术样式,这个伴随人类文明始终的艺术样式,虽然不断遭受到现代新兴媒体艺术的冲击,却仍然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为普及和盛行的艺术样式。它的足迹遍及人类各个群落,可以说有人群即有戏剧。戏剧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它还将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延伸而繁衍下去。



导语摘要

      本书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以各民族戏剧艺术史为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人类文化史上的戏剧创作艺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与喜剧,印度梵剧,以明清戏曲为代表的中国戏剧,以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戏剧,以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新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欧美戏剧思潮,等等。作者力图将每一民族的艺术视为世界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既突出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重点,又有对欧美各种戏剧思潮系统而全面的论述,点面结合,繁简得当,非常适合作为大中专文科参考教材和戏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刘彦君,1954年生,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戏剧的蝉蜕》《栏杆拍遍――中国古代剧作家心路》《梅兰芳传》《东西方戏剧进程》《中国戏曲发展史》《图说中国戏曲史》《中外戏剧史》《从传统到现代——戏曲本质论集》等。


      廖奔,1953年生,文学博士,文化学者,曾先后获得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2020年11月14日,廖奔、刘彦君的《中国演剧体系的探索及其终结》,获得首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一等奖。



目录

导言:人类戏剧的播衍


 


章 古希腊罗马戏剧


节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第二节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第三节 古希腊喜剧家


第四节 古罗马悲剧与喜剧


第五节 古代剧场


第六节 中世纪宗教戏剧


 


第二章 印度梵剧


节 历史演变


第二节 舞台特征


第三节 马鸣、跋娑、首陀罗迦


第四节  迦梨陀娑


第五节 戒日王、薄婆萨提


第六节 梵剧剧场


 


第三章 中国戏曲


节 历史演变


第二节 舞台特征


第三节 关汉卿


第四节 《西厢记》与《琵琶记》


第五节 汤显祖


第六节 “南洪北孔”


第七节 戏曲剧场


 


第四章 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


节 历史演变


第二节 舞台特征


第三节  世阿弥


第四节 狂言剧作


第五节  近松门左卫门


第六节 近松之后的剧作家


第七节 日本古典剧场


 


第五章 文艺复兴到 19 世纪的欧洲戏剧发展


节 文艺复兴与戏剧复兴


第二节 莎士比亚


第三节 古典主义戏剧与莫里哀


第四节  启蒙运动时期的戏剧


第五节 浪漫主义戏剧


第六节 现实主义戏剧


第七节 易卜生


第八节 萧伯纳、契诃夫


第九节 舞剧


第十节  歌剧


第十一节 剧场的发展


 


第六章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的欧美戏剧思潮


节 现代与后现代戏剧的反叛


第二节 象征主义戏剧


第三节  表现主义戏剧


第四节 未来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戏剧


第五节 各种导演观念与体系


第六节 布莱希特叙事剧


第七节 存在主义戏剧


第八节 荒诞派戏剧


第九节 新写实戏剧


第十节 形形色色的实验戏剧第十一节 音乐剧


 


第七章 西潮东渐与中国戏剧变革


节 西潮东渐与东方戏剧变革


第二节 中国戏曲革新与话剧诞生


第三节 曹禺


第四节 从戏曲改革到“革命样板戏”


第五节 新时期的戏剧变革


 


第八章 世界各地戏剧的发展状貌


一、欧洲戏剧


二、东亚和南亚戏剧


三、中西亚与北非戏剧


四、拉丁美洲戏剧


五、北美洲戏剧


六、大洋洲、黑非洲戏剧


七、国际戏剧协会


 


结语:人类戏剧的未来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本书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以各民族戏剧艺术史为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人类文化史上的戏剧创作艺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与喜剧,印度梵剧,以明清戏曲为代表的中国戏剧,以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戏剧,以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新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欧美戏剧思潮,等等。作者力图将每一民族的艺术视为世界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既突出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重点,又有对欧美各种戏剧思潮系统而全面的论述,点面结合,繁简得当,非常适合作为大中专文科参考教材和戏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主编推荐

     刘彦君,1954年生,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戏剧的蝉蜕》《栏杆拍遍――中国古代剧作家心路》《梅兰芳传》《东西方戏剧进程》《中国戏曲发展史》《图说中国戏曲史》《中外戏剧史》《从传统到现代——戏曲本质论集》等。

      廖奔,1953年生,文学博士,文化学者,曾先后获得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2020年11月14日,廖奔、刘彦君的《中国演剧体系的探索及其终结》,获得首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一等奖。



精彩内容
关汉卿的戏剧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元代众多杰出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既因为最早出现而走在前列,又因为作品的众多、编剧技巧的高绝、舞台成就的卓越而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力。特别是关汉卿剧作的内容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并且贯注着强烈的时代激情,因而成为元杂剧中具有震撼力的黄钟大吕。
关汉卿号已斋叟,为13世纪时人。他由金朝进入元朝,自视为前代遗民,不屑于出来做官,于是在杂剧创作中寄寓平生,借以抒发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与愤郁。关汉卿和当时活跃于书会中的杂剧作家、散曲作家及勾栏中的杂剧演员和其他歌儿舞女,有着广泛的交游,时常与他们讨论创作情况,在他众多的杂剧作品中也透露出强烈的平民意识。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众多的杂剧作品,总数在60种以上。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作品大部分已经亡佚,我们今天只能看到不足20种,著名的有《单刀会》、《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
关汉卿的作品是比较激切、直白而少蕴涵的。民族意识的强烈抗争,对低下社会地位的反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于当时政体的“离异意识”,使关汉卿对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合作的乖张态度。翻开关汉卿的剧作,我们发现,讥议社会、抨击时政、“犯上恶言”的篇目比比皆是。我们举他的《单刀会》为例。
《单刀会》讲述三国纷争时期的历史故事,重点展示的是刘备的大将关羽叱咤风云的壮士情怀。平心而论,关汉卿的这个作品是很缺乏戏剧性的:他忽略了该故事中诱人的情节内核,而把重点放在对主人公豪壮情怀的突出强调上。请看,该剧第一、第二套中关羽并不出场,而是分别利用次要人物司马徽和乔国老之口,历数关羽斩颜良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业绩。这里的重点不在情节的构设,而在烘托关羽的英武神威,造成关羽出场前先声夺人的效果。第三套又用整整一套的篇幅来写关羽的临行“训子”,让关羽现场讲述自汉皇创业至三国鼎立的艰辛历史过程,同时抒发自己“豪气三千丈”的壮烈情怀与一往无前的决心。直到第四套才写关羽的单刀赴会,但同样把重心放在对关羽内心激烈豪情的抒发上,情节只是一带而过。这样,这部剧作就由历史故事剧变成了抒情剧。那么,关羽的豪情是什么呢?就是作者在异族统治下对“汉家刘姓”的正统观念的热烈礼赞:“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把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皇亲合情受汉朝家业,则您那吴天子是俺刘家甚枝叶?”一口气喷出的五个“汉”字和最后的唱词“趁不了老兄心,倒不了俺汉家节”,这如何不是关汉卿心底的泣血之鸣?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少女窦娥,出生于穷苦的读书人家庭。3岁丧母,7岁被卖到蔡婆家去当童养媳,以偿还家里所欠的债务。父亲窦天章也因此而得到了进京赴考的盘缠。窦娥在蔡家长到17岁,与蔡婆的儿子完婚。两年后丈夫病死,又三年之后,流氓无赖张驴儿父子强行闯入家中,见色起意,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俩,遭到窦娥严词拒绝。张驴儿想毒死碍手碍脚的蔡婆,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老子,于是乘机威胁窦娥,以“药死公公”的罪名逼迫窦娥就范。出于对官府的信任和幻想,窦娥选择了“官休”。公堂之上,贪婪而昏庸的太守桃杌用棍棒和严刑粉碎了窦娥的希望。为使年迈的婆婆免受皮肉之苦,窦娥屈认了罪名,被问成死罪。临刑前,窦娥怀着满腔悲愤发出三桩誓愿,结果一一实现。三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出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的鬼魂前来托梦诉说冤情,最终使之得以昭雪。
像窦娥这样一个贞孝两全、竭力信仰和维护传统伦理道德的虔诚信徒与忠实良民,本来是应该得到统治者表彰和嘉奖的,然而她却遭到了无情的毁灭。这个社会不仅毁灭它的反叛者,而且还将魔掌伸向了它的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剧作家借窦娥这一形象,向元代社会的黑暗发出了控诉。
在关汉卿作品戏剧冲突的构设中,总是出现两个阵营的明确对垒:一方是代表着传统美德的善良与正义,尽管这些美德的代表者可能身为至卑至贱的寡妇、婢女或妓女;另一方则是代表着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体现为抢劫、霸占、巧取豪夺等恶行。这两个方面的碰撞和斗争,成为贯穿关汉卿作品的基本戏剧冲突方式。
《望江亭中秋切鲙旦》里的寡妇谭记儿,为了逃脱权豪势要渔猎美色的魔掌,栖身于空门清安观内,仍然避免不了杨衙内的纠缠。后者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跑到皇帝面前罗织罪名,诬陷谭记儿的情人白士中,并奉圣旨,领取了势剑金牌,去潭州取白士中的首级,以达到霸占谭记儿的目的。谭记儿无法再像从前那样一躲再躲,惊慌失措也无济于事,于是,她动用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挺身而出。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晚上,她一身渔妇打扮,来到了杨衙内所在的望江亭上,借口为大人献鱼,以色为饵,以媚为刀,哄得杨衙内神魂颠倒。在他的懵懂醉态中,谭记儿拿走了势剑金牌和尚方文书,胜利而归,杨衙内糊里糊涂就被缴了械。
《诈妮子调风月》中的婢女燕燕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被小千户看上。燕燕希望脱离奴隶之身,投身于小千户的怀抱。没有料到,小千户并不是她想象中的“志诚君子”,就在两人正卿卿我我地热恋时,小千户却在一次游春中结识了贵族小姐莺莺,移情别恋,燕燕遭到耍弄。在小千户和莺莺的婚礼上,燕燕忍不住心头的愤怒,于大庭广众之中揭穿事实真相,诅咒新郎新娘,婚礼被搅得无法进行。最终由老夫人出面,让小千户娶燕燕做“小夫人”。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妓女宋引章嫁给了贵家公子周舍。然而一进周家门,便被周舍劈头盖脸地打了五十“杀威棒”,眼看要死在他的手里。烟花姐妹赵盼儿得讯后,立即设计救人。她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准备了婚礼信物羊酒花红直奔周家,信誓旦旦要嫁给周舍。周舍中计,要娶赵盼儿,赵盼儿却提出以休弃宋引章为条件,周舍马上写了休书交给宋引章。待他回过头来再找赵盼儿,她早已不见了踪影。气急败坏的周舍追上宋引章,把她手里的休书骗过来嚼个粉碎,谁知这张休书只是个副本,真本早已被赵盼儿藏好。周舍抓住赵盼儿不放,说她也是他老婆。赵盼儿问他有什么凭据,周舍说她送了婚礼信物羊酒花红。赵盼儿说那都是她自己带来的,和他有什么关系?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无赖对付无赖,赵盼儿终于赢得了斗争的胜利,救出了自己的姊妹。
作为一个烈性的人,关汉卿忍不住要参与他笔下人物的生活,将他的理想和关爱带给他的人物,使他的主人公在与恶势力的斗争中总是取得胜利。不难想象一个弱女子在权豪势要逼迫下的必然归宿,然而,手无寸铁的谭记儿却机智地斗倒了手持势剑金牌的杨衙内,赵盼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惩罚了周舍,燕燕靠大闹喜堂,终于赢得了小夫人的身份。这种正义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传统的人格理想、生活理想最终得以实现的光明结尾,寄托了关汉卿的感情,也体现了他头脑中的社会理想色彩。
而作为这种传统的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社会理想对立面的另一方,则是黑暗到极点的社会现实。关汉卿以其嫉恶如仇的秉性,挥舞着他的如椽巨笔,将充斥于元代社会各个角落的野蛮残暴、恶相丑行都公之于众。其矛头所向,上至蒙古贵族、皇亲国戚、贪官污吏、衙内阔少,下至流氓地痞、帮闲无赖、商贾市侩、嫖客鸨母,统统横扫无遗。《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扬言“打死人,不偿命”的权豪势要葛彪,因为一位老人不小心撞着了他的马头,就不由分说、三拳两脚地将他打死。打死之后,公然声称:“我也不怕,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随你哪里告来!”然后没事似的扬长而去。《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的皇亲国戚鲁斋郎,“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一次在“街市闲行”时看中了银匠李四的妻子,就用欺骗威胁的手段赚到手,不久又看上孔目张的妻子,趴在张耳边悄悄说:“把你媳妇明日送到我宅子里来。”张就只能忍气吞声地照办!这样一个祸害良民、为所欲为的恶霸,却因为皇帝的庇护,无人敢奈其何。《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中,杜蕊娘的鸨母毫无人性地逼着她操持皮肉生意,稍不如意,不是打就是骂。杜蕊娘年纪大了,请求鸨母允许她出嫁,鸨母竟要用镊子镊去她鬓边的白发,仍令她前去接客觅钱……关汉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社会的“百丑图”。
作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的重要功绩之一是拓展出了杂剧表现题材的广泛范围。元代其他的杂剧作家,通常各有一定的题材领域,各守所长,而关汉卿却具有极其宽广的表现范围。他的剧作几乎无所不包,有千年流传的历史故事,更有发生在眼前的现实内容;既有激烈抗争的森严阵垒,又有鸟语花香的男女风情。关汉卿对戏剧的各种风格样式也都有所尝试,激烈雄壮的正剧如《单刀会》,凄苦怨愤的悲剧如《窦娥冤》,嬉笑怒骂的喜剧如《救风尘》,都表现得炉火纯青而又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