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5.74 4.6折 56 全新

库存41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小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95137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29344547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有人说,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我这一路,深深地爱着我的讲台,也爱着大家的语文。

(一)

语文是你们的,也是我的。

如果要在我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里找出一个关键词,“语文”会是个
词,也是一个词。而我漫漫求学路上的悲欢也和这个词不断纠缠,以至
难舍难分。 

小学毕业后,我被就近分到市里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初中。那时,我有
一位语文老师,她热爱教学,循循善诱,让我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年后,我考入全国百强高中。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林徽因、冯友兰……
这些沉甸甸的名字伴我走过高中三年。“学,然后知不足”,在民主、自由的
气氛中,我不仅受到优良传统的熏陶,还结识了一帮“臭味相投”的朋友。
我们谈诗说词,红楼做梦,编剧本,演话剧……高二文理科分班后,我被推
举为班里的语文科代表,在众名师和“明师”的影响下,我把成为语文老师
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十年来为之努力,从未放弃。

然而,我的次高考却与师范大学擦肩而过。执着的我继续奋战了八
个月,走出考场便暗自欣喜,终于可以选报师范大学了。于是我把志愿表里
的所有师范大学都用红笔勾了个遍,在密密麻麻的红圈中,我的理想终于照
进了现实。


 
一线素养

——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II

转眼,我已在讲台上度过了十二载光阴。梁静茹唱“风筝有风,海豚有海,
我存在在我的存在”,找到存在的支点,找到你心中的“一”,清风明月自来
相会,人生大自在也。

(二)

在全国百强名校工作了十余年后,我到了一所新学校,担任教科研主任。
位置转换了,还能静心教书吗?还教得了书吗?其实,教育科研与一线教学
并不矛盾,如果说教研使我获得了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需要的一份审慎与
理性,那么一线教学便使我在进行教研时依然保持了一份必要的、可点石成
金的感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将其作为我理论研究的源头活水,获得
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

为了更好地把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传播出去,让更多欠发达地区的孩子
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我利用网络平台免费为大家输出教学视频和学习干货。
在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家长、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
的工作方向,同时愈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大家热切的留言与期待的
眼神,让我庆幸自己在教育如此制度化的今天还未慢慢被时间一点点蚕食。

我“脚踏两条船”的身份,让我能够思考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时间努力改进,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相信,好的
方法来自勤于实践并善于总结的人。

(三)

语文是我的,更是你们的。

我的学生曾和我谈到语文学习。某位同学说,提起学习语文的目的,第
一反应就是避免词不达意,《词不达意》这首歌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
觉得语文就是认字和写作,听了歌之后觉得真的是要用一辈子去学习与人沟
通的技能。还有一位工作多年的朋友聊起来说,语文的阅读理解是他讨厌


 
前言 .

III

的题型,没有之一。因为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不理解出
题人觉得作者在表达什么,内心总是和出题人抬杠,而且那些被挑选的文章
的作者多半都已去世,出题人说作者是怎么想的,我们就必须怎么答,反正
死无对证……

每次听完大家对语文的看法,我的内心都无比焦灼,五味杂陈。教师讲
课本身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活动,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很难一开始就做
对。如果你上来就做对了,可能这堂课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了。
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在于“为理解而教”。法国女哲学家西蒙娜·薇依在《注意
力的质量》一文中有段话,她说,人们全神贯注地去解决一个习题,虽然可
能经过一小时的努力也没取得比刚开始时更多的进展,然而,在这一小时中
的每一分钟里,在另一个更神秘的领域中还是取得了进展。这种努力,人们
感觉不到,也无人知晓,从表面上看并无结果,但却给灵魂带来了更多的光辉,
它的成果肯定会在某一天出现在智力的某个领域。也许有一天,做出这番无
效努力的人会更直接地——由于这种努力理解更多事物。在语文学习和教学
的路上,我们是否脚步太快,而效率太低?或许我们忘了一件重要的事:路两
旁的风景也是我们好的语文学习素材,我们出发的目的不是到终点,而是
在行走的过程中丰富我们的智慧,让我们走向终点的每一步都充满力量与勇
气。能够给予你力量的不是遥不可及的终点,恰恰是这一路吸引你继续走下
去的风景。

你们的语文在路上,也在心里,所以不要太着急,以免把这一路美的
风景错过了。

(四)

我们的语文究竟在哪里?

在高考改革的热潮中,语文这个“无用之用”的学科面临的挑战严峻。

随着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颁布,2019年国家统编语文教科书开始
使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设计”和“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进入了语


 
一线素养

——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文教育实践环节。过去应试化、技术化的阅读与作文思维正在面临重大的调
整和改变,而这恰恰是现代文学教育与传统语文教育融合的契机。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删减了大量死记硬背的内容,突出了语境的作用,
真正体现的精神。一场考试也是一种学习,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自
主、自觉地思考。

如何重新认识阅读,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正在成为语文
教育核心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语文课不可教”这个话题早在2000年就引发过一场无比激烈的论战。
可是风头过去,大家依旧在一线默默地教着,至于教的是不是语文,是不是
专业的语文课,都不重要。苦心地教,出成绩,搞排名,这些似乎是目前的
语文教育永恒的主题。

 语文怎么就不可教了呢?不,可以教。关键是该怎么教。

某著名作家在培训机构教学生写作文这件事引发讨论。我也在关注,发
现问题不在于作家教作文显得多么大材小用,而是其依旧在大肆宣讲作文套
路、写作模板,这才真的让我倒吸一口凉气。

有人把不能好好教书归罪于考试。考试很无辜啊,人家早都改了,你怎
么就不正眼看人家呢?我在一线教书十余年,面对家长和学生迷茫的眼神,
特别反对一些将语文神秘化的言论,也反对语文老师将课标玄虚化。我非常
赞同倪文尖教授的呼吁:“希望不断拓展语文可教的地盘,注重开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老师们)以具体的、明言的知识和默会的知识相互穿插的方式来
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 

我们的语文就在每一天的时光里。清晨的露珠划过青草,这里,有语文;
放学回到家,热腾腾的饭菜满屋飘香,这里,有语文;夜深人静,一个人面对
考试的压力意兴阑珊,这里,有语文……语文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五)

将自己的文字沉淀下来,结集成册并出版,在我原本看来那应该是50岁


 
之后的事情。这些年不断有出版社的编辑与我商谈出版事宜,但都被我拒绝
了。原因很简单,我并没有觉得我是个“大IP”。之前写过的那些关于语文学
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不如就安静地、凌乱地存在电脑里吧。直到2020
年的夏天,我辞职了,那是一段通体清澈、万虑皆空的日子,却也让我遇到
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她从北京打电话来和我谈教育,谈阅读素养。她
说看了我曾经的文章和作品后,发现我能够站到学科的高度俯视高考,更重
要的是如果我能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从高考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写点儿东西,
应该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听完后我有那么一丝心动,但又觉得这些年繁忙的一线教学工作让我既
没有把学问做好,也没有把文章写好,唯参加了课赛并获得了一等奖,
教学成绩还算说得过去。我担心没有名头作者的作品会被这个功利心满满的
市场迅速淹没。

可是,如果我这个时候不动笔,可能往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情
了,在编辑的鼓励之下,我还是决定努力地把这本书写出来。

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我翻阅了自己十多年前写下的文稿——有学生时
代写的学习感受、方法归纳,也有工作之后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以及对学生反
馈问题的归纳与总结。心想着这些东西都快过时了吧,可现在读起来,我还
是惊讶欣喜于自己多年前的文字与思想并没有完全成为槁木死灰,于是心中
不免有些得意。可是过去的文字毕竟激情有余而沉淀不足,我曾试图将那些
过度膨胀的东西删除,但后还是将它们保留了下来,正值青春年少的你们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或许会有那么一丝亲切感。

我不希望语文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所以在讲解原理的时候尽可能地结
合了当下的流行元素,比如影视作品《隐秘的角落》等。这本书里甚至有我
自己的作品,比如在讲到散文的时候,我就直接从自己的作品里找了一篇出
来当例子和大家谈文学创作者、教师(命题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涉
及某些文类的创作原理和阅读方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语文考试常有三类困惑:一是根本不知
道该如何答题;再就是,根本不知道题目问了什么;另有一类同学,虽知道题


 
一线素养

——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目问什么,也知道答题方法,却总也得不了高分。

本书不同于一般教辅书以考点来编排章节,而是从文类溯源、文体特点
两个角度给大家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以便较为完整地呈现小说、散文在发
展流变中的概貌,同时以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术语为出发点,直击要害,对
文体术语、命题术语进行细致的讲解,以期解决同学们的困惑。

术语为什么如此重要?

我始终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阅读理解的问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努力
构建学科思维。而培养学科思维的前提就是准确理解学科语言,学科语言中
思维程度的就是本学科的术语。甚至可以说,我们对一门学科术语的理
解越深刻,我们的学习也就越深入。术语会使概念变得更加凝练,更容易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某种角度来看,术语和成语有相似的地方,当要表达
某种情境下的某种看法时,我们只需要说出这个极为简洁的成语而不必讲述
整个成语故事。当然,你必须懂成语的内涵,否则这个表达对你来说如同“天
书”。术语亦然。

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一定要问自己,在学习一个概念的时
候是不是真的学透了,我们要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层层、一条条地彻底厘
清。随着探究式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自己过去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比
如在概念的层次上划分不清,又或者发现其实可以划分得更细。进而发现过
去的学习是比较粗糙的,甚至是有理解上的错误的,而正是这种细微的发现,
能让我们获得某种进步。比如提到“浪漫主义”这个词,很多同学会觉得和
谈恋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爱情总是浪漫的嘛,其实“浪漫主义”和爱
情根本不是一回事。

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是一种叙述,而我们赏析其作品是一种判断,要判断
准确就必须使用术语。在考场上,赏析作品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把握题目中
涉及的术语;在作答的时候也要能够筛选、整合信息,用与之相匹配的术语概
括或者进一步阐释分析。

孙绍振教授在《文学文本解读学》中说,由于语言作为声音符号的局限
性,一切事物和概念的内涵都有定义所不可穷尽的丰富性,我们并不能因此


 
而否决外延的存在。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诗意蕴极其丰富,
只是难以用简明有趣的语言加以全面概括,这些言外之意丰富到不能以一般
的语言词汇穷尽。而在有限范围内,对情感和语言的“性(非‘他’不
可)”有高度的敏感和洞察力,我想这正是我们阅读水平的体现。

作为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语文学科在自身陈述中不容怀疑的基础,
它可以使我们在混沌中看到秩序,从眼花缭乱的表象中发现学科的本质。我
不迷信任何学习方法,甚至也不想把自己的方法强加给任何人。比起“术”,
我更愿意从“道”的层面去寻根溯源。术语无法做到的抽象,只有当我
们把它放到特定的时空中,才具有正确性。所以,我将语文小说、散文阅读
中涉及的术语放在了文类发展的进程中去解释,有了语境,大家才能正确理
解。当然,我的能力和学养有限,对于一些问题的阐释肯定有局限性,由于
时间仓促未能将所涉及的术语一一梳理,但好在能够于高考语境中自圆其说。
盼大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弥补成书之不足。

还要说明的是,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刻都未停止对相关专著的阅
读,只是于本书中并没有大量援引原著,因为我始终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把
深奥的原理用通俗的话说出来是一项基本能力。如果我的想法和某位作家
不谋而合,但他说得非常拗口,我一般选择直接保留我的表达,而非用“某
某哲学家说、某某教育家说、某某语言学家说”这类话术来显示本书的权威
性。一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权威诞生之地——它真实、源自实
践,它不断变化又充满挑战。

徐复观在书中写道:“因为心的虚静,是有生命力的虚静,生命力由虚静
而得到解放。” 

我们语文亦是如此,她面容安详、神态平静地坐在那里,仿佛以一种大
智慧、大胸怀的姿态等待我们去追随、去亲近、去感悟。让我们以语文的姿
态去阅读——读书、读生活、读人生。


 



导语摘要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将素养和应试有机结合。本书力求通过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的解读方式,帮助学生透过试题看到考查本质,补充相关文学专业名词及答题角度,特别针对小说、散文两种较难把握的文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解读,既有文体的“前世今生”,更有文体在考试中的相关考查和应用。书中所选取的小说、散文,多数出自历年高考真题、名校模拟题,在题目的解读和难度的把握上,作者从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帮助学生站在出题人角度理解阅读出题方向;另一方面积极迎合考纲要求,从考点设置和应试提分角度给出细致入微的答题方法。本书适合初高中学生使用,亦可作为中学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对提升文学素养和语文阅读成绩,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商品简介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将素养和应试有机结合。本书力求通过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的解读方式,帮助学生透过试题看到考查本质,补充相关文学专业名词及答题角度,特别针对小说、散文两种较难把握的文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解读,既有文体的“前世今生”,更有文体在考试中的相关考查和应用。书中所选取的小说、散文,多数出自历年高考真题、名校模拟题,在题目的解读和难度的把握上,作者从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帮助学生站在出题人角度理解阅读出题方向;另一方面积极迎合考纲要求,从考点设置和应试提分角度给出细致入微的答题方法。本书适合初高中学生使用,亦可作为中学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对提升文学素养和语文阅读成绩,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简介

吴小轶,知名教育博主、央视新闻夜读栏目嘉宾,一线语文教师,工作十三年,深受学生喜爱。参编多部语文复习备考指导丛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数百篇,数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并获奖。作为师范生指导教师,多次受邀到高校讲座,并在多家省电视台担任教育访谈直播嘉宾及教育节目点评嘉宾,曾为多个国家的汉语教师做中文课程培训。创立淡如语文公益书会,愿把有温度的教育带给每一个学生。



目录

目录


前言 I


章 阅读的秘密原理 1


节 为什么读了那多书却依旧考不好语文 2


第二节 语文学科的阅读角度是什么 4


第三节 选文作者的答案和角度难道还不够权威吗 6


第四节 阅读理解的焦点在哪里,阅读有标准答案吗 9


第五节 开启阅读秘密的四把钥匙 13


第二章 如何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布局备战高考 23


节 考试改革后语文试题的共性 24


第二节 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 29


第三节 小说阅读要义 41


第四节 散文阅读要义 68


第三章 小说核心术语解读 87


【人物形象】书匠(节选) 88


【次要人物】表妹 92


【心理变化过程】安娜之死 96


【物象】鞋 99


【环境】到梨花屯去 103


【情节】风雪日月山 108


【情节的作用】七岔犄角的公鹿 111


【叙事手法】穷人的专利权 116



 
一线素养


——语文阅读高分突破


X


【情节结构手法】赵一曼女士 119


【艺术效果】爱的牺牲 124


【语言风格】安乐居(节选) 129


【主题探究】面包 132


【情感态度】小哥儿俩 135


【警示】霍乱之乱 138


【科幻小说】微纪元(节选) 143


【反复】石门阵 148


第四章 散文核心术语解读 153


【意蕴】水缸里的文学 154


【线索】建水记(之四) 157


【层次感】记忆里的光 161


【物象和意象】松之风 164


【共情】旧日光阴里的私人订制 168


【语境义】稻田里的等待 171


【象征】合欢树 174


【景物描写】一日的春光 178


【文化精神】北京的“大”与“深” 181


第五章 小轶老师陪伴阅读 185


节 小说部分 186


【真题深度解读】越野滑雪 186


【真题全面解读】雪 194


【素养拓展阅读】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201


第二节 散文部分 203


【真题深度解读】建水记(之四) 203


【真题全面解读】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209


【素养拓展阅读】窗外一本芭蕉 214



 



内容摘要

《一线素养——语文阅读高分突破》将素养和应试有机结合。本书力求通过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的解读方式,帮助学生透过试题看到考查本质,补充相关文学专业名词及答题角度,特别针对小说、散文两种较难把握的文体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解读,既有文体的“前世今生”,更有文体在考试中的相关考查和应用。书中所选取的小说、散文,多数出自历年高考真题、名校模拟题,在题目的解读和难度的把握上,作者从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帮助学生站在出题人角度理解阅读出题方向;另一方面积极迎合考纲要求,从考点设置和应试提分角度给出细致入微的答题方法。本书适合初高中学生使用,亦可作为中学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对提升文学素养和语文阅读成绩,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主编推荐

吴小轶,知名教育博主、央视新闻夜读栏目嘉宾,一线语文教师,工作十三年,深受学生喜爱。参编多部语文复习备考指导丛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数百篇,数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并获奖。作为师范生指导教师,多次受邀到高校讲座,并在多家省电视台担任教育访谈直播嘉宾及教育节目点评嘉宾,曾为多个国家的汉语教师做中文课程培训。创立淡如语文公益书会,愿把有温度的教育带给每一个学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