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艺术:巴迪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解读艺术:巴迪欧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0.65 4.3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亚历克斯?林(Alex Ling)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929004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9331801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巴迪欧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艺术、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艺术无法掌握真理,所有的真理都外在于艺术。这个命题当然也承认,艺术(和歇斯底里症患者一样)会以有效的、直接的,或者是赤裸裸的真理的形式展现自己。

二、艺术作品亦不是真理,真理是由一个事件开启的艺术程序。这个程序仅仅由作品构成。但在所有的作品中,真理都不会展现自身(作为无限性)。因此,艺术作品是具体化的实例,或者说是真理的一个歧异的分支点。

三、艺术本身即真理程序。或者:对艺术的哲学评价就是真理的范畴。艺术是一种思想,在其中,艺术作品本身(不是其效果)即大真。这种思想,或者毋宁说艺术作品所激活的真理,不能还原为其它类型的真理—如科学真理、政治真理、爱的真理。这也意味着,艺术作为思想的一个独特维度,不可能还原为哲学。



作者简介

亚历克斯·林博士是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人文与传播艺术学院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的高级讲师。他出版了多部与巴迪欧有关的评论著作,主要关注哲学、美学、艺术学传播等领域。


 


安丽哲,1978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韩国庆尚大学中文系,200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后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任专职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方面的研究。


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民间社会对比研究"的子课题"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的传承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工作。自2013年起,承担任文化部《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思潮与田野工作方法》课题负责人,曾多次前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及景德镇,宋庄艺术区等各种类型社区进行田野考察,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田野考察经验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


出版专著《符号·性别·遗产:苗族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2010年,知识产权出版社)、《穿在身上的文字:梭戛苗族服饰文化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8月),合著《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嘎生态博物馆研究》(2010年,学苑出版社)。已在核心期刊及公开出版物发表《恋爱的阈限与媒介——苗族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发表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苗族服饰纹样造型方式之解析》(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年第4期)等二十余篇论文。


 



目录

『总  序』


5 解读与重塑


『导  言』


印象


10 新奇的重要性


15 房间里的大象


19 激进的革命家多萝西


部分 存在与显现


『章』


解构,重构,再构


29 “一”还是“多”?


32 虚空与状态


34 减法的艺术


39 从数学本体论到逻辑现象学


46 世界的逻辑


『第二章』


条件下的哲学


54 虚假真实的虚假真实副本


58 看不见的处方


63 作为本体论艺术的电影


68 被感知或不被感知


第二部分 事件和主体


『第三章』


对“新奇”的震惊


80 从显现到消失 :事件本体论


85 杜尚的创造性行为


89 非美学 :艺术与哲学


93 消失的行动


『第四章』


艺术的主体


104 事件的艺术


107 掷骰子


112 两个不可能的点之间


117 艺术的规则


122 一般与基本法则


第三部分 真理与伦理


『第五章』


从这里到永恒


133 到目前为止的故事


136 超越艺术


140 一分为二


146 真理的真实


151 充分思考时间


『第六章』


保持信仰


157 房间里的(其他)大象


162 伦理的虚空


166 虚空的伦理


169 恶的面孔


173 在善恶之下


178 结  语


182 注  释


194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以巴迪欧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艺术、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艺术无法掌握真理,所有的真理都外在于艺术。这个命题当然也承认,艺术(和歇斯底里症患者一样)会以有效的、直接的,或者是赤裸裸的真理的形式展现自己。


二、艺术作品亦不是真理,真理是由一个事件开启的艺术程序。这个程序仅仅由作品构成。但在所有的作品中,真理都不会展现自身(作为无限性)。因此,艺术作品是具体化的实例,或者说是真理的一个歧异的分支点。


三、艺术本身即真理程序。或者:对艺术的哲学评价就是真理的范畴。艺术是一种思想,在其中,艺术作品本身(不是其效果)即大真。这种思想,或者毋宁说艺术作品所激活的真理,不能还原为其它类型的真理—如科学真理、政治真理、爱的真理。这也意味着,艺术作为思想的一个独特维度,不可能还原为哲学。



主编推荐

亚历克斯·林博士是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人文与传播艺术学院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的高级讲师。他出版了多部与巴迪欧有关的评论著作,主要关注哲学、美学、艺术学传播等领域。

 

安丽哲,1978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韩国庆尚大学中文系,200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后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任专职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方面的研究。

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民间社会对比研究"的子课题"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的传承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工作。自2013年起,承担任文化部《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思潮与田野工作方法》课题负责人,曾多次前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及景德镇,宋庄艺术区等各种类型社区进行田野考察,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田野考察经验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

出版专著《符号·性别·遗产:苗族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2010年,知识产权出版社)、《穿在身上的文字:梭戛苗族服饰文化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8月),合著《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嘎生态博物馆研究》(2010年,学苑出版社)。已在核心期刊及公开出版物发表《恋爱的阈限与媒介——苗族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发表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苗族服饰纹样造型方式之解析》(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年第4期)等二十余篇论文。

 



精彩内容

印象

阿兰·巴迪欧或许是当今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许只有少数哲学家能做到像他那样,强有力地介入到当代哲学的讨论之中,并且在如此多的研究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当然,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同他一样建立如此严谨的哲学系统(更不必说真正“从零开始”建造一座他那样的哲学大厦了)

 

如果说巴迪欧是当今重要的哲学家之一,那么,他同时也是其中有争议的一个。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他研究范围之广和严格程度之高所产生的必然后果。一方面,巴迪欧作品的广度令人震惊,涵盖的范围从“纯粹之多”的“虚空”到“充分的显现”,再到事件与主体的矛盾以及由它们可能引申出的真理(或者再次从无到有,然后再超越)。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巴迪欧用同样突出的、严格的措施消减了他哲学体系中的无限财富。巴迪欧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自认为“不重要”的一切(即使不是完全有害的),他认为这样做不仅仅为了哲学本身,也是为了能够进行更广泛的思考。尽管巴迪欧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辩论者之一,然而那些初涉巴迪欧思想的人,尤其是有艺术创作背景的人,很可能会发现他的哲学或者天马行空,可以打开以前难以企及的想象空间;或者令人不安,甚至带有毫无生机的约束性。

诚然,快速浏览一下巴迪欧那些相对易懂的著作,例如《伦理学:对邪恶之理解》或者《无限思想》,我们可能会发现巴迪欧或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革命思想家,或是一个非传统性的,过时的教条主义者,这取决于你的看法。 当你仔细阅读他的代表作《存在与事件》(直到今天,这本书仍然是对他哲学体系系统和完整的阐述,是其哲学的核心文本)就会发现,他在此书中抛出了一个不同的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情势”,这关系到他初的《数学即本体论》的宣言是否被接受。

或许你赞同一个大胆的论点,认为其著作的其余部分是由精密逻辑推演而出的密集结论构成,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价值;又或许你不赞同这个论点,认为巴迪欧的整个哲学就是毫无依据的胡编乱造。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个关于巴迪欧哲学体系的概述,并以视觉艺术作为我们的灵感和指南;也是为了准确地解释他的思想是如何引发这种矛盾的反应,以及为什么这样的争论是思想本身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本质的)功能。

在开始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指出巴迪欧哲学引起如此反应的一个基本的、直接的原因,我们将其归纳为一个词:数学

这是一个教育学上的巨大讽刺,数学是稳定和普遍的语言(柏拉图在他的《论美德》中曾经证明过数学是受过教育的人和奴隶都可以同样理解的语言),却经常成为阻碍人们思想成功交流的障碍。

对于本书中出现数学概念的第二个问题,许多“非数学性思维”的读者(我将自己也计入其中)会表现出一种令人遗憾的“漠视”倾向。 数学同时具有包容和排他、接纳和疏远、易懂和费解于一身的认知复杂性,因此它的命运毫无疑问是不值得羡慕的。如果说数学是巴迪欧哲学的核心,那就太轻描淡写了。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不接触数学就来看待他的工作,是没有任何严谨度可言的。 也就是说,本书的作者首先考虑的是能让非数学性思维的读者看懂,所以在文中会尽可能保持叙述的简单与清晰,只对那些至关重要的、有助于正确理解巴迪欧整体哲学的要素进行详细的说明。

除此之外,本书中的系列核心观点(即通过视觉艺术“重构”复杂的哲学概念和思想)认为抽象数学不仅要以具体艺术作补充,在哲学上起到“支撑”作用(因此马列维奇的《白上白》说明了“计数”和“非计数”之间多元性的区别,而一系列“自动-属于”的矛盾概念则包含在杜尚的

《泉》中等)。然而,正如巴迪欧所言,“哲学家能够而且必须热爱这个数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概念是如此纯粹和深奥,以至于直觉变得荒谬可笑”。因此,我们强烈鼓励读者花时间去研究巴迪欧的数学基础(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它们确实是基础性的),因为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读者将会发现这种体验更丰富,且更容易理解,终也更有价值。在我们开始之前还有后一点需要说明。这本书转向视觉艺术是为了介绍和“重新建构”巴迪欧的作品,这一事实似乎带有这样一种假设,即哲学对艺术具有一定的权威,或者说哲学家可以“教育”艺术家如何创作自己的作品。

现在,巴迪欧肯定对艺术有很多话要说。毕竟,他的核心原则之一是艺术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而是其基本条件之一。 也就是说,宣称艺术“有条件的”地位绝不意味着艺术为哲学服务,或从某种程度上从属于哲学。 相反,如果二者有关系的话,那么恰恰是相反的。 因为虽然哲学对艺术有一定的需求,但艺术可以轻松地做到没有哲学。或者换一种说法,虽然哲学无疑对艺术(特别是对像创作、主体性和真理等构成本书核心的关键概念)非常有用,但这并不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哲学需要艺术。 确实,没有艺术,哲学就不会(不能)存在。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将在本书中探讨。 就目前而言,把这种不对称的关系牢记于心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知道,尽管艺术品常常(但并不总是)在这里扮演着诠释的角色,但事实上,艺术(真正的艺术)总是出现在哲学之前,仿佛是在教导它:它可以是什么,它可能变成什么一样。



媒体评论

在今天,随着“互联网 ”,甚至是“万物联网 ”热潮的兴起,我们审视艺术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艺术、技术甚至是科技的本质与意义再次被追问和思考的同时,全面地研究和解析西方著名思想家们的艺术观,可以更为深刻地从“高技术”崇拜的表象下,理解艺术本体以及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套丛书的推出,不是为了回顾过去的艺术或文献的补充,而是提请艺术界同仁共同思考如何理解和看待今天乃至未来的新艺术。——张夫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