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外研社国际戏剧教育指导读本)
  • 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外研社国际戏剧教育指导读本)
  • 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外研社国际戏剧教育指导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外研社国际戏剧教育指导读本)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5.09 6.5折 69 全新

库存3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玛农·范·德·沃特、(美)玛丽·麦卡沃伊、(美)克里斯廷·亨特 著,凌建娥 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28653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29309190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灿·约翰逊(Xan Johnson)
  《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一书洋溢着21世纪的新风,在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它脱胎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戏剧教育必修课,是一本可以灵活使用的教材。章进行理论梳理,揭示戏剧与多元智能、具身学习等研究成果的关联。第二、三、四章分别探讨有关方式方法,提供实践指南:第二章探讨线性戏剧教学法与过程戏剧教学法这两种基本方法,第三章探讨通过戏剧活动培养社会公正意识的方法,第四章探讨行为艺术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第五、六章讨论与戏剧教育相关的其他问题:第五章讨论如何评价,第六章讨论如何倡导戏剧教育项目。本书所秉承的原则是,表演既是学习也是教学,我们的文化天生就具有戏剧性。
  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来使用要求教师具有相关素养。将戏剧作为一种学习媒介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元认知学习技能。戏剧教育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抉择能力、将创新思维付诸表演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如何扮演某个角色、如何表演,借此提高我们对复杂人类行为动机与人际交往的理解,是演员之所为,也是深谙戏剧之道的教师开展教学的方式。
  时至今日,依旧有人对戏剧与教育的关系持怀疑态度。戏剧的“假设”世界与认知有什么关系?角色扮演、表演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通过戏剧假设去研究某人如何解决某个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甚至还不乏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必须独自集中精力、沉默寡言,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与反思。是时候改变这类观点了。脑科学家乌里·哈森(Uri Hasson)认为:“认知是在人际互动的空间中实现的。”这意味着很多学习行为都发生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当学生全身心参与学习时,他们的大脑开启彼此协调模式。
  我们天生具有这样一种学习与生存机制,即要与他人发生联系,要与他人感同身受。换言之,我们天生就有归属感,这是身不由己的。
  我们都是社会学习者,当自己身心协调,并与他人身心协调地工作时,学习效果会更好。这种身心关联,或者说具身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感同身受、增强归属感和积累集体经验,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领会戏剧如何教育我们,我们应当如何发展基于戏剧手段的教学,使之融入我们的教育实践—无论是课堂教育实践还是课外教育实践。
  玛农、玛丽和克里斯廷三位作者在本书中的贡献非常重要。她们将戏剧与新兴的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紧密结合,以此“宣扬”戏剧可以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工具。此举无异于表明,教育不应困于有关课程体系的纷争中,即在STEM1与STEAM2之间斗个你死我活,而应探索新的教育之道。许多脑科学家认为,课程体系及其边界纠纷与教育目的毫无关系。课程体系不应是一个战场,而应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集体、文化三者互动的整体中探索与体验—无拘无束地思考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怎么找到归属感。
  脑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和玛丽·海伦·伊莫尔迪诺-杨(Mary Helen Immordino-Yang)已经开始大胆推进教育领域的范式改革,他们代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孩子们认清各种复杂形势的能力,指导他们制定持续细化、不断完善的行动方案和应对策略。”本书欣然接受这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将戏剧视为一种教学策略,无疑是一种新范式。就本书的内容而言,无论是教师、辅导员、家长、应用戏剧专家、从事戏剧教育的导演、休闲行业专业人士、青少年戏剧工作者还是中小学生,都不会觉得被拒之门外。如何在新千年上好一堂课的钟声已经敲响,不差分毫—好戏即将登台,拭目以待吧!



导语摘要

《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一书就如何将戏剧用作一种教学工具给读者提供了具体而全面的指导。《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率先利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探究戏剧教育,回顾、梳理了戏剧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理论基础,明确了几种主要教学方法(线性戏剧法、过程导向戏剧法、社会公正戏剧法与行为艺术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策略。每种方法都配有示范教案与活动示例,对容易混淆之处也予以了澄清。《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是一本适合应用戏剧与戏剧教育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图书。



作者简介

玛农·范·德·沃特博士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文学院斯拉夫语和跨学科戏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青少年戏剧教育和俄罗斯戏剧。


玛丽·麦卡沃伊博士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舞蹈与戏剧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语境中的戏剧史和表演教育学。


克里斯廷·亨特博士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舞蹈与戏剧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表演学和戏剧教育学。她同时也是一位表演艺术家。



目录

前言i
导言1


章 界定领域:戏剧的昨天与今天
1.1 作为教育工具的戏剧与表演
1.2 艺术教育领域的认知转向
1.2.1 多元智能
1.2.2 认知与情感
1.2.3 情感智能
1.2.4 心智觉知
1.2.5 基于大脑的学习
1.2.6 具身学习
1.2.7 影响
1.3 戏剧教育的先锋人物
1.3.1 约翰·杜威
1.3.2 威妮弗雷德·沃德 
1.3.3 多萝西·希思科特
1.3.4 奥古斯托·博阿尔
1.4 小结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本方法:线性戏剧法与过程导向戏剧法
2.1 线性戏剧法:历史与定义
2.1.1 线性戏剧法的历史
2.1.2 线性戏剧法的含义:戏剧游戏的严肃性
2.2 线性戏剧法工具包:核心技巧与热身活动
2.2.1 核心技巧
2.2.2 热身活动
2.3 线性戏剧法教案示例:表达感受与情感(小学4—5年级)
2.4 过程导向戏剧法与角色扮演中的学习
2.4.1 过程戏剧的技巧
2.4.2 过程导向戏剧法教案示例:模拟处理危机事件(初中以上)
2.5 线性戏剧法与过程导向戏剧法并用:一个故事,两种方法
2.5.1 用线性戏剧法教《浦岛太郎的故事》教案示例(小学3—4年级)
2.5.2 用过程导向戏剧法教《浦岛太郎的故事》教案示例(小学5年级)
2.6 全纳教育观念下的戏剧教育:混合法指导下的工作坊
2.7 面向不同年龄群体的线性戏剧与过程导向戏剧要旨
2.8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社会公正戏剧
3.1 社会公正戏剧的必要性问题
3.2 历史回顾与理论基础
3.2.1 博阿尔与被压迫者戏剧
3.2.2 博阿尔之外的戏剧方法
3.2.3 相关的应用戏剧方法
3.3 备课要领
3.3.1 了解受众
3.3.2 因材施教
3.4 确立工作坊主题
3.4.1 从学员关心的话题入手
3.4.2 从事先拟定的议题入手
3.4.3 从自设问题入手
3.5 社会公正戏剧工具包
3.5.1 热身系列
3.5.2 游戏系列
3.5.3 造型系列
3.5.4 论坛戏剧
3.6 教案示例
3.6.1 用市民议事会法探讨1954年布朗诉*案中的种族歧视问题(初中)
3.6.2 用肢体造型法探讨童话故事里的性别角色(小学及以下)
3.6.3 用论坛戏剧工作坊探讨小说《小事之王》中的权力与压迫问题(高中)
3.7 面向不同年龄群体的社会公正戏剧
3.8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教室里的行为艺术
4.1 何谓行为艺术?
4.2 行为艺术简史
4.3 作为教学工具的行为艺术方法
4.3.1 反复法
4.3.2 偶然法
4.3.3 互文法
4.3.4 关系法
4.3.5 环境法
4.3.6 舞蹈与肢体法
4.4 用于推出新作的行为艺术活动
4.4.1 指令编创
4.4.2 提示作文
4.4.3 自由写作
4.5 用于教学反思的行为艺术活动
4.5.1 要点编创
4.5.2 简短表演
4.5.3 五字反馈
4.5.4 爆米花
4.6 行为艺术方法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案示例
4.6.1 编创法指导下的教学:从2013年“美国小姐”选美风波看“我们”与“他们”(大学)
4.6.2 用行为艺术方法教诗歌《胡言乱语》(各年龄层次的学生)
4.7 面向不同年龄群体开展行为艺术教学的要旨
4.7.1 学龄前儿童
4.7.2 小学低年级
4.7.3 小学高年级
4.7.4 初中生
4.7.5 高中生
4.8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评价: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的工具
5.1 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
5.2 教学评价类型
5.2.1 传统/客观评价
5.2.2 可信评价
5.2.3 标准化测试评价
5.2.4 项目评价与个人评价
5.3 设计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5.3.1 评价原因
5.3.2 评价内容
5.3.3 评价时间
5.3.4 评价主体
5.3.5 评价途径
5.4 选择评价方法
5.4.1 评量标准
5.4.2 反思
5.5 确保高质量评价的四项原则
5.5.1 有效性原则
5.5.2 可靠性原则
5.5.3 可行性原则
5.5.4 公正性原则
5.6 分析评价数据
5.6.1 整体分析
5.6.2 量化分析
5.6.3 质性分析
5.6.4 多角度分析
5.6.5 基于分析结果的教学抉择
5.7 含评价设计的备课及教案示例
5.8 评价设计指南附表
附一 技能与知识参考指南
附二 用于各类评价的戏剧活动清单
附三 评价设计表 
5.9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新形势:倡导戏剧教育项目,发展合作伙伴
6.1 倡导的重要性
6.2 了解项目价值
6.2.1 情感价值或自我体系价值
6.2.2 认知价值和课程价值
6.2.3 经济价值
6.2.4 小结
6.3 了解听众
6.3.1 了解听众的实用窍门
6.3.2 与听众沟通
6.4 结语
6.5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内容简介的参考文献
附录二 教师使用指南
附录三 关键词英、汉对照表


致谢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一书就如何将戏剧用作一种教学工具给读者提供了具体而全面的指导。《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率先利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探究戏剧教育,回顾、梳理了戏剧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理论基础,明确了几种主要教学方法(线性戏剧法、过程导向戏剧法、社会公正戏剧法与行为艺术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策略。每种方法都配有示范教案与活动示例,对容易混淆之处也予以了澄清。《戏剧教育:方法与实践》是一本适合应用戏剧与戏剧教育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图书。



主编推荐

玛农·范·德·沃特博士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文学院斯拉夫语和跨学科戏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青少年戏剧教育和俄罗斯戏剧。

玛丽·麦卡沃伊博士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舞蹈与戏剧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语境中的戏剧史和表演教育学。

克里斯廷·亨特博士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舞蹈与戏剧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表演学和戏剧教育学。她同时也是一位表演艺术家。



精彩内容

2.5.1 用线性戏剧法教《浦岛太郎的故事》教案示例(小学3—4年级)
教学目标:探讨太郎故事的结构,通过戏剧表演理解人物经历。
教学目的:
• 通过表演故事培养学员的想象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 培养学员用静态画面、哑剧以及用语言讲故事的能力。
• 培养学员使用元认知技能来理解故事结构的能力。
教具:太郎的故事、场景卡、海浪声、音频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
热身活动—联想圆环:学员躺在地上组成一个圆,头向圆心,彼此肩膀相挨。主持人轻拍一个学员的脚,同时说出下面词汇表中的一个词语。
被拍到的学员必须立即说出脑海中想到的个词,创建联想词汇表。这一联想词汇表应该沿着顺时针方向推动,每个人在听到身边人所说的词语后,必须脱口而出自己所联想到的一个词。这个联想游戏做完一轮后就结束,或者主持人确认游戏已经偏离轨道,那就立刻叫停此轮活动。然后,主持人轻拍另一个学员的脚,让其选一个词,启动新一轮联想游戏。
词汇表:海洋、鱼、魔法、秘密
讲故事:在讲述太郎故事的时候,可以播放海浪声来渲染气氛。
反思:
“你记得故事中的哪些画面?”
“你觉得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故事中重要的时刻是什么?”
创造静态画面: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为每个组分配以下场景之一,可以给他们一张场景卡,也可以口头描述:
1. 太郎捕鱼归来,路遇小乌龟。
2. 太郎被带到海王宫。
3. 太郎初会海龙王、公主。
4. 太郎参观海王宫。
5. 太郎要求回家一天。
6. 太郎回乡。
给每组5分钟时间,让他们从各自的场景中选取一个重要的画面,用静态画面呈现出来。提醒他们可以使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而且,身体可以代表某个角色,也可以代表某一事物。提醒各组反复练习他们所要塑造的静态画面。
聚光展示:眼看5分钟时间快到,主持人即刻开始“5—4—3—2—1—0”倒计时,数到“0”的时候,各小组必须定格在静态画面中。然后开启“聚光灯”,让各组以程度的“解冻”,依次观看被聚光小组的展示。
反思:
“你在每一个静态画面里分别看到了什么?”
“你是如何知道每个静态画面讲的是什么的?”
静态画面衔接:主持人让各小组设想,他们选定的静态画面之前、之后会发生什么,然后编排出至少3个前后衔接的静态画面,给观众演示事发前、事发时、事发后的事件。
集体分享:让各小组在5秒倒计时结束后逐一演示系列静态画面,每个画面要保持3秒钟。
哑剧场景:让各小组思考,如何将他们的连贯静态画面变成哑剧场景。提示各小组考虑此场景中的人、物可能会怎么移动。给各组足够的练习时间。
集体分享:播放海浪声,各组轮流分享他们的哑剧场景。
给哑剧配台词:各小组复位,要求学员思考:如何让哑剧不哑?此情此景中的人物会在这一刻说什么?会有一些什么声音?
分享场景:轮流分享带有台词的戏剧场景。
反思:
“你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需要运用哪些技巧?”
“其他组的学员究竟做了什么,你才得以明白他们呈现的场景?”
“你觉得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要改动这个故事,局部重新编排,你认为会是什么样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