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44.57 6.6折 ¥ 6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美]朱迪斯·哈里斯 著 倪懿 黄瑞昕等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5131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308619
上书时间2024-10-20
前言
人类的个体性是一个未解之谜。目前流行的人格(或人格发展)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没有两个人一模一样,或者为什么人们行为方式各有不同。即使同一家庭的同卵双胞胎,他们的人格和行为也有所不同。同卵双胞胎拥有相同的基因,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异不是遗传造成的。
人们之间有趣的差异并不是源于基因,差异也不是任何其他可能让你联想到“人格”一词的事物造成的。所以说人类的个体性是一个谜。
我写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写的是一个科学领域的侦探故事。
探索答案的时机已经成熟。我手边有早期理论家缺乏的工具,特别是在演化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勒达·科斯米德斯(Leda Cosmides)和约翰·图比(John Tooby)等人研究基础上的关于人类思维的新观点。我们现在了解的人类大脑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的器官: 它是一个复杂的器官集合,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运转目的,每个器官都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转。
但是演化心理学并不是我在探索中借助的工具。作为一名独立调查员,我可以自由地忽视学术界的领土标识,跟寻踪迹,去任何地方。我无意间涉足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神经科学和行为遗传学。我在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了有用的线索,即使在昆虫学中我也找到了线索。
为了解开谜团,侦探必须逐一检查可能的解决方案,排除其中没用的线索,即所谓的“红鲱鱼”“Personality”一般译为“性格”,在心理学范畴中称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译者红鲱鱼(Red Herring)比喻会误导或干扰相关或重要问题的事情。——译者。我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我像多马多马(Thomas)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声称除非看到并触摸到耶稣的身体,否则不相信他已复活。后用来指代一贯持怀疑态度的人,不易相信他人的人。——译者一样充满质疑,不停地询问一些无礼的问题。如果那些自鸣得意的、名字后面还带一串职衔的人告诉我什么是真的,我的回应是“拿数据说话”。我从小就鲁莽地问东问西,但是过去七年的经历——自从《教养的迷思》出版以来——让我进一步学会了质疑。请待我细细说来,它与解开谜团有关。
但我并不是想说过去七年的经历都是消极的。恰恰相反。尽管健康问题使我或多或少囿于家中,但我也(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见识到了许多有趣和开明的人,也从中学到,某人名字后面的一长串职衔不一定会使他真的值得敬重。
事实上,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七年。你肯定想象不到,像我这样——不能出差和参加聚会——其实也可以有如此美好的时光。尽管我局限在新泽西州闭塞落后的地区,但《教养的迷思》已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翻译成十五种不同的语言。我收到的电子邮件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我从未去过、将来也无法去的世界各地。借此机会感谢所有与我分享想法的人。我从中得到教诲,感到满足,受到挑战,享受愉快,有时甚至因你们的故事而感动。
还有很多人,我也心怀感恩。我的经纪人,布罗克曼公司的Katinka Matson,在我需要的时候她一直都在,听我倾诉,给我有用的建议。我的编辑,W. W.诺顿公司的Angela von der Lippe提了很多改进的建议,让本书表意更加清晰,语调更加平顺。诺顿公司的Vanessa LevineSmith和Renee Schwartz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特别感谢我的同事、朋友和亲戚,感谢他们阅读本书早期各稿,给予我明智而有用的反馈。万分感谢以下各位: Stephen L. Black、Marie BristolPower、Helena Cronin、Joan Friebely、Charles S. Harris、David G. Myers、Steven Pinker、Robert Plomin、Richard G. Rich和Frederic Townsend。他们给我的建议和信息比红宝石还要珍贵。
我四十四岁的丈夫Charles Harris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意见,确切地说,是他让我可以继续写书。感谢他给我的帮助和鼓励,我爱我的丈夫。我同样爱着理解和支持我的家人: 我的女儿,Nomi和Elaine,我的女婿Chris和Tim,还有我的兄弟Richard。我还想提一下我的外孙和外孙女,可以吗?我有四个活泼美丽的孙辈: Jennifer、Abigail、Jeremy和Eleanor。
谨以此书献给史蒂芬·平克,1995年我们就成了同事,并且一直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他总会倾听我的想法,在我气馁的时候给予鼓励,在我可能走向错误的时候直言不讳。虽然我们仍然会有分歧,但史蒂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影响我的想法。同样重要的是,他也允许我影响他的想法。
写书时,我发现还有一群人需要感谢: 互联网的发明者和开发人员。是他们让和我境况相同的人能够与当今前沿的科学思想家交流想法。现代医学的奇迹让我活了下来,而现代科技的奇迹让我写下了这本书。
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同卵双胞胎性格差异那么大?
塑造人性格的,到底是先天的遗传还是后天的环境?
《教养的迷思》作者朱迪斯•哈里斯重新检视学界过往的研究,
观察双胞胎、自闭儿,以及猩猩和蚂蚁等生物,
得出了自弗洛伊德以来个有关“个性”的完整理论:
以演化心理学为基础,用关系系统、社会化系统和地位系统这三种心理机制,
鞭辟入里地解开了人格差异与形成之谜。
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
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作家。199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予杰出心理学作家的乔治•米勒奖。撰写过多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大学教科书、畅销科普书籍,包括《教养的迷思》以及这本《独一无二》。哈里斯是位独立的研究者,于演化、社会、发展心理学等领域深耕多年,见解独到。《教养的迷思》自出版以来,因其挑战传统认知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与回响。
前言
章 理解差异
第二章 该死的长方形
第三章 猴子的实验
第四章 长幼及家庭内部环境的其他差异
第五章 人与情境
第六章 心理模块
第七章 关系系统
第八章 社会化系统
第九章 地位系统
第十章 结局
注释
参考书目
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同卵双胞胎性格差异那么大?
塑造人性格的,到底是先天的遗传还是后天的环境?
《教养的迷思》作者朱迪斯•哈里斯重新检视学界过往的研究,
观察双胞胎、自闭儿,以及猩猩和蚂蚁等生物,
得出了自弗洛伊德以来个有关“个性”的完整理论:
以演化心理学为基础,用关系系统、社会化系统和地位系统这三种心理机制,
鞭辟入里地解开了人格差异与形成之谜。
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
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作家。199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予杰出心理学作家的乔治•米勒奖。撰写过多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大学教科书、畅销科普书籍,包括《教养的迷思》以及这本《独一无二》。哈里斯是位独立的研究者,于演化、社会、发展心理学等领域深耕多年,见解独到。《教养的迷思》自出版以来,因其挑战传统认知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与回响。
章
理解差异
我动笔写这本书的那天,拉蕾·比贾尼(Laleh Bijani)和拉丹·比贾尼(Ladan Bijani)在伊朗下葬,一人一个墓冢: 除了死亡,她们从未分开过。二十九岁的拉蕾和拉丹是连体同卵双胞胎,生来头部相连。她们在分离手术中不幸身亡。
拉蕾和拉丹在二十九年来被迫的如影随形中,取得了比她们这一代中大多数伊朗女性更高的成就: 二人都从法学院毕业。她们可以坐卧、行走,因为她俩是同向并排粘连住的。但是双胞胎只能从照镜子中看到彼此的面容。
拉蕾和拉丹了解手术风险后选择了手术;医生告诉她们手术的成功率是50%,但她们为了可以以后分开生活甘冒风险。“我们是两个粘在一起却完全独立的个体,”拉丹在手术前向记者解释道,“我们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生活方式,看待问题也很不一样。”拉蕾想要去德黑兰当记者,而拉丹计划留在家乡设拉子,从事法律行业。相比之下,拉丹更加健谈,身边一位密友形容她“非常友好,总喜欢开玩笑”1。
职业规划的冲突是她们接受手术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她们希望可以不再只从镜子中凝视对方。可能还有其他她们未向记者袒露的原因,比如她们不会向记者承认——她们可能想成家生子。姐妹俩如影随形难免尴尬。研究人员发现(拉蕾和拉丹可能自己也发现了)爱上同卵双胞胎其中一个的人可能甚至不喜欢另外一个。2
尽管同卵双生是自然界制造克隆的方式,但双胞胎对于她们自己和朋友而言是独立且独特的个体。拉蕾和拉丹拥有相同的基因和相同的环境——她们到哪儿都在一起,没有选择——但她们的人格、观点和生活目标不同。为了个体性,她们付出了生命。
当然,大多数同卵双胞胎不是连体婴儿,大多数连体双胞胎成年后也不会选择分离手术。但是同卵双胞胎的人格的确不一样。他们为什么不同是科学界迄今无法解开的谜团,双胞胎本身也困惑不已。
“为什么我是我?”这个问题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物理学教授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复述他八岁孙子乔治的问题。我不知道他怎么回答乔治,但是戴森后来告诉一位成年观众,这个问题“总结了客观宇宙中个人存在的难题”。呃,至少我想是这样的。但这个问题对于乔治来说有更具体的含义,因为他有一个双胞胎兄弟。据他祖父说,乔治知道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区别,他知道他和双胞胎兄弟唐纳德在基因上完全相同。根据他祖父所言,他也知道他俩“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接受了同样的教育”——他们有着一样的父母,在一个屋檐下长大。当乔治问道“为什么我是我?”时,他的祖父总结道:“两个基因相同、接受的培养也相同的人却不同。”3如果他们先天本性(nature)相同,后天培养(nurture)相同,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格?
人的个体性和人的差异是本书的主题。虽然双胞胎直接地体现出了这个问题,但是普通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同样神秘、无法解释。如果科学家不能解释为什么双胞胎不同,为什么普通兄弟姐妹不同,那么他们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你和我,为什么任何两个随机选中的人不同。
在小说和现实法则中,解开谜团都需要“证据”。科学在这方面稍有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提供的证据去论证解决某个科学性谜题的方法是否正确: 通常多能做的是证明其他解决方案不能解释证据的关键方面。对自己的科学方法引以为豪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喜欢说:“当你排除了不可能时,不管剩下的结果有多不可能,它一定是真相。”4真正的科学家喜欢说一些不太容易流传的话——例如:“当你排除了极不可能的情况时,剩下的无论是什么,至少在当下,都在正确可能性的范畴中。”
我闲暇的时候喜欢读一些悬疑故事,通常会看比福尔摩斯新一些的读物——例如,苏·格拉夫顿(Sue Grafton)的字母系列故事,从A开始的《A: 不在现场》(“A” Is for Alibi)。这些悬疑小说诠释了金西·米尔虹(Kinsey Millhone)侦探,她的生活细节在这个系列故事中逐渐显露。探知金西是我看这些书的乐趣。
像我一样,金西并没有向权威低头,她剪掉头发,对错误一探究竟。她以人称说话,书中或第二页通常有这样一段话: 我叫金西·米尔虹。是一名私人侦探,加利福尼亚州颁发执照……今年三十二岁,结过两次婚,没有孩子,了无牵挂,性格使然,我很可能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5你也可以叫我私家调查员,因为我也做调查。然而,金西和我住在大陆的两端。我住新泽西州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大陆的西海岸,新泽西州则位于东海岸。——译者,今年六十七岁,和我的个也是的丈夫一起生活,有两个懂事的孩子,四个可爱的孙辈。身边有一群朋友,性格使然,我很可能也一直这样生活下去。
但是我和金西的区别是,她强壮健康,而我不是。近三十年来,我一直被系统性硬化症和狼疮的双重疾病所累,这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会影响各类器官。多年来,我的免疫系统已经对身体的多处部位发起过攻击。现在它瞄准了我的心脏和肺部。大约一半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终会出现心脏和肺部衰弱性功能障碍,即肺动脉高压。我在2002年被诊断出了这种功能障碍。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金西每天跑三英里;我以正常速度行走都气喘吁吁。金西能二话不说就开车大老远地寻找线索;我做不到。但我也不是完全困在家中——偶尔也会出去——可是我的身体耐力非常有限,所以我很少冒险去比图书馆或办公用品商店更远的地方。去医院检查时,丈夫会让我坐在轮椅上推着我走。
但是一些小说里的侦探比我还行动不便。悬疑小说《时间之女》(The Daughter of Time)中——书名源于一句古老的谚语:“真相是时间的女儿。”——侦探躺在医院里破案。小说的作者是约瑟芬·铁伊(Josephine Tey),书于1951年在英国出版,开头这样写道: 格兰特躺在高高的白色病床上,盯着天花板,憎恶地盯着天花板。他对这光洁表面上每一条新增的裂痕都了然于胸。6伦敦警察厅的艾伦·格兰特(Alan Grant)在追捕罪犯时负伤入院,但行动不便并没有使他止步不前。朋友给他带来的书和旧画复本让他发现了一个未解之谜: 谁杀死塔中的两位小王子?——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理查三世的罪行玫瑰战争期间(1455—1485),白玫瑰家族的国王爱德华四世死后,长子爱德华五世和其弟弟约克公爵被禁伦敦塔内。1483年,理查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后两位小王子不久便秘密“消失”。——译者。由于事件发生在15世纪,格兰特即使身体健全,也无法采访证人和嫌疑人。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说,他的侦探工作包括“学术调查”。7
我所做的事情,一言蔽之,也是学术调查。虽然我活动受限,但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广泛地收集证据。与不幸的艾伦·格兰特不同,我可以上网,可以与许多朋友和同事发电子邮件交流。身边的朋友会知道一些即使我和金西·米尔虹一样健康和矫健也无法获得的信息。我的大部分证据来自发表物: 学术著作和专业期刊上的文章(参见本书后面的尾注和参考文献)。别人“跑外勤”——真正地收集数据——但是他们的工作成果一经公布就为我所用了。即使我不认同研究人员的结论、不认可他们的方法——正如您将看到的一样——发表的报告还是可能会包含一些有用的东西。
我的份工作和艾伦·格兰特一样: 让人相信有些谜团仍然悬而未解。格兰特同时代的人多半认为这个谜团已经解开:“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理查三世干的。格兰特在确定真凶手前,首先要证明人们信以为真的答案是错误的。小说近四分之三笔墨都花在让读者相信,理查并没有杀死小王子——他死去的兄弟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年轻儿子。在一位可以接触到大英博物馆旧档案的年轻美国研究员的帮助下,格兰特确定理查没有动机处死这两个男孩,再者说这也不符合他的性格。当理查在博斯沃思遇害时,他们很有可能还活着——像莎士比亚一个世纪后写的那样,理查呼喊着:“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莎士比亚著名台词,出自《理查三世》中主人公在博斯沃思战役中兵败势穷时的高呼:“A Horse!My Kingdom For A Horse!”(给我匹马!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现用来揶揄代价高昂地换取不重要的东西。——译者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人格的奥秘——个体性的奥秘,本书的副标题——已经解决了。大家普遍认为,人们不同于兄弟姐妹的行为方式是“先天本性”“后天培养”,以及/或是两者之间某种相互作用形式的。
“大错特错,”福尔摩斯怒喝,“不能没有数据就盖棺论定。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扭曲事实来适应推论。”8现实世界中,推论很少能在完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焕发生机: 手头上必须得先存点东西。但是推论可能建立在数据不足、模糊不清或产生误导的基础之上。然后,人们开始不知不觉地收集更多数据来证实理论。
这种事情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心理学方面,会超过一百年。然后,新的扫帚出现,从新的角度解决问题,扫除蜘蛛网。在心理学方面有两把新扫帚,本书很好地借助了这两把扫帚: 演化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两把新扫帚的清扫方向不同——不是相反的,而是交叉垂直的。
演化心理学是一门将人类思想视为达尔文选择理论产物的科学。它初看似乎并不能用来研究人类的个体性。总体而言,演化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差异没有多大兴趣: 他们主要关注人类的共同点。例如,由演化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撰写的《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一书。9标题中的“the”值得推敲。平克写的不是我的思维或者你的思维如何运转,而是每个人的思维如何运转。它是一种标准配备,而不是个人选择。不是那些让我的思维与你的思维略有不同的细枝末节。
史蒂芬·平克实际上是演化心理学家中的一个例外: 在他的著作《白板》(The Blank Slate)中,他谈到了个体差异,但是要到第十九章才有涉及。以下是《白板》的开头: 每个人对人性都有自己的推论。每个人都不得不预测别人的行为,这意味着我们都需要了解人格形成的理论。10的确如此,但问题是,知晓人性理论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因为人们的行为不尽相同。知晓某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原因,或者一百个人性格的形成原因,并没法帮助预测百零一个人的行为。
举个例子: 我的一位邮件朋友,他的儿子马修近在一个正式的晚宴上当着一大群人的面向他的女朋友求婚。幸运的是,他的女友艾莉森点头同意了。但是,如果她拒绝了他,或者她说要考虑一下,抑或者指着另一个男人说“我宁愿嫁给他”,那该怎么办?马修当着所有人面冒这个险,着实勇敢。
过后我觉得马修其实知道他在做什么: 如果他不确定艾莉森的回答,他也不会在某时某地求婚(实际上,他可能根本不会求婚)。他对女友行为的预测不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而是基于他自己的推论,比如,女性天生有结婚的冲动。这是基于他对艾莉森的了解。
无可否认的是,对马修行为的了解却可以基于对人性的推论。我相信,如果不是确定艾莉森会点头的话,他不会当众求婚,这是基于我的认知,即人们通常不会在公共场合受到羞辱。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预测人类的行为。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能够预测具体某人的行为,这需要我们知道他们性格形成的原因。就像没有多少人会把飞机开进办公大楼,但有些人开了。
人们行为上存在差异,某些个体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些人习惯遵纪守法,有些人习惯猜忌多疑,有些人热情友好,有些人担忧焦虑。心理学家将个体之间的异同归结为人格的差异。
在一项经典的研究中,社会心理学家大卫·纳波利坦(David Napolitan)和乔治·戈瑟尔斯(George Goethals)让受试者——威廉斯学院的大学生——与一位扮演成临床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女性进行面对面的简短讨论。“研究生”实际上是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故意在受试者面前表现得友善或者不友善。对一半的受试者她热情洋溢,支持他们的观点;对另一半则冷漠疏远,批评他们的想法。
讨论结束后,受试者需要填写一份问卷,其中包括研究生人格的相关内容。题目要求受试者评估她的真实人格,而不仅是她的行为。但是由于受试者和这名女性只见过一次,除了她在讨论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没有什么可写的。感觉她不友善的人自然评价她冷酷、拒人千里,而感受到她友善的人则认为她温暖友好、乐于接受。
但当实验的流程稍作改变,事先告知受试者,研究生是为了做研究才以友好或是不友好的方式行事时,惊喜发生了。额外的信息根本没有产生任何区别!即使学生知道该名女性交谈时是受到指示才用冷漠批判的方式对话,学生仍然认为她的“真实”人格冷酷、不友好。他忽略了是现实情况要求研究生这么做,认为她的行为源于她一贯的性格特点,是她长期的行为倾向——她总会表现得或者可能让人觉得不和善友好。11
类似纳波利坦和戈瑟尔斯的实验还有很多,结果大致相同。受试者总是倾向将人们的行为归因于其一贯的性格特点;无一例外地低估了情况迫使一个人以其他方式行事的力量。只有对于自己的行为,他们才可能考虑到情况不由人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高深名字,但其实只是“fundamental”一词略有夸张。尽管不同文化下归因错误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它是一个人类普遍的问题。12
正如平克指出的那样,“每个人都得预测他人的行为”。当人们的行为大相径庭时,如何预测他人的行为?正如基本归因错误所表述的,我们不仅得考虑到人性的一般性,还得考虑到具体个体的本性。我们倾向认为人们的性格特征稳定持久,所以行为方式可以预测,并倾向将行为样本(即使样本量远远不足)作为推测人们性格特征的线索。理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