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0.33 4.1折 49.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 李珉圭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9903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284715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是开心的,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和父母独处也会备感压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书作者是一位身为临床心理学专家和大学心理系教授的父亲,面对青春期的儿子厌学甚至逃学的窘况,采用写信的方式与孩子分享信息、交流意见,以帮助家长增进亲子关系,并指导青春期孩子如何高效学习。



作者简介

李珉圭,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专家、韩国畅销书作家,现为韩国亚洲大学心理系教授。2001年荣获届亚洲大学教授(Best Teacher)奖,2005年出版的《有魅力的人,和你有1%不一样》创下破百万本的销售佳绩,成为名符其实的畅销书作家。其他著作包括《1%就可以改变人生》《十几岁,决定你的梦想与幸福》《改变想法,读书就会变有趣》等,相继在日本、中国、泰国等地授权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目录

 


 


Chapter 1 读书、成绩与地位——我们如何让世界变得有趣


大人与孩子如何能走得更近 / 003


世界上你讨厌的一句话是什么 / 012


如何做到80岁也能改变从小养成的习惯 / 019


幸福与成绩无关,发挥你的潜力才是关键 / 025


弄假成真,来场正能量实验 / 031


活在当下,改变未来 / 037


如何安稳度过低潮期 / 042


Chapter 2 改变人生的目标设定术——WISE核心与SMART原则


长大后的你,正在做什么 / 053


借口千百个,实现目标的理由只要一个 / 059


运用SMART原则,找出实践方法 / 069


你现在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076


“结果”先想好,开局不一样 / 083


如何制订成功的计划 / 090


跌倒时,我会捡一些东西再站起来 / 097


Chapter 3 不要光抱怨没时间,要懂得时间管理和提高效率


明明认真生活,为什么时间还是不够用 / 107


每天15分钟,人人变专家 / 113


“时间小偷”正在绑架你的人生 / 121


不要光靠“认真”面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 127


利用“信号”能提高专注力 / 134


专注力是本能,需善加利用 / 142


上课前要“?”“!” / 152


Chapter 4 如何让读书变得有趣?跟我一起找到你的“学习杠杆”


利用心理学找到高效的读书方法 / 161


学习也需要地图,带着好奇心去预习吧 / 168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掌握熟记内容的诀窍 / 179


笔记勤整理,记忆库大三倍 / 187


画成图、编故事,让感官帮你记东西 / 199


如何迎战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考试 / 208


无法真心喜欢每一个老师怎么办?你可以这样选择 / 215


结语 本书的终点即为你的起点 / 221



内容摘要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是开心的,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和父母独处也会备感压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书作者是一位身为临床心理学专家和大学心理系教授的父亲,面对青春期的儿子厌学甚至逃学的窘况,采用写信的方式与孩子分享信息、交流意见,以帮助家长增进亲子关系,并指导青春期孩子如何高效学习。



主编推荐

李珉圭,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专家、韩国畅销书作家,现为韩国亚洲大学心理系教授。2001年荣获届亚洲大学教授(Best Teacher)奖,2005年出版的《有魅力的人,和你有1%不一样》创下破百万本的销售佳绩,成为名符其实的畅销书作家。其他著作包括《1%就可以改变人生》《十几岁,决定你的梦想与幸福》《改变想法,读书就会变有趣》等,相继在日本、中国、泰国等地授权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精彩内容

大人与孩子如何能走得更近

如有临死前殷殷期盼的事情,现在就去做吧!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1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是开心的,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想再和父母沟通,甚至和父母独处也会倍感

压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比起父母,21世纪的青少年更重视朋友。青春期的孩

子更喜欢和同学朝夕相处,毫无顾忌地分享彼此的内心想法,但

是,和爱下“指导棋”的父母却是上对下的垂直关系,在一起会

觉得“压力山大”,难以沟通。孩子们会觉得和同学、朋友之间

1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1926—2004),美国作家。她是探讨死亡与临终

经验的权威。——编者注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004

的相处相对轻松自在,和父母的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疏离。

第二,双方观点不同。家长通常会以“该做什么”来叮嘱孩

子,而孩子往往以“想做什么”为出发点。举例来说,父母往往

会对孩子说:“你要用功读书哦!”但孩子的内心想法是:“可

是我只想玩。”于是就会和父母的意见相左。

以前曾流行一首名为《大人都不知道》的歌,歌词这样写

道:“大人都不知道我们喜欢什么,也不晓得我们想要什么。”

我们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根本不了解他们。父母会根据事情的必要

性来要求孩子,孩子则想要按照自己的欲望行动。因此,十几岁

的青少年会抱怨父母难以沟通。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换个角度再来看看

“他们太权威了。”

“只有单向沟通,都不考虑儿女的立场。”

“不看我们的优点,只看缺点。”

这些都是当代青少年经常抱怨父母的问题,有趣的是,父母

也会因为同样的理由对儿女感到失望。

我一度也非常怨恨我的父亲,因为我看到更多的是他的缺点Chapter 1 读书、成绩与地位——我们如何让世界变得有趣

005

而非优点。后来,我发现父母其实和我们一样不完美,他们也需

要儿女多多体谅。为此我深感不安。

当初年少无知的我,如今却成了比谁都想要得到儿女称赞与

体谅的父母,多年后我才终于意识到,当年我的父母应该和我

现在的心情一样。令人惋惜的是,许多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思

考,所以到后原本关系应该亲密的家人,反而变得陌生疏离。

只要父母善于察觉自己的失误,试着去理解儿女的立场,

那么亲子关系就会拨云见日。同样地,儿女只要稍微改变一下

对父母的看法,就会看见他们的态度不同于以往。转念是一件

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稍稍变换一下角度,就能够创造出更

好的局面。

不要将“获得”视为理所当然

改变自己对父母的看法,简单的方式就是从过去你认为

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出要感谢的事,比如父母健在,生我养

我、供我们吃穿,生病时担惊受怕、精心照顾我们。细心查看,

你就会发现,其实值得我们感谢的事情数不胜数,以前却一直被

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自动忽略。如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想父

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相信不仅压力会变小,人生也会变得快乐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006

许多。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如果想要被爱,就得先去爱

人。”先爱人,自然就会得到爱;先心怀感激,就会有更多值得

感谢的事情发生。这种“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馈”的思维,

心理学领域称之为“互惠原理”(Reciprocity Principle),

终,我们感激的受益人也会是自己。

很久以前,我对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过一项调查,询问他们

想听到父母说什么话和不喜欢他们说什么话,结果不分年龄

和性别,学生们无一不是想听到父母表扬他们“做得很棒”,

那么父母想听到儿女对他们说什么呢?可想而知,不外乎也是

称赞。

8岁时,每次只要听到有人表扬我就会很开心;18岁时,被

人夸奖我会感到无比欣慰;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了,还是很喜欢听

人家夸夸我。儿女们的称赞则往往会赋予我莫大的力量。

不论年纪大小,人只要被称赞,就一定会嘴角上扬。想要受

人尊重、被以礼相待,是人类原始的本能,我想你们一定也是

如此。但是,不晓得各位是否也时常忘记承认父母的价值,给他

们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爸妈为我们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爸妈很坚强,所以不需要安慰。”Chapter 1 读书、成绩与地位——我们如何让世界变得有趣

007

“对爸妈说谢谢是既尴尬又害羞的事情。”

以上是许多人对父母抱有的错误想法。《马太福音》第七章

第十二小节讲道:“无论何事,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们,你就要

怎样对待别人。”奇怪的是,我们往往对外人极尽礼貌,对待自

己的家人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圣经》里并没有特别说明“家人

除外”,因此,记得对家人也要按照自己想要被对待的方式向他

们表达谢意。

父亲与喜鹊

父母的爱远比孩子们想象中还要伟大,但是我们经常将他们

的爱视为理所当然,而且往往稍微有点不满意,还很容易口出恶

言。已故韩国知名大学教授黄树宽博士上节目时曾讲过一则故

事,名为《父亲与喜鹊》。故事大意如下:

某天早晨,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父亲坐在院子里,他用

手指着树梢向儿子问道:“那根树枝上站着的是什么东西啊?”

“是喜鹊。”

“噢,是噢。”

不久后,父亲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儿子啊,站在树枝上的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008

是什么啊?”

儿子语带不耐烦地回答:“都跟您说是喜鹊了!”

又过了不久,父亲又向儿子问道:“树上那是什么啊?”儿

子终于忍不住大声吼道:“啧!都跟您说过多少次了!到底要我

说几遍您才会听懂呢!是喜鹊啊,喜鹊!”

父亲神情落寞地嘀咕着:“对哦,你说过是喜鹊。”

不久后,父亲病情恶化,儿子只好把他送到养老院。整理父

亲的房间时,他发现了父亲很久以前写的日记:

今天儿子在院子里玩耍,看见柿子树上停着一只喜鹊,他问

我:“爸爸,那是什么?”

“噢,那个叫作喜鹊。”

“喜鹊!”过一会儿他又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动物啊?”

“那个叫作喜鹊哦!”才刚学说话的儿子之后又问了我整整23

遍同样的问题,我看他一直重复问我同样的问题,只觉得很可爱也

很神奇。那小子,真是个光想想就会令人嘴角上扬的“开心果”。

抱持着或许是后一次的想法

原本还是小婴儿的各位,如今已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当初的Chapter 1 读书、成绩与地位——我们如何让世界变得有趣

009

青葱少年摇身一变成了家长;以前的爷爷则很可能早已不在人

世。人生无常,孩子会瞬间长大,我们现在虽然还年轻,但总有

一天也会老去,所有过程都会稍纵即逝。

莫忘“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的事实,让自己时时刻刻心怀

感恩,从不愉快情绪中解脱。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在倒计

时,总有一天会无法再相见。就连如同内嵌式家具一样总在我们

身边的家人,某天也很可能会突然离去,很多家人都是在毫无预

警的情况下与我们天人永隔的。所以,当你在生父母的气时,不

妨想想今晚过后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只要想着此时此刻是

和父母相处的后一段时光,那些平日习以为常的诸多琐事就会

突然变得弥足珍贵。不仅如此,平常很容易使你生气的小事,也

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是否也曾为了读书而对母亲没来由地发过脾气?不想听母

亲念叨而转身离去,暗自抱怨?认为父母为你所做的付出都是应

该的,只要稍有一点不满意就摆臭脸给他们看?

我和大部分男生一样,上了小学以后就再也没有好好抱过母

亲,甚至连牵手都没有。时隔三十多年后的某一天,我开始帮母

亲按摩肩膀和双腿,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或许今天可能是我们母

子相处的后一天。我当时帮年近80岁的老母亲(现已去世)按

摩着她的肩膀和双腿,摸到的却是皮包骨头,我难过自责,却又跟青春期的孩子说什么,如何说

010

庆幸自己还把握住了和母亲相处的那段时光。

许多人总想着等有空了再孝敬父母,或者以为等明天再改善

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也不迟,明明在今天就可以执行的事情,硬要

拖到明天再说。各位不妨想象一下,要是对父母说一句“我爱

您”,家庭气氛会有多大改变,奉劝各位趁还来得及的时候说说

看吧。要是觉得当面说实在太别扭,不妨发微信或电子邮件,说

过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才是的受益人,因为心情马上会豁

然开朗。

其实,只要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够让父母心情好转。以下

这几件小事,各位不妨也亲身实践一下:

◆像聆听朋友说话般认真倾听父母说话。

◆以“爸爸加油!”这样的标题,发一封为父亲加油打气的

电子邮件。

◆带一些好吃的东西回家,然后对妈妈说:“这是特地买给

您吃的。”

◆和父母发生口角的时候,先低头认错。

◆早上早起,帮爸爸或妈妈做一件贴心的小事。

◆向父母表示需要他们的帮忙,吐露自己内心的烦恼。

◆以面带微笑地说“好,知道了”来回应父母的念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