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次“再工业化”及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55.16
6.7折
¥
8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裴桂芬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1824902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2元
货号29269366
上书时间2024-10-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美国再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对策研究”结项成果。全球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高调提出 “再工业化”政策,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实业家的广泛关注,实际上,美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过一次备受争议的“再工业化”时期,本书从美国两次“再工业化”比较视角展开研究,探讨美国两次“再工业化”的政策背景、学术思潮、政策措施及其政策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制造业的影响,并从创新生态系统、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和提升价值链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与工业化阶段的理论分析,似乎预示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发展路径的必然性,这是章分析的内容;二是关于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以及主要工业区“再工业化”的实践分析,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再工业化”政策的短期或直接效果并不显著,反而“去工业化”效果远超“再工业化”,但这一时期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三是关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再工业化”政策以及政策实践,研究表明,此次“再工业化”政策的效果比较显著,尤其是美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成就为美国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及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本书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四是从中美投资、贸易格局和制造业竞争力格局变化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制造业的影响,并从宏观视野分析了中国的战略选择,这是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本书研究发现,美国所走过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路径均提高了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创新生态系统是美国两次“再工业化”政策的效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及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书为我国这两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借鉴。
作者简介
裴桂芬,l962年9月出生,河北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D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靠前经济与贸易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部、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加拿大UNBC经济系、美国堪萨斯大学经济系从事学术研究,出版专著三部,在《世界经济》《日本学刊》《求是》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章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变迁
节工业化变迁及其相关理论
第二节“去工业化”进程及理论基础
第三节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及其理论分析
第二章20世纪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及其效果
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背景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思潮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及与“再工业化”政策的关系
第四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政策效果
第三章20世纪80年代美国三大工业区“再工业化”实践
节美国三大工业区经济发展历程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美国三大工业区的经济政策措施
第三节美国三大工业区“再工业化”政策效果
第四章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及其效果
节美国金融危机后“再工业化”政策背景
第二节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思潮
第三节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美国金融危机后“再工业化”政策效果
第五章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再工业化”实践及其成效
节美国企业回流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选择美国”计划与美国吸引外资
第三节美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及其运用
第六章美国金融危机后“再工业化”对中国经济和制造业的影响
节美国“再工业化”后的中美贸易投资格局
第二节基于增加值的中美制造业贸易格局
第三节美国“再工业化”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变化
第七章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下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节创新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
第二节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及战略选择
第三节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优选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的“再工业化”(reindustrialization)引起了国内对于“再工业化”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实际上,在靠前范围内这并不是次提出“再工业化”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联邦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和日本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曾出现过以复苏老工业基地为特征的“再工业化”提案或主张。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推出并引起很大争议的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再工业化”热潮,这一阶段不仅激发了学术界对“再工业化”问题的极大兴趣,还引起了产业界的激烈争论,并推动智库的深入研究,成为1980年总统大选时候选人精心组织和设计的热词。虽然竞选获胜后的罗纳德·里根政府并没有将执政政策明确为“再工业化”政策,但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20世纪80年代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阶段。因此,本书从美国两次“再工业化”比较视角展开研究,探讨美国两次“再工业化”的政策背景、学术思潮、政策措施和政策效果,试图厘清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路径之间的规律性。本书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展开研究,认为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又到“再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技术范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一看似对立的发展历程却是发达国家不断提升靠前竞争能力,执掌优选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主动权的过程。
主编推荐
裴桂芬: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经济学院教授,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获得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2项,在《求是》、《世界经济》、《日本学刊》、《世界经济与政治》、《日本证券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5部,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和中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理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