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湖帆的书画鉴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湖帆的书画鉴藏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7.75 4.6折 60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史明理 著;郭卉 译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25294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29253731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吴湖帆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重要的传统艺术家、鉴定家和收藏家。书对吴湖帆进行传记性研究,着重于他的艺术鉴定方面,在介绍背景和生平的基础上,选取吴湖帆在几件艺术品上的具体题跋,分别从西文题跋、摄影的运用、正统理论、鉴定中的失误等方面,探讨题跋鉴定艺术品的社会历史背景。部分跋文表现出吴湖帆审慎创新的研究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惊人的现代性,显示了他作为领域权威是如何挑战并拓展了题跋这一体裁的审美和社会维度的。他将题跋现代化并引入公共空间的领域。鉴定类题跋在被学术性文章所取代之前,在吴湖帆手中实现了*后的繁荣。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德]史明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中国艺术策展人。2008年至2016年间她曾任大英博物馆中国中亚收藏部馆员,2005年至2008年在海德堡大学担任东亚艺术史助理教授。史明理博士曾在海德堡、巴黎和台北学习,并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编著《中国8世纪至21世纪的印刷图像》(大英博物馆,2010年)、《现代中国水墨画:一个世纪的新方向》(大英博物馆,2012年)、《蔡国强:凯霍加河闪电》(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2019年)等多部展览图录。外文著作有《吴湖帆:20世纪上海艺术鉴藏家》(柏林,2008年)以及与米凯拉·佩乔霍娃合作编写的《现代中国绘画与欧洲:新视角,艺术家的碰撞以及收藏的形成》(柏林,2017年)。


 


 


译者简介


郭卉,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中心哲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东非学院社会人类学硕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上半叶视觉图像文化、现代艺术博物馆及其受众研究。



目录

【目录】


中国艺术品的鉴藏源流及其他(代序)


引言


章 文化历史背景


节 书画题跋


第二节 过渡时期


第二章 生平


节 早年在苏州(1894—1924)


第二节 在上海的鉴藏活动(1924—1949)


第三节 晚年在上海(1949—1968)


第三章 跋文举例分析


节 法文题跋:欧阳询《化度寺塔铭》


第二节 国际交流:刘贯道《消夏图》


第三节 摄影在鉴定中的运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第四节 谱系、流传和价格:张中《芙蓉鸳鸯图》轴和唐棣《雪港捕鱼图》轴的价值和评价


第五节 正统派的传承:王翚《仿巨然夏山烟雨、关仝溪山晴霭》双卷


第六节 宣扬正统理论和民族自豪感:王原祁《辋川图》


第七节 十二则题跋勾勒出的鉴定家形象:传王蒙《松窗读易图》卷


第八节 真伪的混乱:伪造的梁楷《睡猿图》


结语


年表


外文参考文献


图版



内容摘要

吴湖帆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重要的传统艺术家、鉴定家和收藏家。书对吴湖帆进行传记性研究,着重于他的艺术鉴定方面,在介绍背景和生平的基础上,选取吴湖帆在几件艺术品上的具体题跋,分别从西文题跋、摄影的运用、正统理论、鉴定中的失误等方面,探讨题跋鉴定艺术品的社会历史背景。部分跋文表现出吴湖帆审慎创新的研究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惊人的现代性,显示了他作为领域权威是如何挑战并拓展了题跋这一体裁的审美和社会维度的。他将题跋现代化并引入公共空间的领域。鉴定类题跋在被学术性文章所取代之前,在吴湖帆手中实现了*后的繁荣。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德]史明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中国艺术策展人。2008年至2016年间她曾任大英博物馆中国中亚收藏部馆员,2005年至2008年在海德堡大学担任东亚艺术史助理教授。史明理博士曾在海德堡、巴黎和台北学习,并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编著《中国8世纪至21世纪的印刷图像》(大英博物馆,2010年)、《现代中国水墨画:一个世纪的新方向》(大英博物馆,2012年)、《蔡国强:凯霍加河闪电》(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2019年)等多部展览图录。外文著作有《吴湖帆:20世纪上海艺术鉴藏家》(柏林,2008年)以及与米凯拉·佩乔霍娃合作编写的《现代中国绘画与欧洲:新视角,艺术家的碰撞以及收藏的形成》(柏林,2017年)。

 

 

译者简介

郭卉,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中心哲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东非学院社会人类学硕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上半叶视觉图像文化、现代艺术博物馆及其受众研究。



精彩内容

引言

在《早期中国的书写与权威》一书中,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提出,中国历朝历代建立在一个由文字创造出的理想国度,而这种“文字镜像中的真实世界”终成为了“现实”。地方文人对追求构建文字帝国的理想的精神投入,及在实际中他们对于国家经济上的依赖,都保证了封建帝制的延续,以及书写图形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陆威仪在书中讨论了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的文字与国家实力的关系,将文字书写能力定义为权力产生的机制。而当鉴赏类题跋在宋代发展成为一种文艺体裁时,其地位与作用可以与陆威仪所讨论的文字书写相提并论。

 

陆威仪认为,口语和文字的区别在于,只有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才能书写文字。那些掌握书写能力的人拥有相似的教育经历,自觉地形成了一个区别于其他人的群体。文字比话语存活得更久远,并让作者留名。文字可以不受限制地记录在各种媒介上,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作者往往直接或者间接地在文字中塑造出权威人物形象,从而提供给读者各种社会角色的模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