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身分叙事与知识表述之间的医者之意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6.92 4.8折 98 全新

库存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昊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1404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7864386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对每个关心中古医学史的研究者而言,孙思邈都是“房间中的大象”,他的传记和著作构成了理解这个时代医学知识和医者身分的基本要素,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中古医学史几乎就是“孙思邈的时代”。虽然孙思邈大医和隐逸的双重面孔使得他和关于他的医学史叙述总是与这个时代保持着距离。近二十年的研究中,中古医学史的历史图景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这既是因为新材料的出现:墓志中呈现的医学家族、出土文书中保留的医学文本,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同时代的其他医者和医学著作;也是因为新方法的推动:当研究者尝试将宗教、性别、代际、地域、城市、中外文化的互动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纳入到中国医学史的叙述的同时,这些因素也在改变着中国医学史对研究对象的身分认定。医学史中不再只有重要的医者和医书的作者,与医学相关的历史人物身分复杂起来,他/她们是医生或病人、男性或女性、长者或孩童、作者或读者,他们有不同的甚至是杂糅的宗教信仰。从表面上,孙思邈在这些“新”的历史叙事中引退,但是他的传记和著作却依然被不断征引,即使只是作为新的历史叙事的对照或者脚注。这种叙事的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身分问题”,它既是对历史中知识身分的判断,也是医学史写作者的身分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本书试图回到“孙思邈的时代”,观察他和同时代与医学相关的人们,并追问医学何以成为身分,这意味着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历史中的知识如何构成了一种身分叙事的基础;二是,有关身分的社会文化结构又如何成为一种认知表象,并在知识表述的每个层面中展开。而这个追问的过程,会遭遇医学史写作的“错位”,以及现代学术对中国古代知识理解所产生和可能产生的种种概念和范畴“错位”。本书试图在叙事的语境之中,尝试找到一种叙事的可解释性(accountability),这种努力并非试图修正所有的“错位”或者重建整体性的解释,而是试图在种种的裂隙和德性的争论之间找到一种重现身分叙事连续性的可能。于是,本书穿行于“孙思邈的时代”的身分叙事、文本运作和感官之知之间,尝试理解孙思邈和他的同时代人在面对生命史中的变动与危机时,医学知识意味着什么。他们对应的方式当然是个体性的,但是当他们尝试以医学知识应对和理解生活中面对的种种权力和危机时(这种应对可能是凭借自身的书写、阅读方式,也可以是身体),也就是他们将自身的叙事与知识相融合或者冲突的时候,这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可以将对知识的历史性理解转化成为解读他们叙事的一个路径,而这意味着,一种用知识讲故事的可能性。不过,书名并不是《孙思邈的时代》,因为故事并不全都是关于他的。



作者简介

      陈昊,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他的教学和研究围绕着中国6-13世纪的知识史和文化史展开,关心的主要议题包括身分叙事与历史知识论、知识的物质载体(写本和印本文化)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历史中的身体感官与情感表达、社会沉默、创伤与历史叙事。



目录
导论
章 导论:古今之间的医者之意——医学群体与写作历史
    引言:“医者,意也”与“俄罗斯套娃”式的“身分问题”
    节 跨语际的研究范式与“身分问题”的演生:现代中国医学史研究医学群体的基本叙述模式的建立及其挑战
    第二节 “医者,意也”的历史解读之一:历史性的知识表述与现代学术路径
    第三节 “医者,意也”的历史解读之二:如何将叙述者放回其时代
    第四节 路径的展开与本书的内容结构

身分•叙事•差异
第二章  “不以医自业”与“世相传递”——南北朝时期徐氏家族的医学知识与身分叙事
    节 引言
    第二节 “书”的意义——南北朝医学知识传递的物质和文本语境
    第三节 “家”与知识
    第四节 以医得“二千石”和以医为业——医者身分认同的分化
    第五节 北奔之后的身分转化
    第六节 信仰抑或知识的博通
    余语 身分的转化和知识的传递
第三章 “在朝大医”的叙事——隋至唐前期的医学家族与医学官署
    引言 差异的叙事
    节 隋至唐初医学家族的历史及其在医学官署中代谢的图景
    第二节 令文规定与个体选择
    第三节 唐代前期“伎术官”身分的成立与国家语境下医者身分的重构
    第四节 唐代太医署内的医学教育与医学生自身身分的重构
    第五节 医学官署内“宗教”身分的重塑——禁咒的成立
    余论 当医学家族遇到医学官署
第四章 山林、宫廷与士人文化——重访孙思邈的传记与身分叙事
    节 被忽视的“山林医家”?
    第二节 孙思邈的后十年——卢照邻与孙思邈叙事的造成
    第三节 卢照邻的叙述——塑造与遮蔽
    第四节 医案抑或史料?——医方中人称叙述的文类与社会网络
    第五节 迷雾中的宫廷生涯
    第六节 山林的“造成”
    余论 在朝与山林
文本•权威•流动
第五章 “撰者”的意义——隋至唐前期医学著作的权威塑造与历史语境
    引言
    节 《诸病源候论》与“撰者”的意义
    第二节 《新修本草》的编撰列位名表与唐初官修本草书的“制作”
    第三节 撰者经历与医经的历史语境——以《黄帝内经太素》为中心
    第四节 余论:权威的边界
第六章 东都与西州:唐初的医方文本与知识流动
    引言
    节 刊刻者、供养人和观看者——将药方放回石窟的空间之中
    第二节 宫廷的疗风方
    第三节 代劳致远?——写本时代方药知识的传递
    第四节 方与书之间
    余论 佛教、国家与药方的物质载体——方药知识流动和“验”的意义

身体•感官•表达
第七章  药物的声音——南北朝至唐前期本草音研究
    引言
    节 识字与识物——读音与意义
    第二节 物与名——读音的意义
    第三节 涉学与独学——南北的意义
    余论
第八章  礼仪、文本和药物之味
    引言 唐代前期的御药仪——从令文说起
    节 尝药关系在中古的“扩展”
    第二节 医学家族的身分嬗变与药物之味
    第三节 唐代御药仪与医者身分的分化
    余论 文本、身分与被遗忘的“味觉”
第九章  谁能看见五脏与经脉?——视觉经验的塑造与唐代的《明堂图》
    引言
    节 明堂图与五脏图——中国古代医学中身体图像的不同知识传统
    第二节 五脏的另一个世界——唐宋五脏图像的传递
    第三节 如何看到经脉与五脏如何塑造生命——医者与“常人”目光的歧途?
    余论:歧途何在?

尾声
第十章  尾声:书籍秩序与为医之体之间的“医者之意”——写作医书与大医身分叙事的浮现
节 大医与愚医之间的书籍秩序
第二节 被彰显的为医之体与被遮蔽的感官之知
第三节 写作与身分
第四节 知识可以讲故事吗?——古代文本和当下医学史的写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对每个关心中古医学史的研究者而言,孙思邈都是“房间中的大象”,他的传记和著作构成了理解这个时代医学知识和医者身分的基本要素,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中古医学史几乎就是“孙思邈的时代”。虽然孙思邈大医和隐逸的双重面孔使得他和关于他的医学史叙述总是与这个时代保持着距离。近二十年的研究中,中古医学史的历史图景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这既是因为新材料的出现:墓志中呈现的医学家族、出土文书中保留的医学文本,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同时代的其他医者和医学著作;也是因为新方法的推动:当研究者尝试将宗教、性别、代际、地域、城市、中外文化的互动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纳入到中国医学史的叙述的同时,这些因素也在改变着中国医学史对研究对象的身分认定。医学史中不再只有重要的医者和医书的作者,与医学相关的历史人物身分复杂起来,他/她们是医生或病人、男性或女性、长者或孩童、作者或读者,他们有不同的甚至是杂糅的宗教信仰。从表面上,孙思邈在这些“新”的历史叙事中引退,但是他的传记和著作却依然被不断征引,即使只是作为新的历史叙事的对照或者脚注。这种叙事的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身分问题”,它既是对历史中知识身分的判断,也是医学史写作者的身分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本书试图回到“孙思邈的时代”,观察他和同时代与医学相关的人们,并追问医学何以成为身分,这意味着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历史中的知识如何构成了一种身分叙事的基础;二是,有关身分的社会文化结构又如何成为一种认知表象,并在知识表述的每个层面中展开。而这个追问的过程,会遭遇医学史写作的“错位”,以及现代学术对中国古代知识理解所产生和可能产生的种种概念和范畴“错位”。本书试图在叙事的语境之中,尝试找到一种叙事的可解释性(accountability),这种努力并非试图修正所有的“错位”或者重建整体性的解释,而是试图在种种的裂隙和德性的争论之间找到一种重现身分叙事连续性的可能。于是,本书穿行于“孙思邈的时代”的身分叙事、文本运作和感官之知之间,尝试理解孙思邈和他的同时代人在面对生命史中的变动与危机时,医学知识意味着什么。他们对应的方式当然是个体性的,但是当他们尝试以医学知识应对和理解生活中面对的种种权力和危机时(这种应对可能是凭借自身的书写、阅读方式,也可以是身体),也就是他们将自身的叙事与知识相融合或者冲突的时候,这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可以将对知识的历史性理解转化成为解读他们叙事的一个路径,而这意味着,一种用知识讲故事的可能性。不过,书名并不是《孙思邈的时代》,因为故事并不全都是关于他的。



主编推荐

      陈昊,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他的教学和研究围绕着中国6-13世纪的知识史和文化史展开,关心的主要议题包括身分叙事与历史知识论、知识的物质载体(写本和印本文化)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历史中的身体感官与情感表达、社会沉默、创伤与历史叙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