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经典-自卑与超越(精装本,名家名译,足本,刘泽刚 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读经典-自卑与超越(精装本,名家名译,足本,刘泽刚 译)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8.75 3.5折 25 全新

库存1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阿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201918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26491274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阿德勒的经典著作,本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卑情结,以及如何克服自卑感,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阿德勒(1870年—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但生活的挫折并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超越自己,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有意义的生活
  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三大命题
  社会价值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梦和早期记忆的作用
  与人合作的价值
第二章  精神和肉体
  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的意义
  身体类型和心理特征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牟情结
  优越感
第四章  早期记忆
  个性人格
  早期记忆和生活方式
第五章  梦
  对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对梦的看法
  个体心理学对梦的研究
  常见梦境的解析
第六章  家庭影响
  母亲的角色
  父亲的角色
  关注与忽视
  平等合作的问题
  家庭中的排行
第七章  学校教育的影响
  变革中的教育
  教师的角色
  课堂上的合作和竞争
  先天与后天因素
  性格的类型
  对教学工作的观察
第八章  青春期的正确引导
  青春期的特征
  挑战自我
  青春期问题
  青少年性问题
第九章  犯罪与预防
  犯罪心理
  犯罪的类型
  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的早期影
  犯罪问题的解决
第十章  工作中的问题
  平衡人生的任务
  早期的培养

内容摘要

 ·阿德勒的经典著作,本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卑情结,以及如何克服自卑感,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




主编推荐
·阿德勒(1870年—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但生活的挫折并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超越自己,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精彩内容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当我们观察与体验事物时,往往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具体地解读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而不是脱离体验对象之外。人的初“经验”就是这样产生的。比如,“木头”的概念,我们在定义它时,侧重于与人类有关的木头范畴,而在定义“石头”时,也是侧重于与人类生活相关的石头概念。反之,假如一个人总是脱离生活本身的意义,而去过度考量周围的环境因素,那将是十分可悲的。这类人的行为表现是:把自己孤立起来,脱离人群。其所作所为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一句话,人的存在是不可能脱离生活的现实意义的,把自己放在“真空”里考量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而真正体验现实的人,只有将现实放大到整个人生的高度和生命存在的范围,来解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事物本身。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生的意义当中常常包含着悔恨和缺陷,当然也就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了。其原因在于,这个貌似完美的世界,其一大特征就是——充满了各种错误百出,甚至荒诞不经的生命内涵。
假如你问别人:“人生的价值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多半都不知怎么回答你。这不仅是因为多数人都不想自寻烦恼,而且他们更不愿探求这个问题的本源。可是,古往今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和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而今,也有人时常提起,不管是年长者还是年幼者,都经常会被人问道:“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生存和发展?”“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公正地说,这种问题出现频率多的时候,往往是人们处于某种困难和挫折的当头。反之,那些人生之路顺畅平坦、几乎没有遭遇过困境的人,大多数都不会产生这种追问人生价值的冲动。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类似问题在我们的人生阅历中,肯定是回避不了的,所以我们必须坦然面对。其实,我们正在进行的对人生的某种解读模式,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自己的行为举止、形象气质,每个人在自己言论之外的具体行为上,都不同程度地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着具体的解释,而且,人生价值与其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行为举止、表达方式、性格癖好、价值取向以及习惯模式等方面的表现是非常一致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人们都是先对世界和个人进行整理概括,而后再潜意识地贯穿于每个人的行为之中。比如,“我是这样,宇宙是那样”的认识,就是人们思考而得出的结论,是对自我本身和自我解释的人生价值的一种判断。
其实,生活的意义对不同的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人生的意义才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都是科学的,因为,每一个人自认为正确的人生价值,或许都存在着某些谬误(短视),所以世界上没有正确的人生意义;反之,我们也发现,无论是哪一种人生意义,只要有人持这样的态度,它就不是错误的人生价值。然而,恰恰是在这两个之间,包含了人生意义的所有内涵。接下来,我们便可以分辨这一区间中的不同节点,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哪些属于小错,哪些又是大错。我们从中就能够发现,哪些解读是大同小异或异曲同工的;哪些解读总是掩盖不了其虚伪性。如果我们能从中得出一般性的标准和意义,那么,这对揭开有关人类价值问题的现实探讨将是大有裨益的。可在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所谓“一般性真理”,是针对人类而言的,针对人类的计划和目的而言的。除此之外,别无真理。即使别有真理,也与我们毫无关系。我们既无法知道这些真理,同时,这些真理也没有丝毫的价值。
人生的三大命题
我们在生命中面临的一切困难或问题,均源自人类在生活中受到的三大制约因素。鉴于这三种制约因素构成了人生和现实的一切内涵,并且经常使人们遭受着这样那样的困扰,还迫使我们做出相应的答复和处理,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认真面对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见解中,判断出每个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理解。
制约因素之一就是:我们不得不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贫瘠的星球而存在,也就是说,我们无处可逃,别无选择。这就导致人类与地球上的任何资源必须“共存共荣”,它要求人类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善待地球。而身心健康也是我们不可小看的一个问题——它是延续地球生命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这是我们都直接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要迎接其挑战。无论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的行为都是我们对人类生命状况的有力回答:它们揭示了——什么生活方式是我们认为必要、合适、可能和可取的。我们作为人类的成员之一,居住在这个星球上,所以,任何答案都必须考虑到这一事实。
这就类似于我们不能对一道数学题妄加猜测,而必须竭尽全力找出正确答案一样,我们基于全人类的美好追求,也要对人生的问题重新做出解释,而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观点既富有远见又相互关联。我们不能依靠猜测,也不能抱持任何侥幸心态,我们必须用尽所有办法,来寻求正确的答案。当然,人类不可能一次性地给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答案,因此,我们要不停地奋斗,不停地完善我们的结论。另外,我们得出的所有答案,都必须顾及人类正在为地球所困扰的现实问题,我们的生存质量一定与地球带给大家的好处和弊端是紧密相连的。
接下来,我们探讨第二个制约因素: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周围的其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是人类这个完整体系中的一分子。由于个人能力所限,无法单独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由人类个体的天然弱点和客观局限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只想独自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他只会走向灭亡。他既不能延续自己的生命,更无法延续整个人类的生命。恰恰是基于人类共存的这些弱点、缺点和局限性,才要求个人与他人要团结在一起。只要我们想继续生存下去,并对人类和社会做出的贡献,就必须与他人联合发展。所以,人类的目标就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所有人都互相联系,得以延续个人的生命以及人类的命脉。若要活下去,我们的情绪、行为就必须与这个问题和目标相协调。
第三种制约因素是: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和女。这同样是个体生命和人类命脉延续必须考量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制约因素,人类社会才会产生爱情、婚姻,而无论男女,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当我们直面这个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每当遇到问题时,人们采用的办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可是大家却总以为自己采用的具体措施就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根据这三种约束,便引申出了三个问题:,基于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人类获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第二,在芸芸众生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实现与人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第三,应怎样进行自我调适,才能适应“男女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依赖于两性关系”这个生存愿望。
个体心理学发现,所有人类问题均可大致归为三大类:职业、社会和两性问题。个人对于生命价值的解释,都无一例外地体现在他对这三大问题的反应当中。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爱情生活或遭受了情感挫折,并且在工作上也表现得平平淡淡,还不喜欢交朋友,感觉人际交往是一件需要违心地去应酬的差事,造成其人脉圈子很小。那么,我们从他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的自我定位和约束来看,似乎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认为“活下去”是件苦不堪言而且危险重重的事,毫无生机,而挫折随处可见。从他对自己的定位与自我封闭中可以得出结论:生命意味着——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要把自己圈起来,逃离别人,以免受损。
我们不妨再假设一个相反的例子:这个人交友广泛,人脉丰富,左右逢源,事业有成,而且爱情生活和谐完美。我们则可以将其定义为,这类人视“活着”为一个创造性的经历。这样一来,在他的生活中就充满了各种机遇,其间遇到的困难,反而使他具有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因为在他看来,无论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这就反映出一个事实,对他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与合作者并肩前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要为人类的福祉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社会价值
我们由前面讲述的内容可知,对于人生价值观这个问题,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大家都可从中找到一些共同之处。比如,精神病人、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妓女等人,他们之所以生活失败,是因为他们在处理职业、社交和两性等问题时,不懂得寻求他人的帮助,他们对社会生活也没有兴趣,同时还缺乏安全感。对于人生的价值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实现个人的价值就行了,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个人能够从他人的理想中受益。所以,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全神贯注于自身。即使他们取得了所谓的成功或实现了某些理想,实际上给他们带来的也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优越感,这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陶醉心理,也只有对他们自己才有一定的价值。
比如,杀人犯手里掌握着武器时,他们觉得自己拥有一种权力感、优越感,然而很明显,他们只能让自己相信自己有了强大的力量。对于其他人而言,这个人拥有武器根本就不能提高他的身价。其实,这种属于个人的意义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单纯的一个人的意义则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每个人都在力争让自己与众不同,可是,假如你自己不明白个人的成功和卓越是建立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基础上,那么,其错误的认识就难以避免。人生的理想和行为也是这样的,其的价值就在于是否对他人有意义。
这里,我们再来讲一个有关某小教派教主的例子。有一天,教主将所有的信徒聚集到了一块,告诉他们,下周三就是世界末日。所有的信徒对教主的话都深信不疑,他们变卖了自己所有的财产,摒弃所有世俗杂念和牵挂,在惶恐不安中等待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可是,星期三安然地过去了,却没有发生任何异常情况。于是,信徒们在星期四一大早便找到教主,向他讨要一个解释。大家都说:“看看你,把我们都愚弄到这个份上了!我们放弃了所有的生存资源,逢人便说周三是世界末日,我们从未在意别人那鄙视的目光,而是反复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但现在,星期三已经过去了,这个世界不是同样很好吗?”教主回答道:“我的星期三与你们的星期三是不一样的嘛!”这个所谓的预言家用个人的价值定义来逃避谴责,因为个人的意义是用社会价值无法考量的。
一切“人生价值”的真正标志都是具有普遍性的,即它是可以与他人共享的、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普适性价值。因此,对于一个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必然会为他人所追随模仿,因为从中我们能找到——成功的办法可以用来解决类似共同的难题。即使极少数的天才,也只有当别人认为他与众不同时,才可称其为天才。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对大众做出贡献。对于人的价值认定,我们并非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看其后的结果。每一个知难而上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的真谛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并与他人共同协作。他所做的每件事情都会引起众人的瞩目,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做法,不会损害到他人的权益。
如果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并与他人团结合作,或许有人会对此大惑不解。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他们也许会问:“那么个体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别人,总是为别人的利益而奉献自己,岂不是损害个人的价值吗?某些人为了得到相应的发展,至少应当首先考虑一下自己的利益吧!难道在为他人做贡献之前,不应当首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或彰显自己的个性吗?”
类似的观点似乎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对的,因为这个观点涉及的问题都是虚假的命题。假如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认为应该对别人有所贡献,而且他的情感导向也以此为目标,那么他一定会沿着能够彰显其人生价值的方向去发展。同时,他还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塑造自我,逐渐形成一种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实践中让这种感觉逐步成熟化。一旦人的目标树立起来,之后便会进行自我管理。只有这个时候,一个人才会意识到要解决什么样的人生问题,才会不断促使自己得以发展和提升。以爱情与婚姻家庭为例说,假如我们深爱自己的另一半,竭力使对方生活得舒适而满足,而同时我们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潜力与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假如我们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只注重自我感觉,那么就会变得我行我素。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还有一点足以验证这个真理。如果我们仔细察看祖先给我们遗留下来的那些东西,你会发现什么?其实那些都是他们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这些贡献中,除了我们所能看得见的有形资产——土地、道路和建筑,还有很多隐形的资产,即他们以哲学、科学、艺术的形式对生活经验的概括和解释,以及传达给后世的各种生活技能。这一切都是祖先贡献给人类的财富,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文明成果,才让我们感觉到幸福和富有。
那么,除此之外的那些拒绝与他人合作,对人生价值另有感悟的人,那些总想着“我应怎样逃避生活”的人,他们到底又留下了什么呢?答案是——他们没有给人类留下任何正能量的遗产。他们不仅人已经死去,就连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没有得到任何张扬。甚至我们脚下的地球都似乎在对他们说:“我们不需要你们,你们根本就不配拥有生命,你们的目标和奋斗,你们的价值观,你们的灵魂和心灵,统统都没有未来可言。滚蛋吧!你们是不受欢迎的人!死去吧!消失掉吧!”所以,一个人假如不以合作和奉献作为人生的价值砝码,我们能给予他的后结论就是——你毫无用处,没有人需要你,请你滚开!其实,在现代文明中,这种自我观念已有所淡化,但我们还是要找出其中的许多薄弱环节,必须以为人类谋取更多福利为基础,进而去继续改造它。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原因在于他们意识到了——人生的价值表现在对全人类做出了多少贡献,于是,他们才开始关注和支持他人。尤其是那些有着某种宗教信仰的人,我们都可从中发现一种普度众生的理念了。在一切伟大的运动中,人们总是努力增强自己的社会价值,而宗教就是在这方面贡献的主流之一。然而,宗教常常受到人们的某种曲解,除非它能更直接地致力于大家的工作之中,否则,我们很难从它已做的事情中,看出它还能有其他任何积极作为。事实上,经过科学办法的研究,个体心理学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且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然而,我想它还会继续取得进步的。科学就提高人们对人类的贡献方面来说,可以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影响是其他方法所不能企及的。尽管我们操作的角度有所不同,可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人类做出更大更有益的贡献。
至此,我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基本已经成型了:我们赋予人生的积极意义,就好比我们的守护神一样;而那些错误的人生意义,就好比附在我们身上的恶魔一样。因此,我们亟待了解人生价值形成的原因及其划分的理由,并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方法。这些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其与生理学、生物学的分别就在于:它能利用我们对人生价值的解释,来影响人类的活动以及人类的前进方向,从而让社会更加幸福和谐。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从我们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开始摸索“生命的意义”了。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会设法确定自己的力量,以及该力量在他周围的生命中所占的份额。在儿童成长的前五年,就已经具备了一套稳定的行为方式,即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周边的事物。此时,“对于自己和世界该抱有怎样的向往”这个观念,他们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和持久的蔓延。鉴于儿童时期还不知道什么是社会经验,所以需要有人来为他们加以解释,然后,我们就可以慢慢让他们懂得生活的价值了。
对于孩子来说,即使这种意义大错特错,即使这种处理问题的错误方法会引起一系列的痛苦和不幸,他们也不会轻易就放弃。只有重新自我认知,他们意识到错误的原因,那么,对生命价值的错误看法才能得以纠正。有时,犯错带来的严重后果会迫使人们改变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而后便完善自我。可是,如果不存在任何方面的压力,他们就不会领悟到其中的错误,而且还会执着于错误之中,导致结果无法收拾。一般地说,如果我们要想让自己对人生的认识走向正确的轨道,就要接受专业心理学人士的启发和引导,因为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找到错误的源头,并探寻到正确的人生价值。
对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情境,人们解释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这导致童年时期不快乐的经历可能被赋予完全相反的意义。比如,有的孩子童年生活不快乐,他就会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摆脱这种不快乐的困境。因此,他便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务必改变自己的状况,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可是,有的孩子则会想:“老天真的好不公平,为什么总让别人享受美好的事物?既然老天对我如此残忍,我还有必要对别人表达慈悲与关爱吗?”
或许,有的父母还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我的童年就是从贫苦中过来的,可是你为什么这点苦都不能忍受呢?”
还有的人则认为:“因为我童年时受了很多苦,所以,我现在做什么都无可厚非。”
这几种人的童年经历都会体现在他们现在的行为中,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他们的行为就不会得到改变。事实上,经历并不是人们成功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个体心理学反对决定论。
一个人的经历并不能完全决定他的生活及命运,当然了,带来一些影响是有可能的。如果让某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左右了今后的生活方向,那就是一种误导。可见,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解读自己的人生境遇来改变命运。
人的身体缺陷
可是,童年时期的某些经历很容易产生严重的错误导向,而大多数失败者都是因为童年时代的某些经历,从而对人生形成了错误的认识。那些幼儿时身体有缺陷或患病的孩子,经历了痛苦的童年之后,他们根本就无法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除非我们让那些与其境遇相似的人对他们加以正面引导,使其将自己的关注力转移到他人身上,要不然,他们始终都会以自我为中心。现实生活中,他们常常因为其他人的嘲笑、同情或排挤而变得更加自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受到社会的歧视而变得更加内向,并且还会误认为自己不可能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我想,关注身体缺陷或内分泌异常的儿童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的人,我算是个。现在,这门科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发展方向却非我所愿。从一开始,我就在挖掘各种方法来克服这些难题,而并没有寻觅什么证据——来把这种失败归因于遗传因素或身体条件。因为,身体的缺陷并不会强迫一个人的心理走向错误的轨道,而内分泌问题也不会对两个儿童产生相同的影响。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那些有困难的儿童在突破难关的同时,也会将自己内在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



媒体评论

——美国心理学教授 舒尔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墨菲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马斯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