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的发现(全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度的发现(全2册)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7.12 4.0折 119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著,齐文 译 ,徐波 审译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5406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9元

货号25213649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1921年至1945年他先后9次被捕,过了将近9年的铁窗生活。在狱中,他对印度的历史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梳理、思索和阐述,从政治、哲学、宗教、文化等方面追溯了自古代到中世纪的印度悠久历史,生动描绘了印度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他冷静地回顾了近代印度壮阔的民族解放历程,并且热切而又不失理性地展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民族命运……

“中印关系”,一直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敏感话题。但这绝非是只言片语就能解释清楚的,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印度的基础之上。想要全面了解印度,《印度的发现》不容错过!



作者简介
年到年。他是的参与人,主张印度要从独立,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的创始人,他活跃于二战后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常被人称呼为博学尼赫鲁。

目录



中译本序言



章  亚马那加堡垒


一  二十个月


二  饥荒


三  争取民主的战争


四  在狱中对时间的感觉。对行动的要求


五  “过去”对于“现在”的关系


六  人生哲学


七  过去的负担


第二章  巴登外勒,洛桑


一  卡麦拉


二  结婚和婚后


三  人类的关系问题


四  一九三五年圣诞节


五  死亡


六  墨索里尼。回国


第三章  探索


一  印度历史的全景


二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三  印度的力量和弱点


四  寻找印度


五  印度母亲


六  印度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七  旅行全印度


八  大选


九  群众的文化


十  两种人生


第四章  印度的发现


一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二  亚利安人的到来


三  什么是印度教?


四  古的记载。经典与神话


五  吠陀


六  人生的肯定与否定


七  合并与调整。种姓制度的开始


八  印度文化的持续性


九  奥义书


十  个人主义哲学的好处与坏处


十一 唯物主义


十二  史诗。历史、传说与神话


十三  “摩诃婆罗多”


十四  “薄伽梵歌”


十五  古代印度的生活和工作


十六  大雄和佛。种姓


十七  旃陀罗笈多王和阇那迦。


十八  国家的组织


十九  佛的教义


二十  佛的故事


二一  阿育王


第五章  世世代代的回忆


一  在笈多王朝下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二  南印度


三  和平发展与作战方法


四  印度对自由的要求


五  进步与安定


六  印度与伊朗


七  印度与希腊


八  古代印度戏剧


九  梵文的生命力与持久性


十  佛教哲学


十一  佛教对印度教的影响


十二  印度教怎样同化佛教


十三  印度的哲学看法


十四  哲学的六大派别


十五  印度与中国


十六  在东南亚的印度殖民地和印度文化







第六章  新的问题


一  阿拉伯人和蒙古人


二  阿拉伯文化的繁盛及其与印度的接触


三  伽色尼的梦哈慕德和阿富汗人


四  印度一阿富汗人。印度南部。维查耶纳伽尔。巴卑尔。海权


五  混合文化的合成及成长。闺阃制度。


迦比尔。师尊那纳克。艾密尔·胡斯鲁


六  印度的社会组织。集团的重要性


七  农村自治。苏克拉的“政术精华”


八  种姓制度的理论与实际。大家庭


九  巴卑尔与亚格伯。印度化的过程


十  亚洲及欧洲在机械进步及创造能力上的对比


十一 共同文化的发展


十二  奥朗则布开倒车。印度民族主义的滋长。西瓦吉


十三  马拉塔人和英国人的争夺霸权。英国人的胜利


十四  印度的落后以及英国人在组织上和技街上的优势


十五  兰杰,辛格和杰·辛格


十六  印度的经济背景。两个英国


第七章  后阶段(一)英国统治的巩固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  帝国的思想意识。新的种姓


二  孟加拉的掠夺物帮助了英国工业革命


三  印度工业的摧毁和农业的衰败


四  印度初次成为另一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的附属体


五  印度土邦制度的成长


六  英国在印度统治的矛盾。罗姆·摩罕·罗易。


报纸。威廉·琼斯爵士。孟加拉的英国式教育


七  一八五七年的大起义。种族主义


八  英国统治的伎俩。均势与对称


九  工业的成长。各省不同之点


十  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中的改革以及其他的运动


十一  凯末尔巴夏。亚洲的民族主义。伊克巴


十二  重工业的开始。鈇拉克和郭克雷。分别选举单位制


第八章  后阶段(二)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一  中产阶级的束手无策。甘地出现


二  甘地领导下的国民大会党成为一个生气蓬勃的组织


三  各省的国大党政府


四  印度的动力与英国在印度的保守主义


五  少数派问题。回教联盟。默·艾·真纳先生


六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七  国民大会党与工业。大工业与农村工业


八  政府阻碍了工业发展。战时生产是正常生产的转变


第九章  后阶段(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国民大会党拟定一种外交政策


二  国民大会党对战争的态度


三  对战争的反应


四  另一次国民大会党的提议和英政府的拒绝。温斯顿·丘吉尔先生


五  个别人们的和平抵抗


六  珍珠港事变以后。甘地与非暴力主义

























内容摘要
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1921年至1945年他先后9次被捕,过了将近9年的铁窗生活。在狱中,他对印度的历史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梳理、思索和阐述,从政治、哲学、宗教、文化等方面追溯了自古代到中世纪的印度悠久历史,生动描绘了印度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他冷静地回顾了近代印度壮阔的民族解放历程,并且热切而又不失理性地展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民族命运……


“中印关系”,一直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敏感话题。但这绝非是只言片语就能解释清楚的,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印度的基础之上。想要全面了解印度,《印度的发现》不容错过!



主编推荐
年到年。他是的参与人,主张印度要从独立,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的创始人,他活跃于二战后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常被人称呼为博学尼赫鲁。

精彩内容
 三争取民主的战争在亚洲、欧洲和非洲,还有在横过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区上,战争带着它一切可怕的形象爆发起来了。在中国有将近七年的战争,在欧洲和非洲有四年半以上,还有那两年零四个月的世界大战。这是反法西斯主义、反纳粹主义和反对那妄想获得世界霸权的战争。在这战争年代里,我却一直在此地及印度其他各地的监狱里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
我记得在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初期,我对它们是怎样的反应,而且不仅是我,还有印度的许许多多的人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怎样深深地激动了印度而使得对中国的悠久友谊又复苏了;意大利的强占阿比西尼亚是怎样地使我们深恶痛绝;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是怎样地使我们痛心而苦恼;西班牙共和国在极度英勇坚忍的斗争之后终归失败的悲剧是怎样地使我和其他人感到切身悲痛。
使我们痛心的不仅仅是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任性所做出来的那些有形的侵略行为,也不仅仅是那些附带发生的令人可怕的粗野与残忍的行为,还有他们所坚持并且那样高声叫嚣地宣布的原则,他们企图用来支配他们自己的生活的理论,这些原则与理论跟我们现在所信仰的以及自古以来所坚持的一切是背道而驰的。即使我们忘记了民族的过去而漂泊无依,我们自己的经验——即使披着各种外衣而来,并且为了面子关系还不免有几分乔装——也足够教导我们:这些纳粹原则和关于生活及国家的理论终将把我们引到什
么地方去。因为我们的人民曾经做了这种原则和统治方式的长期牺牲者。因此我们对于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立刻坚决地予以反对。
我记得在1936年3月的初期,我怎样拒绝了墨索里尼约我去访问他的恳切邀请。许多英国的首要政治家们在近年来当意大利已变为交战国的时候提起这位法西斯领袖总是严辞谴责;然而在那些日子里,却是用着亲切而欣羡的口吻来谈论他,并且赞扬他的政权与方式。
两年后,在慕尼黑会议前的夏天,我被纳粹政府邀请访问德国,这邀请还附具一个意见,就是他们知道我是反对纳粹主义的,可是他们希望我去亲眼看看德国。我可以作为他们的贵宾或私人游历;可以用我自己的姓名或假名而去,全凭我自己的意思;而且我有随意到任何地方去的完全自由。我再次委婉地谢绝了。我却去到了那“辽远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关于这个国家,就连那时的英国首相也知道得很少。
在慕尼黑会议以前,我遇见了一些英国内阁的阁
员们和英国的其他杰出的政客们,在他们面前我大胆地阐述了我的反法西斯与反纳粹的见解。我发现我的见解不受欢迎,他们对我说要记住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应该考虑到的。
在捷克斯洛伐克危机当中,我所看到在布拉格与在苏台德区,在伦敦与巴黎以及在国际联盟大会正在

媒体评论

 印度,中国南邻也。她有世界文明古国之誉,拥有人间建筑奇迹——泰姬陵。人们称中国为龙,称印度为象。龙象长期友好相处,但也经历过龙象之争的武装冲突。现在两国均为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但双方仍存在敏感问题。1956年,世界知识出版社曾出版《印度的发现》一书,以帮助大家了解印度和中印关系,现将该书再版,以飨读者。

 

——外交部前大使  时延春

 

“这本书不是一部印度的历史,甚至也不是一部关于这个国家所发生过的事件的连续性记载。这本书仅仅企图了解它的悠久历史中的生活的某些方面,了解激动着它的思想和感情的某些方面。我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古国的现在,对它过去的这样一种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