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进士家状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代进士家状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0.95 4.6折 68 全新

库存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红春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14507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5164259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本书以著者所见明代56种会试录、57种进士登科录所载进士家状为基础,参辑多种明代进士同年齿录、履历便览、乡试录、地方志和明人文集的相关资料,汇集了明代1.8万余名进士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明代进士的会试录取、家庭职业结构(役籍)、入试身份、习经、及第年龄、家庭代系结构(祖上三代存殁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试图在厘清史实、获得对史料含义之准确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审视明代科举制度运行中若干现象,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



导语摘要

进士家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科举题名录所载录的家状,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这些家状中保留了进士自身及其家庭的各项基本信息,所以成为考察进士的家庭职业结构(役籍)、入试身份、习经科目、及第年龄、家庭代系结构(祖上三代存殁状况)和家庭背景等状况的基本依据。本书以作者能够找到的明代56种会试录和57种进士登科录中辑录出的进士家状为基础,再从多种明代进士同年齿录、履历便览、乡试录、地方志和明人文集中补充和验证相关材料,因此汇总了明代18000余名进士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详细解读明代进士登科录和会试录中所载明代进士及其家庭基本信息,并试图揭示其所蕴含的文献意义和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王红春,女,安徽歙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2013届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居安徽歙县。长于古籍整理和史料辨正,尤其对古代科举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感兴趣,目前还积极参与徽州地方文献的研究、抢救与保护工作。



目录
绪论
  一、“家状”释名
  二、研究背景
  三、本书结构
第一章  明代进士家状的文献构成
  一、明代科举家状的载体和体例
    (一)进士登科录
    (二)会试录
    (三)进士同年齿录和履历便览
    (四)会试朱卷和殿试卷
    (五)其他
  二、明代科举题名录的存世情况
    (一)明代进士题名录的流布
    (二)明代进士题名录的刊刻和版本情况
第二章  明代的会试分卷制度与录取情况
  一、明代会试概况
    (一)会试分卷制度的实施过程
    (二)明代会试的应试规模
    (三)明代会试的录取率
  二、明代举人的重复会试现象
    (一)明代举人重复会试的原因
    (二)明代乡试和会试的间隔年数统计
    (三)明人对重复会试的看法
  三、籍贯异地问题
    (一)冒籍现象的相关记载
    (二)造成进士籍贯著录异地的原因
  小议
第三章  明代进士的役籍
  一、明代役籍制度的概况
    (一)明代的役籍制度
    (二)历代科举政策对举子役籍的规定
  二、关于明代进士役籍的统计
    (一)进士役籍分布概况
    (二)明初的儒籍进士
    (三)明末的宗室和四氏贤裔进士
  三、民、军、官、匠、灶盐和卫籍进士
    (一)民籍
    (二)军籍
    (三)官籍和卫籍
    (四)匠籍
    (五)灶、盐籍
  小议
第四章  明代进士及第时的身份
  一、明代进士身份的分布
    (一)明代官学体系的构成
    (二)统计结果
  二、明代进士的生源构成
    (一)地方儒学生员
    (二)国子生和冠带举人
    (三)儒士
    (四)都司卫所儒学生员和卫学生
    (五)教官
    (六)武学生
    (七)杂流
  三、国子生出身进士的地理分布
    (一)科年分布
    (二)地域和役籍分布
  小议
第五章  明代进士的习经科目
  一、分经试士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考试内容的相关规定与文献上的问题
    (二)关于分经录取比例和经房数的政策规定
  二、明代进士的分经录取情况统计
    (一)科年分布
    (二)地域分布的抽样分析
  三、习经科目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一)亲缘关系渠道
    (二)师徒授受渠道
    (三)地缘关系渠道
  小议
第六章  明代进士的及第年龄与祖上三代存殁情形
  一、明代进士的及第年龄
    (一)进士及第年龄和官年现象的相关研究
    (二)文献中的记载
    (三)明代进士的及第年龄抽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二、明代进士的家庭代系结构——以祖上三代存殁情形为例
    (一)概念界定与历史沿革
    (二)进士三代及其妻子封赠制度和丧制规定
    (三)明代进士及第时三代存殁情形的统计结果
  三、进士祖上三代的职业身份
    (一)关于进士祖上三代的职业身份统计
    (二)对应试试子家庭出身和授官的规定
  小议
结语
  一、本研究的意义
  二、明代进士与社会变迁
  三、余论
附录
  附录1  存世58种明代进士登科录一览表
  附录2  存世59种明代会试录一览表
  附录3  存世26科(33种)明代进士同年齿录与履历一览表
  附录4  明代福建各府举人和进士录取比例表
  附录5  明代72科常见役籍进士汇总表
  附录6  明代72科常见役籍进士科年分布比例表
  附录7  明代57科进士具庆下与重庆下比例表
参考文献
  原始资料
  研究论著与论文
后记

内容摘要

进士家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科举题名录所载录的家状,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这些家状中保留了进士自身及其家庭的各项基本信息,所以成为考察进士的家庭职业结构(役籍)、入试身份、习经科目、及第年龄、家庭代系结构(祖上三代存殁状况)和家庭背景等状况的基本依据。本书以作者能够找到的明代56种会试录和57种进士登科录中辑录出的进士家状为基础,再从多种明代进士同年齿录、履历便览、乡试录、地方志和明人文集中补充和验证相关材料,因此汇总了明代18000余名进士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详细解读明代进士登科录和会试录中所载明代进士及其家庭基本信息,并试图揭示其所蕴含的文献意义和研究价值。



主编推荐

王红春,女,安徽歙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2013届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居安徽歙县。长于古籍整理和史料辨正,尤其对古代科举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感兴趣,目前还积极参与徽州地方文献的研究、抢救与保护工作。



精彩内容


  绪 论
  明代自1368年建国,至其亡灭,历时近三百年。在此期间,科举开科88科,录取进士2.4万余人。这一群体,与明代政权的盛衰密切相关,也是明史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本书择取进士家状进行研究,也是试图通过家状的信息,来一窥这个群体的构成、特征及其对明代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一、“家状”释名
  所谓“家状”,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或家族的事状。检阅史籍,这个词主要用于三种情形:
  其一指事状,和“行状”含义相近。唐白居易(772—846)文集中有《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分别题作《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和《襄州别驾府君事状》 。《文苑英华》卷九七六引前篇,直接作《故巩县令白府君行状》,可见此类事状其实就是行状,只是限指家庭或家族成员的事状。白氏《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末云“居易据家状序而铭之” ,亦同。
  其二指仕籍簿状,应与履历类似。宋郑樵云:“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状者则上之,官为考定详实,藏于秘阁,副在左户。若私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 这里的“家状”,似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仕宦状况,是官府在选拔个人入仕时考察其家庭状况的材料,亦即官府保存的官员履历档案。清平步青谓“所云家状,即今之履历、亲供也” ,当指此而言。
  唐代吏部、兵部选拔文武官员时要考试,应选者需要预先投纳家状。这种家状,也应该是这种簿状的一种类型。杜佑(735—812)《通典》卷一五云:“先时五月颁格于郡县,示人科限而集之。初皆投状于本郡或故任所,述罢免之由,而上尚书省。限十月至省。乃考核资绪,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年齿形状、优劣课、谴负刑犯必具焉。” 这种“状”,也有直接称之为“家状”的。如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六月,吏部奏: “其诸亲已薨殁,子弟注得外官者,准前后敕合奏闻。起今已后,请便赴集,更不在重奏。限其给解处审勘,责仍于家状一一具言亲等第。”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十月,中书奏:“兼诸色选人,或有元通家状不实乡里名号,将来赴选者,并令改正,一一竖本贯属乡县。” 
  其三是科举考试前士子投纳的家状。科举投纳家状,确切始于何时,史无详文。宋吕祖谦《历代制度详说》卷一云:“家保状。会昌四年,中书门下奏:“举人于礼部纳家状后,望依前五人自相保。” 推测文意,吕氏似以科举投家状始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不过,从我们检阅史籍的情况看,科举士子投纳“家状”,应该源自唐代官员铨选时的投状。从前面的引文看,至少在唐文宗(827—840年在位)时,“家状”就已经是选人投状的正式称呼,所以用“家状”来指称科举士子投纳的文状也不应迟于此时。而到五代期间,这一称名应该就已经固定下来 。
  本书的研究只是针对第三种情况而言的,所以我们重点就科举题名录进行一点说明。无论是选人家状还是士子家状,家状的内容都是逐渐丰富起来的。从前引资料可知,选人家状包含“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年齿形状、优劣课、谴负刑犯”等内容。
  科举士子家状的内容应该略有差异,并且也是逐渐严格和格式化的。大略言之,约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姓名或改名以及入试时的身份。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规定:“举人纳家状内,各分折曾为官及不曾为官、改名不改名。其曾为职官者,先纳历任文书,及第后准例指挥” 。其二,士子本贯入试的信息。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七月规定:“承前诸道举人多于京兆府寄应,例以洪固乡胄贵里为户,一时不实,久远难明。自此各于本道请解,具言本州岛县某乡某里某为户。如或寄应,须具本贯属入状,不得效洪固胄贵之例。文解到省后,据所称贯属州府户籍内如是无名,本人并给解处官吏必加罪责。” 其三,士子曾、祖、父三代信息。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正月,中书门下奏:“进士发榜,……其及第人所试杂文及乡贡三代名讳,并当日送中书门下。”敕旨依奏。 此外,关于三代存殁的信息,至少到宋代也已经要求在家状中开写。如宋仁宗朝,安厚乡言:“张文孝之孙保常锁厅不第,然应举时家状内三代皆具庆,亦世所无也。” 其四,习经信息。家状载录习经信息,目前我们尚未查到确切产生年代。不过,北宋时期,这一要求就应该被固定下来。《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有《吕文靖试卷一卷》,解题云:“丞相许国文靖公寿春吕夷简坦夫撰。咸平二年,寿州应举,此其程文也。真本藏范太史氏。前有家状,大略与今同。其所习曰《春秋》、《何论》大义。《何论》者,当是何晏《论语》也。” 咸平二年当公元999年。据此可知,家状开写习经,在宋真宗时已然,其产生的年代应该更为久远。
  马端临《文献通考》云:“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乡贯,不得增损移易。” 可见宋代家状除考生的姓名、籍贯、三代等信息外,还有涉及考生是否参加过科举等内容。可以看见,这类家状所载录的信息,无疑是研究政治史、文化史等的基本的材料。不幸的是,这类材料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留传下来的家状,是依靠各类科举题名录得以传存的。这些题名录包括登科录、同年录、履历以及少量存世的朱卷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