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葱时代》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14.37
3.9折
¥
36.8
全新
仅1件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4905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6.8元
货号24011949
上书时间2024-10-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全书详细记录了季羡林的青春往事:因玩物丧志而自责、因文章发表而自得、大骂考试、批评教授、研究学术等,内容还包括清华园日记、怀念大学时代的师友,以及大学毕业后当高中教员的经历。从中既可以看到一位大儒年轻时的真实生活,也能时见陈寅恪、吴宓、钱穆、朱自清等学者的言行气度,对于理解或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史、季羡林生平和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济南到北京,季羡林的人生逐渐呈现出大学生活特有的青葱和美好,乃至于作者在耄耋之年回忆这段青葱岁月时,仍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不悔并深感欣慰。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种语言,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目录
第一辑 最忆是清华
梦萦水木清华
清华梦忆
清华大学九十华诞祝词
《名家绘清华》序
温馨的回忆
清华旧影
回忆陈寅恪先生
忆念张天麟
悼念周一良
西谛先生
我和外国文学
第二辑 教员那一年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第三辑 清华园日记
引言
日记第一册
日记第二册(1932.10.29-1933.10.31)
日记第三册(1933.11.1-1934.8.11)
羡林按
内容摘要
全书详细记录了季羡林的青春往事:因玩物丧志而自责、因文章发表而自得、大骂考试、批评教授、研究学术等,内容还包括清华园日记、怀念大学时代的师友,以及大学毕业后当高中教员的经历。从中既可以看到一位大儒年轻时的真实生活,也能时见陈寅恪、吴宓、钱穆、朱自清等学者的言行气度,对于理解或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史、季羡林生平和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济南到北京,季羡林的人生逐渐呈现出大学生活特有的青葱和美好,乃至于作者在耄耋之年回忆这段青葱岁月时,仍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不悔并深感欣慰。
主编推荐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种语言,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精彩内容
梦萦水木清华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忘一不掉清华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一事无成的。
30年代初期,清华和北大的门槛是异常高的。往
往有几千学生报名投考,而被录取的还不到十分甚至二十分之一。因此,清华学生的素质是相当高的,而考上清华,多少都有点自豪感。
我当时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之一,北大和清华我都考取了。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我决定入清华。原
因也并不复杂,据说清华出国留学方便些。我以后没有后悔。清华和北大各有其优点,清华强调计划培养,严格训练;北大强调兼容并包,自由发展,各极其妙,不可偏执。
在校风方面,两校也各有其特点。清华校风我想以八个字来概括:清新、活泼、民主、向上。我只举几个小例子。新生入学,第一关就是“拖尸”,这是英文字toss的音译。意思是,新生在报到前必须先到体育馆,旧生好事者列队在那里对新生进行“拖尸”。办法是,几个彪形大汉把新生的两手、两脚抓住,举了起来,在空中摇晃几次,然后抛到垫子上,这就算是完成了手续,颇有点像《水浒传》上提到的杀威
棍。墙上贴着大字标语:“反抗者入水!”游泳池的门确实敞开着。我因为有同乡大学篮球队长许振德保驾,没有被“拖尸”。至今回想起来,颇以为憾。这个终生难遇的机会轻轻放过,以后想补课也不行了。
这个从美国输入的“舶来品”,是不是表示旧生
“虐待”新生呢?我不认为是这样。我觉得这里面并无一点敌意,只不过是对新伙伴开一点玩笑,其实是充满了友情的。这种表示友情的美国方式也许有人看不惯,觉得洋里洋气的。我的看法正相反。我上面说到清华校风清新和活泼.就是指的这种“拖尸”,还有其他一些行动。
我为什么说清华校风民主呢?我也举一个小例子。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鸿沟,不可逾越。教授每月薪金高达三四百元大洋,可以购买面粉二百多袋,鸡蛋三四万个。他们的社会地位极高,往往目空一
切,自视高人一等。学生接近他们比较困难。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开教授的玩笑,开玩笑几乎都在《清华周刊》上。这是一份由学生主编的刊物,文章生动活泼
,而且图文并茂。现在著名的戏剧家孙浩然同志,就常用“古巴”的笔名在《周刊》上发表漫画。有一天,俞平伯先生忽然大发豪兴,把脑袋剃了个精光,大摇大摆,走上讲台,全堂为之愕然。几天以后,《周刊》上就登出了文章,讽刺俞先生要出家当和尚。
第二件事情是针对吴雨僧(宓)先生的。他正教我们“中西诗之比较”这门课。在课堂上,他把自己的新作十二首《空轩》诗印发给学生。这十二首诗当然意有所指,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说不清楚。反正当时他正在多方面地谈恋爱,这些诗可能与此有关。
他热爱毛彦文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诗句“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是夫子自道。《空轩》诗发下来不久,校刊上就刊出了一首七律今译,我只记得前一半:一见亚北貌似花,顺着秫秸往上爬。
单独进攻忽失利,跟踪盯梢也挨刷。
最后一句是:“椎心泣血叫妈妈。”诗中的人物呼之欲出,熟悉清华今典的人都知道是谁。
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