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贫进程中贫困人口能力形成的产权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减贫进程中贫困人口能力形成的产权分析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2.84 6.2折 69 全新

库存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晓红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67540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23814022

上书时间2024-10-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贫困人口的产权特征是贫困致因,减贫干预是对减贫资源产权的重新界定。因此,影响减贫效率和减贫**目标的关键是减贫资源是否被正确地界定到贫困人口所需要的领域,以及贫困人口的产权实现能力。遵循上述基本思路,李晓红*的《减贫进程中贫困人口能力形成的产权分析》在考察能力理论、贫困权利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主流经济学贫困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减贫政策含义后,提出了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5个层次的内容。运用该方法,可以将产权贫困区分为生产性产权贫困、分配性产权贫困、交换性产权贫困与消费性产权贫困,并可将之区分为初始性和继发性产权贫困。对各种类型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减贫资源配置与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表明,转型增长中的能力贫困始于产权贫困,生产性产权与交换性产权是减贫与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减贫应着力消除各类产权贫困的影响。此外,本书提出了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和产出分析框架,对其产出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在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框架下,构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其发展能力。


作者简介
李晓红,女,苗族,贵州务川人,199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现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四个一批”人才,贵州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主要致力于产权理论、贫困与发展、信用与社会资本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委托课题等20多项。独立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在《经济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改革》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被学生评选为贵州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为核心专家参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贵州省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规划》等文本的起草和编制工作,作为首席专家编制完成《对口帮扶贵州工作计划(2013—2015)》和多个专项规划,以及市、县级发展综合规划。

目录
章  导论

  节  贫困人口的能力为什么重要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学术承继与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的研究与概念基础

  节  能力贫困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能力形成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内外研究的不同语境

    二  西方语境下的发展能力研究

    三  国内发展能力研究的视角和特征

    四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与展望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的概念基石

    一  贫困与能力贫困

    二  能力与能力形成

  第四节  演进中的理论与概念

    一  贫困理论的演进

    二  瞄准机制的演进

    三  贫困标准的演进

    四  减贫实践与理论的交互演进及趋势

第三章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

  节  贫困的权利分析:贫困与权利失败

    一  给定体制下的权利关系

    二  权利失败导致贫困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贫困:权利与禀赋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点:权利贫困

    二  主流经济学视点:禀赋贫困

    三  新发展经济学视点: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四  为什么会贫困:贫困与不平等的哲学思考

  第三节  产权分析的两大逻辑起点

    一  减贫活动中产权的重新界定

    二  贫困人口的产权特征

    三  贫困的产权分析理论基础与现实发端

  第四节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

    一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二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框架

    三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方法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五节  产权分析视阈里的产权贫困类型

    一  生产性产权贫困

    二  分配性产权贫困

    三  交换性产权贫困

    四  消费性产权贫困

    五  产权贫困的初始性与继发性

第四章  生产性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节  贵州贫困地区的不同划分

    一  贵州省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分布

    二  贵州三大片区65个县的分布

    三  贵州民族地区的分布

    四  贵州不同类别贫困地区覆盖面的差异

  第二节  贵州贫困地区基本情况

    一三  大片区与全省的比较

    二三  大片区65个县与50个重点县的比较分析

    三三  大片区之间的比较

    四三  大片区县域比较分析

  第三节  贵州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的经验证据:贫困发生率与石漠化的相关分析

    一  石漠化:“地球的癌症”

    二  贵州三大片区65个县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三  贵州50个重点县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四  贵州三大片区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五  石漠化、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与贫困

  第四节  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贫困的经验证据: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一  贵州民族地区人口情况

    二  贵州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概况

    三  贵州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产权贫困

  第五节  贵州生产性产权贫困的典型特征

    一  自然条件恶劣或限制性开发导致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

    二  投资不足与缺位导致人力资本产权贫困

第五章  分配与交换性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节  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一  公共资源产权分配基础: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较

    二  公共收支匹配性的衡量: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对比分析

    三  公共财政分配的结构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

    四  公共资源分配性产权贫困的特征

  第二节  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P县为例

    一  “富饶的贫困”:既是经济强县又是贫困县的P县

    二  P县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补偿调查

    三  P县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补偿分析

  第三节  家庭资源配置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4个重点县为例

    一  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微观考察

    二  对贵州4个重点县贫困家庭分配性产权贫困的调查

    三  贵州4个重点县分配性产权贫困的比较分析

    四  分配性产权贫困微观考察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节  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多层次特征

    一  宏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公共资源分配中的产权贫困

    二  中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贫困

    三  微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家庭资源的分配能力

    四  不同层次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一  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双层视角:宏观与微观

    二  宏观层次的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三  微观层次的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4个重点县为例

    四  不同层次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减贫资源配置与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

  节  扶贫开发中减贫资源产权的重新界定

    一  指向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二  减贫资源界定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问题

    三  指向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四  指向消费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五  指向人力资本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六  指向公共领域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第二节  典型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

    一  我国扶贫开发的典型模式

    二  典型扶贫模式的产权界定含义

  第三节  产权分析视阈中的扶贫效率

    一  减贫资源界定环节问题影响扶贫效率

    二  新增私人产权失败影响扶贫效率

    三  新增公共产权失败影响扶贫效率

第七章  减贫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及贫困人口能力评价

  节  减贫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多元范式与多层视角的形成与发展

    一  减贫中对社会资本作用的关注

    二  反贫困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多元的研究范式

    三  减贫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多层次的研究视角

    四  不同的声音:社会资本无益于反贫困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分析框架

    一  世界性命题的差异性背景:我国减贫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特殊问题

    二  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分析框架

    三  供求分析框架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启发

  第三节  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产出分析

    一  反贫困政府主导特征的理论分析含义

    二  社会资本反贫困作用的产出分析框架

    三  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产出

    四  产出分析框架的应用前景

  第四节  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评价:以西部地区为例

    一  产权分析视阈中的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二  衡量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三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以西部农村人口为例

    四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衡量的初步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八章  从增加生产性产权到提高交换性产权: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  研究结论

    一  转型增长中的能力贫困始于产权贫困I

    二  生产性产权与交换性产权是减贫与能力形成的关键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抑制和消除生产性产权贫困

    二  增加贫困人口的交换性产权

    三  控制和消除分配性和消费性产权贫困

附表  2011年西部12省、市、区农村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指数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贫困人口的产权特征是贫困致因,减贫干预是对减贫资源产权的重新界定。因此,影响减贫效率和减贫**目标的关键是减贫资源是否被正确地界定到贫困人口所需要的领域,以及贫困人口的产权实现能力。遵循上述基本思路,李晓红*的《减贫进程中贫困人口能力形成的产权分析》在考察能力理论、贫困权利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主流经济学贫困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减贫政策含义后,提出了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5个层次的内容。运用该方法,可以将产权贫困区分为生产性产权贫困、分配性产权贫困、交换性产权贫困与消费性产权贫困,并可将之区分为初始性和继发性产权贫困。对各种类型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减贫资源配置与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表明,转型增长中的能力贫困始于产权贫困,生产性产权与交换性产权是减贫与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减贫应着力消除各类产权贫困的影响。此外,本书提出了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和产出分析框架,对其产出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在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框架下,构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其发展能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