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史(全二册)(杨宽著作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周史(全二册)(杨宽著作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64.08 4.6折 138 全新

库存10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宽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8247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29213736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西周时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杀和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前后约二百八十年的这一段时间。西周是继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两代的基础上有了光辉灿烂的发展,孔子就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儒家从孔子开始,一贯推崇西周的政治文化,特别推崇西周开国君王文王和周公。孟子进一步把从尧、舜、禹、汤、文王到孔子推尊为“圣人”的传统。荀子又开始把代表西周政治文化的《诗》、《书》、《礼》、《乐》作为儒家的经典。因而西周的政治文化,包括周文王、周公等人物,影响很是深远。
  然而要研究西周史,这是个难题。因为现存的主要西周史料,即儒家作为经典的《诗》、《书》、《礼》、《乐》,都经过战国时代儒家的编选和修订,有其家派的局限性。
  ,儒家所传西周史料,大多是开国文献,缺乏西周中期和后期的史料。今本《尚书》二十八篇,《周书》占有一半,大多记载开国大事,其中十篇记有周公有关开国大业的长篇大论,宣扬的是儒家所推崇的“文、武、周公之道”。儒家对于古文献是按其政治需要来编选的,例如古《书》原有《武成》篇,是讲武王克商经过的,很是重要,因为所记杀伤很多,就不为儒家所取。孟子以为武王克商,是以“至仁伐至不仁”,不该有“血流漂杵”的杀伤,“尽信《书》不如无《书》”,《武成》篇就因而失传。汉景帝时,孔子旧宅的壁中发现《古文尚书》十六篇,这是很重要的古籍发现,却因其中有《武成》篇,不为儒家经师所取,依然失传了。幸而兵家所编的《逸周书》中保存有《世俘解》,是和《武成》相同的篇章,我们还能看到。《逸周书》甲所保存的真实西周文献,《世俘》、《商誓》、《度邑》、《作雒》、《皇门》、《祭公》等篇,大多也是西周开国文献。目前研究西周史,关于开国大业的资料比较充分,但是西周中期和后期的文献缺乏,这是个很大的困难。
  第二,儒家所传西周的礼书,都不是原始资料,已经儒家按其政治理想重新编定。儒家作为经典的《周礼》,或称《周官》,名为记载周朝政权组织及其相关典章制度的,实际上是经过儒家重新编定的理想化政典。我们依据大量西周金文所载“册命礼”中“右”者官职及其与所属受命者的官职关系,从而考定当时朝廷大臣的组织体系,可知当时执政大臣有公、卿两级,早期公一级有太保、太师和太史,卿一级有司徒、司马、司工、司寇、太宰、公族;中期以后公一级有太师和太史,没有太保,卿一级没有司寇,只有五卿。然而《周礼》所载周朝官制则大不相同,它以天、地、四时(四季)为纲领,以冢宰(太宰)为天官,司徒为地官,宗伯为春官,司马为夏官,司寇为秋官,司工为冬官(冬官早佚,汉儒补入《考工记》),以冢宰统率六卿分掌六典,而没有高于六卿的公一级。很明显,这是经儒家按后世流行制度作了改造的。由此可见《周礼》所载,已经不是西周原有制度,有待于重新分辨,去伪存真。
  儒家所传另一部“礼”的经典称为《仪礼》,所载各种仪式,有着统一的规定和严密的条例,清代学者凌廷堪所著《礼经释例》,对此曾作细密分析。很明显这不是西周原有的礼仪,是出于战国时代儒家统一整理而重新编定的。因此西周的礼仪,也有待于重新考订。
  古人的所谓礼制,不仅指各种重要的典礼仪式,更包含许多重要的典章制度,因为古代的典章制度经常贯串在各种礼仪的举行中,从而得以确立和维护的。经学家一向把礼书的分析研究作为重要的课题,清代学者江永所著《礼书纲目》和黄以周所编《礼书通故》,就是对古书所载的礼乐制度加以汇编考释而成的。今天我们要探讨西周的典章制度,还是有必要把古书所载各种重要礼制,结合当时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制度,系统地探索其源流变化,从而揭发出西周时代各种典章制度的真相来。
  既然儒家所传的西周文献有其局限性,又缺乏西周中期和后期的文献,五百篇以上的西周金文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目前研究金文的专家,对西周金文所作断代研究,虽然还有不同意见,但已能大体作出论断,因此我们研究西周史,很有必要以西周可靠文献,结合西周金文,参考儒家所传礼书,作综合比较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五十年代起,我就开始从事西周史的钻研,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曾对西周农业生产、井田制度和“籍礼”作过一系列考察;又曾对西周乡遂制度、社会结构、军队编制和乡饮酒礼、大蒐礼、射礼作过一系列考察;又曾对宗法制度、贵族组织和冠礼、贽见礼等作过一系列考察;更曾对古代大学的特点、起源和乡饮酒礼、射礼等作了相关的探究。所有这些考察,先后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到一九六五年曾汇编进我的《古史新探》一书中(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因为此书出版时,正当“文化大革命”前夕,只印了三千册,国内外许多学者没有注意到。但是我很自信,认为这样的研究方法是踏实的,所得结论是正确的。
  八十年代,我开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事著作这部《西周史》,依据西周史料的特点,全书分成七编,将《古史新探》中的精华也容纳进去。因为西周史料有其局限性,所写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详略既有不同,写法也有差别。
  编是西周开国史,因为有比较充分的文献资料,写得就很详细,分析也较深入。
  第二编讲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这是我们特别重视的。我们认为西周推行的井田制,就是贵族占有的村社的土地制度,原来井田制既有共同耕作的“公田”,“公田”收入用于祭祀和公益事业,又有一夫受田百亩的规定,并有定期平均分配和调换不同等级田地的制度,这时“公田”收入已被贵族占有,农民由田官监督在“公田”上劳动,农民还要织布供贵族做衣裳,猎取貉和狐狸为贵族做皮衣,参与打猎练习武功,猎得大兽要献给贵族,酿酒杀羊为贵族祝寿,十月“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豳风·七月》),就是说在自己所种庄稼收割后,就要为贵族修缮房屋。农民只能分配到“百亩”私田上的收入用来维持一家生活,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生产方式。到西周晚期,由于农民不肯尽力耕作“公田”(或称“籍田”),“公田”逐渐荒废,周宣王即位就发生“不籍千亩”的事,“千亩”是周天子的“籍田”。等到春秋、战国之交,各国先后取消这种“籍田”,改用按亩征税的制度,于是农民成为耕作“百亩”之田、纳什一之税的小农。接着秦、魏等国制定法律,实行按户籍授田百亩的制度,农民有上交田税和定期服兵役及劳役的责任。这种被编入户籍的农民,具有后世自耕农的特点,除按亩纳税和服役以外,生产和生活是自主的,因而生产积极性较高,生产得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繁荣和文化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我们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从古以来历史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根本不同于欧洲的历史,既没有经历像古代希腊、罗马那样的典型奴隶制,更没有经历过像欧洲中世纪那样的领主封建制,而是从井田制的生产方式发展为小农经济以及地主经济的生产方式。
  第三编讲西周王朝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其中依据可靠文献并结合金文,对中央政权机构的剖析,内容是充实的。对王朝公卿的官爵制度的分析,主要是依据大量金文“册命礼”中“右”者的官职与所属受命者的官职关系,从而辨明当时朝廷上公、卿两级的官爵制度。关于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因为史料比较充分,可以作出比较周到的分析。至于乡遂制度和社会结构的讨论,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的探讨,由于西周史料不充分,主要是依据春秋时代的情况进行推断的。至于王朝统治所属少数部族的“荒服”制度,虽然文章不长,但是比较重要的。
  第四编讲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其中“论周武王克商”一篇,对于武王克商的成就作了比较细密的论证。“西周王朝历代对四方的征伐和防御”一篇,主要是依据金文并结合文献来叙述的。西周王朝先后共有二十多次较大的对外战争,因为当时“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探索。可惜史料有限,大多内容简略。其中“西周春秋时代对东方和北方的开发”一篇,因为西周史料不多,故连同春秋时代一起探讨,这样比较容易说清楚。至于《穆天子传》真实来历的探讨,很是重要,因为长期以来人们是把《穆天子传》所描写的周穆王西行事迹作为小说看待的,有必要加以辨明。
  第五编特别论述了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因为楚国经历了西周时代艰苦创业过程,到春秋时代就成为南方大国。七十年代河南、湖北间,多处发现西周晚期的曾国铜器,在湖北随县还发现了战国初期的曾侯大墓,出土了许多精美文物。我们认为这就是文献上的姒姓缯或鄫国,在今河南方城一带。因此我们在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册上,把鄫定点在河南方城。然而有的学者称之为“曾国之谜”,并认为曾国就是随国,我们不能同意,于是发表这篇“曾国之谜解释”,来说明我们的见解。一九六四年上海博物馆从湖北运沪的废铜中曾拣选出春秋早期的曾子斿鼎,铭文讲到曾的祖先烈曲,这和《世本》所说曾氏出于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之说相合(“曲烈”疑是“烈曲”之误),足以证明我们这个见解是正确的,因此我在这里又写了一段“补记”。
  第六编讲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其中指出了当时大学(辟雍)设有园林和大池,不仅是贵族子弟学习之处,又是公共活动的场所,还是行射礼和习射之处,而这一活动具有练习武艺的性质;它又是举行乡饮酒礼之处,带有敬老、养老、协商大事的性质;更是行礼、奏乐、舞蹈之处,故成为群众娱乐的场所。教师称“师”起于西周时,因为当时大学以练习武艺为主,教师起源于教导军事训练的军官。在这里我还论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认为西周末年太史伯阳父所谈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足以证明《汉书·艺文志》所说阴阳家者流出于羲和之官的说法,是正确的。西周是贵族讲究礼仪、依据礼制进行统治的时代,为此我们对各种重要礼制分别作了探讨,或者作了说明。
  第七编论述了西周后期王朝逐步衰亡及其东迁中原的过程。
  以上七编,其中有些篇章曾作单篇论文发表过,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因为作为单篇论文发表,其中叙事不免有些重复的地方。现在重加补订,全部发表,希望能从此促进西周史这个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更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特别承蒙好友王孝廉教授和吴继文先生的关心,又蒙日本同学高木智见先生提供有关资料,更蒙上海博物馆提供所藏西周时代文物的照片,特此向诸位先生和马承源馆长表示感谢。



导语摘要

  西周时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建都于镐,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杀和周平王迁都洛邑,前后约二百八十年的这一段时间。西周是继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两代的基础上有了光辉灿烂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书即为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对西周的历史的通贯介绍,是了解和研究西周时期历史的较重要的著作。
  本书是杨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撰写,历时四十余年。全书共分七编,分别讨论了西周的开国,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西周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与东迁。全书资料丰富,将金石铭文与文献记载互证,考辨精密,结论详实可靠,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商品简介

  西周时代是指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建都于镐,直到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杀和周平王迁都洛邑,前后约二百八十年的这一段时间。西周是继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两代的基础上有了光辉灿烂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书即为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对西周的历史的通贯介绍,是了解和研究西周时期历史的较重要的著作。
  本书是杨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撰写,历时四十余年。全书共分七编,分别讨论了西周的开国,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西周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与东迁。全书资料丰富,将金石铭文与文献记载互证,考辨精密,结论详实可靠,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1936年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首届至第三届副理事长。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目录

前言1
编 西周开国史1
章 绪论1
一 西周文献的来历1
二 现有西周史料的特点7
三 西周的年代问题12
第二章 周的起源和兴起16
一 反映周族起源的始祖后稷传说16
二 创建国家、振兴周族的公刘时代29
三 建都周原而逐渐强大的公亶父时代40
四 考古发现的“周人克商”前的先周青铜文化53
五 周原遗址所发现的西周文化遗迹59
第三章 周的开拓和克商66
一 季历对山西地区的开拓66
二 文王进军中原和准备克商74
三 武王克商91
附录:假定的武王克商日程表112
第四章 周朝的创建和东征的胜利113
一 武王的建国措施和建都丰镐的政治设施113
二 武王推行分封制和设置“三监”128
三 周公摄政称王和“三监”、武庚、东夷叛乱145
四 周公东征的胜利159
第五章 东都成周的营建和中央政权的创设170
一 迁移殷贵族到洛邑170
二 东都成周的营建及其政治设施181
第二编 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章 井田制的生产方式和村社组织199
一 井田制是古代村社的土地制度200
二 井田制的实行地区204
三 井田制中的定期平均分配份地制度207
四 井田制基础上的古代村社组织211
五 古代村社的公共生活216
六 “公田”(即大田)上的集体生产220
七 《豳风·七月》所见西周的农业生产和农夫生活224
第二章 西周金文所见贵族私有土地制度228
一 天子和公卿对臣下的赏田228
二 田地开始交易和用作赔偿232
三 田地四面封疆的建设237
第三章 论西周时代的农业生产240
一 西周的农业生产工具240
二 西周农田的垦耕247
三 西周农业生产技术254
四 结语260
附录:关于西周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讨论261
第四章 “籍礼”新探288
一 “籍礼”的具体礼节及其性质288
二 “籍田”和“籍礼”的来历292
三 “籍”、“租”、“助”的变化298
四 结语301
第五章 西周时代的奴隶及其从事的生产304
一 西周的奴隶304
二 西周的奴隶从事于农业、手工业和开发山泽等主要生产308
附录:释“臣”和“鬲”312
第六章 西周发达的手工业生产318
一 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发展318
二 西周的铜镜和宗教信仰324
三 漆器工艺的艺术性的发展326
四 原始瓷器和陶器的发展328
五 麻布、丝织及刺绣工艺329
六 琉璃器的炼制331
七 制骨和制蚌工艺331
第三编 西周王朝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
章 西周中央政权机构剖析337
一 太保、太师和长老监护制度的特点337
二 卿事寮和太史寮的职掌343
三 宗周和成周分设卿事寮的问题350
四 西周中央政权机构的特点353
第二章 西周王朝公卿官爵制度的分析359
一 西周王朝的公爵和伯爵359
二 西周金文册命礼中“右”者的分析367
三 总论西周朝廷的公卿官爵制度380
第三章 维护贵族权势的重要官爵世袭制388
一 重要官爵世袭必须重加册封388
二 虢季氏世代为“师”390
三 微氏世代为“史”392
第四章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397
一 周文王重视分封制397
二 周公推行的分封制和乡遂制度399
三 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410
四 天子控制和使用诸侯的制度418
第五章 西周春秋的乡遂制度和社会结构421
一 《周礼》中的乡遂制度421
二 春秋时代各国的乡遂制度431
三 西周时代的“六”、“八”和乡遂制度的关系439
四 乡遂制度和社会结构447
第六章 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454
一 宗庙制度455
二 族墓制度462
三 姓氏、名字制度465
四 族外婚制和贵族的等级内婚制468
五 嫡长子继承制469
六 族长主管制471
七 家臣制度475
八 宗法制度下贵族的各种相互关系480
第七章 西周王朝统治所属少数部族的“荒服”制度483
一 “五服”中的所谓“荒服”483
二 “岁贡”和“终王”的职责484
三 接受分封低下爵位而服事489
第八章 代表贵族政权等级的列鼎制度491
一 作为世袭权力和地位凭证的青铜礼器491
二 列鼎制度的形成497
三编 钟的创制和雅乐的发展501
第九章 规定贵族服饰等级的“命服”制度505
一 贵族服饰的“芾”(、韨)和“珩”(衡、黄)505
二 “芾”和“珩”(衡、黄)的等级507
第四编 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
章 论周武王克商513
一 有关武王克商史料的鉴别513
二 武王会盟诸侯而作《太誓》的目的和作用521
三 决战于牧野而一天内克商的卓越战略527
四 继续平定殷贵族,在洛邑创设国都的远大计划537
五 分路逐步征服南国诸侯的战斗541
六 总论周武王克商的成就546
第二章 释何尊铭文兼论周开国年代553
一 释“惟王初,宅于成周”553
二 释“惟王五祀”兼论周开国年代557
第三章 西周初期东都成周的建设及其政治作用563
一 营建成周的经过和年代563
二 东都成周的规模及其设施567
三 建设东都成周的政治目的和作用573
第四章 西周王朝历代对四方的征伐和防御583
一武王伐东夷583
二周公攻灭东夷的盖(奄)、蒲姑等国583
三成王伐录586
四 康王平定东夷大反和北征586
五 康王西伐鬼方589
六 昭王伐会(桧)590
七 昭王伐虎方590
八 昭王南征楚国大败590
九 穆王伐淮夷和东国戎592
十 穆王伐扬越至九江595
十一 穆王征犬戎596
十二 懿王反击南夷入侵596
十三 夷王伐太原的犬戎597
十四 厉王、宣王伐西戎597
十五 厉王击退淮夷入侵598
十六 厉王击退严允入侵600
十七 宣王伐淮夷601
十八 宣王伐徐方602
十九 宣王伐楚602
二十 宣王伐严允(即犬戎)603
二十一 宣王伐条戎和奔戎606
二十二 宣王败于姜氏之戎607
二十三 宣王伐申戎608
二十四 宣王“丧南国之师”608
二十五 幽王伐六济之戎609
二十六 申、曾召来犬戎攻灭西周609
第五章 西周春秋时代对东方和北方的开发611
一 西周分封诸侯到东方和北方的意图612
二 东方的开发和齐、鲁两大国的形成617
三 北方的开发和晋国的扩展627
附录:韩侯所在地望考635
第六章 《穆天子传》真实来历的探讨638
一 河宗氏祖先神话传说的真实性640
二 周穆王西征史迹的真实性645
三 《穆天子传》所述及周初历史的正确性650
四 关于昆仑和县圃神话的来历656
第五编 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
章 四周时代的楚国663
一 楚的起源及其建国的主要地区663
二 楚和周的关系及其艰苦创业过程669
补记:关于楚公逆编 钟679
第二章 曾国之谜解释682
一 曾国和随国不可能是一国两名683
二 曾国就是文献上的缯或鄫国686
补记:姒姓曾国有两支691
第六编 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
章 西周时代的衣食住行69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