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46.63 6.9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谢彦君 王宁 马波 肖洪根 保继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92378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207765
上书时间2024-10-19
该书集中讨论了旅游教育界、产业界、科学界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知识生产和应用方面的重要和前沿问题,所采用的视角则集中于知识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两个对立统一的取向。该书的主体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旅游知识生产和旅游学科知识溢出问题。旅游学科发展的历史较短,但发展进程却相当迅速。旅游知识的学科内创新和学科外知识贡献问题,一直是旅游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旅游学术界也为此而不断付出努力。 其次,关于旅游知识生产与应用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旅游学科在其发展的历程当中,一直面临拿来主义和内生或本土知识之间的张力。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基本以拿来主义为主;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所引发的旅游知识的“中国范式”的呼声开始出现。本书极好地回应了这一潮流并将视角投向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次,关于旅游知识应用的政、产、学、研关系问题。旅游知识的边界,涉猎面极广,也因此引发了旅游知识在实践应用领域的价值和局限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视角、立场、社会角色的不同所引发的旅游知识应用上的价值判断差异,造成了政、产、学、研方面的明显张力,有时还导致了相互间的消极动能。对此,该书从学理上乃至科学哲学层面剖析了四方关系的实质,试图厘清各方的角色差异,进而给出积极的协调方案。 *后,该书在研究内容和话题范围上还有十分广泛的涉猎,视角新颖,观点独到,认识深刻,权威性也比较突出。
谢彦君,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体验和旅游研究方法。
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
马波,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文化学、旅游制度经济学、区域旅游规划与发展。
肖洪根,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社会学、旅游科学理论、旅游与文化、休闲与社会。
保继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与旅游规划。
日
一、引子:这五年
二、旅游教育40年:不惑之惑
三、代际转换、学术权力与学术传承
四、从圈子走向学派:呼唤与路径
五、学术生态与知识生产
六、大地上的技术和天空中的科学
七、旅游研究的唯真与唯用
第二日
八、外观与内视(1):中国旅游研究
九、学术输出的本体与文化问题
十、外观与内视(2):中国旅游研究
十一、如歌的行板(1):谈学科
十二、如歌的行板(2):谈教材
十三、知识共同体:分形与分野
十四、争鸣:学术大同中的和而不同
十五、大学:制度的张力(1)
十六、校企之链:就业导向的尴尬
十七、大学:制度的张力(2)
十八、本土化与国际化之辨
十九、尾声:未来可期
后记
该书集中讨论了旅游教育界、产业界、科学界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知识生产和应用方面的重要和前沿问题,所采用的视角则集中于知识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两个对立统一的取向。该书的主体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旅游知识生产和旅游学科知识溢出问题。旅游学科发展的历史较短,但发展进程却相当迅速。旅游知识的学科内创新和学科外知识贡献问题,一直是旅游学术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旅游学术界也为此而不断付出努力。 其次,关于旅游知识生产与应用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旅游学科在其发展的历程当中,一直面临拿来主义和内生或本土知识之间的张力。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基本以拿来主义为主;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所引发的旅游知识的“中国范式”的呼声开始出现。本书极好地回应了这一潮流并将视角投向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次,关于旅游知识应用的政、产、学、研关系问题。旅游知识的边界,涉猎面极广,也因此引发了旅游知识在实践应用领域的价值和局限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视角、立场、社会角色的不同所引发的旅游知识应用上的价值判断差异,造成了政、产、学、研方面的明显张力,有时还导致了相互间的消极动能。对此,该书从学理上乃至科学哲学层面剖析了四方关系的实质,试图厘清各方的角色差异,进而给出积极的协调方案。 *后,该书在研究内容和话题范围上还有十分广泛的涉猎,视角新颖,观点独到,认识深刻,权威性也比较突出。
谢彦君,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体验和旅游研究方法。
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
马波,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文化学、旅游制度经济学、区域旅游规划与发展。
肖洪根,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社会学、旅游科学理论、旅游与文化、休闲与社会。
保继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与旅游规划。
保继刚:我有一个学生的论文就是对历史城镇的创造性破坏模型进行修正,这篇论文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的一等奖。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行政干预力量很强,行政干预会避免历史城镇进入后的毁灭阶段。这就是西方理论的本土化过程。我也曾验证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中国是否适用,结果发现,它作为解释模型已经很好用,不需要修正。当然作为预测模型也跟西方一样,是存在问题的,尤其是它的拐点问题没有解决。不过,作为解释模型,好像不需要修正就可以应用。
王 宁:本土化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说要从国学中提炼中国化的概念,把西方的概念全部替换掉。这种观点比较和边缘化。另外一种是说,西方理论解释不了中国现象,国内学者可以找到一些原有理论忽略的变量,或者把模型修改一下。这其实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叫它国际化也好,普遍化也好,本土化也好,实际上就是效度化,即研究要有效度,对现实要有解释力。现在大家反感的是,拿一个模型来生搬硬套,切割中国现实。但这种“食洋不化”现象其实是由研究者的不合格造成的,这种不合格不能成为大家拒绝与国际对话的借口。所以我们要避免两种做法,种是“食洋不化”,就是用外国的东西来生硬地切割中国现实。所有的社会科学都讲究效度,要结合中国的情景。第二种是“食土不化”,就是描述了很多内容,但却不知道本身在世界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何。我老是觉得中国要有世界主义的自觉,要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要有比较的视野,不要孤芳自赏,不要老是“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真正的特殊性没有这么多,可能有很多东西与国外相同,比如现在 90 后的AA 制,已经非常普遍,跟国外是一样的。要避免“食洋不化”和“食土不化”,关键就是要回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效度化、科学化、真理化。
马 波:这是跨时空的。
谢彦君:你说的第二个是“食土不化”,还要加一个“食古不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