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6.91 6.3折 ¥ 59 全新
库存229件
作者吕德文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17281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29189271
上书时间2024-10-19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本书是作者近几年观察基层治理变迁的作品结集。作者竭力呈现基层问题的复杂性,并尝试作出基于经验立场的解释。近些年,基层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既是顶层设计推动的结果,更是基层社会内在动力的变迁结果,乃至于基层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深受影响,概莫能外。本书内容涵盖了对“三农”问题、美好生活、脱贫攻坚、基层秩序、基层减负、干部担当、治理现代化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观察和解释。对于关心基层之大变局,想要深度认识中国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
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主要从事基层治理研究,近年来尤为关注非正规经济、边缘人、灰色秩序等相关议题。已出版《边缘地带的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生活书店2015年版)等著作,是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
序言 基层治理要有自主空间 一、“三农”压舱石 中国社会活力之源 农村的“蓄水池”功能 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附录: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答《中国建设报》记者高洋洋先生 二、美好生活 城乡教育均等化要动起来 农村隐藏的市场潜力 农村私人生活的变革 安顿好农民公共生活 农村青年画像 移风易俗的方法策略 附录:少些人情宴,多些人情味——答《人民日报》记者张洋先生 三、脱贫攻坚 贫困治理的中国经验 基层扶贫的艺术 谁来背产业扶贫这口锅? 后扶贫时代的治理风险 附录:解决相对贫困,聚焦人的发展——答《长江日报》记者李尔静女士 四、基层秩序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新认识 基层治理在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 基层治理转型之痛 基层非正式行政链条 “村霸”的社会土壤 黑恶势力新动向 未成年犯罪与打击邪教 五、基层减负 基层“打乱仗”现象剖析 警惕基层折腾式治理 “留痕”的科学与艺术 开会的艺术 督查来了! 切忌用官僚主义反形式主义 附录:通过治理现代化给基层减负 六、干部担当 “累的累死,闲的闲死”现象溯源 重塑治理生态,建好干部队伍 县乡干部提拔的隐性规则 别拿村干部不当干部 职级并行激励基层干部 “火线”考察干部 诬告与言路 附录:要敢担当,防乱作为 七、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70 年 乡村自治的实践逻辑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破解基层治理“后一公里”困境 基层治理法治化之路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本书是作者近几年观察基层治理变迁的作品结集。作者竭力呈现基层问题的复杂性,并尝试作出基于经验立场的解释。近些年,基层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既是顶层设计推动的结果,更是基层社会内在动力的变迁结果,乃至于基层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深受影响,概莫能外。本书内容涵盖了对“三农”问题、美好生活、脱贫攻坚、基层秩序、基层减负、干部担当、治理现代化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观察和解释。对于关心基层之大变局,想要深度认识中国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
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主要从事基层治理研究,近年来尤为关注非正规经济、边缘人、灰色秩序等相关议题。已出版《边缘地带的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找回群众:重塑基层治理》(生活书店2015年版)等著作,是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
中国社会蕴藏的优秀制度基因,是我们可以避免社会固化的底气所在。 在被誉为能“读懂特朗普为什么能赢”的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中,作者J.D. 万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生活在“铁锈地带”的美国爱尔兰裔白人,在遭遇产业空心化之后,整体陷入贫穷、酗酒、暴力、药物滥用、吸毒、辍学、精神沦丧、阶层固化的悲剧循环中的故事。美国梦曾经是美国人民的骄傲,亦是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追寻的榜样,但是,正如《乡下人的悲歌》所言,美国出了问题。一叶知秋,普通美国人的美国梦之兴衰,对我们有何启示?如果说,是新教伦理和奋斗精神支撑了美国梦,又是哪些制度机制支持几代中国人积极向上的?换言之,是哪些因素在促进中国社会的正常流动? 我们认为,至少有几个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一是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价值的社会,由此导致了高储蓄率、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较高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现象,而这恰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我国虽然建立了养老保障体系,但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今天,家庭为本的价值观受到人口形势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夯实家庭制度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未来。 二是保护性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客观上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近年来性质发生根本转变。简单来说,它从服务于城市汲取农村人、财、物的体制设计转变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制度体系。对于多数国人而言,进城务工、定居和受教育等城市化进程, 仍然是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但是, 就目前的趋势而言,返乡创业或留守农村,亦不失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另一种选择。正在实施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对进一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发挥乡村社会对美好生活的保护性作用有重要意义。乡村虽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它确有实现美好生活的独特价值。 三是完整而多元的经济体系。中国是全世界工业体系为完备的国家之一,这是我们可以保持经济独立自主发展的基础,亦是人们可以有多种就业渠道的前提。更重要的是,中国仍然保留了多元经济形态,这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仅仅是在农业生产领域,我国既有完全面向市场的机械化大生产的规模农业,又有或面向市场、或自给自足,抑或二者兼有的小农经济。多元的经济形态,为不同群体提供了诸多选择。尤为重要的是,多元经济形态恰恰是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等相结合的,他们共同构筑了富有弹性的社会流动体系。 当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接近60%,按照过去相当一段时间的城市化速度,我国将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75%的高城市化率。这意味着,依托于城市化的大规模向上流动将变得缓慢,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实在感可能会减弱。届时,创造一种更为稳妥积极的社会机制,让国人既有条件又有动力去追求美好生活,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我们认为,中国社会蕴藏的优秀制度基因,是我们可以避免社会固化的底气所在。 |
作者博士研究生期间经历过华中村治研究团队严格的经验训练,至今每年仍有长时段的驻村调研,保持着对农村经验的敏感和开放。近年他将研究重点转向城市街头治理、基层体制,对县乡两级运转的逻辑与机制有深刻把握。由于有对县乡村的经验研究和通透思考,他在诸多涉农政策、基层治理、社会问题上都有独到见解。本书是这些思考的汇编,有近一半的篇幅展示的是乡村社会正在经历的大变局,另一半呈现了基层自主性过窄导致的复杂样态。
——杨华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