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9.41 6.8折 ¥ 5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陈春明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80011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171063
上书时间2024-10-19
很长一段时间内,“鲜活”这个词语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鲜活”之于语文,绝非独创的新词,也绝非无人涉足的新领域;恰恰相反,它可能因为滥用而显得陈旧、老套,甚至不合时宜而招人嫌弃。听过许多“鲜活”的课,之后只感觉除了热闹,听课的教师与学生收获寥寥;见过一些“鲜活”的文本解读,感觉除了任性、大胆,很难找到理据的支撑;也曾置身现场,在课堂亲自策划“鲜活”的师生互动,讨论看似激烈,偶尔还面红耳赤,但事后发现那只是一场流于形式而没有灵魂的作秀。
这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鲜活”一词,什么才是“鲜活语文”?
我想,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应该就是一场教师自觉带领学生进行寻根、求真、向善、探美、怡情,进而培育其核心素养的发现和收获之旅。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师生情感碰撞交流后产生的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劳动。在高效的课堂里,透过活泼的情境、活跃的思维和活络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交融与成长,无时不见鲜活的智慧在闪现、流动,并焕发异彩。在这迷人的瞬间,生命变得活跃,大脑显出睿智,个体获得成长,师生因此俱进;在这美妙的时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彼此真情投入,共同创生鲜活的课堂。此时此刻,师生畅通,情理交融,意境和谐,教学相长。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促使新的问题不断显露,新的认知不断产生,新的思维方式不断呈现,新的教学资源不断生成,课堂教学也由此充满着生机,洋溢着活力。与之相应,多元、立体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也由此而生,并成为一种必然和可能。它们共同催生了课程文化鲜活灵动的生态系统。
提炼教学主张乃福建省“十三五”中学名师培养工程的考核标准之一,即通过研究,提炼和概括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主张,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初见考核标准,心下十分惶恐: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一把或能奏效;提炼和概括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主张,甚感倾尽全力也无法企及,只因语文教学思想与主张,大师与前辈早有宏论,如海立云垂,且皆精辟道出语文教学之真谛,值得穷尽一生去感悟、践行;创新与超越,我等只是心向往之,却仅能望洋兴叹。但转念又想,自己从教30余年,积有一些实践经验和粗浅心得,借名师培训平台,经专家引领和自主研修,沉潜于课堂教学,探寻如何体察涵泳,使语文因此而鲜活可感,从“术”起步,冀近于“道”,或有所成。心念及此,也坚定了对“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探究与思考。
成书之前,一些观点尚处于混沌状态,篇章脉络也不甚明晰。感谢导师鲍道宏教授指点迷津,鲍老师为我提供了课程视野,建议重组结构,将课堂教学问题置于课程理论体系的框架中讨论,殷殷之语,高屋建瓴,让我茅塞顿开。感谢导师陈日亮先生,在本书的出版论证会上,陈老师指点我要发挥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特长,谆谆教导,语重心长,令我醍醐灌顶。特别感谢福建教育学院名师培养项目组所有老师在台前幕后的默默付出与全力支持,也特别感谢厦门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和顺昌一中的几位同仁在为我审校稿件时提出的宝贵意见。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定位为“寻绎”,主要阐述核心素养视域下“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论及教学主张的“建构”之前,先尝试史海钩沉,对新中国的课程改革历史沿革作简单的追溯;再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视域,体悟其丰富内涵,并以其为参照系,审视“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逻辑起点、形成路径以及意义和价值。下篇着眼于“践履”,重点观照核心素养视域下“鲜活语文”的实践探索。力求从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角度多元掘进,借此反思“鲜活语文”教学主张之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沉潜于“鲜活语文”之教学实践专题研究,对“鲜活语文”的相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思维和教学过程逐一进行探究。
有幸入选参加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学习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导师点拨,历经“理论学习”“行动改进”“研究提升”的洗礼与推动,逐渐有所开悟。特别是在“研究提升”阶段,笔者申报了福建省教育厅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鲜活语文’之阅读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编号:J2170449),研究过程中,教学理念有所变革,教学方式有所创新,教学主张逐步凝练,形成了一些课例、研究报告和论文,此书的完成,亦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鲜活语文”教学主张》分上下两篇。上篇定位为“寻绎”,主要阐述核心素养视域下“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论及教学主张的“建构”之前,先尝试史海钩沉,对新中国的课程改革历史沿革作简单的追溯;再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视域,体悟其丰富内涵,并以其为参照系,审视“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逻辑起点、形成路径以及意义和价值。下篇着眼于“践履”,重点观照核心素养视域下“鲜活语文”的实践探索。力求从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角度多元掘进,借此反思“鲜活语文”教学主张之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沉潜于“鲜活语文”之教学实践专题研究,对“鲜活语文”的相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思维和教学过程逐一进行探究。
陈春明,顺昌一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师培养对象,南平市名师。参与编写《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要求》《福建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考学科评价报告》。
绪论
上篇 寻绎——核心素养视域下“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
章 钩沉:课程改革历史沿革追溯
节 曲折的探索(1949-1976年)
第二节 从教学话语到课程话语(1977年至今)
第二章 视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
节 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取向
第二节 贯穿课程始终的整体内在品质
第三节 内蕴鲜明的学生主体意识
第三章 建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鲜活语文”教学主张
节 国内外关于“鲜活语文”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节 “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
下篇 践履——核心素养视域下“鲜活语文”的实践探索
第四章 从静态文本走向体验生发——“鲜活语文”之课程观
节 语文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
第二节 师生共同探求语文课程之鲜活途径
第五章 从平等协同走向多元立体——“鲜活语文”之教学观
节 平等、融洽的师生协同关系
第二节 多元、立体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第六章 从品味涵泳走向生活世界——“鲜活语文”之学习观
节 语感的涵泳
第二节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第七章 反思:“鲜活语文”之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节 重新反观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第二节 启悟学生真切感知和体验语文之美
第三节 培育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八章 沉潜:“鲜活语文”之教学实践专题研究
节 “鲜活语文”的相关教学目标研究
第二节 “鲜活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第三节 “鲜活语文”的教学思维研究
第四节 “鲜活语文”的教学过程研究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鲜活语文”教学主张》分上下两篇。上篇定位为“寻绎”,主要阐述核心素养视域下“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论及教学主张的“建构”之前,先尝试史海钩沉,对新中国的课程改革历史沿革作简单的追溯;再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视域,体悟其丰富内涵,并以其为参照系,审视“鲜活语文”教学主张的逻辑起点、形成路径以及意义和价值。下篇着眼于“践履”,重点观照核心素养视域下“鲜活语文”的实践探索。力求从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角度多元掘进,借此反思“鲜活语文”教学主张之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沉潜于“鲜活语文”之教学实践专题研究,对“鲜活语文”的相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思维和教学过程逐一进行探究。
陈春明,顺昌一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师培养对象,南平市名师。参与编写《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要求》《福建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考学科评价报告》。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鲜活语文”教学主张》:
(二)浸润揣摩
古往今来,大家巨擘博览笃学,吐纳珠玉,取譬用事信手拈来,遣词造句巧慧得体,或发警策精辟之论,或扬新颖清雅之声,风雅留存后世,文学文化经典汗牛充栋。仅以诗歌和散文论,其产生与成熟早,历史长,受重视,发展也为充分。古人抒情、言志、记事,乃至交际,无不用此。而从先秦到近代,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也不计其数。面对如此宏博的经典,如何祛除学养不足、知识局狭和识见肤浅的痼疾?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其“养根”与“加膏”喻示我们,要从经典中汲取养分,丰富学识,砥砺德行。推而广之,要多涉猎典范诗文,深切感受祖国丰赡而富于表现力与张力的语言文字,准确领悟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深邃睿智的思想哲理和泓富广博的文化信息,加强汉语言文学与诗文佳作名篇的学习和涵泳,反复浸润揣摩,提升语感。
试以笔者教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从用典艺术的角度,简单分析浸润揣摩、提升语感的教学实践。
教学总体分两大板块,板块一是知人论世,重点介绍词人词作与宋词用典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获得初步印象:词产生于酒席歌筵之间,晚唐五代及宋初的词很少用典,“及至诗人苏轼与赋家周邦彦在词坛上相继出现,始稍稍在词中使用古典,但周氏之用古典多只限于以唐人之诗句为主,苏氏之用典亦远不及辛氏之多而且广”。辛弃疾熔经铸史,驱使百家,笼万物于笔端,化腐朽为神奇,堪称词史上用典出色的词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辛词用典艺术的典范。面对京口北固亭的无限风光,辛弃疾在怀古时,精心选择了跟镇江史实相关的四位历史人物(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以及跟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用以抒发胸中久蓄的复杂情感。
板块二是课堂涵泳,大致分三个步骤:一是学生课外发掘史料,沉潜思考。首先,查找孙权、刘裕、刘义隆和拓跋焘等人与辛词中的怀古之地——京口相关的历史,如孙权在京口起兵,与曹、刘鼎足而立,曾使强敌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的感叹,思考词人怀古之用意。其次,查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相关历史,思考战国名将廉颇的遭遇与宋代词人辛弃疾所抒情感的内在关联。二是让学生虚心静气,沐心而读。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反复吟诵,不断涵泳,将自己整个身心浸润于文本所营造的浓厚氛围之中,为下一步课堂涵泳积情蓄势。三是涵泳辛词的用典艺术。经过前两个步骤的浸润揣摩,在课堂讨论时,学生逐渐领悟辛词多广用典的良苦用心。明确了辛词上片两处用典意在抒发对“千古英雄”孙仲谋与“气吞万里如虎”之豪杰刘裕的倾慕,寄托矢志抗金复国的雄心壮志。下片“元嘉草草”三句两处用典: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庆祝胜利;刘义隆好大喜功,急欲效法,仓促北伐,结果“赢得仓皇北顾”。此处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警示当朝统治者应当记取历史教训,不可急于事功,轻启兵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沦陷区的百姓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词人借此表达民心日去、中原难复的痛心疾首。结尾词人以廉颇自比,内蕴丰富:一是表达忠心。廉颇心系赵国,忠心耿耿,义无反顾;只要朝廷起用,词人当仁不让,定当如廉颇一般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才干。廉颇年事已高,仍能食米饭一斗,肉十斤,披甲上马;词人此时虽已暮年,但仍与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仍可为北伐效力。三是抒写忧虑。廉颇一生战功赫赫,却为奸人所害,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担忧自己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更难能可贵的是,经过课堂涵泳,学生还揣摩出词人对本朝无处寻觅英雄(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沉痛悲慨,甚至推究出词中所蕴含的词人对当朝统治者不识英雄的含蓄讽刺。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