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中国研究·《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外中国研究·《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5.31 4.7折 75 全新

库存1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李惠仪 著 文韬 许明德 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92509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29166927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当我们能说故事,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就有可能解读往事。当我们回首过去,所能讲述的并非是单一且不容置喙的故事,而是能呈现各式各样的叙事与议论,“解读往事”就会变成一个课题。“解读”的概念意味着“往事”具有文本的性质:一个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往往还会掺杂更早的文本。这些更早的文本有可能是口述,也有可能是书面流传的。无论如何,一个文本往往会包含过往的文本所附有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同时,解读的概念把我们带到了古人初对历史产生自觉意识的那一瞬。当古人开始有意识地探寻历史,他们会进而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那么,阐释的结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如何瓦解?对历史的理解有哪些可能?又有哪些局限?换句话说,我们能在什么范围内质疑历史?质疑历史本身又具有什么意义?

这本书试图通过系统研究《左传》(《春秋左氏传》)来探讨这些问题。

《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为什么要把这一部记录了255年间(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68年)各种故事与言论的巨著视为“信史”?尽管以往也曾经出现少数著名的质疑者,其中包括朱熹(1130—1200)、顾炎武(1613—1682)、崔述(1740—1816),但传统论述一般认为《左传》的信史地位高于其他中国早期文献。许多现代学者也继承了这种看法,肯定《左传》是春秋时代的可信史料,把其中记录的历史事件当作事实,并从《左传》的文本中探勘春秋时代的思维方式和修辞风格。在现代通行的杨伯峻的注本里,假如其他早期文献与《左传》有所出入,其他文献往往会被认为是不可靠的。编年的体例、对时间与地点细致的描写,使《左传》的叙事和言辞看起来比其他早期文献更具历史的真实感。人们通常会认为《左传》的历史性与文学性取向不一,甚或互不相容。比如,坚称《左传》写实的人经常质疑屡见于文本中的鬼、神、预言和密谈,而文学史家却乐于把它们视为中国小说虚构手法的开端。《左传》对年月日的关注和大量的细节描述远远超过其他先秦文本。这些细节有时似乎无关宏旨,没有呈现明显的“教训”。仅就此而言,似乎也足以证明《左传》“实录”的美名。

然而,有人相信,读者应该把这些反映史实的特征与构成它的丰富的语汇区分开来。这种想法不免会误导我们。《左传》能否准确地描写史实,似乎是一个无从解答的问题。我们能确定的是,《左传》的文本反映了它形成的时间(约公元前4世纪)里主导的修辞模式与思想潮流。



导语摘要

《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本书通过对《左传》文本进行解读,力图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当古人开始有意识要探寻历史,他们会进以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那么,阐释的结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如何瓦解?对历史的理解有哪些可能,又有哪些局限?本书回答这问题。



作者简介

李惠仪: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198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晚明与清代文学、先秦两汉历史著作等。著有《引幻与警幻:中国文学的情爱与梦幻》。



目录

































 



内容摘要

《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本书通过对《左传》文本进行解读,力图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当古人开始有意识要探寻历史,他们会进以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那么,阐释的结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如何瓦解?对历史的理解有哪些可能,又有哪些局限?本书回答这问题。



主编推荐

李惠仪: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198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晚明与清代文学、先秦两汉历史著作等。著有《引幻与警幻:中国文学的情爱与梦幻》。



媒体评论

“历史”的特质。
――Stephen Davidson

――

――20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