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锺书选唐诗(上下册)
  • 钱锺书选唐诗(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钱锺书选唐诗(上下册)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67.12 6.8折 99 全新

库存2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锺书选,杨绛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整理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628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9元

货号29165086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出版后记(节选)

周绚隆

这本书的名字原来不叫《钱锺书选唐诗》,它是我们根据书稿的内容另取的。杨绛先生在稿子的封面上,原来题写的名称是“《全唐诗》录  杨绛日课”,钱锺书先生又补题了“父选母抄,圆圆留念”八个字,基本道明了它的性质。后来由于钱瑗教授不幸早逝,杨先生就把这部由她亲笔抄录的稿子,赠给了吴学昭老师。吴老师在征得杨先生同意后,抱着学术为公的态度,决定将其公开出版,以供有兴趣的读者研究和参考。

我们很荣幸地得到了出版该书的机会,并受吴学昭老师委托,对书稿做了必要的整理。作为负责这项工作的人,需要对这部稿子的产生过程和它的特点,略作说明。

由于钱锺书和杨绛先生在世时,从未对外提起过这部稿子,学界几乎无人知道它的存在。而它的产生,其实牵涉着一桩旧案。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说:

 

翻译毛选委员会的工作于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锺书回所工作。

郑振铎先生是文研所的正所长,兼古典文学组组长。郑先生知道外文组已经人满,锺书挤不进了。他对我说:“默存回来,借调我们古典组,选注宋诗。”

锺书很委屈。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不是科班出身。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外国文学,教的是外国文学。他由清华大学调入文研所,也属外文组。放弃外国文学研究而选注宋诗,他并不愿意。不过他了解郑先生的用意,也赞许他的明智。

 

虽然钱先生当时心存委屈,但《宋诗选注》的问世,既证明了郑振铎先生有知人之明,也证明“不是科班出身”的钱锺书于古典文学造诣很深。杨先生接着又说:

 

锺书在毛选翻译委员会的工作,虽然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工作并未结束。一九五八年初到一九六三年,他是英译毛选定稿组成员,一同定稿的是艾德勒。一九六四年起,他是英译诗词的小组成员。“文化大革命”打断了工作,一九七四年继续工作,直到诗词翻译完毕才全部结束。这么多年的翻译工作,都是在中央领导下的集体工作。集体很小,定稿组只二三人,翻译诗词组只五人。锺书同时兼任所内的研究工作,例如参加古典组的《唐诗选注》。

 

这两段文字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上世纪后半叶,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宋诗和唐诗选注工作,都是在当时的所领导统一部署下开展的。

这两项工作的终成果《宋诗选注》和《唐诗选》,虽然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但两本书的成书过程和命运却截然不同。具体说来,《宋诗选注》是由钱先生独立承担的。用杨绛先生的话说:“选宋诗,没有现成的《全宋诗》供选择。锺书是读遍宋诗,独自一人选的。他没有一个助手……那么大量的宋诗,他全部读遍,连可选的几位小诗人也选出来了。他这两年里工作量之大,不知有几人曾理会到。”(《我们仨》)杨先生这里说的是实情。虽然选宋诗的难度要更大,但钱先生的工作效率却极高。《王伯祥日记》1956年4月9日曾提道:“翻阅默存《宋诗选》初稿之一部,盖日前所中寄来征求意见者也。”这时候显然才只有部分样稿。1957年6月1日记云:“所中散会时默存以所撰《宋诗选》稿本全部属校读。”接下来从6月3日到6日,每天都有看稿的进度记录,到6日“全稿看完”,7日“午后写信复默存,对所撰《宋诗选》提意见,备明日赴会时面交之”。8日午后“参加本所座谈会,顺以《宋诗选》稿面还默存”。从《王伯祥日记》的记载看,大概到1957年5月,《宋诗选注》就已基本定稿。到出版前,对所选的作者未再做增删(倒是1963年第二次印刷时,迫于当时的特殊环境,删掉了一个诗人——左纬和他的作品)。《宋诗选注》于1958年9月顺利出版,很快就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和读者的好评,成了选本中的经典。

相比之下,《唐诗选》的成书过程要曲折得多,出版也比《宋诗选注》晚了整二十年。从《王伯祥日记》看,文研所的《唐诗选》计划开始于1956年9月,初议定由王伯祥、余冠英、陈友琴、王佩璋四人合作。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工作一度主要落到了王伯祥先生的身上。到1960年初,王伯祥先生的稿子已完成了相当一部分,其2月22日日记中说:“默存来招,即同往冠英家。冠英、友琴都在,即展开《唐诗选》具体工作讨论,篇目大致已由默存选定,约明日友琴来我家商定落墨。”此后1962、1963两年,在《王伯祥日记》中都有关于钱锺书参与讨论《唐诗选》稿子的记录。但据后来成书的《唐诗选》前言说:“本书初稿完成于一九六六年。一九七五年进行修订(重定选目、增补和修订作品注释、作家小传等)。参加初稿和修订的有余冠英(负责人)、陈友琴、乔象锺、王水照同志。钱锺书同志参加了初稿的选注、审定工作,后因另有任务,没有继续参加。”从1966年到1975年,因为下“干校”,这项工作中断了九年。据参与此项工作的王水照先生回忆,重新修订是在地震棚里进行的——那个后来被证实是伪造的所谓回纥诗人坎儿曼,就是这时加进去的。这部稿子在修订时经过了大删大改,钱先生负责撰写的“王绩等十七人”稿子,后只留了王绩、王勃两家,原来所选的诗大多也被换掉了。《唐诗选·前言》里说,其“选录的标准服从政治标准、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个标准估计就是这次修订时提出的,余冠英先生对旧稿的删改应遵从了这一原则。

杨绛先生说:“锺书选诗按照自己的标准,选目由他自定,例如他不选文天祥《正气歌》,是很大胆的不选。”由此看来,经历了十年政治运动磨砺后,对于钱锺书先生1960年代参与“选定”的《唐诗选》篇目,余冠英先生显然认为有些不合时宜了。虽然杨绛先生说“锺书肯委屈,能忍耐”(《我们仨》),但不等于对这些事情会完全无动于衷。据王水照先生说,“文革”后他从上海回到北京,《唐诗选》前言起草好以后(署名是余冠英、王水照),余先生对他说:“钱先生对我们组里都有意见,你的前言给他看看。”钱先生看完前言后,曾给王水照写了五页信,但坚决表示不愿署自己的名。显然,他对后来成书的《唐诗选》是持保留意见的——特别是对其选诗的标准。

……



导语摘要

从1983年到1991年,钱锺书先生遴选、杨绛先生抄录了一部唐诗选稿。杨先生在封面上题“《全唐诗》录,杨绛日课”,钱锺书先生又补题了“父选母抄,圆圆留念”八个字。后来由于钱瑗教授不幸早逝,杨先生就把这部由她亲笔抄录的稿子,赠给了吴学昭老师。吴老师在征得杨先生同意后,抱着学术为公的态度,决定将其公开出版,以供有兴趣的读者研究和参考。

人民文学出版社很荣幸地得到了出版该书的机会,并受吴学昭老师委托,对书稿做了必要的整理。在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这部尘封数十年的唐诗选稿,以《钱锺书选唐诗》的面貌正式排印成书。

 

★ 近四十年从未对外公布的钱锺书唐诗选本。

★ 收录唐诗近2000首的大型唐诗选本。

★杨绛先生历时七载抄录日课,记录钱杨夫妇诗书互动的唐诗选本。

《钱锺书选唐诗》的底本是1983年到1991年间,钱锺书先生遴选、杨绛先生抄录的一部唐诗选手稿,其后近四十年,这部手稿从未对外公布。此次首次出版,人文社编辑部对手稿进行了必要的整理,对照《全唐诗》校勘了诗歌正文,增加了诗人小传和难解语词注释,撰写了出版后记。这部唐诗选本收录诗人308位、诗作1997首,体现了钱锺书先生选唐诗的主观立场和独特视角,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比较全面呈现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状貌的大型选本。此外,杨绛先生在抄录手稿时留下了日期、诗歌评论、书法评论、生活杂记等文字,也体现了钱杨夫妇的品评互动。通过《钱锺书选唐诗》,读者朋友不仅能研习欣赏钱先生选出的可以概括唐诗全貌的2000首诗歌,也能看见两位学人隽永美好的诗书生活。这是一部迷人的充满家庭生活温暖且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出版这部书是我们对钱、杨两位远去学人的诚挚纪念。



作者简介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先生被誉为“文化昆仑”,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特别对于古代诗歌的研究十分精深。著有《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宋诗选注》等,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围城》。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翻译著作有《堂吉诃德》等。



目录

目录(节选)


 


唐明皇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〇〇〇二


宣宗皇帝


瀑布联句 〇〇〇三


则天皇后


如意娘 〇〇〇四


江妃


谢赐珍珠 〇〇〇五


章怀太子


黄台瓜辞 〇〇〇六


南唐后主李煜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〇〇〇七


病中书事 〇〇〇七


蜀后主王衍


醉妆词 〇〇〇九


后蜀嗣主孟昶


避暑摩诃池上作 〇〇一〇


李义府


堂堂词二首 〇〇一一


虞世南


应诏嘲司花女 〇〇一二


王绩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〇〇一三


野望 〇〇一四


张九龄


望月怀远 〇〇一五


咏燕 〇〇一五


宋之问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


 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


 慨然成咏 〇〇一六


陆浑山庄 〇〇一六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寄崔融 〇〇一七


题大庾岭北驿 〇〇一七


度大庾岭 〇〇一八


渡汉江 〇〇一八


新年作 〇〇一八


崔液


上元夜六首(六二) 〇〇一九


王勃


咏风 〇〇二〇


滕王阁 〇〇二〇


杜少府之任蜀州 〇〇二一


杜审言


夏日过郑七山斋 〇〇二二


郭震


塞上 〇〇二三


贾曾


有所思 〇〇二四


骆宾王


在狱咏蝉 〇〇二五


乔知之


绿珠篇 〇〇二六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〇〇二七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录三首) 〇〇二八


登幽州台歌 〇〇三〇


晚次乐乡县 〇〇三〇


张说


山夜闻钟 〇〇三一


邺都引 〇〇三一


王适


蜀中言怀 〇〇三三


沈期


被弹 〇〇三四


州南亭夜望 〇〇三五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〇〇三五


寒食 〇〇三六


贺知章


咏柳 〇〇三七


回乡偶书二首 〇〇三七


王湾


次北固山下 〇〇三八


张旭


桃花溪 〇〇三九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〇〇四〇


崔国辅


怨词二首 〇〇四二


长信草 〇〇四二


丽人曲 〇〇四三


秦女卷衣 〇〇四三


徐安贞


闻邻家理筝 〇〇四四


裴士淹


白牡丹 〇〇四五


陶岘


西塞山下回舟作 〇〇四六


王维


送别 〇〇四七


齐州送祖三 〇〇四七


观别者 〇〇四八


蓝田山石门精舍 〇〇四八


青溪 〇〇四九


渭川田家 〇〇四九


春中田园作 〇〇五〇


西施咏 〇〇五〇


老将行 〇〇五一


桃源行 〇〇五三


洛阳女儿行 〇〇五四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〇〇五五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〇〇五五


过香积寺 〇〇五六


山居秋暝 〇〇五六


终南别业 〇〇五七


归嵩山作 〇〇五七


终南山 〇〇五七


观猎 〇〇五八


汉江临泛 〇〇五八


积雨辋川庄 〇〇五九


息夫人 〇〇五九


鹿柴 〇〇六〇


竹里馆 〇〇六〇


临高台送黎拾遗 〇〇六〇


杂诗三首 〇〇六一


书事 〇〇六一


阙题二首 〇〇六二


田园乐(七一) 〇〇六二


崔颢


王家少妇 〇〇六三


黄鹤楼 〇〇六三


长干曲四首 〇〇六四


祖咏


赠苗发员外 〇〇六五


王昌龄


从军行(七二) 〇〇六六


出塞 〇〇六七


采莲曲(二一) 〇〇六七


长信秋词(五一) 〇〇六七


浣纱女 〇〇六八


闺怨 〇〇六八


常建


吊王将军墓 〇〇六九


题破山寺后禅院 〇〇六九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〇〇七一


新年作 〇〇七一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〇〇七二


送韩司直 〇〇七二


酬李穆见寄 〇〇七二


长沙过贾谊宅 〇〇七三


登余干古县城 〇〇七三


赋得 〇〇七四


戏赠干越尼子歌 〇〇七五


王翰


凉州词 〇〇七六


孟云卿


古挽歌 〇〇七七


寒食 〇〇七七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〇〇七九


夏日南亭怀辛大 〇〇七九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〇〇八〇


夜归鹿门山歌 〇〇八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〇〇八一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〇〇八一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〇〇八二


与诸子登岘山 〇〇八二


晚泊浔阳望庐山 〇〇八三


过故人庄 〇〇八四


岁暮归南山 〇〇八四


舟中晓望 〇〇八五


闺情 〇〇八五


岁除夜有怀 〇〇八六


春晓 〇〇八六


扬子津望京口 〇〇八六


宿建德江 〇〇八六


李白


蜀道难 〇〇八八


将进酒 〇〇九〇


关山月 〇〇九一


长干行 〇〇九一


玉阶怨 〇〇九四


清平调词三首 〇〇九四


梦游天姥吟留别 〇〇九五


金陵酒肆留别 〇〇九七


送友人 〇〇九八


送友人入蜀 〇〇九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〇〇九九


山中问答 〇一〇〇


把酒问月 〇一〇〇


客中行 〇一〇一


早发白帝城 〇一〇一


秋下荆门 〇一〇一


夜泊牛渚怀古 〇一〇二


月下独酌(四首录一) 〇一〇二


独坐敬亭山 〇一〇三


怨情 〇一〇三


韦应物


拟古诗(十二首录二) 〇一〇四


杂体(五首录二) 〇一〇五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〇一〇六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〇一〇六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〇一〇七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


 寄府县僚友 〇一〇八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〇一〇八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〇一〇九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〇一〇九


对雨寄韩库部协 〇一一〇


寄子西 〇一一〇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〇一一一


新秋夜寄诸弟 〇一一一


寄李儋元锡 〇一一一


寄全椒山中道士 〇一一二


西涧即事示卢陟 〇一一二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〇一一三


答郑骑曹青橘绝句 〇一一三


长安遇冯著 〇一一三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〇一一四


出还 〇一一四


除日 〇一一四


过昭国里故第 〇一一五


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


 至沣壖,萦带数里,清流茂


 树,云物可赏 〇一一六


游开元精舍 〇一一六


题桐叶 〇一一七


滁州西涧 〇一一七


温泉行 〇一一七


听莺曲 〇一一八


张谓


春园家宴 〇一二一


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〇一二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〇一二三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〇一二四


包佶


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 〇一二五


戏题诸判官厅壁 〇一二五


李嘉祐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


 因以赠之,时七夕  〇一二七


送严员外 〇一二七


包何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〇一二八


高适


登广陵栖灵寺塔 〇一二九


蓟中作 〇一三〇


燕歌行并序 〇一三〇


人日寄杜二拾遗 〇一三二


封丘作 〇一三三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


 长沙 〇一三三


咏史 〇一三四


营州歌 〇一三四


别董大 〇一三五


送桂阳孝廉 〇一三五


除夜作 〇一三五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〇一三六


游龙门奉先寺 〇一三八


望岳 〇一三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〇一三九


贫交行 〇一三九


兵车行 〇一四〇


醉时歌 〇一四一


赠卫八处士 〇一四二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〇一四三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


 李白 〇一四五


饮中八仙歌 〇一四五


曲江三章章五句 〇一四六


丽人行 〇一四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〇一四九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〇一五三


哀江头 〇一五四


哀王孙 〇一五六


述怀一首 〇一五七


彭衙行 〇一五八


羌村 〇一六〇


新安吏 〇一六一


石壕吏 〇一六二


新婚别 〇一六三


垂老别 〇一六四


无家别 〇一六五


夏夜叹 〇一六六


佳人 〇一六七


梦李白二首 〇一六八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