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20.19 4.5折 ¥ 45 全新
库存124件
作者蒙曼 著,磨铁文化 出品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205668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9146827
上书时间2024-10-19
【再版序】
看过去的作品,有点儿像看青年时代的照片。比着剪刀手,穿着过时的衣裳,乍一看几乎认不出来,自家几时有过这般可笑的模样?可是,再一看,那眉眼,那神情,不是自家又是谁呢?只不过是身形再细些,脸庞再鼓些,嘴角再翘些,看起来都是无足轻重的改变,却又是再高级的美颜相机也打造不出来的模样。
我们年轻的时候,只要不是过分自大的人,任谁听说,你现在这个样子美,都不会轻易承认吧?我们总对自己有各种各样的不满,发型太丑,大腿太粗,笑容太野,这林林总总的问题,难道日后不会一一修正吗?我们都相信,修正了之后的自己才是好的自己。殊不料,若干年之后,浓密的黑发委了地,肥厚的脂肪上了腰,浅浅绽放的笑容里也多了皱纹的加持—我们一直在努力,却终未长成自己理想的模样。非但没有长成,甚至还多了一点“盛年不重来”的惆怅。所以,人生究竟是用来经历的,还是用来修正的?修正了之后,真的就会更好吗?若并未更好,为什么我们还要汲汲于修正?
这些问题,在此次修正书稿的过程中都曾反复回旋于我的脑海,回旋之后,我的态度是保守的—只美颜,不动刀吧。所谓动刀,就是外科手术式的修正,腿短了接骨,腰粗了去脂,乃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样的做法放在书稿上,可能就意味着调结构,换立场,改结论,“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我固然佩服这样每日精进的锐气,却全无躬身践行的勇气,因为这套书出版近十年来,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整个隋唐史学界,对隋代的认识并无突破性进步,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伤筋动骨,实恐得不偿失。
尽管如此,美颜还是必要的。当日木兰凯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曾让多少伙伴惊喜交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确实,洗去十二年征尘的木兰,在伙伴的眼里,不也恍若脱胎换骨一般吗?把这动人的一幕置换到书稿上来,我也权做画眉张敞,弄粉调朱吧。
首要的“美颜”自然是洗其污垢。其中的“污垢”当属隋炀帝陵的位置。史载隋炀帝死后,辗转迁葬雷塘。隋唐时期雷塘的位置久已失载,清嘉庆十二年(1807),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定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的土墩墓即为雷塘隋炀帝陵,并请时任扬州知府伊秉绶立石书碑。阮元为一代学宗,其说一出,几成定论。本书初版之时,也沿袭此说。然天不藏道,地不爱宝,2013年,真正的隋炀帝墓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掘出土,千载之疑,至此冰释。此番修订,自当存真去伪,改用新说。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其他讹谬,此次修订也一并改正。盖史书之事实错误犹如美人之面上污点,这类修正,算是洗了污垢。
其次的“美颜”是增其华彩。原书稿脱胎于“百家讲坛”讲稿,以当时口语成书,虽有“如闻其声”之得,却也有“文不雅驯”之失。此次修订,一律润饰,冀少增文采。这类笔削,散在章章节节,字字句句,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才真正理解古人“推敲”之不易。盖文辞之简陋伧荒犹如美人之粗服乱头,这类修订,算是施了淡妆。
袁枚诗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想来阿婆白发皤然,纵使梳头,难夸云鬓。但洗面施妆,终是爱己尊人之举,其情可感。俾观者知之,不亦乐乎?
蒙曼
2020年3月23日
【序言】
隋炀帝,众人眼中的“大暴君”。可是,谁能否认他的审美价值呢!万丈豪情,千秋功业,再配上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一个不铁面无情的谥号,如此巨大的张力,万人恨,万人迷。
在我家里,妈妈喜欢为隋炀帝鸣不平了。她总对隋炀帝的英雄气概啧啧称奇,也总为他后来的身死国亡叹息不已。每到这时候,我就问她:“隋炀帝可是踩着万民的尸骨去摸天呢,您一个小老百姓,愿意生活在他的统治下吗?”老人家立刻不说话了,但是,到下一次,照样惋惜。
爸爸更有趣。有一天,他推开我的房门,递给我一张皱巴巴的纸,然后说:“我写了一首诗。”我赶紧肃立,拜读。这哪里是一首诗哟!是六首呢,有绝句,有律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诗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隋炀帝。我在**里写过,爸爸是一个有点才子气,又有点英雄气的人。他会半真半假地感慨生不逢时,未能允许他大展长才,而我和妈妈会半开玩笑地打击他,说他有心无力。时也,命也,这不正是人类慨叹的永恒主题吗?
这六首诗就放在我面前。我确信,它们的读者和批判者绝不是我,一定是我那有着清醒头脑和发达情感的妈妈。我还确信,它们终的读者和批判者仍然不是我,因为我已经打算把它们奉献给大家—我的读者们。
《怀古六首》—蒙善泉
南游怀古(一)
春水悠悠秋水长,运河两岸好风光。
稻浪滚滚千顷碧,荷花亭亭十里香。
扁舟浮云织锦绣,绿柳青烟笼画舫。
翁媪黄昏闲来坐,指点晚霞话隋皇。
南游怀古(二)
半江锦帆半江霞,风拂绿草水蒙沙。
扬子浪卷千堆雪,钱塘潮推一线涯。
石头城下听昆曲,虎丘塔侧品新茶。
是游人销魂处,隋堤柳影洛阳花。
甘肃行
祁连山高万木幽,瀚海黄河一望收。
大斗拔谷君涉险,观风行殿草伏诛。
怀远何惧餐风露,睦邻敢忘万兜鍪。
隋筑长城今安在,惆怅遥瞻漠北头。
洛阳怀古
洛城一望春渐深,隋堤漫步忆前尘。
勃兴忽亡
千古,载舟覆舟俱斯民。
炀帝陵
雷塘自古号繁华,碧瓦红墙百千家。
可叹一隅隋皇墓,孤坟老树宿寒鸦。
雷塘行
和风微醺日欲斜,红楼碧野接天涯。
游人或谓春将老,我来雷塘拾落花。
妈妈眼中的隋炀帝在叹息里,爸爸眼中的隋炀帝在诗文里。那么,我眼中的隋炀帝呢?应该就在这本书里吧。很多朋友会发现,和我以前的几本书不同的是,这个前言并未涵盖对隋炀帝的整体评价。也许,如此毁誉交织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的命运,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本来就不该由一篇短短的前言容纳。因此,还请您耐下心来,从头看起。
蒙曼
2012年5月4日
隋炀帝,世人眼中的“大暴君”。可是,谁能否认他的传奇性呢!万丈豪情,千秋功业,再配上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一个不那么庄严肃穆的谥号,如此巨大的张力,真的是使万人恨,也令万人迷。
在市井传说中,他弑父杀兄,荒淫无道,凶残暴虐。在正史记载中,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一个“炀”的谥号,永远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是,君不见,他功业伟大:大运河沟通南北,惠及百代;洛阳城威震东方,名传千古。君不见,他才情绝世:一洗南朝以来颓唐的诗风,直追大气磅礴的汉魏雄风。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一无是处吗?他这个人,到底有几分是魔鬼,又有几分是英雄?
蒙曼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2007年,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史上ZUI年轻的主讲人,先后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唐明皇》《大隋风云》等系列节目,因其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严谨的考证、条理清晰的逻辑,以及敢于质疑的颠覆性史学观点,产生巨大影响,并出版纸质书,风行至今。
甚至让几代学生读者,爱上学习历史、选择了历史专业。
2016年起,连续5年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幽默风趣的点评,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章 悲情天子
第二章 炀帝其人
第三章 杨谅叛乱
第四章 营建东都
第五章 千秋运河
第六章 游幸江都
第七章 扬威塞北
第八章 经略西域
第九章 炀帝西巡
第十章 杨素之死
第十一章 老臣伏诛
第十二章 言者有罪
第十三章 朝廷五贵
第十四章 太子风波
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后记
隋炀帝,世人眼中的“大暴君”。可是,谁能否认他的传奇性呢!万丈豪情,千秋功业,再配上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一个不那么庄严肃穆的谥号,如此巨大的张力,真的是使万人恨,也令万人迷。
在市井传说中,他弑父杀兄,荒淫无道,凶残暴虐。在正史记载中,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一个“炀”的谥号,永远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是,君不见,他功业伟大:大运河沟通南北,惠及百代;洛阳城威震东方,名传千古。君不见,他才情绝世:一洗南朝以来颓唐的诗风,直追大气磅礴的汉魏雄风。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一无是处吗?他这个人,到底有几分是魔鬼,又有几分是英雄?
蒙曼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2007年,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史上ZUI年轻的主讲人,先后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唐明皇》《大隋风云》等系列节目,因其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严谨的考证、条理清晰的逻辑,以及敢于质疑的颠覆性史学观点,产生巨大影响,并出版纸质书,风行至今。
甚至让几代学生读者,爱上学习历史、选择了历史专业。
2016年起,连续5年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幽默风趣的点评,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章 |悲情天子|
隋炀帝,一个中国历史上备受唾骂的皇帝。在市井传说中,他弑父杀兄,奸母淫妹,凶残暴虐。在正史记载中,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一个“炀”的谥号,永远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千百年来,他已经固化成为人们心目中昏君与暴君的典型。
君不见,大运河沟通南北,通波千载;洛阳城威震东方,千万名城。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一无是处吗?他这个人,到底有几分是魔鬼,又有几分是英雄?
一、英雄天子
隋炀帝是何许人也?很多人想都不用想,就会说:昏君,暴君。要不怎么会那么快就搞垮了大隋朝?要不怎么会留下那么多荒淫无耻的传说故事?要不怎么会谥号为“炀”?按照《逸周书·谥法解》,“逆天虐民曰炀”。一个皇帝,又好色,又违礼,又虐民,又逆天,这不是昏君、不是暴君是什么?
没错,隋炀帝作为昏君、暴君的骂名从隋末农民起义时就传开了,而且一直被骂到今天,骂了一千多年。但是,现在总结隋炀帝,我倒想给他几个新评价。
,理想高。
第二,精力好。
第三,功业大。
第四,才情美。
先看点,理想高。隋炀帝的理想是什么?一句话,就是要建立“轥轹轩、唐,奄吞周、汉”的伟大业绩,当一个“子孙万代,人莫能窥”的千古一帝。所谓“轥轹轩、唐,奄吞周、汉”,就是要超过轩辕,超过唐尧,超过西周,也超过两汉。轩辕黄帝和唐尧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圣王,西周和两汉则以统治时间长著称。这四个时代,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盛世,隋炀帝若是超过他们,那确实算得上****了。再加上“子孙万代,人莫能窥”,那就是后无来者。一个皇帝想要让自己的功业****、后无来者,当然称得上是理想高了。
这句话说得很豪迈,问题是,它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两句话出自《隋书·杨玄感传》,是唐朝建立之后,魏徵等人修《隋书》时对隋炀帝的总结。换言之,这是他评价而不是自评价,不能完全采信。要全面评价隋炀帝的理想,还得看看他自己怎么说。
隋炀帝自己倒是没怎么公然谈论过理想,但是,他的年号透露了他的心思。隋炀帝的年号叫大业。所谓大业,就是千秋万代的伟业,用这样一个年号,足以显示出统治者的雄心壮志。
事实上,当时议论这个年号的时候,有人提过反对意见,说大业的“业”字(繁体字作“業”),可以拆成一个“苦”字和一个“末”字。所以,“大业(業)”就是“大苦末”,苦而且末,很不吉利,让隋炀帝换一个。可是,隋炀帝不信邪,坚决不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成就一番大业,在隋炀帝心里有多重的分量。一个皇帝有这样的人生理想,难道还不叫理想高吗?
再看第二点,精力好。再高的理想,也要靠人去实现。因此,理想越高,人要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大。对于这一点,隋炀帝非常清楚。他可不是一个懒惰的皇帝。他说:“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南朝的皇帝为什么不行?因为太宅,太娘娘腔了,整天涂脂抹粉坐在深宫里,对外界一点都不了解,对老百姓的事情一点都不知道,这怎么行呢?
隋炀帝瞧不起端坐深宫的皇帝,他下定决心,要充分接触社会。所以,从上台开始,隋炀帝就不停地四出巡游。在位十四年间,他三下江都,四巡塞北,还有一次西巡张掖。大规模、远距离的出巡就有八次之多,在西京大兴城和东都洛阳之间往来更成了家常便饭。
唐史学家岑仲勉先生曾经做了一次统计,隋炀帝在位十四年中,待在大兴城的时间累计只有一年多,在东都洛阳的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年,其余时间都在各地巡游,他的人生就是在路上。这得多充沛的精力才能做到啊!
再看第三点,功业大。隋炀帝有如此高远的理想,再有如此充沛的精力,当然要建立一番不世出的功业。
隋炀帝有什么功劳?他的所有功绩中,影响深远的是两项大工程,一个是营建东都洛阳,一个是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为什么要营建东都洛阳?那是要把隋朝的东、西连在一起。他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那是要把隋朝的南、北连在一起。要知道,隋朝本来是由原来西边的北周、东边的北齐还有南边的陈朝三部分组成的。隋文帝时候,虽然用军事力量把这三部分捆绑成一个统一体,但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裂痕还相当明显。怎样才能让这三部分真正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呢?隋炀帝给出的答案就是营建洛阳城和开凿大运河。
随着洛阳城的修建,隋朝在东部有了一个稳定的据点,从此,两京密切往来,对东方的整合就容易了不少。而随着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南、北两部分终于有了一条连在一起的大动脉。从此,贸易流通、人员往来的洪流势不可当,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才形成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再也不能截然分开。这样一来,隋朝的统治就稳固下来了。
要评价一件事业是不是足够伟大,除了看它的当前价值之外,更要关注它的长远价值。在这一点上,东都洛阳和大运河都无懈可击。这两项工程不仅对隋朝有用,对继之而起的唐朝也有用,而且可以说是更有用。唐朝跟隋朝一样实行东、西两京制,武则天时期干脆定都洛阳,把洛阳作为重要的政治中心。而大运河也继续发挥着沟通南、北的功能。
到唐朝,南方经济和文化飞速崛起,当时的人力和物力,就是通过大运河这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唐朝东北部地区的土地、财富都被割据的藩镇把持,不再上供给中央了,这让唐朝损失了的财源。但是,就靠着运河输送过来的东南财富,远在西北地区的李唐朝廷硬是又生存了一百五十年,这就是大运河的伟大作用!所以,唐朝后期的人提起大运河,都不由得流露出感恩之心。其中,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流传广:“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把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江南经济中心和北方政治中心的功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这也算得上对隋炀帝的赞美了!
再看第四点,才情美。在《沁园春·雪》中评价古代君主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确实,人无完人,中国历史上,有为的君主,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往往在才情上稍逊一筹,显得无趣。而有才情的君主,比如李后主、宋徽宗,又往往在政治上糊涂荒唐,显得无能。能够把功业和才情集于一身的皇帝,在历史上非常难得,唐玄宗算是一个代表,如果要再找一个代表,那就应该是隋炀帝了。
唐玄宗突出的特长是音乐,而隋炀帝突出的特长则是赋诗。要知道,隋炀帝生活的时代,还是宫体诗大行其道的时代,所谓宫体诗,就是在内容上偏重写宫廷生活和男女爱情,在形式上追求辞藻华丽,在格调上则比较轻佻甚至下流。这是当时诗坛的主流。但是,隋炀帝一出手,马上境界就不一样了。
即便在西巡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隋炀帝也照样诗兴大发。其中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流传至今,堪称代表:“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这首诗还是写宫廷生活,男欢女爱吗?不是的,它是写大漠风光,英雄豪情。它还是堆砌辞藻,无病呻吟吗?也不是,它质朴凝重,大气磅礴。这首诗一扫宫体诗的淫靡之气,让人一下子想起了魏武帝曹操的慷慨悲歌。按照当时人的说法,“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大意是说,隋炀帝在非常华丽的状态之中,追求一种素雅的境界,就好比在万花丛中开出了一朵清新的芙蓉,他一洗南朝以来颓唐的诗风,而追求一种诗的本真的境界。他让诗超越了宫体诗纤靡的风格,而且直接接上了大气磅礴的汉魏雄风。
如果在隋朝只讲一个代表性诗人,那应该就是隋炀帝,他是当时写诗质量的人。而如果要讲一个产的诗人,那仍然应该是隋炀帝。因为隋炀帝现今留下来的诗一共是四十余首,在所有隋朝诗人里也是排名。
一个有为的皇帝,能够同时成为当时伟大的诗人,这还不意味着绝世的才情吗?事实上,就是一代圣君唐太宗李世民,对隋炀帝的诗才也非常佩服,佩服到什么程度?别看他整天跟大臣探讨隋炀帝为什么亡国,但是私下里,他又把隋朝的乐工请回来,让他们把隋炀帝的诗谱成曲子,在宫里演唱。这说明唐太宗虽然在政治上是隋炀帝的对头,但在诗才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粉丝呢!
二、****
如此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精力过人而又功勋卓著的皇帝,怎么会成为亡国之君?而且,只统治了十四年,还留下了那么多的骂名。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我觉得,正是因为隋炀帝太能干了,因此也太急躁、太骄傲,把好事办坏了。
先看太急躁。隋炀帝不是有****、后无来者的远大理想吗?他需要把这理想变成现实。理想是奋斗出来的,那就全国人民总动员,大干快上吧。隋炀帝一上台,那些彪炳史册的大工程就连续上马,老百姓都被分派到各个工地劳动去了。
就拿隋炀帝时期著名的三项工程来说,大业元年(605)修东都洛阳,总计用十个月的时间,每月用工两百万;大业三年(607)修长城,发丁百余万;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610)修大运河,累计用工三百万以上。
把这些林林总总的工役加起来,大业年间老百姓的负担到底有多重?唐史学者胡如雷先生曾经做过一项估算。他说,从仁寿四年(604)隋炀帝即位,到大业八年(612)次东征高句丽,八年之间,隋炀帝一共兴修了二十二项大的公共工程,总共动用的人力达到三千零一十二万人次。要知道,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才四千六百万,八年时间就动用了三千多万人次的劳力,每年平均征用四百万左右的劳动力,占到了总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几乎就是全国成年男丁的总数了,这不是滥用民力吗?
隋炀帝为什么如此疯狂?一言以蔽之,太急于求成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恨不得一天就跑步进入太平盛世,完全不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谁受得了呢?
人的心情如果急躁,脾气就容易暴躁,不体谅人情。隋炀帝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是个超人。但是,全国人民大多数并不是超人,而是普通人。无论是智力、体力还是精力都不如他。但是,隋炀帝可不体谅这一点。他觉得,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换言之,只要他想得到,老百姓就必须做得到。如果谁做不到,那就是不努力,就是游手好闲,就要加强管教。这样一来,老百姓惨了,每天都要超负荷劳动,稍微一松懈,监工的皮鞭就下来了。
隋炀帝这样蛮横的结果是什么?是劳动人民的大批死亡。按照史书记载,营建东都洛阳,“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修长城,“死者十五六”;挖大运河,“死尸满野”,河挖到哪里,运送尸体的车子就跟到哪里。隋炀帝的理想不是要建立****、后无来者的太平盛世吗?可是,现实居然是男丁尸横遍野,妇孺哀哀无告。理想如此丰满,现实如此骨感,真是莫大的讽刺。
隋炀帝的理想和现实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说到底,不是他的理想错了,而是他实现理想的节奏错了,操之过急。
隋炀帝实行这样的急政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