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1.85 5.7折 ¥ 56 全新
库存391件
作者(澳) 奥南朵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31199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29124557
上书时间2024-10-19
缘起 让生命绽放
次来到坐落于印度的静心院,是三十多年前。直言不讳地说,那里的布道让我心存疑虑——如果你可以如其所是地接纳一切,那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以下节选自布道者的回答,同时也构成了本书的基础:生命本身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它是去经历、去享受的神秘之旅。你创造了所有的问题,因为你害怕享受生命,你害怕活出生命的精彩。问题给你带来了保护——反对生命、反对喜悦、反对爱。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怎么去享受?我的生活满目疮痍。我怎么去享受?我千疮百孔。我烦恼千万,又如何去爱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我闲愁万种,又怎样去跳舞,去歌唱?这不可能!”你可以找到不去歌唱、不去跳舞的理由。你的问题,给你带来了回避的机会。
深入问题去看,你将发现它们都是虚构的。
即便你真的有问题,并且切身地感到它是真实的,我会说,这是可以的。我为什么说这是可以的?因为当你真切地感受到这是可以的,它就消失了。当你对你的问题说出“这是可以的”那一瞬间,你就停止了给它能量。你接纳了它!你接纳问题的瞬间,它就不再是问题了。只有当你拒绝时,问题才会成为问题。当你说“它不应如此……”而它本然如此,问题就变得更有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这样说。人们带着自己的大问题来到我身边,我说:“这是可以的,这非常好,接纳它。”“你需要接纳,去爱自己。”我能够理解,奥南朵说:“这太疯狂了,你不停地说‘这是可以的……没有问题,只需要……’!如果你再说,我会尖叫!”
你已经尖叫一生了——无论你是否尖叫,都毫无意义。到目前为止,你除了尖叫没有做过任何别的事情。有时大声嘶吼地尖叫,有时默不作声地尖叫,但是你一直在尖叫。我就是这样看待人们的——尖叫的人们。他们的心在尖叫,他们的整个存在都在尖叫。但是这毫无帮助,你可以尖叫,但是这无济于事。
试着去理解,而不是尖叫。试着去看到我在告诉你什么。我告诉你的不是理论——就是事实而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了解这个方式。如果我可以做到没有问题,你为什么不可以呢?接受这个挑战。我和你一样都是平凡的人,没有任何异于常人的神奇力量。
我非常普通,如同你一样。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你不能对自己说没问题,而我全然地对自己说没问题。你不断地试图改善自己,而我没有试图改善自己,我说过“不圆满就是生命的形式”。你试图成为完美的,而我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
所以我没有任何问题。你接纳了你的不完美,问题从哪里来呢?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说“这是可以的”,问题从哪里来呢?你接纳了局限,问题从哪里来呢?问题衍生于你的不接纳。你无法接纳你现在的样子,因此问题产生了。你总是无法接纳你现在的样子,所以问题如影随形。
你是否能够想象,有一天你可以接纳,可以全然地接纳你的样子?
如果你可以,那为什么不现在就去做?为什么要等待? 为了谁?为了什么?我可以接纳我自己,就在接纳的当下,所有的问题都消失不见了。就在这个当下,所有的担忧消失不见了。这并不是说我变成完美的,而是我开始享受我的不完美。没有任何人可以成为完美的——因为成为完美意味着彻底的死亡。完美是不可能的,只要生命继续,就会不断有新问题出现。
所以,脱离所谓问题的方法,就是接纳生命当下所呈现的样子,活出你的生命,享受你的生命,以生命为乐。下一个片刻你将会愈发喜悦,因为它来自这个片刻;再下一个片刻你将会愈发喜悦,如此往复,你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喜悦。你喜悦,并不是来自自我改善,而是通过活在每一个当下!
前言 “是”能够改变你的人生
“是”能够改变你的人生。“是”改变你生活的质量。
因为对生命说“是”,对生活带给你的一切说“是”,就是与生命一同流动。
对生命说“不”,就是想要改变现实本然的样子,那是抗争、挣扎,那就是活在地狱当中。
无比简单却又无比真实。
对于头脑而言这太简单了,头脑会说:“我的问题都太复杂了,没有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法。”然而这本书并不是给头脑的。好吧,在很多问题上,头脑都会局限于试图解释清楚问题的过程,但是从本质上来说, 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给你的头脑增加“知识”。这本书是给你的存在本身的,是为了触碰你的另外一个部分,这个部分的你知道,你的生命一定还有超越头脑所能理解的范畴。
这本书是鼓励你去体验,鼓励你踏出被你的头脑局限的舒适区去冒险,去体验你内心一直怀疑的事情——你远远超越你的头脑。
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去连接、体验你生命中存在的其他维度——超越头脑的维度。
头脑和制约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活在头脑里。头脑是储存所学知识的仓库,为了分析、计算、比较,为了成为具有逻辑化、理性、有效率和聪明的人,我们需要这个部分。这是大脑当中思想的所在地,包含有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
头脑当然非常重要。事实上,它已经重要到所有的教育都集中在发展头脑之上。它已经到了占据我们的程度——我们相信我们就是自己的思想,不是吗?
头脑也包含了我们无意识地从他人身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包含了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积累的是非观念:我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标准。
这些无意识的想法、信念、价值观和偏见,是我们从他人身上获取的,并非来自个人体验。在本书当中被称为“制约”。
这种制约无疑是由头脑操控的,在我们毫无觉知的情况下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影响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我们看待、诠释事物的方式,我们的感受,以及我们对人、对境况的反应。科学研究表明, 我们 90% 的行为都是被无意识操控。
我们通常不会给予太多关注——我们允许头脑自行运转,自以为我们流露出的每一个机械式的评判、反应和情绪都是我们本身,是我们的想法和经验。我们很少会停下来质疑一下,这真的是我们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真相吗?
头脑也是“小我”的居所,小我是由所有我们认为自己是谁的观念集合而成的——我们的身份、我们希望他人如何看待我们、我们呈现给这个世界的面相。
因为我们是如此认同于头脑,以至于它已经开始运转我们的人生。因此,了解头脑如何运作对我们将很有帮助。
头脑是如此卓越的工具,它善于将信息拆分,分割成碎片进行分析,将碎片进行比较、对照。好与坏、高与低、亮与暗、昼与夜……这就是头脑的天赋,它拥有分析、比较的能力。它的专长就是与客观世界周旋。
然而,生活中有如此多的主观体验的质量是基于“整体”之上的,例如听音乐、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做爱、身处大自然、享受一顿大餐。为了完全投身于欣赏这些片刻的美好与不可思议之中,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所有感官,打开对于整体经验的接纳性。假若通过头脑机制去体验,它会将所有一切分解成碎片,我们也就错过了整体的感官之美。
例如,如果你在用餐的时候去计算面前食物的卡路里, 分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否平衡,甚至与之前一餐相比较,你怎么享受这美食呢?虽然你吃着食物,却没有临在于你的舌头与鼻子,你在你的思想里,这是全然不一样的体验。通过头脑去体验美食盛宴,就如同使用声谱分析仪来聆听音乐一般。头脑总是干涉我们的感官体验。也许你与朋友漫步于乡
间小路,谈论着其他的地方、其他的情境、其他的人……你看着大自然,然而却不能临在于你的眼睛、耳朵和鼻子。你在思想和谈论之中,所以你错过了你置身的大自然,错过了感官体验。为了头脑思想错过了奇妙无比的片刻。即便当我们独处时,我们也在思考,陷入与自己的对话之中。我们极少会全然地临在于当下,临在于感官体验,而一旦经验过, 你就会知晓个中差别。
其实头脑没有能力放松于当下的喜悦里。它无法安静,它的言语将你抽离于当下的体验。甚至当我们评论着美好的事物时,我们也在将这一切美好与过往的体验比较着。因此,即便头脑对于客观事物具有价值,然而它并不是主观体验的工具。所以为了活出“完整”的人生,仅有头脑是全然不够的。
体验者
大自然也赋予了我们大脑其他的维度,包含体验感受的领域。这个部分是头脑无法领会、理解(掌控)的。
相信你自身也有体会:当你在驾驶时突然遇到后方超车,你会在毫无思考空间的情况下急速调转方向或者猛踩刹车。或者当你烹饪时,热水或热油溅到脸上,你的眼睛会在头脑识别出危险之前就紧闭。所以大脑的思维与本能是分离的两个部分。
不久以前,我们以左脑和右脑来描述大脑。左脑,也被称为头脑,是智力的所在地——掌管着逻辑、推理、分析、语言、科学、计算等等。右脑兼具了我们的感官功能,是直觉的所在地——包含非逻辑的部分,自发性、创造力,以及感官体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大脑的不同区域在位置上并没有那么清晰的界定。
为了方便认知,本书当中涉及“头脑”时,谈论的是大脑中自动思维的部分——喋喋不休的领域。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机器人,或者 MP3 播放器。涉及“体验者”时,我所谈论的是大脑当中能够觉察到身体感官体验的部分。
“体验者”的定义就是,临在于此刻、当下。不幸的是, 我们极少用到这个部分,因为我们如此习惯于允许头脑的自动思维无限运转,不论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然而如果你保持觉察,你会发现头脑总是活在过去或者未来——那不请自来的思维总是执着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可能会发生的一切。我们的关注力不可能同时落在过去和未来。
如果我们的关注力全然地投入当下的体验之中,它是不可能留恋过去和未来的思绪的。如果我们思考着过去或者未来,陷入头脑的自动思维当中,我们就无法体验当下的片刻。头脑无法活在当下,除非我们刻意地运用它,让它发挥
其独有功能,例如计划和分析。当我们有意识地使用头脑,我们就是在当下使用它,它就无法自行运转。你可以为了某个特定目标运用头脑去看到过去或者未来,如果你有觉知地去使用,你就是活在当下的。这与头脑漫无目的自行运转时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个中差别,例如,当你觉知到你在当下时,你的呼吸和面部表情都会更加的放松。
所以在本书中,当我谈论头脑时,我并不是指“有意识地使用头脑”。当我想表达这个含义的时候,我用的词语是“觉察”,如“觉察你的头脑当中发生着什么”,或者“觉察你的身体内发生着什么”。
但是,正如我们深有体会的,头脑似乎还有“属于自己的头脑”。它并不受制于我们的控制,甚至可以掌控我们。它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永不停息地运转着。这简直荒诞无比。当我们不需要使用双腿走路的时候,它们不会走路;当我们坐着的时候,它们不会继续迈出走路的步伐。但是当我们不需要使用头脑时,它并没有停下来——它继续自行运转着,播放着陈旧的录音和电影,以过往的经历比较、对照着所有你遇到的人,体验到的事物,或者憧憬着的未来,为明天制造着恐惧……它从不会停下来。我们甚至允许头脑成为我们的主人, 即使在我们不需要的时候也支配着我们。
所以体验者是什么?它是大脑当中反应当下真实体验的部分,与头脑不同,头脑的运作依赖于来自过去、他人的观念和信息。
体验者会对当下感官和心接收到的信息给予反馈。科学研究显示,心律会根据当下体验到的感受而变化,这些信息以神经信号的方式直接传输至大脑,由大脑做出回应。
大脑接收、反馈来自感官和心的信号的部分,有别于大脑当中信息处理的部分。体验者在信号传递到心智处理中心之前即做出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在头脑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之前,我们的“直觉”已经灵光一现了!
作为大脑当中感知的部分,体验者就是我们的创造力、欣赏美的能力、对未知的惊奇感以及自发性的中心。这就意味着它也是我们天赋恩惠以及直觉的发源地。然而这些品质对于苦苦挣扎于市场化经济的芸芸众生而言却并非至关重要。因此体验者并没有在我们的教育当中获得关注。但是这些品质对于我们的存在而言却举足轻重,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喜悦、放松与和谐。
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些品质在社会当中也是很有帮助的,不论任何领域,高 EQ 的人似乎比只具备高 IQ 的人更容易成功。EQ 是情绪智能商数的简写,它意味着更加能够觉知到自我感受,对他人的感受更具备同理心,能够平衡情绪,提高生活品质。这些都来自当下的情况,所以 EQ 本质上来说就是体验者的一个功能。
体验者因为不被过往羁绊,从不迟疑、怀疑或者比较, 没有二元对立,它就是“知道”,它就是直觉。我们都有过类似体验,某个瞬间我们就是知道什么是对的。
这样的瞬间可能是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惊艳所征服—— 观赏美丽的日落、倾听音乐,内心无缘由地充满着无以复加的喜悦和平和。有时候是小宝宝或者小动物看你的眼神;或者是见证了大自然的奇迹——新生命的诞生、绽放的花朵、静谧的森林、海边阵阵微风;或者是大餐之后坐在你爱的椅子上休息;又或者是激烈运动后的放松,仿佛踏入了另一重仙境—— 运动员们将它称为“突破极点”。
如果你再度回忆这些片刻,你会觉察到你的感受仍旧鲜活生动,同时单纯又透彻——不复杂、不混乱。这就是当时的实际状况,纯粹的清晰。同时你感觉到“对”了——没有迟疑不决、没有半信半疑。你感受到的是与世界合一,与自己合一。头脑似乎停止了,因为你完全融入当下的体验之中。那一刻,就是一切。如同时间已停摆。这意味着在这样的片刻里, 你身在体验者那里,而非你的头脑当中。
如果你想想看,你会发现生命无非如此。生命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片刻。过去的已经过去,未发生的还未发生。因此所有的神秘家都说,这个当下就是我们仅有的现实。投入更多的关注给体验者,就是学会活出人生,更多地回到当下,回到真实的时光。
体验者的另一个品质就是:它不会寻找错误。它不会制造问题,因为它并不比较,它就是单纯地对当下做出回应,没有任何“事情应该如何”的成见。
观念、比较、评判和偏见都属于头脑的领域。头脑的本职就是分析和比较,所以它以二元化运作,比较不同的事物。它会怀疑、迟疑、困惑、担忧、批评、抱怨、指责。如果你密切观察头脑的自行运作,会发现它总是聚焦在错误上。找到缺点,制造麻烦,这似乎就是它的天性——全年无休的麻烦制造工厂。
体验者在每一个当下都是崭新的,所以它时刻开放,去欣赏滋养的、满足的一切,看得到每个人、每个境况当中的独特和美。它无法评判,因为它不会比较——那是头脑的功能。你能够想象更多地以体验者的角度深入生活吗?拥有那
些能够全然改变你的感受、你的生活方式,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的品质。
体验者有时会被称为“心”,然而我选择不使用这个词, 因为它总是被联系到情绪和情感上面,然而情绪和情感其实都是头脑取向的,因为它们都是由思绪所触发。
所以,我们拥有头脑——思考和推理的地方,收集和储存信息的地方,小我和智力的家。它以分析和比较来运作。当没有特定目的时,它就会无意识地穿梭于过去与未来。它热爱制造问题,因为无事可做时它会闷得发慌。
我们也拥有体验者,它感知、回应当下的情况,如同一切都是崭新的,它凭直觉做出回应,没有比较、分析,没有迟疑。它的运作是单纯的、自如的、轻盈的、喜悦的,当我们身处这个空间,就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因为这个空间仅存于当下。大自然赋予我们两者,因为我们同时需要这两者帮助我们活出本应属于我们的满足、圆熟的一生。然而,也许是因为我们太熟悉使用头脑,活在头脑当中了,我们似乎总会觉得怅然若失,觉得生命好像缺失了什么。
我们的存在还有其他的维度,超越头脑和体验者。这关乎奥秘的灵性意识,这一部分让我们体验到,我们是那浩瀚海洋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分离的个体、不是彼此孤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体创造里的不同表达形式。
本书中的建议是通过发展内在的体验者来帮助你获得平衡。如果你感兴趣,它们终将带你走向深远,走向超越。
忠告
尝试新观念,头脑将会不舒服。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它习惯掌控,根据已积累的观点和信念运转你的人生。这里建议的一些练习会将你带入超越头脑的空间,会质疑头脑坚信的信念和态度。
你要觉知到头脑会继续尝试、继续干涉。尽管你有意愿去尝试这些建议,你也可能会发现头脑浮现这样的想法:“太蠢了。这解决不了我的大问题。”或者:“我现在没时间做这些,有更重要的事情等我去做——找时间再做吧。”
当你觉察到这些时,感谢你的头脑(毕竟它只是在保护你不要踏入它不了解的领域),告诉头脑它现在可以歇一会儿,你会回来找它的。这可以帮助你成为头脑的主人。头脑是个绝妙的仆人,但是我们也知道它是个很糟糕的主人,它永不停息地运转着,告诉你该如何生活,从不给你任何空间让你单纯地活着。
而且,你的头脑将会因为你去探索体验者而得到休息, 它会变得更加明朗、犀利。你不会有任何损失。
这取决于你,你可以继续只凭借头脑生活,舒适但受到限制,如同在世间梦游一般。或者,你可以冒险踏出头脑的舒适区,花一些时间探索你的体验者。摆脱头脑的限制需要付出努力,但是这会谱写出属于你的生命之舞。
对生命说“是”,就是对生活带给你的一切说“是”,与生命一同流动。“是”既不是顺从,也不是否认,而是接纳。接纳就是看到你是有选择的,如何过自己的人生是你的责任,不是他人的责任。接纳并不是说我们不再改变,它反而允许自然成长的发生,不是揠苗助长、强迫成长。
对生命说“不”,就是抱怨、指责,希望事情改变。想要改变现实本然的样子,那是抗争、挣扎,那就是活在地狱当中。对生命说“是”,意味着寻找那些对的事情——让你满足、给你带来滋养的事情。这需要你对自己的态度负责,需要你主动做出选择。这会给你带来享受喜悦的可能,你每一天都在选择快乐。
对生命说“不”,意味着聚焦在错误的事情上,聚焦在问题和艰辛上。这是把责任推了出去。指责和抱怨对你来说容易多了,但你永远都会是一个受害者,当然也无法全身心地活出喜悦的流动。生命何其短暂,为什么要浪费在无谓的“问题”和你自己的麻烦事上?
【澳】奥南朵(Anando)
全球心灵导师,被誉为“心灵成长领航员”。英国ASHA基金会女性成员,全球具有影响力和启发性的成功女性。因内心充满紧张和压力,开始追寻自我成长,致力于静心和蜕变技巧的研究。她的生命经历淬炼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并用自己生命蜕变的实例帮助许多不同肤色和年龄的人找到了内心渴望的喜悦和生命力。
奥南朵在中国的工作坊主要有:“让生命绽放”“财富与自由”“绿宝石:疗愈内在孩童”“红宝石:男人与女人”“深度个案疗愈”“闪耀温暖光芒”等。
韩凝
奥南朵老师的长年专职翻译,为其担任课程现场口译超过100场。
长期专注心理学翻译工作,为众多心理师担任现场口译。
第七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第四届世界音乐舞蹈节特聘翻译。
翻译作品:《信任你的直觉力》《读懂女人心》。
缘起 让生命绽放
前言 “是”能够改变你的人生
第1章 对自己说“是”:改写你的人生剧本
为什么我们不能如我所是地接纳自己
内在制约如何运作
假如我们不爱自己,我们也不容许别人爱我们
我们总是担心他人的评判
如何停下内在的谴责之声
你不是你认为的那个你
有情绪加持的事实即成为评判
“珠圆玉润”还是“大腹便便”
重写你的自我评判
第2章 对关系中的危机说“是”:跳好亲密关系中的双人舞
强烈的情绪反应,代表你已退回孩童空间
为了抗争牺牲爱,值得吗
与其抗争,不如借此更为亲密
放弃“灵魂伴侣”
对可能结束的关系说“是”
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对真正结束的关系说“是”
冷静地看待事实
应对痛苦
质疑导致你痛苦的潜在信仰
第3章 对他人说“是”:借着对他人的评判来了解自己
我们浪费了多少能量去期待他人改变
你真正想要改变对方什么
与他人冲突的背后,是受伤的小我
以全新的方式开放自己——从陌生人开始
面对真正惹怒你的人
想说“不”,就可以说“不”
借着对他人的评判来了解自己
第4章 对情绪说“是”:压抑或宣泄情绪都是有害的
觉知到某种情绪时,它已经影响到你的身体
压抑或宣泄情绪都是有害的
观照
理解
对你的情绪说“是”,就是对你的能量说“是”
如何体验所谓“不想要”的情绪——愤怒
体验者的情绪有不同的品质
第5章 对习惯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