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52.67 3.1折 ¥ 169.8 全新
库存21件
作者戴维·M. 格兰茨,乔纳森·M. 豪斯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49511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9.8元
货号29001341
上书时间2024-10-19
两位作者在1995年的本书初版得益于俄罗斯联邦解禁的批少量档案文献。这些文献从另一个方面增进了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了解,让我们可以在往昔以德国视角为主的记录基础上增加大量俄方角度的内容。感谢这些批解禁的材料,本书版通过考证出一些因政治原因被遗忘或掩盖的战斗和对著名战役加入更多公正的细节描写,准确还原了苏联方面的一些事实。对于红军实际成就的更清晰了解也扭转了冷战时期很多战史对德国的偏袒。然而,尽管受益良多,1995年时的历史记录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缺口。令人头疼的就是缺乏准确的数字来量化战斗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但现在绝大部分缺口都已被补上,缺失的数据也渐渐变得易于得到。
随着时间流逝,可供更准确描述战争的档案材料数量,特别是苏方材料已经增加了不下百倍。在1995年,有60%的内容尚需推测,不过到2015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至10%——迷雾逐渐散去,真相愈发清晰。
读者有权了解新版添加和修改了哪些内容。首先,这一版利用了俄罗斯联邦国防部1995年后解禁的大量有关这次战争但之前并未公开的档案文献。这些文献囊括了诸多方面,内容也相当齐全——来自战时苏联国防委员会,统帅部大本营,红军和红海军总参谋部,国防人民委员部及其下属机关,红军作战方面军、集团军和部分军、师、旅,内务人民委员部及其下属分管边防、作战、内卫和基础设施保卫各机关的训令、命令和报告。本书第二版的正文及附录共有26个表格,而1995年版只有5个,这也很好证明了新的数据在描述苏联情况时的重要性。
此外,新版还扩大了对双方实际兵力的统计范围,加入了以往被忽视的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轴心国仆从军和德国从苏联非俄罗斯民族中招募的伪军。本书也不认同一些德军将领鼓吹“只有希特勒一个人应当为德国所有错误和罪行负责”的观点;另外,书中还加入了的关于德国对战线后方占领区进行治安战和掠夺剥削的学术研究。
除俄罗斯官方解密的档案材料外,美军与俄军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合作项目也促成了大量红军和红海军总参谋部关于战争经验材料的多卷本文献汇编——战时材料汇编(Сборники)——的解密。这些著作是根据不同课题分门别类的,包含曾被列为机密的对战时军事行动(如莫斯科、白俄罗斯、柏林和第聂伯河会战)及具体战斗类型(进攻、防御、强渡江河、两栖和空降作战等)的详尽而公正的研究。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伏罗希洛夫总参军事学院毕业生的军事论文,以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关于战时军事行动的教材(作为本书的参考材料)。
除这些官方资料外,自1995年以来,俄罗斯还涌现出大批民间军事历史学家。这些学者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战争整体以及诸多军事行动往往能提供难得的客观公正的研究成果。从我们更新的参考书目可以看出,他们的作品也为本书新版提供了不少养分。
如果说军事行动构成了苏德战争的主干,那么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则说明了这些行动的依据和背景状况,同时也在影响着战场。比如,更详尽地了解红军的军事目标就能更准确地洞察斯大林在战时和战后的政治目标;同样,对人员和经济损失情况的披露也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场战争在社会和经济层面对苏德双方造成了多大影响,并注意到人们在破坏军纪及由此引发的暴行方面是何等残忍;与这些主题密切相关的还有因纳粹种族主义等泛滥造成的悲剧和罪行(比如卡廷事件、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或是娘子谷——Бабий Яр大屠杀)。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消失也让人们发现了很多之前认为已经在战时被毁的德军文件。这一宝库为更权威的德国官方战史和西方学者大量论及从库尔斯克会战坦克数量到德国战时经济内幕的专著提供了原始材料。本书第二版也加入了新一代西方历史学家们一些关键的新发现,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公平地记述这场战争,从而阐明对阵双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新的档案材料层出不穷,本书新版也仍需精挑细选,避免把书写得太厚。我们将成百上千倍的新增信息浓缩提炼,只为本书添加了15%的内容——这样做是希望新版及其附录中更丰富的参考书目能成为读者们进一步研究战争史的一大跳板。
戴维·M.格兰茨
乔纳森·M.豪斯
本书以公正的视角、严谨的态度、流畅的文笔叙述了整部苏德战争史。书中主要描写了这场战争的始末,包括战前苏德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具体过程、战斗结果,这场战争对战后世界格局造成的影响,并对战争中的一些经典战役或是阶段性事件进行了介绍,例如“巴巴罗萨”行动、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除此之外,作者以苏德战争作为叙述主线,同时还介绍了诸如作战双方的盟国军队实力、轴心与同盟两大阵营对于这场战争施加的影响;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述主线、把握战争进程,也有利于他们对这场战争形成更为直观、立体、公正的印象。
修订版序
致谢
序幕 1918—1941年
章 红军,1918—1939年
第二章 剑拔弩张,1939—1941年
第三章 苏德两军对比,1941年
战争阶段 1941年6月—1942年11月
第四章 德国的猛攻
第五章 苏联的反应
第六章 莫斯科之路
第七章 泥泞季节,1942年春
第八章 “蓝色”行动:德军1942年攻势
战争第二阶段 1942年11月—1943年12月
第九章 “天王星”战役:第6集团军的覆灭
第十章 泥泞季节和作战间歇,1943年春
第十一章 从库尔斯克到第聂伯河
战争第三阶段 1944年1月—1945年5月
第十二章 战争的第三个冬天
第十三章“巴格拉季翁”战役: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第十四章 扫荡侧翼
第十五章 冰雪中的搏杀,1944—1945年冬季战局
第十六章 战争结束
第十七章 总结
附录表格
注释
关于资料的说明
译者说明
参考文献
本书以公正的视角、严谨的态度、流畅的文笔叙述了整部苏德战争史。书中主要描写了这场战争的始末,包括战前苏德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具体过程、战斗结果,这场战争对战后世界格局造成的影响,并对战争中的一些经典战役或是阶段性事件进行了介绍,例如“巴巴罗萨”行动、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除此之外,作者以苏德战争作为叙述主线,同时还介绍了诸如作战双方的盟国军队实力、轴心与同盟两大阵营对于这场战争施加的影响;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述主线、把握战争进程,也有利于他们对这场战争形成更为直观、立体、公正的印象。
在1941年里,红军暂时简化了部队结构,同时也无法施行战前的军事理论——他们缺少主动权、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指挥员,因而无力支撑战前复杂的组织架构并有效践行相关理论。然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天王星”行动后,苏联人早已积累了足够的此类稀缺资源,能集中力量优化兵力结构、升级自己的理论构想。经过1942—1943年间的测试,以及在1944—1945年的完善,新的红军已经迅速发展到了可以实施其理想中的大纵深战役的地步。哪怕到1945年仍会错误不断,但在此时,“错误”也只不过是一些从战争本质上讲就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已。
从1941年中期到1942年末,几乎所有苏联步兵集团军都下辖有6个步兵师或独立步兵旅,外加少数几个炮兵团,所有这些部队均直属于集团军司令部。从组建于1942年的首批3个近卫集团军算起,直到整个1943年,国防人民委员部开始在集团军司令部下重新部署步兵军,每军下辖3~5个师,以及提供相应支援的专业部队;同时不再从零做起组建新部队,而是将步兵旅逐步改编为完整的师,一些证明了自身作战价值的步兵师还会成为近卫部队。只要工业产量和人力资源允许,步兵集团军、军和师都会逐渐配置各种专业兵种单位,比如装甲兵、工程兵、高射炮和迫击炮(部队)——直到此时,统帅部大本营仍然将其作为预备队,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按照需要将其分配至方面军和集团军。这些配属力量会更多地出现在近卫军以及所有那些受命对德军防线实施精心准备进攻的步兵军或集团军中。一个典型的步兵集团军不再是步兵、野战炮兵外加少量坦克兵及反坦克炮兵的简单集合,而是成长为一个包含各种战斗和勤务兵种的综合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诸兵种合成集团军。
为支持各方面军和集团军,大本营还组建了数量惊人的支援部队,并根据作战需求分配给野战部队。这一举动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可以为各种战役行动(主要是突破、发展胜利和强击野战/城市筑垒工事)提供必要支援的体系。1942—1943年间,苏军中出现了加农炮兵、榴弹炮兵、反坦克歼击炮兵、高射炮兵、自行火炮及火箭炮兵营、团、旅。终这些部队还组成了声势浩大的炮兵师和炮兵军。1个在1943年4月编成的突破炮兵军包含1500根火炮身管或火箭炮轨道。从技术上讲,这种大编制部队是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的一部分,会由大本营分配给实施主要进攻的方面军和个别集团军。火力的空前集中使苏军指挥员可以摧毁德军坚固的防御体系。此外,苏联人在其他支援兵种的组织调整上采用了相同模式,使其工程、铁道、运输和后勤部队的数量得到不断增加。
为深刻的结构调整出现在装甲部队。斯大林格勒会战及随后的冬季战局期间,1942年里的苏军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已经证明自己足以胜任向敌后的有限战术发展胜利任务。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优先级较高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如近卫集团军)也会掌握一两个坦克或机械化军,用于在战线后方50至200公里的纵深内合围防守的德军。
不过红军依然需要装甲军或装甲集团军这种更大编制的机械化部队,以在多达500公里的更大纵深内遂行战役级别的扩大胜利任务——因此催生出的就是1943年型坦克集团军。与1942年时由坦克、骑兵和步兵组成的大杂烩不同,新型坦克集团军编成里的部队需要拥有同一级别的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尽管在编制上各不相同,但一个典型的坦克集团军均以一两个坦克军和一个机械化军为核心组建,外加一个独立坦克旅或团,并得到一些摩托车侦察、火箭炮、重型榴弹炮、反坦克武器和高射炮等专业技术兵种(团级)部队的支援。按照苏军标准,这一编制会得到通信、运输和技术保养单位的大力支持,还常常拥有专属的航空兵部队支援。当这些坦克集团军于1943年初次投入实战后,国防人民委员部还为其加强了炮兵、通信兵和后勤支援单位。战争期间,这些集团军的突破纵深也在逐步增加。
瓦西里·巴达诺夫在塔钦斯卡亚突袭战中和马尔基安·波波夫在顿巴斯指挥的由机动军组成的临时集群是这种新式编制的先驱。有时损失惨重的步兵集团军司令部也会为新的机械化部队提供经验丰富的参谋人员。在战争剩余时间里,5个(后增至6个)坦克集团军成了苏军进行大纵深突击的前锋,主要实施战役机动,并在德军后方寻找合适的攻击目标。从地图上看,苏军的进攻计划就像俄罗斯套娃,即以大包围圈套上小包围圈。独立坦克/机械化军(有时在复杂地形上会由骑兵-机械化集群代替)会被配属给作为先遣部队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这样便可以在德军主要防线之后立即合围其一个或多个军;与此同时,由方面军掌握的坦克集团军会绕过这些战斗,在战役纵深内尽可能全力穿插,然后形成更大的合围圈。
如此一来,坦克/机械化军、坦克集团军及骑兵-机械化集群就组成了支援集团军和方面军的战役机动快速集群,这与两次大战期间军事理论家们所构想的完全一致。快速集群原则上只在步兵师已经突破德军前沿防御,使机动军和坦克集团军得以通过防线上的狭窄缺口后才投入战斗。但实际上,苏军指挥员常常会误判投入快速集群、发展胜利的时机,或在步兵面临困难时就慎重地将其投入战斗,以确保达成突破。出现此类情况时,机动军和坦克集团军在达成初期突破后往往会有所迟滞,实力也会被削弱;一旦完成突破任务,他们便可以抽身打击纵深目标。当快速集群的后勤补给已经耗尽、无力前进时,指挥员就会派出旅级别的先遣支队,在下一道主要水障碍上夺取登陆场,为下一次大规模攻势建立跳板。
对于红军指挥员而言,一次进攻战斗会涉及三个独立问题——如何在狭窄正面集中充足兵力和火力,以打垮德军初的抵抗;如何扩大和发展战术突破口,使敌无法将其封闭;何时停止机动部队的战役发展胜利行动,以防其延伸过度、无力抵抗敌军的反击。后一个问题还涉及如何向前输送补给和援兵,以支援快速集群。步兵集团军(于1943年初被改编为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任务是打开并拓宽突破口,而坦克/机械化军及坦克集团军必须利用突破口扩大战果,运输和补给单位则是持续发展胜利行动的关键。
无论是步兵军的组建还是坦克集团军在大纵深独立任务中的应用,所有这些调整都是红军逐渐下放权力的一部分。持续两年的战争锻炼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参谋军官和指挥员,斯大林本人更是开始对下属拥有前所未有的信任。这名领导人已经越来越多地信赖那些在莫斯科的大本营计划人员和在现场监督战役行动的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而他们也都是极有才干的人。
如前文第八章所述,在1942年到1943年初,交战双方的领导风格发生了转换。德军在进行“巴巴罗萨”行动时基本保持着下级享有自由、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传统,而苏军对于失利的反应是消灭叛徒并压制独立的军事思想。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战争,希特勒苦于下属明显过于谨慎且不重视保密的态度,因而加强了对于战地事务的控制;他仍会容忍,至少是那些来自里希特霍芬和曼施泰因等打过胜仗的将领的反对意见,但也在越来越多地干涉军事决定。相比之下,斯大林变得对自己和主要下属有了足够的信任,不再依赖对微观层面的集中管理,更不再一味偏信政治军官和秘密警察的猜疑,给予了下级更多自由。德国高级军官往往在其回忆录中将所有倒霉事都归罪于希特勒的干涉和严密掌控,这倒是可以很方便地掩饰他们自己的过失。这些德国将领对他们敌人的看法主要是在1941年的严酷时期中形成,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后者正在发展出相同的、曾让德国国防军独步天下的指挥流程和司令部技能。
本书能帮助您了解二战及其对之后的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是研究二战历史的之作。
——《军事历史》期刊
这本书能让读者相当完整地了解苏联取得的成就。对于想要了解红军是如何吸取1941年惨败的教训并在1945年反败为胜的人来说,它同样值得大力推荐。
——《华盛顿邮报》副刊《图书世界》
红军击败纳粹军队的过程是颇富戏剧性的,也是二十世纪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大事件。这本书不仅会使军事专家和爱好者着迷,同样能够吸引广大其他读者。
——《历史:新书评论》
二战苏德战场是一个跨度相当广的课题,包含有众多战役。本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在这本书里,战争的动态往往会从战略层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大幅对某一战役进行描写。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只是用少量篇幅加以介绍。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用了相当的篇幅来介绍苏联的军事理论在战争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总的来说,本书能让读者对于东线战场的战略层面有一个大致了解。
——《泰晤士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