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
  •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
  •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
  •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8.36 3.9折 98 全新

库存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嘉陵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5538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000883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这是一部关于古人采卤煮盐、经营盐业和开凿盐井的小书。
盐这物品,看似平凡不过,却于人类的生存,几乎同水、空气和粮食一般重要。史前人类本无成盐可食,却已像动物那样,从盐泉、盐土、盐岩、盐湖获取盐的滋味。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氯化钠,同时有调美味,增食欲,长力气,甚至为人疗病的作用。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曾因一詹姓御厨“妄言”盐为鲜美之物,以戏君之罪将其杀害,后又因回味过来美味的确不可与盐或离,而追封此厨为“詹王”,使其成为厨师民间供奉的偶像。
华夏产盐,始于夙沙(又称宿沙)氏。盐神夙沙传为黄帝或炎帝(亦即神农)的诸侯,他引领的部落生活于山东半岛,很早即从事以海水煮盐。然而,接近史实的则另有一说,见于《周礼》《史记》等书所传先秦史籍《世本》(已佚),说煮盐的夙沙氏是春秋齐灵公时人。其他文献如《管子》阐述一国对盐务的管理,甚至比这个时间还早一些,其作者管仲是春秋前期齐国的名相;而《孟子》一书记述胶鬲“举于渔盐”,胶鬲则是殷末周初的经商士人。管仲和胶鬲两人与夙沙同被奉为盐宗,而这些文献大致可视周为华夏产盐之滥觞的线索。之后,盐业的发展因地域不同,海盐之外又有井盐、池盐、湖盐、岩盐等不同方式的生产。
四川是井盐的发祥地。常璩《华阳国志》载秦李冰任蜀郡守时,“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广都即今成都双流,“穿”盐井即“凿”盐井。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又穿临邛、浦江盐井二十余所,增置盐铁官”。东汉章帝时(76—88),井盐资源丰富的江阳境内某地(应是今自贡富顺所在)挖掘了早期的盐井。秦汉以后各代,蜀和巴地井盐的生产蓬勃兴起,成为中国盐业重要的一支。
汉唐之际,蜀称益州。唐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古代的扬州,地域远大于今天的扬州市,辖地延伸至海滨,扬州的富丽锦绣比“天府之国”益州还盛,淮盐的经营,不可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给予扬州地区繁荣以经济上的支撑。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两淮明初产盐占到全国份额的十之四。各代盐场及其盐产量都会有一些变化,但淮盐一直保持着不曾衰减的势头。
蜀盐的产量多不及淮盐,通常仅占到淮盐的十分之一,为全国产量的百分之三四,但蜀盐质地甚好,“食味则淮芦不若”。宋一代,四川盐井从北宋七百余眼发展到南宋近五千眼,又经明清两朝,盐业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光绪初期,丁宝桢任四川总督,奏称:盐务是为川省大政。他亲自统管盐务,主持编写了《四川盐法志》一书。民国前期《重修四川通志稿·食货志》也记述:“四川地大物博,古所艳称大宗专产,盐为巨擘。”从长芦、山东、两淮、两浙、四川、陕西、云南等几大盐场的排位看,川盐的规模也不可小觑,历朝所产井盐除自给外,常常也可供给周边多省。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以下简称《图说》)原本是清宣统二年(1910)完稿的一部清稿本,誊正而尚未刻印就改换朝代了,编纂及绘图画者无考,据其形制,应是一部官修书,是由南阆地方盐务管理机构所编纂。它讲述南阆——四川一个很局部的地方——的盐务。南阆是指南部和阆中,两个生产井盐的县级行政区,虽然两县的盐井相加也接近八千眼之数,盐产量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据书中所述,两县的井盐只能供给周边地区,运到邻近县区销售,甚至不足以向省外营销。但这部体量不大的古籍,完整地记述和反映了一个地方井盐的管理、营运和技术体系,仍然独具魅力。
初被《图说》吸引,不完全是它的内容,更多则是受它的白描图画的影响。此书插图的线条圆润、流畅,回转如意且大气。一些画面写意与写实并重,有活泼的背景,既细致入微刻画,又不失以雅写俗,以文人画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和还原昔时凿井、取卤、煮盐、运盐、销盐等场景以及凿井、修治井和取卤的器具,还有山水和相关人物,于审美和知识读取皆不无裨益。
继而详读文本,《图说》包含了涉及票厘税收、盐务管理和技术环节方面的局卡类、井厂类、运行类、器具类等内容,文字引人入胜,让人惊讶古人于经济和工匠技能方面的智慧。尤其在盐井技术方面,描述琐细而自成体系,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凿钻盐井和取卤技术的长卷。英人李约瑟,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曾经深入关注到四川的凿钻盐井技术,在他的浩瀚巨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专门论到“钻”的技术,“在隐含大量盐和天然气的四川省内使用”,并以此推导中国人“在汉初,即已完全掌握达到2000英尺即600米的钻井技术”,以及“发展了与它有联系的一切技术”。他认为这也许构成了“石油工程史重要的史前部分”。李氏把四川钻凿盐井置于世界科技史视野下加以考察,把“钻”的技术和滑轮(即轱辘)等技术加以关联考据,阅读本书时若能加以参照,当有更多的获益。
《图说》作为一部地方的盐业专书,编写中继承了传统的辑录体编纂体例,关于盐业事务、技术方法及工具器物等,多引用前人已有的论述,然后阐发所述本地事物之差异。这样做,把一些优秀的盐业专著,尤其是四川本土的盐业专著如《盐法议略》《自流井风物名实说》《自流井记》《四川盐法志》等,或见于他书的与四川盐业有关的篇目如《天涯闻见录·蜀盐井》《东坡志林·筒井用水鞴法》以及部分地方志有关盐业专论等,客观上做了整理和集中推介,极利于后学的深入研究。《图说》又指出他书多记述“富厂之法”,而强调南阆地瘠人贫对工具器物和技术的影响,具有其独特之处。有些方面的论述,超出了经营和技术的范围,隐含了文化的意味。譬如“运行类”下“陆运”部分,除对盐运到各地的价格和税收的计算外,对南阆属地“田少山多,贫民无以为业,多在南阆两厂贩盐”的生存背景的叙述,以及对农耕社会贫困山民辛苦运盐而言,“夏月挥汗成雨,严冬则著草屦行雪中,忘暑忘寒,至劳至苦”之慨,颇具人文情怀,令人心生怜悯和同情。
要而言之,《图说》承载了丰富的知识信息,既是一部盐业技术特征显明的专业图志,又是一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其完稿迄今计一百一十年,虽长存于公藏,但年代既已久远,且因从未刻印而孤本传世,极易佚失。为不使孤稿湮没失传,此书曾由四川省图书馆纳入古籍保护计划再造过,但数量极其有限。今应出版社之邀,余又将其标点加注,以期能推而广之,让更多读者可方便获读。此外,为弘扬四川本土优秀文化略尽绵薄之力,也是一点不足以言说的期待。


王嘉陵
己亥秋于成都沙河净居寺南听雨轩



导语摘要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的原本是清宣统二年(1910)完稿的一部清稿本,因尚未刻印,而编纂及绘图者无可考证,此本是孤本传世,后由四川省图书馆纳入古籍保护再造计划,得存再造善本一册。今由省图馆长王嘉陵先生点校此书,并附以必要的注释,主要记录了旧时川人采卤煮盐、经营盐业和开凿盐井之事,对四川盐业史、盐业文献整理有着重要贡献。本书图文并茂,白描图线条圆润流畅,以雅写俗,生动地勾勒出了当时凿井、取卤、煮盐、运盐、销盐等场景。



作者简介

       王嘉陵,男,1954年8月生于重庆,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兼任四川省社科联理事、四川省社科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劼人研究学会副会长。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并多次出访欧美日韩诸国。编著有《李劼人图传》《李劼人晚年书信集》《李劼人全集•书信卷》,编选《世界文学名著》《名家谈书》《弗洛伊德文集》等10余部,译著《奥斯本学生百科全书》《麦考利儿童英汉词典》《世界动物百科全书》等



目录



内容摘要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的原本是清宣统二年(1910)完稿的一部清稿本,因尚未刻印,而编纂及绘图者无可考证,此本是孤本传世,后由四川省图书馆纳入古籍保护再造计划,得存再造善本一册。今由省图馆长王嘉陵先生点校此书,并附以必要的注释,主要记录了旧时川人采卤煮盐、经营盐业和开凿盐井之事,对四川盐业史、盐业文献整理有着重要贡献。本书图文并茂,白描图线条圆润流畅,以雅写俗,生动地勾勒出了当时凿井、取卤、煮盐、运盐、销盐等场景。



主编推荐

       王嘉陵,男,1954年8月生于重庆,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兼任四川省社科联理事、四川省社科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劼人研究学会副会长。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并多次出访欧美日韩诸国。编著有《李劼人图传》《李劼人晚年书信集》《李劼人全集•书信卷》,编选《世界文学名著》《名家谈书》《弗洛伊德文集》等10余部,译著《奥斯本学生百科全书》《麦考利儿童英汉词典》《世界动物百科全书》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