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暗知识: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6.83 4.7折 78 全新

库存1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Michael Blastland(迈克尔·布拉斯兰德)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9058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8982855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马克·吐温

20 世纪90 年代,在德国水族圈里流传着这样一条谣言:一种从未被科学界所发现的奇特新物种出现了。由于人们从未在野外发现过这种生物的踪迹,所以也就没人能确定它是如何出现在德国水族馆中的。前一天它还不存在,可第二天它便出现在了一只鱼缸里。这种后来被命名为大理石纹螯虾的生物,是小龙虾的一个新品种。它们与其他小龙虾十分相似,只不过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是:雌虾无须受精,就可以自发产卵并孵化出幼虾,这个过程被称为孤雌生殖。也就是说这些小龙虾不需要交配即可繁殖,其后代都是天然的克隆体。表观遗传学家弗兰克·利科(Frank Lyko)说:“人们诧异不已,只有雌虾,雄虾在哪儿?”他还补充说,一个新物种的进化通常需要数千年的时间。其他任何小龙虾或相关生物,包括螃蟹、小虾、对虾在内的近15000 种十足目甲壳纲生物都没能做到这一点。似乎没有人知道大理石纹螯虾是怎样出现的,只能猜测某一天,在某个鱼缸里的一只小龙虾身上,突然发生了自发性的基因突变,大理石纹螯虾——“夏娃”便诞生了。所有这一切已经足够奇特精彩了,但故事还在继续:在它们的突然出现震惊了我们之后,大理石纹螯虾还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测。这种螯虾首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于是他们在2003 年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报告,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向研究界正式介绍了大理石纹螯虾。有传言称,出现了一种不明身份的十足目甲壳纲生物。该生物是一种带有大理石花纹的小龙虾,地理来源区域不明,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被引入德国水族圈交易中,据传该生物能够单性繁殖(即孤雌繁殖)。我们在此证实,这种大理石纹螯虾在实验室条件下确是孤雌繁殖。克隆功能使大理石纹螯虾成了自然界的威胁,它们拥有极强的侵略性,释放一只就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种群。研究表明,不仅如此,它们还“强健而多产”:成熟快,产卵多。2018 年,弗兰克·利科宣称:“只要将大理石纹螯虾放入你的水族箱中,一年后你就能拥有几百只了。”此前,大理石纹螯虾的后代四处横行,在马达加斯加泛滥成灾,一度引起热议,更是成为头条记者争相报道的新闻:“变异小龙虾的入侵”。然而,这些克隆生物却对科学研究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大理石纹螯虾可能有助于解决“基因与环境之间到底谁在起作用”这一古老又棘手的难题。因为研究人员意识到,他们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对象。

通常情况下,想要梳理出事物的成因并非易事。假如你患上了心脏病,那么潜在的病因会有很多,既有基因方面的,也有环境方面的,可能与遗传、饮食、锻炼(过少或过多)、压力等多重诱因有关。而克隆体可以确保基因的作用不变,从而更容易梳理出其他影响因素。当把大理石纹螯虾两两相比较时,无论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不会是由于纯粹的基因差异导致的。这些克隆小龙虾是天赐的完美实验对象。于是有一天,德国的研究人员选择了两只雌虾作为亲虾,它们分别成两个实验谱系的伟大母体,并被命名为A 和B(当你是一只小龙虾时,即使是只传奇龙虾,也只能得到这样的名字)。研究人员将A 和B 的后代放入水箱进行观察。自然,这两个谱系的大理石纹螯虾具有完全一致的基因。这不是假设,它们经过检测,是符合基因一致性的。但研究远不止于此。这些大理石纹螯虾还在完全相同的实验室环境下孵化生长。如此一来,它们生长过程中的每一种影响因素都尽可能地保持一致。它们被投喂相同的食物(既然有人问,那就顺便提一下,投喂的是德彩薄片混合型饲料a),定期接受疾病检查,被饲养于装有自来水的简易水箱中,且水温与室温保持一致,甚至每次都安排同一位研究人员对它们进行检查。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力消除一切我们所能想到的变量。可以说这些螯虾从一出生,就住进了人类设计出的、完全相同的环境中。那么,这些克隆小龙虾会长成什么样呢?花点时间,大胆猜测一下:应该都长得几乎一样,或者完全一样吧?毕竟,我们明白,我们所了解的关于这些小龙虾的一切都是可知的,而且就我们所掌握的因素而言,它们每一只都是相同的。基因和环境是主宰生命的两股强大力量,也是人类认知领域内的两座大山。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场有关解释效力的永恒战争,而作为实验对象的所有大理石纹螯虾在这两方面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你瞧,图1-1 显示的是在实验室饲养的一组大理石纹螯虾,它们全部取自同一窝卵。这张图出自德国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并于2008 年对外公布。它成了遗传学领域引人瞩目的发现之一,这份殊荣也的确实至名归。显然,这些大理石纹螯虾各不相同。在同等条件下饲养的这些“一卵同胞”中,有些螯虾的尺寸竟然是其他同胞的20 倍。这些螯虾之间可见的差异是惊人的,尺寸大小只是其中为明显的差异。在这数百只作为研究对象的大理石纹螯虾中,每一只大理石纹螯虾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感觉器官和内脏器官都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活动和休息的方式也不同:有的躲在遮蔽物下不动,有的则仰卧着。这些螯虾的另一个巨大差异是寿命,从437 天至910 天不等。它们开始繁殖的时间也有早有晚,产卵数量和次数也千差万别。有的螯虾一边产卵一边进食,其他螯虾则不然。它们有的在早晨脱壳,有的则在夜晚。这些大理石纹螯虾在交际方式上存在更多的差异:当被一起放入同一个水箱时,它们便会迅速划分出等级,有些处于从属地位,有些则处于主导地位;有些喜欢独处,有些则喜欢群居。它们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在行为上也各有不同。尽管这些大理石纹螯虾基因相同,且处于所有外部条件都尽可能一致的环境中,但它们长大后却有着天壤之别。

 



导语摘要

书中讲述了横跨社科、商业、医学以及科学的故事,这些故事强调了作者的理念,也就是专家定下的法则或结论其实常常比我們想象中还没用。一个解决婴儿死亡率的办法或许在英国有效,却在孟加拉国失败。"被证明”的Google搜索跟流感疫情的相关性或许去年能证实,但在明天却无效了。某种药或许对一整个人口上有巨大的效益,却对某些单独个人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这大量引人入胜的事例,都在向我们证实我们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识其实是不可靠的。



作者简介

迈克尔·布拉斯兰德(Michael Blastland),作家兼节目主持人,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4 台《或多或少》(More or Less)节目的创始人。该节目一直是公众热议的有关数字和证据的权威指南。他与安德鲁·迪诺(Andrew Dilnot)合著了畅销书《数字唬人:用常识看穿无所不在的数字陷阱》(The Tiger That Isn’t:Seeing Through a World of Numbers),帮助人们破译那些引起公众争论的数字背后的奥秘;布拉斯兰德还与大卫·斯皮



目录

序言 
大理石纹螯虾和暗知识 / 001 
常识思维vs反常识思维,看似相同,实则不同 / 005 
看不到的诱因 / 007 
被忽略的细节 / 010 
神秘的变异 / 011 
如何直面我们的局限 / 015 
我们都住在稻草搭建的大厦里 / 018 
一、真的有“蝴蝶效应”吗? 
人生道路上的潜在影响 / 023 
我们没有亲眼见证过,新墨西哥的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能在中国引 
发一场飓风的事件。但人生的“蝴蝶效应”却每天都在发生。人生中细微的 
琐事也可能在未来引发一场人生风暴,这似乎恰好回应了混沌理论的观点。 
用固有知识是解释不通的 / 025 
人类相似性的极限 / 035 
无限相似,但依然不同 / 047 
一只鼻子引发的差异 / 051 
经历:第三种影响力? / 056 
二、不断变化的自我 
产生信仰和选择的未知因素 / 059 
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互动——而互动就会带来一个神秘的、多变 
的世界。我们的重点不是要辩称人们的表现是无规律可循的。我们想要 
强调的,是一些错误观念,就是想当然地把一些看上去明显可以推导出的结 
论当作事实——“如果你的医术很好,那你就会一直很好”,而且这些错误 
观念很容易产生。 
混乱的思绪 / 062 
性格是稳定的,但并非永远如此 / 070 
三、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来历不明的差异,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 077 
我们无从知晓,过去的经验和已知概率对我们而言是警告还是向导,直 
到具体事件在它们的时间、以它们的方式揭示出事物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巧 
妙地打破了那些聪明、思维缜密的人们所想象出的规律,或许直到那 
时,我们才能有所启迪。 
一个薄弱环节 / 081 
无法摆脱的困局 / 084 
谁在主宰未知世界 / 086 
今时不同往日 / 090 
即使当时是正确的,也并非真的正确 / 100 
正确质疑自己的信念 / 101 
时间的神秘报复 / 105 
四、掌握了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研究“发现”发现不了什么 / 111 
对知识的渴望可能会带来错误的知识,并可能对终结果造成伤害,我 
们对此应多一份敬畏之心。我们要知道,有的时候,即使掌握了方法,也不 
一定能解决问题。 
养牛赚钱吗? / 116 
雅努斯的241副面孔 / 122 
疑窦丛生的“知识” / 127 
一条路,许多路,还是无路可走? / 133 
五、原则其实不实用 
大思想与小细节 / 135 
千头万绪的生活,绝不会让我们轻易看清它的面貌,我们应当拭目以待。 
受害者、恶棍VS看似无关的细节 / 138 
非同相性 / 141 
机械思维 / 144 
定理无法解释一切 / 147 
六、宏观微观大不同 
概率的潜在局限性 / 153 
即使我们准确无误地掌握了某种知识——即使这一知识经过了严苛验 
证,可以在不同群体间传播,还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换个层面,它依然可 
能只是一个无根无据的猜想 
两种层面的生活 / 155 
可以治疗所有人的药物却未必对每个人都有效 / 159 
时而明了,时而无知 / 164 
“可能有用”比没用更糟糕 / 165 
概率的作用 / 167 
个体化医学的时代? / 169 
七、一切并非显而易见 
隐藏在简单事件中的复杂性 / 173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复杂因素都罗列出来,假设我们对每一个因素都了如 
指掌,那还怎么解决争议呢?当每个答案和它的对立面都看似很有道理时, 
这种显而易见的论证就是错误的。 
“显然,因此……”的误区 / 175 
不必去寻找答案 / 177 
不存在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 183 
蓝狐之谜 / 187 
八、“例外”才是决定性因素 
不可忽视的暗知识 / 191 
常识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会削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能力。人类认 
知对于混乱无序生活来说只是“冰山一角”,那些不曾了解的“暗知识”也 
许会帮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 
哪里可能会出错? / 196 
危险的智慧 / 201 
例外的复仇 / 203 
九、如何突破思维定式 / 211 
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策略。没有一定能奏效的方法。但建议往往是值 
得一试的。而“尝试”或实验本身就是好的方法 
后记 
为何要探讨暗知识? / 229 
致谢 / 231



内容摘要

书中讲述了横跨社科、商业、医学以及科学的故事,这些故事强调了作者的理念,也就是专家定下的法则或结论其实常常比我們想象中还没用。一个解决婴儿死亡率的办法或许在英国有效,却在孟加拉国失败。"被证明”的Google搜索跟流感疫情的相关性或许去年能证实,但在明天却无效了。某种药或许对一整个人口上有巨大的效益,却对某些单独个人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这大量引人入胜的事例,都在向我们证实我们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识其实是不可靠的。



主编推荐

迈克尔·布拉斯兰德(Michael Blastland),作家兼节目主持人,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4 台《或多或少》(More or Less)节目的创始人。该节目一直是公众热议的有关数字和证据的权威指南。他与安德鲁·迪诺(Andrew Dilnot)合著了畅销书《数字唬人:用常识看穿无所不在的数字陷阱》(The Tiger That Isn’t:Seeing Through a World of Numbers),帮助人们破译那些引起公众争论的数字背后的奥秘;布拉斯兰德还与大卫·斯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