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2.47 4.8折 ¥ 68 全新
库存35件
作者吕思勉 著,徐卫东 整理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44697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8975728
上书时间2024-10-19
吕思勉先生和这本书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历史教育的教育家。
1905年,吕思勉到常州私立溪山两级小学堂教授国文和历史。这是他长达近半个世纪教书生涯的开始。其后,除了曾短暂任职于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外,吕思勉先后任教于中学、专科、师范等多种学校,并于1926年进入上海光华大学执教,从此与光华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过程中,随着光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吕思勉又转入后者任教,直至去世。
吕思勉先生留下著述近千万字,他的学术视野极为广博,涉及史学、文学、经学、文字学、医学等领域。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思想凝结于十多种通史教科书中,更是嘉惠后学,名动一时。其中《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1923年)和《吕著中国通史》(1940、1944年)等,尤为人推重,是他重视和践行历史教育的生动体现。
吕思勉先生自云“少时由于没有得到名师的指导,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因此他在所著书中特别注意将个人的研究成果用青年学生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述,简明练达,以期引人入门,进而作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也正因为此,吕思勉先生的弟子、华东师范大学张耕华教授认为:“吕先生写的中国通史,都有他的特色,不同层次上,都适合用作学史的入门书。”上海师范大学虞云国教授也说:“查阅吕氏通史论著,咀嚼回味他看似平实的论述,也往往折服于其史识的通贯性与穿透力。……倘以治史方法而言,吕氏史学才是史学正宗,宜后学效法。”
民国二十七年(1938),国民政府*颁行大学课程,先是要求各院系一年级学生必修中国文化史,后改为通史,但注明必须注重于文化。其时,吕思勉先生在光华大学已教了十二年的中国史;先是讲通史,后在文学院院长钱基博先生的建议下,改讲文化史,以避免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在这种情形下,吕思勉先生借鉴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言的提法,将所授课程分为典章制度与治乱兴亡两部分内容,以便兼顾文化与政治,撰成《吕著中国通史》一书。对于自己的这部书,吕思勉先生相当看重,说:“我这一部书,取材颇经拣择,说明亦力求显豁。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略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豫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吕著中国通史》为人称道的就是讲文化常识的部分,分门别类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婚姻、族制、政体、官制、赋税、兵制、刑法、衣食住行、教育、宗教和文化学术等许多方面的起源与演变情况。顾颉刚先生因此这样评价这部书:“上册分类专述文化现象……叙述中兼有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上,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为方便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我们特将这部分内容拈出整理,冠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书名,单独出版。
此书原成于上世纪抗战时期的孤岛上海,吕思勉先生手边的资料并不完备,且限于当时的出版条件,因此留有不少遗憾。此次整理,我们尽量仔细检核文字,对发现的错讹及误引之处一一改正,其中不便径改者则出“编者按”予以说明和补充;对于带有作者个人特色以及时代特色的字词,一般不予更动,以存作品原貌,敬祈周知。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20年3月18日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名作《吕著中国通史》上册的整理本,分门别类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婚姻、族制、政体、官制、赋税、兵制、刑法、衣食住行、教育、宗教和文化学术等许多方面的起源与演变情况。吕思勉先生以史家的眼光,对各个主题予以通贯性的解说,多独到之见。顾颉刚先生因此这样评价这部书 :“分类专述文化现象,叙述中兼有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上,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
吕思勉先生,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历史学家。曾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在多所大中学校长期执教,著述宏富。他的作品通贯性强,融合历史叙述与考据,具有横跨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野,历久弥新。
吕思勉先生与陈垣、陈寅恪、钱穆诸先生并称“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先生还是公认研读典籍多、功力精深的学者之一,数遍通读“二十四史”,他的治史方法被誉为“史学正宗”。吕思勉先生在学界影响深远:他是钱穆的老师,钱穆喜欢听他的课,所撰名作《国史大纲》出版前曾特别请他审订;顾颉刚赞他开创中国通史写作新纪元,杨联陞称他是自己“敬仰前辈学人之一”,谭其骧说他是“未闻有第二人”的“淹博而多所创获者”,李敖佩服他头脑新,易中天《品三国》频繁引用他的见解。
自序
绪论
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名作《吕著中国通史》上册的整理本,分门别类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婚姻、族制、政体、官制、赋税、兵制、刑法、衣食住行、教育、宗教和文化学术等许多方面的起源与演变情况。吕思勉先生以史家的眼光,对各个主题予以通贯性的解说,多独到之见。顾颉刚先生因此这样评价这部书 :“分类专述文化现象,叙述中兼有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上,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
吕思勉先生,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历史学家。曾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在多所大中学校长期执教,著述宏富。他的作品通贯性强,融合历史叙述与考据,具有横跨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野,历久弥新。
吕思勉先生与陈垣、陈寅恪、钱穆诸先生并称“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先生还是公认研读典籍多、功力精深的学者之一,数遍通读“二十四史”,他的治史方法被誉为“史学正宗”。吕思勉先生在学界影响深远:他是钱穆的老师,钱穆喜欢听他的课,所撰名作《国史大纲》出版前曾特别请他审订;顾颉刚赞他开创中国通史写作新纪元,杨联陞称他是自己“敬仰前辈学人之一”,谭其骧说他是“未闻有第二人”的“淹博而多所创获者”,李敖佩服他头脑新,易中天《品三国》频繁引用他的见解。
专述文化现象……叙述中兼有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上,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历史学家 顾颉刚
查阅吕氏通史论著,咀嚼回味他看似平实的论述,也往往折服于其史识的通贯性与穿透力。……倘以治史方法而言,吕氏史学才是史学正宗,*宜后学效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虞云国
吕先生写的中国通史,都有他的特色,不同层次上,都适合用作学史的入门书。——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耕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