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儿童时间管理父母效能手册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0.77 6.2折 49.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思嘉 王宏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4968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8544931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许多父母喜欢听家庭教育相关的讲座,渴望获得一些教育子女的良方, 甚至有些父母带着自家孩子的问题,期待从讲座中得到能立即解决问题的 答案。然而,短时间的讲座内容可能只是开启了一些新的观念,离现实问 题的解决仍有一段距离。这并不是说听讲座没有用,而是面对孩子问题, 想学几招能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回家迅速搞定孩子,无异于缘木求鱼。其 实,这样的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是无 济于事的,父母要学的是一套整合性的教育“基本功”。 
      本书参考西方盛行且有效的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包括阿德勒的正 向教养观念、父母效能和父母效能系统训练模式等,并结合作者多年本土 化的科研和培训经验,发展出较适合华人家庭整合性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内 容。当然,本书不可能涵盖全面的家庭教育,也没有企图解决所有教养孩 子的问题。因此,建议父母在阅读和运用过程中,以多元的视角和弹性的 思维去尝试,从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



导语摘要

      一位西方教育家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面对 孩子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各类问题,例如,孩子上学后,从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饭 上学,到下午放学写作业、玩游戏、看电视、洗澡、上床睡觉等,都会使父母经常忙得团 团转;如果再加上孩子学习不好、没有责任感、说谎、偷窃、叛逆等行为,就更令父母陷 入穷于应付的困境中。本书旨在帮助那些挣扎在孩子问题泥淖里的父母成为高效能的家长, 进而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培养自我负责的能力。



商品简介

 一位西方教育家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面对 孩子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各类问题,例如,孩子上学后,从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饭 上学,到下午放学写作业、玩游戏、看电视、洗澡、上床睡觉等,都会使父母经常忙得团 团转;如果再加上孩子学习不好、没有责任感、说谎、偷窃、叛逆等行为,就更令父母陷 入穷于应付的困境中。本书旨在帮助那些挣扎在孩子问题泥淖里的父母成为高效能的家长, 进而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培养自我负责的能力。



作者简介

      钟思嘉: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聘教授、豆豆妈妈工作室首席顾问。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长、理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务,具有30余年的心理学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合作出版家庭教育著作《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儿童时间管理亲子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案例手册》《别让孩子输在情商》《爱就是读懂孩子》等。
      王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豆豆妈妈工作室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多所中小学特聘家庭教育专家,擅长教师培训和儿童习惯训练。合作出版《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情商手册》《儿童时间管理咨询手册》《豆豆妈妈的成长》等。



目录

章 , 1 
爱须学习:爱你在心口难开 
一、开启孩子的潜能之门 , 3 
二、经营亲情要及时 , 4 
三、身教可贵 , 5 
四、以平静的心态教育孩子 , 6 
五、给孩子需要的爱 , 8 
六、还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利 , 9 
七、幽默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 11 
八、父亲不能在孩子成长中缺席 , 13 
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 15 
十、思考与练习 , 16 
第二章 , 23 
行为目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一、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 , 25二、儿童不良行为的目的 , 31 
三、了解行为目的的变化 , 39 
四、觉察与应对原则 , 41 
五、引导正向的行为目的 , 45 
六、青少年的行为目的 , 46 
七、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 49 
八、思考与练习 , 51 
第三章 , 55 
自我改变:不吼不叫不纠结 
一、不要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 57 
二、“爸,我已经尽力了!” , 58 
三、你为什么会生气 , 61 
四、接纳自己不好的情绪 , 63 
五、生气后无须自责 , 64 
六、笑一笑,重返 15 岁 , 66 
七、避免掉入反教育的陷阱 , 67 
八、情绪管理有良方 , 69 
九、思考与练习 , 71 
第四章 , 79 
积极倾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一、指挥者:听我的就行了 , 81 
二、说教者:你应该…… , 82 
三、者:想当年…… , 83
四、审判者:都是你的错 , 84 
五、批评者:你难道就不能认真点儿吗 , 84 
六、心理分析者:你就是缺乏…… , 85 
七、安慰者:没事的 , 86 
八、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 , 87 
九、态度是舵,技巧是桨 , 90 
十、积极倾听的“四要” , 96 
十一、积极倾听的“四要”和“四不要” , 98 
十二、思考与练习 , 100 
第五章 , 107 
我的信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一、我的信息:对事不对人 , 109 
二、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 , 111 
三、你的信息:行为者和行为分离 , 112 
四、变调的“我的信息” , 114 
五、搞明白是谁的问题 , 116 
六、还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权利 , 118 
七、该出手时才出手 , 118 
八、解决问题有招数 , 120 
九、从爱出发,活学活用 , 123 
十、破解两难困境 , 126 
十一、思考与练习 , 129
第六章 , 133 
鼓励有方:激发孩子的潜能 
一、鼓励不会“宠坏”孩子 , 135 
二、着重积极的一面 , 137 
三、肯定个别能力 , 138 
四、注重进步和努力 , 140 
五、协助自我评价 , 141 
六、少做比较 , 142 
七、渐进的信任 , 143 
八、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145 
九、表达欣赏和感激 , 145 
十、避免说沮丧的话 , 147 
十一、父母的自我鼓励 , 148 
十二、思考与练习 , 149 
第七章 , 157 
行为结果:帮助孩子从经验中成长 
一、惩罚能让孩子听话吗 , 159 
二、孩子从尝试错误中进步 , 160 
三、巧用“自然的行为结果” , 163 
四、避免过度保护孩子 , 164 
五、区别不同行为结果的运用 , 166 
六、善用“合理的行为结果” , 168
七、“合理的行为结果”不同于惩罚 , 170 
八、心平气和,坚定执行 , 173 
九、调整心态,持之以恒 , 175 
十、思考与练习 , 177 
第八章 , 183 
家庭会议:赢得孩子的合作 
一、“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 , 185 
二、和谐解决冲突不再是神话 , 186 
三、让家庭充满活力 , 190 
四、违反了家庭会议的决定怎么办 , 197 
五、从无到有的家庭会议 , 198 
六、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 200 
七、家庭会议可能面临的挑战 , 202 
八、思考与练习 , 205 
第九章 , 209 
双赢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赏罚不再像过去那么有效了 , 212 
二、留意自己的坏习惯被孩子学到 , 213 
三、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 , 214 
四、给孩子温暖的成长环境 , 215 
五、做快乐的父母没有那么难 , 216 
六、改变就在方寸之间 , 217
七、摒弃自我挫败的信念 , 220 
八、有勇气面对“丢人”的孩子 , 222 
九、思考与练习 , 224 
第十章 , 231 
迎接挑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什么是适当的方法 , 233 
二、谁该为谁的问题负责 , 238 
三、配偶扯后腿怎么办 , 240 
四、别人抱怨自己的孩子时 , 242 
五、摆脱离婚带来的负罪感 , 244 
六、有效运用单亲的优势 , 246 
七、继父母的“难为”和“可为” , 248 
八、化解隔代教养的冲突 , 250 
九、思考与练习 , 251 
结束语 , 255 
展现自己的教育风格



内容摘要

      一位西方教育家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要面对 孩子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各类问题,例如,孩子上学后,从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饭 上学,到下午放学写作业、玩游戏、看电视、洗澡、上床睡觉等,都会使父母经常忙得团 团转;如果再加上孩子学习不好、没有责任感、说谎、偷窃、叛逆等行为,就更令父母陷 入穷于应付的困境中。本书旨在帮助那些挣扎在孩子问题泥淖里的父母成为高效能的家长, 进而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培养自我负责的能力。



主编推荐

      钟思嘉: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聘教授、豆豆妈妈工作室首席顾问。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长、理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务,具有30余年的心理学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合作出版家庭教育著作《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儿童时间管理亲子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案例手册》《别让孩子输在情商》《爱就是读懂孩子》等。
      王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豆豆妈妈工作室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多所中小学特聘家庭教育专家,擅长教师培训和儿童习惯训练。合作出版《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儿童时间管理情商手册》《儿童时间管理咨询手册》《豆豆妈妈的成长》等。



精彩内容

爱须学习:爱你在心口难开 
◆ 检视自己的教育方式 
◆ 澄清错误的教育观念 
◆ 建立正确的教育态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的过失是不承认错误,不勇于改正错误。
“又去哪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为什么就不能早点回家呢?”一身大 汗的淘淘刚一推开家门,妈妈的质问便扑面而来。 原本写在脸上的兴奋从淘淘的脸上消失了,他低着头走进了自己的小屋。 
“换鞋!洗手!”妈妈的命令由远而近地飘进了他的耳朵。
“知道了。”他象征性地回答着。 
“看你这房间都乱成什么样了!有空自己收拾收拾,别老一天到晚地瞎 跑!”妈妈站在门口,又开始了她每日的“咏叹调”。 
“知道啦!” 
“作业做得怎么样了?单词背了吗?……别什么事都让我提醒!” 
“知道啦……真啰唆!”淘淘“嘭”地一声将房门重重地关上。 
看到上面一段亲子对话,你是否感觉一点儿都不陌生?的确如此,许多父母和孩子经常以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互动着,这不是沟通,只是亲子之间玩的一种“权力的游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父母经常不自觉地传递着令孩子沮丧、受挫的信息,那就是:“孩子,你错了!听我的就对!”很明显,这种方式并不能为父母与孩子建立起积极正向的沟通,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或厌恶。 
我们都清楚,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父母需要学习,对于现代的父母更是如此。一位母亲感叹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变了?”是的!因为时代变了,我们的孩子不可能再像当年自己是孩子时的样子。父母要认识到这个社会变迁的事实,尽管自我改变不容易,但为了孩子成长得更好,相信你会有明智的决定。 
也许你会担忧自己是否学得太晚或是否学得了,这些疑虑是没有意义的,它只会阻拦你成为有效能的父母。只要你有心,学习永远不晚;只要你用心,学得了。 
让我们把握当下,从一些教育观念的改变出发吧! 
一、开启孩子的潜能之门 
现在的孩子已不像过去的孩子,信服权威式的管教,遗憾的是有些父母浑然不觉,依旧深信自己必须有威严,甚至坚持“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也加深了自己的挫败感。即使孩子暂时屈服在父母的权威下,但隐藏在内心的逆反情绪反而会造成更多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16 岁的建宏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被老师批评。这学期开学不久,建宏又遭到物理老师的耻笑,于是他开始逃学。当家里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时,父母才知道孩子已经四天没去学校了。在父亲严厉的逼问之下,建宏才说出自己这几天都待在某家网吧里玩游戏。父亲在盛怒下痛打了孩子一顿,母亲虽想护着孩子,但只能心疼地在一旁哭泣。当天深夜,建宏偷偷地拿了行李搬去与外公外婆住,而且拒绝再上学。 
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这种心态本无可厚非,可是,父母没有必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学习问题就对其加以责打,更何况还没有提前问清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这会造成很难弥补的亲情裂痕。 
当今社会,父母面对孩子的学习得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期望。我们都知道,孩子现在的学业表现和他将来的成就发展相关性并不大,更何况一时的成绩不好也不代表没有进步的可能。改变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接纳孩子的不足、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如果孩子确实存在学习困难问题,探讨和设法解决问题才是上策。更重要的是,学习不光是功课方面,还有 
更全面的生活学习。一位母亲称赞她的儿子说:“我的孩子虽然学习不怎么样,但是他很善良,而且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她认为孩子有很高的情商,并且相信孩子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每个人都期盼自己被他人接纳和肯定,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就像贝壳里的一粒沙子,唯有父母持续给予接纳和肯定,才能打开孩子的潜能之门,帮助他蜕变为一颗闪亮的珍珠! 
二、经营亲情要及时 
有许多父母和孩子只是通过一张张的便条纸或者一条条的微信进行交流,如“钱在桌上,自己买东西吃”“爸爸,我要交餐费”“玩游戏别玩太长时间”“我明天放学可以去同学家玩吗?”等,这类“冰冷”的互动,怎么能让亲子之间产生温馨的亲情呢? 
网上有个视频,内容是女儿向爸爸借钱,只为了买下爸爸一小时的陪伴,视频中的小女孩和爸爸说每句话都小心翼翼,却又充满了期待: 
“爸爸,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 
“爸爸,你能借我 50 卢比吗?” 
“爸爸,我能跟你买一个小时吗?我只想要你早点回来,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其实,若要问父母“为什么这么忙、这么辛苦”,他们十之八九会回答“是为了孩子”。既然是为了孩子,那为什么不多花一点时间陪伴他们呢?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纽约市的父母和孩子每周相处的时间平均只有 12 分钟,而且受访的父母还振振有词地说他们是重质不重量,和孩子相处时都是开心愉快的。真是令人怀疑那 12 分钟内,他们和孩子做了什么,比全家 人一起吃一顿饭的时间还短。亲子相处如果没有量,根本谈不上品质! 
有些父母总以自己工作或事情太忙为借口,等有了空闲时间又说自己累了要休息。其实,日常生活中是可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哪怕是每天半小时、每周半天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读书、运动、准备餐点、打扫卫生,长的假期旅游、踏青、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等,在亲子互动的温馨气氛中,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他一生珍贵的财富:爱与被爱的能力。 
想一想!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真的不多,如果孩子上中学、大学时住校,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少了,等到父母“有空了”,孩子已“离巢”远走高飞,到那时后悔就太迟了。也许钱是赚了,事业也成功了,但却错失了陪伴孩子的时机,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 
三、身教可贵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早接触的小型社会团体,在家庭中孩子进行他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有形或无形中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遗憾的是,父母的表现经常是“说得多,做得少”,不仅说的话无法让孩子信服,而且在行为上也做出了不好的示范。 
爸爸给儿子 50 元钱,让他去超市买东西。儿子买完东西回家时,爸爸发现商品和钱数对不上,说了儿子几句,并让他回到超市去拿小票。妈妈陪着儿子一起回到超市,小票是找到了,和钱数也对上了,但是少了一样物品,显然是儿子落下,被别人拿走了,儿子立刻蔫头耷脑,情绪低落。妈妈见状,就说再买一个,并答应替他保守秘密,不告诉爸爸。回到家,爸爸问起这件事,儿子活灵活现地圆了这个谎,但是妈妈开始担忧了,担心儿子以后习惯性说谎。 
这个例子中,妈妈不但做了错误的示范,还教会孩子如何圆谎。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身教为贵,行知不可分。”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里,父母可以发现孩子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家,而且是一位的模仿者。模仿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学习的结果,而周遭的朋友、老师、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演艺人员等都可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对象。在众多的模仿对象中,父母可以说是重要的人物,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孩子的行为表现中发现父母行为的影子。 
曾有一个孩子抱怨:父母买了一大堆书给他,并且告诉他书是人生中的财富,希望他能用心读书,但父母却从来不看书。没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环境,却要求孩子具备自己期望的特质或能力是很难的,特别是待人处世、进退应对等生活技能,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孩子是很难学习到的。 
四、以平静的心态教育孩子 
有些父母常在很短时间内要求孩子守规矩或纠正孩子的行为,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让自己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原因是匆忙中难有稳定的情绪,说话自然大声、急躁。因为孩子依然把父母的提醒当作“耳边风”,所以不少父母从早上孩子起床到晚上睡觉就一直陷在“催促—生气—催促”的恶性循环中。 
安安全家准备出门,要搭两个多小时高铁去外地参加阿姨的婚礼。一大早,妈妈就催着安安起床、洗漱、吃早餐。等到临出门前 10 分钟,发现安安还没换好衣服,妈妈急着责怪他:“你是怎么搞的?不是提醒你好多次了吗!” 
安安哭丧着脸,仍然慢吞吞地找要穿的衣服,爸爸也气了:“来不及了!你不要去了!” 安安听了,哇哇大哭起来。妈妈一边斥责安安一边帮他穿衣服,爸爸急匆匆地下楼去开车。安安家类似这样的混乱、不愉快的情况不断地发生,而且长时间未见任何改善。 
在许多公共场合,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父母不耐烦地催促着孩子,怪孩子做事拖拉、乱跑、乱动等,而且责骂声此起彼落,这些父母的做法对教育孩子来说是无济无事的。面对安安这种情况,父母要常保持平静的心态,因为若没有从容的心情,教导时就很难为孩子讲清道理,更谈不上想出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善行为。至于如何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或习惯, 
可以在日后时间比较宽裕时再找孩子沟通。 
如果当时情形真的很紧张,父母要尽量少说一些大道理来教训或指责孩子,通常平静有力的指示反而比较有效,如“现在六点半,该起床准备上学了”“你去穿好衣服,我们在二十分钟后出门”“把电视关了,去刷牙洗脸,准备上床睡觉”等。有时的情况不仅是紧张,而且危急,此时父母更要保持冷静,例如,带孩子上街,孩子没有留意路上的坑或身边的来车,父母常见的反应是“啊!留意……”“小心!”等没有建设性的警告。而恰当的提醒是以简洁的语言大声告诉孩子“别动!”“停!”等,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经常有父母会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针对这个热门话题的答案很多,而我们的答案只有简单一句话:“情绪稳定的父母能拥有高情商的孩子。”这句话当然不是答案的全部,但却是答案的精华。 
五、给孩子需要的爱 
现在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事实上,父母总是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就像下面这个例子,这位妈妈以为督促孩子学习就是爱他,却让孩子觉得妈妈不爱他,以至于孩子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获得妈妈的爱。 
卷卷飞,我告诉你个秘密,有一次,我在学校操场玩的时候摔了一跤,结果把膝盖磕破了。回到家里,妈妈就没再跟我提学习的事儿,妈妈耐心地给我擦药,然后还抱着我问疼不疼,那个时候的妈妈让我感觉又变得很爱很爱我了。可是等我的腿好了,妈妈又督促我学习,不爱我了。所以我就每天都让自己带点伤回家,这样妈妈就会特别关心我了。 
(摘自《儿童时间管理亲子手册》“总是受伤的安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