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照片》第一二八辑
  • 《老照片》第一二八辑
  • 《老照片》第一二八辑
  • 《老照片》第一二八辑
  • 《老照片》第一二八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照片》第一二八辑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5.4 2.7折 20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克力 主编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33287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0元

货号28539820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老照片》与百姓“尊严”

冯克力

 

前些时候,应天津天泽书店之邀,与读者做了一次交流,话题为“可见的历史与可体悟的尊严”。大意是,二十多年来《老照片》在以照片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也让沉浮其间的当事者及其后人体悟了生命的尊严。不惟如此,《老照片》还一直鼓励平民、个体结合家藏老照片讲述个人、家庭和家族的人生遭际,直接参与历史叙事,并从这样的参与中获得了某种精神抚慰和自我认同。

那天来参加交流的多为《老照片》的常年读者,大家心有灵犀,气氛热烈。置身其间,尤觉《老照片》二十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功未唐捐也。

由此想到了正在读的一本《非凡小人物》,作者是英国的一位史学家,名叫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上辑“书末感言”里曾提到)。在这本书里,作者另辟蹊径,将历史研究聚焦在织工、鞋匠、农民、乐手等社会底层人物身上。他在“前言”中说道:“这本书所谈论的几乎都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物,除了他们的家人和街坊邻居以外,他们的名字不被人所知晓,即使是在现代国家,那些登记出生、结婚、死亡的政府机关也没有他们的资料……我这一本书的要点不仅仅在于,应该将这类人物从被人遗忘的状态中拯救出来,或是借用 E.P. 汤普森那令人难忘的说法,让他们免于遭受‘后代子孙的不屑一顾’的命运。”

其实霍布斯鲍姆的这段话,恰好也可以用来阐释《老照片》的价值所在。《老照片》出版二十三年来,不知将多少小人物“从被人遗忘的状态中拯救出来”,使他们免于被“后代子孙的不屑一顾”的命运;而且这些被“拯救”的家藏图文记忆,远远超出了后代对先辈的认同及评价,已承载着个体生命的尊严,融入了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之中。



导语摘要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讲述了马衡与王国维义兼师友的友谊,记录了胡适亲历纽约州争取妇女参政权的游行“盛举”,收录了1935年7月发生于山东鄄城的一次黄河决口灾情及堵口抢险工程的全过程影像史料,以及吴绍同镜头里的抗战胜利后的上海。



作者简介

冯克力(主编),二十几年里致力于老照片的编辑、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等。



目录

老照片(二辑)


 


马庆芳 杨衡善 义兼师友——马衡与王国维的友谊  


陈探月 胡适亲历的一次“盛举”  


胡舜庆 黄侃赠友的题字照片  


王一飞 1935 年:黄河董庄决口抢险相册  


秦 风 1938 年:宿县的城墙  


孙国辉 1945—1947:吴绍同镜头里的上海  


顾 颖 别离事,人生常有  


叶广隶 我奶奶


刘晓岚 我的婆婆


仰红野 老妈从军记


杨 光 冲天雄鹰


——缅怀抗日烈士杨一楚  


张继琳 蒙古亲王那彦图和那王府  


朱 霞 朱枫的家国情怀


存 桂 兄弟情深


王玉柱 音符的故事  


李承言 难忘的农村户口  


李全举 四十年的同学情


——我和德国留学生库尔特·维思加  


徐厚来 忆沂水县文艺宣传队  


蔡力杰 一块巨石的往事  


杨廷华 80 年前的米脂一家人  


冯克力 《老照片》与百姓“尊严”  


 


封  面 1946年的于右任(孙国辉)


封  二 宿县古城墙(秦风)


封  三 蒙古亲王那彦图后人的家庭合影(张继琳)



内容摘要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讲述了马衡与王国维义兼师友的友谊,记录了胡适亲历纽约州争取妇女参政权的游行“盛举”,收录了1935年7月发生于山东鄄城的一次黄河决口灾情及堵口抢险工程的全过程影像史料,以及吴绍同镜头里的抗战胜利后的上海。



主编推荐

冯克力(主编),二十几年里致力于老照片的编辑、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等。



精彩内容
 义兼师友——马衡与王国维的友谊马庆芳杨衡善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
人)与马衡(1881-1955,字叔平,别号无咎,浙江鄞县人)是两位民国时期著名文史学者。二人相识交往近三十年,虽然早年都支持维新改良,但辛亥革命后在赞成帝制还是共和上产生了分歧。因为研究学问、解析金石历史奥秘、追求学术真理是他们共同的人生志趣,政治上的分歧并未影响两位学者的友谊。最近出版的现存两人的八十七封
往来书信,记录了面对不断出现的考古新发现和新课题,他们的艰辛探索和惺惺相惜之情,留下了极具学术价值和人文情怀的温馨记忆。
1916年,王国维由日本回国,与马衡都居住在上海,此后两人往来密切。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王国维的治学方向从中西学兼治转向专治国学,两人的学术领域完全重合。现存两人往来书信的时间在1919年至1927年之间,此时王国维已学贯中西、跨越古今,达到人生的学术高峰,在哲学、文学、美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
均取得突出成就,成为中国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文学者。
而比王小四岁的马衡此时还只是潜在的大师。马衡1920年受聘成为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师,讲授新开设的金石学;1922年担任北大考古研究室主任,不久升为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和考古学会主席,在当时中国考古学界已有相当影响。1927年王国维去世后,清华大学接受陈寅恪的建议,聘请马衡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特别讲师,以接替王国维的教学工作。此后马衡于1933年辞去北大教职,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多年,成为我国近代考古学先驱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奠基者。1955年去世前,他将毕生收藏的文物图书资料近两万件(卷)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2005年,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著文《厥功甚伟其德永馨》纪念马衡先生:“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乃人生之‘三不朽’。人生在世求之其一已属不易,而马衡先生在德行、功业、著书立说三个方面都有所‘立’,都令我们永远感念。”在现存的王国维书信中,很大一部分是家信,其他信件大部分是写给罗振玉的,但写给马衡的数量也不少于四十通。这显示了两人关系密切,友情颇深。两人往来信札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讨论,与现代学者的学术交流极为相近。讨论的多是金石学和考古学问题,涉及青铜器、虎符、
度量衡、石铎、古文字等方面。此外,北京大学是中国最
早建立的国立大学,学术资源丰富,此时又位处首都,经常协助政府文教部门承担一些国家文化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例如国史编篆、文物的保存研究与管理、国家历史档案的收存与研究、清室财产的善后、涉外文物的管制,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马衡是这些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获得的学术信息也是二人书信中交流讨论的内容。马衡在每封信落款处姓名前均署以“后学”,尊王国维为师长,向他请教问题,请他审订《金石学讲义》书稿。两人在往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