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55.47 6.3折 88 全新

库存2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泓著,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1037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28534513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公元8 世纪到10 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终葬身海洋的中东船长塔泽纳、败走铁刃城的吐蕃士兵赛格拉顿、远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无论是贵族还是民众,都在试图抓住命运的节奏,努力活下去。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命轨迹照亮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随着历史涌至现在。



作者简介

魏泓(Susan Whitfield),国际知名的敦煌学家,英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负责人,代表作有《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Life along 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上的斯坦因》(Aurel Stein on the Silk Road)、《丝绸、奴隶和佛塔: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Silk, Slave, and Stupas: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主编论文集《敦煌伪卷》(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



目录

引言


序 章 船长


章 商人


第二章 士兵


第三章 马夫


第四章 公主


第五章 名妓


第六章 朝圣者


第七章 作家


第八章 官员


第九章 比丘尼


第十章 寡妇


第十一章 画师


尾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公元8 世纪到10 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终葬身海洋的中东船长塔泽纳、败走铁刃城的吐蕃士兵赛格拉顿、远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无论是贵族还是民众,都在试图抓住命运的节奏,努力活下去。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命轨迹照亮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随着历史涌至现在。



主编推荐

魏泓(Susan Whitfield),国际知名的敦煌学家,英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负责人,代表作有《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Life along 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上的斯坦因》(Aurel Stein on the Silk Road)、《丝绸、奴隶和佛塔: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Silk, Slave, and Stupas: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主编论文集《敦煌伪卷》(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



精彩内容

公主

 

821年秋,唐皇室的太和公主,即当朝皇帝(译注:唐穆宗)的同父妹妹,端坐在双峰驼背上的轿子中。她的侍女们骑着皇室牧场的尼西马或土库曼马,在她身旁陪侍。侍女们并未使用女子常用的横鞍,而是穿着宽松的丝绸长裤,直接跨坐在高鞍桥上。身为帝妹的太和被选为和亲公主,嫁给回鹘可汗来巩固两国邦交。作为公主的聘礼,回鹘给唐穆宗送去驼绒布、锦缎、貂皮、玉带、五十头骆驼及一千匹马。尽管太和公主来自东方,从小在唐都长安的皇宫中长大,但是她的衣饰和着装风格却来自西方,来自遥远的中亚大草原—她正经行的地方。

她头上戴着精致的白玉簪,玉石晶莹通透,采自于阗的河床;头饰上的象牙是印度的,青金石虽然在于阗采购,但实际上产自更西部的巴达赫尚省(Badakhstan);她的金项链上饰有珍珠及各类相对廉价的宝石,象征着佛教七宝,由中亚西部的工匠倾力打造;她的佛珠是由波罗的海岸的琥珀制成。

她还带了香料,除了可以用在身体和衣物上,沐浴时也可以派上用场,有些还可能是催 qing 药。这些香料大多原产自印度,沉香和麝香的混合香可令公主吐气如兰。离开长安之前,太和公主学习了一种新式舞蹈—胡旋舞。表演这种舞蹈的通常是粟特女子,她们身穿绯红与绿色相间的衣服,飞旋于小圆毯上。太和公主尤其喜爱龟兹音乐,将来在可汗的宫殿中她可以继续享受这个乐趣,还能弹奏镶金的筝。西域音乐在当时的唐朝都市里非常流行,一些胡人乐队常驻皇宫,在宴会及其他场合中进行演奏,官妓们还改编了传统的中式曲词来适应这些新的曲调。市井伎伶则亲自作词,常常借此来讥讽政治丑闻及官场腐败。街童们很快便学会了这些歌曲,在大街小巷传唱,赚取几块铜板。

身为公主,太和除了驾临自己的封地外,很少离开皇宫。但她并不是只关心宫中事务,对什么都无动于衷。她打波罗球,这是一种从西域传来的球类运动,而且和很多宫廷女性一样,她是一名出色的女骑手: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

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

 

长安的皇宫内有专门的波罗球场,还有五个马厩,分别用于饲养波罗球用马、将军用马、狩猎用马和仪典用马。[9]这些马很多都是拔汗那国和木鹿的尼西马,通过朝贡或贸易从远方的中亚诸国来到境内,与小而结实的草原矮种马杂交。普通士兵骑的就是这种矮种马。尼西马是很多神话的主角。其中流传广的一个传说把它们形容为半龙的生物,生于水中,乘着它们可以飞升天界: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唐朝的传说故事提到很多以马著称的国家,例如有一个终年积雪的极北之地被称为“驳马国”(译注:驳马即带有花斑的马),据说那里的马通晓人语。很多国家和部族都向中原王朝进贡马匹,包括迦湿弥罗、罽宾和大食,其中在帕米尔以西,粟特和拔汗那国一带的湿润山谷,是中原王朝上等骏马的主要产地。安史之乱发生以前,唐玄宗的御苑中饲养了六匹著名的“舞马”,都来自拔汗那国。八月初五是皇帝生辰,这些马会在这天表演舞蹈。为了纪念这些舞马,它们还被刻成了石板浮雕,但那已是过去的事。此后吐蕃人多次劫掠皇家牧场,损失的良驹无法得到补给。如今唐朝军队不得不依赖回鹘人为他们提供至关重要的战马,每匹售价高达四十甚至五十匹丝绸,唐朝如果拒付高价,则可能会遭到回鹘人的劫掠。773年,回鹘人要求唐朝买下一万匹马,总价超过唐朝一年的赋税,唐朝皇帝试图压低回鹘人的勒索金额,下旨说“不欲重困于民”,仅买了六千匹马。但是回鹘人仍定期送来成千上万的马匹,唐朝国库逐渐被榨干。每匹马一被送到唐朝的牧场,便会烙上几个标记来标示其产地、敏捷度、耐力及职责,说明它是驿马、将领坐骑还是公差用马。

太和公主是第四位与回鹘可汗和亲的唐朝公主。位和亲公主是她高祖父的妹妹(译注:宁国公主)。回鹘人次援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758年宁国公主就被送去和亲。她和亲时已不年轻,曾两次守寡,嫁到回鹘一年后又成了寡妇,于是返回大唐。她陪嫁过去的妹妹(译注:荣王李琬的女儿,又称小宁国公主)则留下来嫁给了新任可汗。790年,小宁国公主在斡耳朵八里逝世,而在两年前,太和公主的姑祖母咸安公主又被送去和亲,这是唐朝为了向回鹘借兵攻打吐蕃而仓促定下的条件。咸安公主一直待在回鹘,直至808年去世为止,期间先后嫁给三任可汗。820年,在足足拖了七年之后,唐朝皇帝终于选择把永安公主,即太和公主的姐姐嫁给可汗。幸运的是,这位可汗在她离开长安前便已离世。不久,永安便请求皇帝下旨,允许她出家入道,借此逃过后来的和亲。她并不是位采取这个办法的唐朝公主。早在8世纪初,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便开了先河,两人从年轻时候便开始漫长的修行。她们的父亲(译注:唐睿宗)从国库中拨款,为两人各自修建了一所道观,引来官怒民怨,于是两位公主只得动用自己的私库完成道观的工程。此后,共有十五位皇室公主入道,其中包括太和公主的两个侄女。

太和公主的命运是在出发前的一个月才定下来的。一个月前,近六百名回鹘人到长安来接嫁永安公主。初使团人数有好几千,但大多数被要求在边境待命,因为长安邸舍不够,接待不了这么多外使。此时永安公主本来要嫁的可汗已经去世,皇帝陷入两难。皇室送一位公主出嫁,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不仅要给公主配一套符合其身份的嫁妆,还要准备当时的硬通货—丝绸—去购买回鹘使节“进贡”的马匹和其他物品。尽管回鹘不再像从前那样强势,但仍然是唐朝的重要盟友,有资格要求唐朝遵守当初的协议。

终,唐朝皇室决定由太和公主代永安公主出嫁,派一名大臣向回鹘使节宣旨。一名唐朝使节将陪同公主前往斡耳朵八里,给新可汗授予印绶:唐朝总是佯称邻国为其属国。到了边境以后,有一队回鹘护卫军会加入他们,保护公主一行的安全。仅仅过了一周,护卫队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他们在公主行程路线以南不远处,击退了一伙吐蕃劫匪。几年前,吐蕃士兵曾在两天内行军至斡耳朵八里。实际上,双方都希望将来不用防卫,此时一队唐朝使节正赶往逻些(译注:今拉萨)签订和约,合约宣称:“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

7月的天,和亲一事便被昭告天下。8月末,太和公主从长安东北门出城。这趟行程长达几千公里,要到明年才能到达目的地。骑驿马的话,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走完,但像太和一行这样的大队人马,行进速度较慢,常要沿途停歇。太和的兄长,即当朝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列队为公主送行,声势十分浩大。长安 城的百姓也纷纷出门来观看盛事。回鹘骑兵、公主及其随从、唐朝官员,还有那些载着送给可汗的赠礼骆驼,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全部通过城门,启程北行。

 



媒体评论

本书的一大优点在于,它充满想象力地重建那古老的过去、那遥远的地方。对于要讲授或学习相关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有趣又实用。

——大卫·克里斯蒂安

(国际大历史协会主席)

 

本书读起来就像在看《坎特伯雷故事集》一样。历史在这本书中重现,在这举世瞩目的迁徙之路上,曾有过形形色色的人、语言、宗教,他们关心的和做过的事五花八门,全都在这本书中活了过来。

——《星期日泰晤士报》

 

妙笔生花,活灵活现。不论是足不出户的卧游者,还是渊博的历史学家,都会喜欢它。

——《亚洲研究期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