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贝壳消失:新消费时代的支付革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直到贝壳消失:新消费时代的支付革命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6.24 6.2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维?沃尔曼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5158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8502626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几个月前,我来到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受邀在那里参加了一场一年一度的货币大会,感觉就像是深入了龙潭虎穴。每年这时候,行业代表、政府官员和技术专家都会聚集在某个五星级豪华大酒店,谈论关于“钱”的事情,就是那种能实际感知的钱——现金。他们会在大会这几天讨论和研究那些常见的问题,比如发行、安全、生产、分配、设计等。可能你不会相信,他们邀请我参加了其中一场专题研讨会,甚至还允许我自由发挥,当然前提是我的评论要适当结合当天的主题——“支付环境的未来”。

 

我有些紧张,这个地方挤满了人,他们的身份和职业都依赖于一个理念,那就是:现金对文明极其重要,并且社会将继续保持这种重要性。在谈话开始前,我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整件事都是假象,在场的所有人的西装口袋里都藏了西红柿,等我上台的一瞬间,他们就会将西红柿全部向我扔来。

 

然而现实是,我白担心了,在这里完全没有需要恐慌的理由。会场的人们无比热情,整场谈话也很振奋人心。除此之外,在这场研讨会上,我还次了解到,斐济储备银行近发行了一种7元面值的纸币。虽然现在我和来的时候一样对现金持否定批评态度。不过仔细一想,世界上居然有7元纸币了?天哪,那真是太棒了。

 

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来说,我不能说我赞同货币大会参会者们花费时间所做的大部分事情(虽然出现了有些奇特的钞票面额),也不赞同他们认为这样那样的新聚合物就能代表货币未来的信念。大会发言人坚持认为现金是具有“复原能力”的;他在报告中说,现金的使用趋势“并不是一片惨淡”,并且在他大谈“如何在市场衰退中保持竞争力”时,我真的暗自偷笑了。这些话并不是处于什么行业领先位置的专业用语,更不要说是为发展做准备了。

 

但是我依然学到了很多。其中一个启发,或者说对一个古老而又珍贵的观念的一种新的诠释,就是二元思维很愚蠢。现金与无现金。我觉得这可以作为电台广播中一场短暂的伪辩论的有用缩写。但是这个框架会招来不计后果的简化,从而损害我们理智思考复杂问题的集体能力。举个例子,移动货币支持者会大谈特谈穷人的财务生活以及数字工具能够起到的帮助作用,而现金守卫者则会以几乎相同的方式来考虑无银行账户人群的需求。与其让这两个群体互相对抗,为什么不考虑从共同的目标出发,让他们达成合作呢?事实上,在谈到货币和交易时,我们必须承认并且接受各种复杂事物的多样性:交易安全、政府资金、信任心理学、金融服务的获取、货币的摩擦与冲突等等。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解决当前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让货币以各种你想要的形式更好地服务更多的人。

说到这里,我需要再讲一个观点:数字货币不是灵丹妙药。它不会神奇地修复经济不公正问题,更不会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抵御疾病或者给叙利亚带来和平。而且坦白说,虽然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在探索和赞扬新的交易方式和关于货币的新奇想法,但是那些持续不断困扰公司、银行、政府、基础设施经营者的黑客问题让我比开始写作本书时更担心数字经济的复原能力。

不过有转折。正如你将在后文中看到的那样,数字货币有潜力成为,并且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积极改变的一个载体。要想见证积极变化及其戏剧性的连锁反应,没有比中国更好的地方了。比如说,想想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有美国的50倍那么大。中国非现金交易的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40%。2016年,中国非现金交易价值在全世界排名第4位,电子货币交易量仅次于欧洲、巴西和美国。2017年春季,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的研究人员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合作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考察全球数字产业发展情况,并重点研究数字经济的竞争力与信任度。排名靠前的是瑞士和北欧国家,但是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和动力的变化速度方面再次排在所有国家前面”。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关心数字化趋势、经济以及这二者交集的人都应该考察中国的发展情况。这个国家作为数字货币创新者和人本科技文化的地位,是现在(指2017年)与2010年底我开始创作这本书时的主要区别之一(就算这不是中文再版的序言,我也会这么说)。现在与当时的第二个区别是人们对新外币期权的兴趣和热情比我预期的更为广泛。未来几年内,我们将会见到越来越多的技术,让消费者可以实时利用外汇期权。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还包括加密货币。

不过,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即使时隔数年,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其中提到的某些新闻事件或参考的企业和创新也许时效性不太强,但是我希望能够让你产生共鸣、吸引你读下去的是那些想法,而不是那些时间点。你可能还会不时停下来思考,然后重新思考你对货币及其运行方式的理解。因为实际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并不是以货币的终结、货币大会参与者与推崇移动的技术人员为标志的。相反,我们会看到人们对货币现在与将来的性质的狭隘认知走向终结,并且要共同努力来理解这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什么意义。



导语摘要

你有多久没用现金了?出门还带零钱吗?无现金社会真的毫无风险吗?实体货币会被时代淘汰吗?

作者带着这些疑问亲身体验了一年的无现金生活,造币成本高,传播细菌,携带不便等等,现金的弊端暴露地异常明显,而信用卡,电子支付等数字货币领域却越来越发达,这个时代留给现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本书并没有追求*的无现金,而是提倡支付方式的多样性,从*原始的贝壳钱币到今天的移动支付,货币的形态一直在随着时代进化。在这个捐香火钱都可以用支付宝的年代,货币的终极形态,到底是什么?这个答案货真价实地影响着你的钱包和未来。



作者简介

戴维•沃尔曼(David Wolman)


l 戴维•沃尔曼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是美国《连线》杂志特约记者,曾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国家地理》等多个知名报纸杂志撰写过文章。他的文章曾多次入选《美国科学写作精选集》。2012年入围美国国家杂志奖,2013年荣获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的作品奖。


他经常作为嘉宾参加BBC、CBS的访谈节目,目前他的三本书已准备改编成电影。


《直到贝壳消失》是他的第三部作品,因其超前的预见性观点和实践体验,一出版便受到了广泛关注,此书还荣获了亚马逊2012年度图书。



目录

再版序言...1


前言...5


 


章 传教士...1


“钱”到底是什么?...4


刻有“野兽印记”的无现金交易...7


从交易中诞生的“货币”概念...12


金钱像一场谎言...24


 


第二章 送信者...27


携带细菌的现金...29


前景堪忧的造币行业...33


 


第三章 制造者...65


超级伪钞...67


打击造假的惊人成本...68


解救一切的新版100美元纸币?...71


发展中国家的防伪技术...79


 


第四章 忠诚者...83


信用卡是天使还是魔鬼?...85


关于现金的各种实验...91


 


第五章 爱国者...103


金融危机中的冰岛...105


国家货币是国家文化的体现...108


毫无设计感的美元...111


冰岛克朗的终命运...117


全世界只用一种货币?...123


货币从来都只是工具...124


 


第六章 替代者...127


铸币的那些事...129


越来越受欢迎的虚拟货币...138


能量单位与交易媒介...141


私人铸币与自由美元...147


 


第七章 革命者...171


现金使穷人更穷...176


救世主般的手机支付...180


贫穷国家的支付革命...182


印度人超前的数字货币意识...185


 


第八章 特使...207


成为收蔵品的硬币...209


反现金与硬币收藏家...211


 


后记...219


致谢...232



内容摘要

你有多久没用现金了?出门还带零钱吗?无现金社会真的毫无风险吗?实体货币会被时代淘汰吗?


作者带着这些疑问亲身体验了一年的无现金生活,造币成本高,传播细菌,携带不便等等,现金的弊端暴露地异常明显,而信用卡,电子支付等数字货币领域却越来越发达,这个时代留给现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本书并没有追求*的无现金,而是提倡支付方式的多样性,从*原始的贝壳钱币到今天的移动支付,货币的形态一直在随着时代进化。在这个捐香火钱都可以用支付宝的年代,货币的终极形态,到底是什么?这个答案货真价实地影响着你的钱包和未来。



主编推荐

戴维•沃尔曼(David Wolman)

l 戴维•沃尔曼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是美国《连线》杂志特约记者,曾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国家地理》等多个知名报纸杂志撰写过文章。他的文章曾多次入选《美国科学写作精选集》。2012年入围美国国家杂志奖,2013年荣获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的作品奖。

他经常作为嘉宾参加BBC、CBS的访谈节目,目前他的三本书已准备改编成电影。

《直到贝壳消失》是他的第三部作品,因其超前的预见性观点和实践体验,一出版便受到了广泛关注,此书还荣获了亚马逊2012年度图书。



精彩内容

大概早在公元800年,纸币就在中国诞生了。不过直到元朝,也就是13世纪初,统治者才开始用纸币取代硬币。大约100年后,当马可·波罗看到这种货币制度时,他瞪大了双眼。中国皇帝的铸币厂“掌握了完美炼金的秘诀”,他写道。为了用纸币取代硬币进行流通,执政当局会分发印着数字的纸片,纸片上的数字与安全储存起来的一把硬币价值相当。这些纸片并不是之前人们所理解的那种真正的货币,但不管怎么样,它们得以流通了。

这种由桑树制成,带有官方标记或印章的特殊纸片,开始大量地流通,这不仅让国家变得更加富足,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当远近的人们广泛地接受了同一种交易媒介,交易的机会就会以指数上升。皇帝肯定了这些纸币的流通性,同时也规定了可以用它来兑换硬币。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把纸币换成硬币。

马可·波罗在他游记中那篇从标题来看并不像谈论经济的章节里写道:“大可汗(忽必烈)将树皮做成像纸一样的东西,而且还当成货币在他的国家进行流通。”他描述了这种奇怪的做法,并表示这种做法看似是魔术,却并非是在耍花招。然而,这位探险家明白,对于那些远在欧洲的读者来说,这些解释可能远远不够。“因为不管我怎么说,你们永远都不会相信我说的是有理有据的事实。”马可·波罗说,我可不是在骗你。纸币这东西可是极好的!

让这个纸质货币系统行之有效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强制性;另一个是可兑换性。为了进一步增强民众对纸币以及发行部门的信任,纸币上的文字注明了它们的永久有效性。在近BBC的一次采访中,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尝试着解释了“永久价值”的含义。他说,纸币“实际上是一种隐性合约,人们接受它,是因为他们相信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内,它仍然可以保值。纸币本身只是一张纸,并没有什么内在价值”。他说,纸币的价值是由其背后发行机构被认可的稳定性决定的。如果公众对那些发行机构有信心,就会如常接受和使用纸币;如果公众的信心破灭,货币就会暴跌,经济就会瘫痪。

如今,纸币上印着高级华丽的语句已经不足为奇。甚至可以说,纸币上没有高呼爱国主义的词句才奇怪。但是对于生活在元朝的人来说,纸币完全是新技术。人们相信纸币的可兑换性和永久有效性(对了,如果他们不信就可能被处以死刑),这让皇帝的新货币“得以在他的王国、行省和属地内被广泛使用”。

 

“钱”到底是什么?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思考钱的问题。我们考虑的永远是就业、退休、经济状况、大学学费、恐怖主义拨款、与中国的贸易平衡、高盛集团,以及赶紧跑去自动取款机取点儿钱。但我们从来都不考虑,货币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在这个时代,政府频频给出大额的银行救助资金,美联储(像施魔法一样)印出数量更大的新货币,货币的运作已经变得如此抽象,对我们这些并非研究货币政策的普通人来说,它似乎已经遥不可及。

但是我们认为自己了解现金。它是真实的,至少真实到你可以拿着它,闻到它的气味,然后在摸完它之后想要洗手。纸币和金属硬币是我们童年时的珍宝,是牙仙子塞在枕头下面的,是溺爱我们的外婆偷偷塞到手里的,我们把它们都放在一个安全的、带锁的彩色盒子里,只为了能攒够钱买一个新玩具。虽然货币在教科书中的定义非常枯燥——交换媒介、记账单位、贮藏手段和延期付款方式——但正是通过现金,我们认识了货币,并与这种推动文明进步的伟大发明建立了联系。即使是那些兜售债务抵押债券的华尔街金融家,在听到“货币”这个词时,在一定程度上想到的也是一堆印有本杰明头像的100美元。

(顺便提一下,金钱的语言很容易被误解。你可能在自动取款机顺便取一些现金,但是当你在《华尔街时报》上读到英特尔或波音公司拥有大量现金时,显然那说的并不是实际的纸币和硬币,而是指流动资产——可以随时使用的资金。在本书中,当我使用“现金”时,我指的是有形货币实体。我有时候也会混着使用“硬通货”“有形货币”或“实体货币”,它们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当我用“金钱”或“货币”时,除非特别指出,否则我是笼统地指实体和电子形式的货币。)

我们成年人的大脑会纠结于货币的分配不当、通货膨胀以及其催化矛盾的倾向,但是孩提时代对手拿现金的渴望依然会盘踞在我们心中某个角落,这让我们保留了一些单纯思维。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地上有1美分时,我们会产生一丝下意识的冲动,然而这种冲动很快就会被我们更强大的理性战胜:我们非常清楚,1美分,甚至是10美分,本身都不值多少钱,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经济学家会告诉你,花时间捡这1美分根本不值得,而且你弯腰捡这1美分没准会让你的背部受伤,这就更不值得了。

虽然我们对鲁莽行事的银行家或联邦预算满是怨言,但是我们却是现金的忠实信徒。我们甚至还崇拜它。你可能在生活中并不信上帝或佛祖,但是却非常相信钱。我并不是说你像某些混蛋一样觊觎钱,而是说你相信货币的价值。你之所以相信它,是因为其他人都相信它;这意味着我们对它的信任也是对彼此的信任,对一个共同目的,或者说至少是对一个共同的幻觉的信任。仅仅通过使用国家货币,我们就全都成了“金钱”这个独特宗教的信徒。

这种信念对经济学家来说乏味无趣,他们正忙着计算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一种衡量产业集中度的指数)和角谷静夫不动点定理,或者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要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降低失业率。不过,把钱放在显微镜下,它会揭示一个让人既惊讶又赞不绝口的秘密:它的价值是生还是死,全都由我们的大脑来决定。就像讽刺作家库尔特·图霍夫斯基(Kurt Tucholsky)曾经说的那样:“货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被人们广泛接受,而它被广泛接受也正是因为它有价值。”在这个咒语被解除之前,它会一直如此。

令人觉得讽刺的是,忽必烈可汗成功发行的纸币恰恰也使元朝的经济陷入困境。元朝统治者没有经受住让历代货币发行者和小学生都备受煎熬的一种诱惑:如果所有人都觉得纸币兑换成金属货币很麻烦,那为什么不多印一些纸币呢?你几乎能想象到可汗的大臣们这样进言:

陛下皇恩浩荡,纸币既出,普天之下,无人不从。庶民并无兑换银两之意,何不加印银票,虽增发十倍,亦无大患。

但是,信仰是个很脆弱的东西。各种事情都会播种下怀疑的种子:战争、自然灾害、伪造、银行破产等是常见的元凶。对于大可汗来说,罪魁祸首就是经济体中新货币的泛滥。如果只需要加印从来不会被质疑的纸币就可以增加财富,那么几乎没人能拒绝。然而,货币系统必须存在一定的稀缺性,或者说能够被感知到的稀缺性。当可汗的纸币缺失了稀缺性后,人们手中纸币的价值,或者说纸币的购买力就会突然暴跌,纸币体系也就崩溃了。这种情况在几个世纪之后再次重现,这次发生在欧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