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13.24 3.5折 ¥ 3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李锐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907916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8484301
上书时间2024-10-19
李锐是多年前被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看好的中国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被大量翻译到国外,引起西方的关注与研究。而他的散文亦是以深邃的思想、独立的思考而获得广泛声誉。
作家李锐近五六年一直生病、休息,小说鲜有问世,但他没有停止散文的写作。本书是李锐的新散文自选集,共计35篇,分为3辑,既有对鲁迅、沈从文、赵树理、汪曾祺、史铁生以及托尔斯泰、福克纳、加缪等作家的深度解读,也有对当下浮躁的文学进行的清醒思考;既有多次游历国外、广泛交流的开阔视野,也有对身边事物的敏锐感悟。与作家前期的散文作品相比,这本散文集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温情与悲悯。
李锐,当代著名作家,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厚土》《太平风物》,中篇小说集《传说之死》,长篇小说《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人间》(与蒋韵合著)、《张马丁的第八天》,散文集《拒绝合唱》《网络时代的“方言”》,以及《中国当代作家•李锐系列》八卷。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品被译成瑞典、英、法、德、日、韩、越等多种文字出版。2004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7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辑一 是一种安慰
傅山们的羞耻心
燃烧绝望的龚自珍
——对一个诗人的疏远和接近
虚无之海,精神之塔
——对鲁迅先生的自白
另一种纪念碑
谁的人类
精神撒娇者的病例分析
留下的,留不下的
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
是一种安慰
辑二 谁看秋月春风
谁看秋月春风
被割断和被误会的
——读汪曾祺先生《短篇小说的本质》
旷日持久的煎熬
——《马桥词典》的启示
永恒之舞,亘古之梦
——重读史铁生
神话破灭之后的获得与悲哀
——读加缪
经久耐读的福克纳
“我初次看到一个人”
——再读《白痴》
闻香知世界
迷人的真相
走廊里的肖像
——读《我的老师高本汉》
生命深处
——再读《聆听父亲》
无穷无尽的黑白
来到绿洲
心上的秋天
农具的教育
生命的报偿
偶遇因缘
辑三 九月寻踪
插队掌故三则
出入山河
却望吕梁是故乡
九月寻踪
温暖的灯光
永失“故居”
——托尔斯泰的另一种启示
嵯峨……嵯峨……
——日本印象之一
烧梦
——日本印象之二
忽然想起白发阿娥
李锐是多年前被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看好的中国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被大量翻译到国外,引起西方的关注与研究。而他的散文亦是以深邃的思想、独立的思考而获得广泛声誉。
作家李锐近五六年一直生病、休息,小说鲜有问世,但他没有停止散文的写作。本书是李锐的新散文自选集,共计35篇,分为3辑,既有对鲁迅、沈从文、赵树理、汪曾祺、史铁生以及托尔斯泰、福克纳、加缪等作家的深度解读,也有对当下浮躁的文学进行的清醒思考;既有多次游历国外、广泛交流的开阔视野,也有对身边事物的敏锐感悟。与作家前期的散文作品相比,这本散文集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温情与悲悯。
李锐,当代著名作家,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厚土》《太平风物》,中篇小说集《传说之死》,长篇小说《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人间》(与蒋韵合著)、《张马丁的第八天》,散文集《拒绝合唱》《网络时代的“方言”》,以及《中国当代作家•李锐系列》八卷。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品被译成瑞典、英、法、德、日、韩、越等多种文字出版。2004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7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永恒之舞,亘古之梦
——重读史铁生
昨天,是2010年的后一天。今天,是2011年的天。
昨天凌晨,昼夜交替之际铁生去世了。遵照他本人生前的遗体捐赠意愿,铁生的肝脏当即移植给了别人。
今天拂晓醒来难以入睡,打开台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窗外一片昏黑,夜幕还没有褪去,一线晨曦正在天边苏醒。冥冥之中,一切都好像是有谁在安排。就在这两天,拿到一本刚刚创刊的文学杂志,杂志的《经典重读》栏目选载的就是铁生的《我之舞》。所以,知道铁生去世的消息和经典重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此时此刻,重读二十四年前的夏天铁生写出来的《我之舞》,不由得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恍惚之中:这到底是二十四年前铁生写出来给别人看的小说呢?还是二十四年前铁生就从容不迫地写好了自己的祭文?有这篇《我之舞》放在那儿,再写什么都显得多嘴,都显得轻薄。
很多年前,在和一位朋友网上信件来往时提到铁生,他说,我辈还在和人对话,铁生早已经在和神对话了。重读二十四年前的《我之舞》,悲欣交集,恍惚震惊之余,对朋友的这句话可谓感念至深!
铁生是从来不避讳死这件事情的。听他闲聊说笑,看他行文表意,死是一个经常在不经意间就被提起的话题。甚至连死了以后怎么办丧事,埋在哪儿,穿什么衣服都被他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这样的文字读得多了,眼前就经常变幻出一个鲜明的形象——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倚在敞开的死亡大门上,一脸温柔宽厚的微笑,从容镇定地从那扇门里打量着生死两界。对于他来讲,已经死了的半条身子,用不着非要到阴曹地府才能找到,而活着的另一半,却又无时无刻、无微不至地充满了所有的欲望和想象。阴阳两界的游走,生死之间的置换,对于铁生来说不是虚构,而是一种每时每刻都摆脱不掉的真实的生存现状。这中间肉身和精神的煎熬不是局外人可以想象的。正是从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真实存在出发,才有了史铁生所有催人泪下、大彻大悟的小说和散文。就像他自己说的:“从个人出发去追问普遍的人类困境。”
1986年前后,中国当代文坛的天幕上“先锋小说”骤然间群星璀璨,记忆之中,《我之舞》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这篇小说并不复杂,讲述了十八、老孟、路、世启这四个人的一段没有结局的等待。这四个身体残缺、孤独无助的残疾人,在一个夏天,为了等待世启离家出走的老婆而走到一起了。终,世启的老婆没有回来,四个人却在无意中见证了一对老夫妻的死,听到了他们灵魂的对话。这篇小说没有传统的情节和故事,抹去了所有写实性的社会背景和描述,充满了神奇和魔幻的场面,具有极强的舞台效果。现在,隔了二十四年的岁月回过头来重读,除了验证了这篇作品像所有的经典一样耐读之外,你还可以看到,这篇小说几乎涵括了史铁生以后创作的所有基本元素:那座荒凉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地坛,那个身披白裙行踪缥缈的姑娘,那些从天而降的对话和音乐,还有种种因为不同的残疾而被困在共同的孤独和无望中的生命;与此同时的,是生与死的追问,存在与虚无的考证,短暂和永恒的转换,幻灭和希望的交织……而当这一切看似抽象枯燥的形而上,和一群残缺不全的生命遭遇在一起的时候,当所有简单炽热的自由欲望,被囚禁在永远无法挣脱的无助和孤独的身体里的时候,充溢在史铁生小说里的悲情却由此升华出一种脱俗的大悲悯,一种超越生死的生命安置。在这个安置当中,悲伤被更为深刻的生死理解所舒缓,怜悯被一种舍生忘死的地久天长所召唤。
这就像史铁生在自己真实的生活当中所做到的一样,当我们说作为人的史铁生已经死了的时候,我们却又同时知道史铁生的肉身没有真死,史铁生的一部分正千真万确地和我们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当我们说作家史铁生死了的时候,我们却又分明看见《我之舞》在一本刚刚创刊的文学杂志上发表出来,分明看见史铁生一字一句地在“经典重读”中喜怒哀乐、思绪飞扬。一个彻悟了生死,看透了有无,了然了所有瞬间和永恒的人,用不着别人来操心他的“一路走好”。就像铁生在《我之舞》当中说的:
死,不过是一个辉煌的结束。同时是一个灿烂的开始。
永远只有现在,来生总是今生,是永恒之舞,是亘古之梦……
太阳一出来我就过了十八了。我妈说我是太阳出来时生的。
作为当今纯文学*后几个坚守者之一,李锐之纯粹和坚定可能是首屈一指。多年来,李锐的写作不为现实所动,不为市场所动,也不为潮流和各种评说所动。
——评论家 陈晓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