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谌容文集(平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谌容文集(平装)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189.88 6.6折 288 全新

库存6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谌容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6012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8元

货号28479299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后 记

为了文集的编纂,把新时期以来写的小说翻看了一遍。旧作重读,仿佛是老友一别经年再相逢,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清楚。掩卷沉思,首先浮现在眼前的竟然不是创作中的艰辛与彷徨,而是小说之外的,那些想起来就禁不住微微一笑的趣事。今原封不动地写来,说给我的读者。

为写眼科医生,我去了国内眼科著名的北京同仁医院,结识了那位文静的眼科主任。她不仅医术高超,待人更是温言细语和蔼可亲,是一位值得患者信赖的女医生。我有幸随其右,在她的指导下我似懂非懂地读了一本《眼科学》,又特许我进入手术室实地观看她的手术。记得那天,我穿着软底鞋白大褂,尽量克制着内心的好奇喜悦与激动,装得跟那一大群观摩的年轻大夫似的,窸窸窣窣跟着主任走进了神圣的手术室。

没有想到,刚进入手术室区域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宽阔洁净的走廊两旁是不同科室的一间间手术室。进门后不知怎么我们在右边的一间门口处停了下来,好像是身旁的主任在介绍这是内科手术室。我就朝那个围满了白大褂的手术台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害得我终生难忘。手术台上白罩单下只露出一个光光的肥大的肚子,只见主刀的大夫飞快地一刀下去,鲜红的血顷刻间喷泉似的直射了出来,就听主刀大夫在喊“夹住,夹住”!旁边的助手们自然是久经沙场司空见惯了的,一边操作还一边调侃:“看这肚子全是油!”

当时自己为什么没有离开?一来可能是给吓蒙了,二来只能是职业病好奇心使然。下一间是外科手术室,在门口处就听说是一台锯腿什么的大手术,我仿佛觉得那里边正在“磨刀霍霍”。惊魂未定的我努力镇定自己,还强笑着催促主任赶紧去眼科手术室。同时心中暗自庆幸,多亏自己英明选择了眼科,否则,这鲜血四溅的场景即便我敢写,谁敢看哪!

一篇小说毕竟字数有限,哪能写出一个专业的莫测高深与严格规章,主任无意中给我上的“课”竟是洗手。换好手术室专用浅蓝色短袖服装,和主任并排站在洗手池前。只见她用肥皂一直抹到臂膀,认真揉搓之后在水龙头下冲净,然后再抹肥皂再冲净,好像反复了三次。还没完,她又专注地在双手上涂满肥皂,用小刷子认真仔细地刷指甲缝,也是冲净了肥皂再抹再刷再冲。她很自然地做这一切,我却在一旁看得发愣。就见她雪白的胳膊已经被洗得红通通的,也担心那指甲缝怎经得如此反复地刷。虽然我也轻轻地照猫画虎地洗着,还是憋不住问了一句:要洗几次才算洗干净了?她回答我三个字:无菌觉!

手术进行时,主任特许我隔着患者坐在她的对面。这是一台颇为难得的角膜移植手术,之所以难得是必须有别人捐献的角膜。眼科手术的器械都是很精巧细致的,不过,即便是用针刺破眼膜的小小手术,也必然是要见血的。主任让我用棉签按住出血的部位,我毫不犹豫地照做了。手术非常完美,术后在洗手池前主任微笑地对我说:谌容同志,你不应该当作家,应该当医生。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不怕血。她哪里知道,当时我只顾看手术的全过程,根本顾不上害怕。我没有告诉她,其实就在踏进手术室的一瞬间,眼看见手术台上的病人时,就着实被吓得不轻。那病人在白罩单下躺着,面部蒙着一块眼科手术专用的白色方巾。我把它称之为专用,是因为那方巾盖住了整张脸,只留有一个圆洞,其大小恰恰能露出一只眼睛。这时还没有麻醉,眼球可以自由转动,那只亮晶晶的眼球急速不安地转动着,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无助甚至乞求,显得十分怪异可怖。这一刹那的被惊吓我真没有浪费,全写进小说里了。写在无知的红卫兵冲进手术室那一刻,手术台上这只可怕的眼睛吓得他们落荒而逃。

观看手术之前我还真是做了点功课,对托盘里的持针器之类都已熟知,因而在小说里敢尽情细致地描写,以至于后来不少读者来信断定作者是医生。我没有回信更正,将错就错觉得很光荣。忆及四十年前在医院的那段日子,虽然时不时地被惊吓,却也使我大开眼界,更进一步知道医务工作者的艰难与非凡的品质,能成为一个医生谈何容易!

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我想写写那一代中年人,写写那些在单位是骨干、在家庭是顶梁柱的中年知识分子,微薄的收入和累人的劳作使其不堪生活之重。然而,他们仍然凭着良知尽职于社会、尽责于家庭,满怀激情地迎接新时期的到来,无愧为一代精英!于是,写了《人到中年》。

出版社编辑小罗把长篇小说《梦中的河》放在了文集的卷。她抱着书稿到家里来征求我的意见时还笑说:真不知道您还写了一部以环境保护为题材的长篇。

我告诉她,引得我写这篇小说的是报上的一则新闻,短短的几百字。文中只惋惜地报道一个喷泉的景点突然没水了,原因是水污染。保护环境,给子孙万代留下一个清平世界,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大题目。尽管对环保这门专业知之甚少,我也觉得应该尽绵薄之力。

聊到这篇小说,不由得想起了陈年往事。开始我虽然想为环保写点什么,但对能否写出一篇以保护水资源为背景的小说并没有把握,只是很想去看看那条河,看看它是怎么被污染的。好在当时国家环保局的局长是文学爱好者,是我的读者,也是我的朋友。他非常支持我,并且给那个省环保局打了个招呼,没有用北京作家协会的介绍信我就飞去了。

到了省环保局,同志们得知我关心环保,想了解有关河流被污染的问题时,顿时视我为知己,待我如亲人般热情有加,轮番给我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特别是专业保护水资源的课题,恨不能一夜之间就把我培养成环保卫士!他们告诉我,那条倒霉的河每年要被迫接纳工业废水一亿多吨,酚、氰、汞、砷、铬、氨、氮,各种有毒的物质指标大大超过标准。特别是化工厂的黄磷废水污染,更能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不但鱼虾贝类难逃活命,就连强壮的耕牛都能活活被毒死。

也许是我对了解这个陌生的领域思想准备不足,当他们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讲述时,那些生僻的专业名词,我听来非常吃力,更别说记住。于是他们又精挑细选地给我找来一大堆资料,供我加深记忆,弄懂这门全新的学问。毕竟百闻不如一见,省环保局的同志们又热情地陪着我,乘着小面包车从省里出发到地区到县到公社,沿着这条河的源头顺流而下一路看去。在那些日日夜夜,白天我们风尘仆仆,晚上我们谈天说地,那样一种单纯的快乐至今难以忘怀。

从旁观察,觉得这个专业的难度极大而且很特殊。他们不同于医生治好病人就功德圆满,他们也不像演员演好角色就获得掌声,他们的工作成绩几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有谁能界定他们的工作完满了?小说里挑选的例子都是看得见的,那是为了文学作品的需要,其实,大量繁重的工作是防患于未然。因此我觉得他们有点像地下工作者,默默无闻地与天斗与地斗,当然主要还是与人斗。一部小说远不能写出为保卫祖国大好河山而奋斗的他们!

近年来看到中央一系列保护环境的举措:拒绝洋垃圾进口,关停不良小工厂,加强河流的监管力度,等等,让人备感欣慰。“中国梦”不是梦,必定是明天美好的现实。我“梦中的河”也将变得如梦中一般清丽可人!但愿到那时,能满心欢喜地再沿着这条河走一趟。

一篇小说孕育的过程往往是很有趣的,就如我写这篇《减去十岁》。

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全国人民都如大梦方醒,兴高采烈地迎接新时期的到来。高兴之余又不免叹息,怎么浑浑噩噩的就过去了十年?那十年到哪里去了?在老同学聚会中,在老朋友相见时,一张张欢笑的脸上却又不经意地闪着泪花,心中难言的种种谁人得以诉说?生命中的十年被浪费了,没有了,小鸟一样飞去再也飞不回来了!

我被这一片愁云包裹着,深陷在这无言的懊恼中,神仙也不能把丢失的岁月还给你!忽然,一个念头闪现了出来:不堪回首就别去回首,把那荒废的十年扔到脑后,把那十年从记忆中抹去,让每个人都找回十年,让每个人都减去十岁,岂不快哉!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一篇荒诞小说就这样飞快地形成了。记得构思的过程非常的顺畅快捷,甚至是非常愉悦——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机关风传了开来:中央要发一个文件,每个人都减去十岁!

于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欣喜若狂跃跃欲试:我就要减去十岁,我就要找回十年,我该干些什么?本来五十九岁还差一年就退休的老同志,想到还可以再大干十年,立刻精神百倍一扫老态;本来四十九岁的科研人员想到即将回到三十九岁正当壮年,顷刻间意气风发哀怨全无;本来三十九岁肥胖臃肿的女士想到就要变回二十九,马上动手修饰打扮,还能抓住青春的尾巴;更别说本来二十九岁的老姑娘将变成十九岁花朵儿般妙龄少女的狂喜!

小说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该怎么结束了,我的“文件”掀起了一场风暴,给人人带来了一个美梦。笔下真不忍心写没有这个文件,可又不能写真有这个文件。于是,我只能写成现在这样:文件不知搁哪儿了,大家都在疯狂地寻找!

后想说的是,这次《谌容文集》的出版,也是一个偶然。

二十年前,广州花城出版社曾把出版我的文集列入计划,由编辑部主任文能同志负责。当时觉得来日方长多写几篇等等再说,这事也就不了了之。谁知这一等竟是二十年!而今我已是耄耋之年,自知精力枯竭力不从心,这种累人的事干不了了,故而从未有此奢望。

谁知去年岁末,《收获》创刊六十周年庆典,我有幸应邀到了上海。会后去巴金纪念馆拜祭巴老,在巴老故居的客厅里见到了编辑部的朋友们,久别重逢,大家都很高兴。笑谈中他们得知我尚未出版过文集,就竭力鼓动我必须做这件事,而且许诺不用我出力!

今天文集真的编好了,我怎能不感谢他们!现巴金纪念馆馆长李小林,她不仅是我多年在《收获》的责任编辑,不仅同意用她父亲巴金同志的美文为全书代序,而且促成了这套文集的出版。纪念馆的周立民同志、王伟歌同志,编辑部的肖元敏同志为我承担了一切:从收集作品、寻找照片、编排卷次、制作年表,直到联系出版社,他们统统包揽了。又蒙作家出版社格外垂青,社长吴义勤同志亲自安排,资深编辑罗静文同志精心制作,文集才得以成册。正如离开上海前夕李小林的话:这是意外之喜。

没有朋友们的热情鼓励与切实的帮助,我的文集是绝无可能出版的。事情他们都做了,留给我的任务只是写几篇短文。

写好后记,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八日



导语摘要

本文集共六卷,涵盖了当代著名女作家谌容的所有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翻译作品,散文杂文。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谌容通过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早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的境遇之艰难,尖锐而沉痛,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和广泛讨论,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谌容的创作向来追求在更宽广的层面上更多地表现社会,尖锐地揭露和剖析社会问题,同时关注人的基本生存境况,探讨人的价值和应该享有的权利。她的文风自成一格,手法大胆新颖,文字嬉笑怒骂畅快淋漓,在当代文坛上独具特色。



作者简介

谌容,女,中国当代作家。祖籍重庆巫山小三峡,1935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北汉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父母入川,1945年抗战胜利至北京,毕业于东城私立明明小学,后考入北京女二中。1948年初随家人回重庆,就读于重庆女二中至初中二年级。


 


1951年参加工作,在重庆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 (书店) 售书。1952年调入《西南工人日报》编辑部任干事。1954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为新中国批享有国家调干助学金的大学生。1957年毕业分配至中央广播事业局从事翻译工作。1961年病休。1962年调入北京市教育局待分配。病休中开始练习写作。                        


 


1975年部长篇小说《万年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在《收获》发表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1980年调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为专业作家。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谌容在全国各地期刊发表多部中、短篇小说,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多次获得各种奖项。由作者改编的电影《人到中年》,获得当年“百花”“金鸡”“华表”三大奖,得到广泛赞誉。



目录

《谌容文集》卷一目录


代总序   


《随想录》之五十《人到中年》 巴金 / 001


梦中的河 / 001


人到老年 / 255


卷后记    


真正的“人到老年”/ 444


 


《谌容文集》卷二目录


人到中年 / 001


 附:写给《人到中年》的读者 / 091


永远是春天 / 094


太子村的秘密 / 245


赞 歌 / 344


 附:一号文件到密云 / 388


卷后记    


县委书记们 / 394


 


《谌容文集》卷三目录


真真假假 / 001


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 / 099


散淡的人 / 187


 附:关于《散淡的人》 / 289


献上一束夜来香 / 291


 


《谌容文集》卷四目录


懒得离婚 / 001


 附:无题 / 069


错,错,错! / 071


得乎?失乎? / 120


啼笑皆非 / 196


第七种颜色 / 263


天伦之乐 / 317


我是怎样养猫的 / 363


空巢颂 / 406


 


《谌容文集》卷五目录


减去十岁 / 001


 附:省得费事 / 027


花开花落 / 029


烦恼的星期日 / 077


心 / 094


周 末 / 109


玫瑰色的晚餐 / 124


褪色的信 / 140


关于仔猪过冬问题 / 170


燕燕的作文 / 186


彩色宽银幕故事片 / 195


弯弯的月亮 / 214


一个不正常的女人 / 234


大公鸡悲喜剧 / 241


心绞痛 / 260


007337 / 279


生死前后 / 302


等待电话 / 315


同 窗 / 321


八八综合征 / 336


淅沥沥的小雨 / 352


卷后记一


求画记 / 358


卷后记二


令人愉悦的短篇创作 / 363


 


《谌容文集》卷六目录


病 中 / 001


中年苦短 / 006


悲欢与共四十秋 / 008


劝 酒 / 023


别了,手稿! / 026


更多的意思 / 029


兴趣种种 / 032


大头菜夹锅盔 / 037


“穷人商店”思考 / 039


从王朔的“过把瘾就死”说起 / 043


痛苦中的抉择 / 046


编辑和我 / 052


小说三味 / 057


《望乡》的背后 / 062


纽约地铁探险记 / 068


酒吧女郎 / 072


从哈佛大学演讲谈起 / 075


“轮子上的美国人” / 077


在爱荷华作客的日子 / 081


一位美国家庭妇女 / 084


黑人朋友拉蒙·哈尔顿 / 087


狗 〔俄〕伊·屠格涅夫 著 谌容 译 / 090


阿里娜和她的外祖母 〔苏〕M.罗申 著 谌容 译 高莽 校 / 110


卷后记


关于翻译小说 / 214


谌容小传 / 216


谌容主要作品创作年表 / 229


编辑的话 罗静文 / 232


后 记 / 241



内容摘要

本文集共六卷,涵盖了当代著名女作家谌容的所有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翻译作品,散文杂文。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谌容通过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早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的境遇之艰难,尖锐而沉痛,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和广泛讨论,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谌容的创作向来追求在更宽广的层面上更多地表现社会,尖锐地揭露和剖析社会问题,同时关注人的基本生存境况,探讨人的价值和应该享有的权利。她的文风自成一格,手法大胆新颖,文字嬉笑怒骂畅快淋漓,在当代文坛上独具特色。



主编推荐

谌容,女,中国当代作家。祖籍重庆巫山小三峡,1935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北汉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父母入川,1945年抗战胜利至北京,毕业于东城私立明明小学,后考入北京女二中。1948年初随家人回重庆,就读于重庆女二中至初中二年级。

 

1951年参加工作,在重庆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 (书店) 售书。1952年调入《西南工人日报》编辑部任干事。1954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为新中国批享有国家调干助学金的大学生。1957年毕业分配至中央广播事业局从事翻译工作。1961年病休。1962年调入北京市教育局待分配。病休中开始练习写作。                        

 

1975年部长篇小说《万年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在《收获》发表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1980年调入北京市作家协会为专业作家。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谌容在全国各地期刊发表多部中、短篇小说,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多次获得各种奖项。由作者改编的电影《人到中年》,获得当年“百花”“金鸡”“华表”三大奖,得到广泛赞誉。



精彩内容

梦中的河

到香港才五天,她已经想回家了。

房间里的布置是无可挑剔的,看来舅妈确实费了一番心思,连窗帘都是新换的,只不过这粉红的颜色太俗气了。

这大概也是香港人的一种情趣吧,凡事都爱讲吉利。就如把“发菜”捧得那么高,只因为它的谐音如同“发财”一样。红色,在香港人看来,或许就是大富大贵大吉大利,总之是大喜的色彩吧。以此类推,连同这粗俗的粉红,自然也就得到格外的青睐。

望着这别扭的窗帘,林雁冬想起自己家那素雅的淡紫色的薄纱窗帘,一股强烈的思念涌上心头,几乎使她不能自持,觉得眼眶里热乎乎的。

可不能让外婆看见,她要伤心死了。也不能让舅妈看见,她肯定要去打小报告的。可是,心里就是这么慌慌的。好不容易来香港旅游一趟,为什么不能放开了玩他几天,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也为自己的心神不定发愁。特别是一想到外婆对自己那么好,真有点不识好歹!

“雁雁,哎呀,你怎么还没有换衣服呀?一会儿王先生就到了。快,快,我的好小姐,来,坐下,我来帮你化化妆!”

舅妈一阵风似的进来了。

她从来不敲门。倒不是不懂礼貌,而是为了显得对外甥女儿更亲切些,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本来,她的大儿子也二十三了,只比雁雁小一岁。可是舅妈看上去还那么年轻,她简直不像有那么大孩子的人。

舅妈一笑就有两个酒窝,只是那两个小窝儿对称得过于工整了,留下了抹不掉的美容痕迹。舅妈见了自己从来都是一脸的笑,让林雁冬觉得都有点讨好的意味,挺别扭的。当然,她心里也明白,舅妈没有必要讨好自己,一切都是为了讨外婆的欢心罢了。包括这两天常来的王先生,看样子,多半也是外婆的主意。她们是不是串通好了要给自己找个主儿?她只觉得好笑。

“不用了,舅妈,我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不行呀,雁雁,你要乖一点,听舅妈的话。香港这种地方,就是看穿着打扮呀,来,把这条皮裙子换上。”

“太短了。”

“哎呀,你呀,长得这么漂亮,怎么不会打扮自己呀!年轻轻的,穿的衣服都那么老气。这裙子今年流行,又是名牌,合乎身份的。”

盛情难却。林雁冬只好穿上了黑皮裙子,还有那也是今年流行的宽肩的丝织短外套。衬上一件鲜艳的衬衣,使她看上去像一株挺拔的小白杨树,年轻得像个在校的学生。舅妈满意地左右打量着她,夸道:

“佛靠金妆,人靠衣妆嘛!好靓啊,顶多像是大一的女生。雁雁,你的皮肤不错,不过,还是要保养啊,明天我陪你去做一次美容。”

姑娘都是爱美的,雁雁欣然应允。只是心里想,需要美容的不是自己,而是妈妈。可惜妈妈医院那个妇产科总是忙得要命,好像离了她就不行。其实离了她人家也照样生孩子。这次回去一定要动员她来香港玩一趟。

“等什么时候我妈来了,舅妈,你陪她去做一次倒真需要。”

“哎哟,多孝顺的孩子。雁雁啊,你舅妈就是命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