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8900.7 4.5折 ¥ 1980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贠创生 主编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85860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线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00元
货号28469874
上书时间2024-10-19
《关公全书》序言
李玉明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这幅楹联曾见悬于山西解州、湖北当阳等地多处关帝庙内,亦是赞扬关羽、传颂天下的一幅楹联。
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可谓名将名儒如云,代不乏人,不可胜数。但被历史封定为圣人者,唯山东曲阜孔子(文圣),山西解州关羽(武圣)两人。一个文圣、一个武圣,千百年来仰如日月、历久不衰、实为罕见。作为三国时期著名蜀汉大将关羽,生前不过为将为侯,但在他身上所凝聚显现的忠、义、仁、勇,特别是忠、义人格形象精神,死后被历史演进演化,以至宋、元、明、清四朝,对关羽的认知,完全形成一种趋同和共识,并达到了和高潮:一是将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极力推崇褒封、愈加愈多、愈拔愈高。由三国蜀汉政权中的一员武将,而升为“王”,升为“圣”,升为“帝”,升为“大帝”,“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其地位显赫之度,完全超过了人间帝王,走向了华夏神坛;二是普遍为关羽建庙。民国以前,我国各地供奉各式类型的关帝庙到底有多少,很难有一个精确的数字概念,据载约有三十余万座。《京师乾隆地图》所记,当时的北京城内专祀关帝和以祀关帝为中心的关帝庙是一百一十六座,为北京城庙宇之。民国以前,我国的农村几乎村村有关帝庙,县、州、府及省城,所建的关帝庙亦比比皆是。海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华人居住区,亦建有数千座大小不等的关帝庙。祭祀关羽的关帝庙遍及海内外,形成了一道“关庙遍天下,九州无处不焚香”的靓丽景观;三是文学艺术领域对关羽的宣传空前。我国历史上,宣传和崇拜关公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如历史小说、评话故事、戏剧曲艺、民间传说、诗联赋文、绘画书法等,还有一些金石碑刻、史志传记,数量相当庞大。此类文库所射放出来的有血有肉的官方信仰、民间信仰、文化信仰和宗教信仰,更是超乎空前,达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
古为今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关公精神和关公文化的研究,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已湧现出一批崇尚关公文化、热爱关公文化,愿为研究关公文化作贡献的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使当前对关公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氛围度。貟创生是山西运城地区地方志办原主任,二○○○年退休后,仍长期致力于运城市域古今文化的研究,曾担任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作为关老爷的家乡人,他认为更有责任和义务担当研究关公、弘扬关公精神的重任。二○○三年,貟创生就以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的名义,起草了《关公全书》的编纂提纲,但因各种原因,该书的编纂遇到了一些困难。在以后的数年里,他并没有泄气,依然千方百计为爭取完成《关公全书》的编纂创造条件和机会。直到二○一四年四月,编纂《关公全书》的启动工作才又被列为继续行进的议事日程。在以后的日子里,由貟创生牵头,汇集了十余位学者,广征博采,精心编纂,数易其稿,历经艰辛,终成关公传略、关公史志、关圣氏族、关公戏曲、诗联关公、关公碑刻、关公传说、天下关庙、关公研究、关公崇拜、圣像巡游、书画关公、附录共十三卷,并加图片、引言和后记,约数百万字的《关公全书》格局。
《关公全书》的编者们,立足于以史实为本,对历史学中的关羽、文学艺术中的关羽,走向神坛中的关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超时空、超国籍、超民族、超信仰、超宗教等奇特文化现象,进行了大胆的剖视。在浩瀚庞杂的有关关羽的资料中,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纂了一部宣传关公和弘扬关公精神的资料性巨著。其内容涉及关羽生平和戎马征战一生之事迹,以及社会历史吟咏关羽忠、义、仁、勇人格形象精神的方方面面,实为记述关公的一部信史,确实是一件很有价值和很有意义的事:一是资治价值 。《关公全书》所折射出来的关公精神,特别是忠、义品德,也将会教育激励和感化各级官员,“帷正而忠”“帷正而义”,时时处处以胸怀社稷安危为己任,誓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人民信赖的社会公仆;二是教化价值。《关公全书》所折射出来的关公精神,也必将通过一定空间的感染力度,潛移默化、教育感化、激浊扬清、祛邪扶正,影响一代一代国人;三是存史价值。数百万字的《关公全书》,内涵多义,外延深广,它向全国及海外华人世界提供了一部全方位、多角度、真实记述和吟咏关公的史料性巨著。见于古今有关记述关公的历史文献,以及民间所搜编的典籍文库中,像《关公全书》这样的资料性宏篇巨著,确实还属首次,为之首家。
关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凝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当今的关公文化已经完全走向了世界。作为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山西运城,以及关公故里的学者和有识之士,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终促使《关公全书》这一宏篇巨著的编纂和正式出版。这是完成了一项上告慰祖宗、下传子孙的千秋大业。《关公全书》的出版发行,将全力推崇关公的忠、义、仁、勇人格形象精神,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谱新篇章,发挥应有的正能量。
关公精神正气凜然,大义参天!愿关公精神弘扬光大,代代相传!
是为序。
二○一八年九月
李玉明:山西三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曾任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关公全书》共包含十四卷,约400字的内容。整套书从不同角度出发,以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整理而成。图书共分为:关公传略、关公史志、关圣氏族、关公戏曲、诗联关公、关公碑刻、关公传说、天下关庙、关公研究、关公崇拜、圣像巡游、书画关公、附录、图片卷。在装帧设计上,全书采用宣纸线装,黄色韩锦作封面,典雅大方,制作精美。
贠创生,男,1940年9月出生,山西平陆人。1981年10月后任山西运城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主任, 2000年10月退休。退休后仍一直从事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曾主持策划点校清乾隆十九年版《蒲州府志》,主编《运城地区简志》《河东名胜大观》《运城人物》《古今中条山》等书。
《关公全书》引言
貟创生
关公,名关羽,字云长,别字长生,三国蜀汉大将,河东解梁常平里(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人。
关公一生的四个节点
关羽的生平轨迹,西晋史学家陈寿(二三三--二九七)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有粗略的记载,概括起来基本上有四个时期:一是东汉末年,关羽亡命奔涿郡(主流的说法是关羽在故里杀了勾结官府、欺男霸女、作恶多端的员外吕熊,只身外逃。但清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三"指关为姓"条引《关西故事》中,说是关羽在故里杀了强占民女的县尹舅爷,以及庇护其舅爷的县尹而逃)。当时"先主(刘备)于乡里合徒众"(招兵买马,聚众起兵),关羽与张飞往投,一见如故,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不避艰险,生死同心,力图扶汉。这就是后世所传的“桃园三结义”;二是建安五年(二○○),“曹公(曹操)东征,先主(刘备)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即官渡之战前,曹操分兵东进,刘备为曹操所败,关羽被俘。曹操为使关羽归顺,设宴招待,“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又“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但关羽仍不忘“受刘将军(刘备)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恪守信义,始终不渝,趁机又奔先主,投归刘备。"曹公义之",认为关羽是一位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的“忠义之士”;三是建安十九年(二一四),关羽被派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二一九),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授予符节和斧钺)”,率兵攻打曹军。是年,关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均在今河南境)群盜或遥授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即关羽率兵攻曹,水淹七军,擒曹将于禁,斩曹将庞德,梁、郏、陆浑等地豪强亦纷纷投降,接受关羽的印绶及封号,羽名威震华夏;四是建安二十四年(二一九)冬,东吴孙权派兵攻袭荆州,关羽退保麦城(今湖北省当阳东南),突围至漳乡(今当阳东北)兵败被擒杀。蜀汉景耀三年(二六○),后主刘禅追谥故前将军关羽为“壮缪侯”。陈寿毕竟属西晋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陈寿的倾向是“尊曹贬刘”的,故他撰《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的。在《三国志》中,“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睿为帝,刘备父子仅称先主、后主。但陈寿还是通过委婉隐晦的表述方法,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其中孕育着一位史家的实录精神。陈寿在《三国志》中撰写的《关羽传》,应该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威震华夏”四字,就是对关羽勇武精神极高而恰当的评价。但由于个人因素和历史环境的制约,陈寿也不可能对关羽的生平,特别是征战生涯,有特别翔实的记载。
关羽被杀后,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关羽首级盛装在一木匣内,派人星夜送至洛阳曹操处。曹操识破了孙权“嫁祸于人”的诡计,因仰慕关羽其人,便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之外”,并建庙祭礼。而孙权亦将关羽的躯体以王侯礼葬于当阳漳乡。到隋开皇九年(五八九),关羽故里始建关庙,因此民间有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之说。
忠义仁勇的人格形象
在关羽一生的征战生涯中,“忠于刘汉,扶汉鼎于将倾”,报国以忠之“忠”;“不忘故主(刘备),舍生取义”,降汉不降曹,护送甘、糜二嫂夫人千里寻兄(刘备),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之战曹操兵败,撤退至华容道中被关羽拦截,但关羽终还是放了曹操),待人以义之“义”;长沙之战以仁义释黄忠(初归刘表,令守长沙,后归刘备),以及在“新野之役”(刘备从新野撤退中遇阻,关公保护其安全退到了夏口),“围樊之役”(围曹部将曹仁于樊城)中,所表现出来的古战场遵循圣祖之德的“仁”;解白马之围(袁绍遣大将颜良于白马,围攻曹操,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以报“曹知遇之恩”),过五关斩六将(东岭关守将孔秀,洛阳太守韩福、牙将孟坦,汜水关守将卞喜,荥阳太守王植,滑州黄河渡口守将秦琪,皆属曹将),水淹七军,降禁(于禁,曹操部将,围樊之役中,他率众增援时汉水泛滥,所率部七军皆没,遂投降)斩德(庞德,曹操部将,曾助曹仁攻关羽,但兵败被擒拒降为羽所杀)所示之“勇”。其中凸显了关羽的“忠、义、仁、勇”,特别是“忠”“义”的人格形象精神。
任何事物的核心内涵,或叫本质属性被社会所认知以及达成共识,要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关羽死后的第三年,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二二一),先主刘备曾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关羽祠。蜀汉景耀三年(二六○),后主刘禅(刘备之子,为三国蜀汉后主)追谥已故前将军关羽为“壮缪侯”。西晋太康元年(二八○),史学家陈寿始撰《三国志》,在《蜀书》中设编《关羽传》。南朝宋元嘉六年(四二九),宋文帝(刘义隆)命裴松之(南朝史学家,山西闻喜人)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并对其中的《关羽传》补充了一些史料。“三国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至少在隋朝就开始”(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古典文学三百题》第六六二页),这说明自隋代起或再往上追溯,三国故事中关羽的形象已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之后,在玉泉山麓关公显圣传说处,建有玉泉山关帝庙,亦称“显烈祠”和小关庙,为中国早的关帝庙。隋开皇九年(五八九),关羽故里解州始建关帝庙,为以后全国所建武庙之祖。隋开皇十二年(五九二),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禅法师在湖北当阳传教,假托关羽显灵,创建当阳玉泉寺。唐建中三年(七八二),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位名将之一,定入武庙奉祀。
我国历史发展到宋、元、明、清,关羽的忠、义、仁、勇,特别是忠、义人格精神形象,逐渐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领域,在我中华大地上完全被推向了一定的高度。
历代钦封与艺术呈现
宋代时,宋哲宗(煦)钦封关羽为"显烈王"。宋徽宗(佶)给关羽先是钦封"忠惠王",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宋高宗(构)曾钦封关羽为“壮穆义勇武安王”等。为祭拜关羽,各式各样的关王庙在宋代时又建立了不少座;元代时,文宗先钦封关羽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又封“齐天护国大将军”“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护国崇宁真君”等。三国故事戏,特别是其中的关羽形象,成了元杂剧历史戏中重要的题材。如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亦称《单刀会》)中的关羽,以其"义、勇"为核心,凸显了关羽那种惊人的胆识、超凡的勇武、凜然的正气等性格形象。特别是元末,罗贯中所著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付梓问世,更使关羽的名声大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罗贯中的倾向显然是“尊刘贬曹”的,小说中的关羽形象,被描绘得非常完美,实属勇武和忠义的化身,跃居历代名将之首。湖北当阳关陵有一副对联云:“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人”,就是对当时社会宣传关羽人格形象的写照;明代,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令建关庙于南京雞鸣山,并列入祭拜祀典。成化三年(一四六七),在湖北当阳关羽陵墓(葬身躯处)的基础上,始建关陵庙;成化十三年(一四七七),明宪宗令建北京白马关帝庙。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世宗令建北京正阳门关帝庙。万历十年(一五八二),解州关帝庙御书楼悬匾神宗皇帝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四字;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在洛阳关羽陵墓(葬头颅处)的基础上,始建洛阳关林庙。明神宗还先后钦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人、鬼、神)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神宗还赐天下所有的关庙皆为英烈庙。
据《酌中志》记载,明王朝皇宫中的宝善门、思善门、干清门、仁德门、平台之西及皇城各门等,皆供有关圣帝君之像。而且京城九门的月城内,皆建有关帝庙。明代宣传和弘扬关公精神的主要著述有:宣德年间,宫廷大画家商喜绘制了巨幅宣传关公勇武的画册《关羽擒将图》。明末,河南孟津王铎编著刊印《关帝世家》,钱谦益编著刊印了《义勇武安王集》等。清初刚刚入关,世祖顺治即封关羽为“协天伏魔大帝”。康熙在西巡经关公故里解州时,专门拜谒关帝庙,并亲笔题匾额“义炳乾坤”。乾隆皇帝曾为解州关帝庙亲笔题匾额“神勇”,为洛阳关林题匾额“声灵于铄”。咸丰皇帝曾为解州关帝庙亲笔题匾额“万世人极”。俗称“老佛爷”的慈禧太后,曾先后亲笔给洛阳关林题匾额“威扬六合”和“气壮嵩高”,给河南社旗赊店山陜会馆关帝殿题匾额“龙”“虎”二字。
雍正三年(一七二五),清朝颁布祭礼,定祭关羽仪典比照祭孔(孔子),正式将关羽列入国家祭祀主神。嘉庆、道光、咸丰先后对关羽都有加封。到光绪帝时,对关羽更加钦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多达二十六字,为历代皇帝加封关羽之。光绪皇帝还为洛阳关林题额匾"光照日月"。
据载,从乡村到县、州、府、省以至京城,清时皆令普遍建立关庙。甚至在圆明园内,也建造几座关帝庙,可见关公的影响力之大。清代宣传和弘扬关公精神的历史文献,主要有康熙版刊本《关帝志》,乾隆版刊本《解梁关帝志》等。
社会影响与文化信仰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对关羽忠、义、仁、勇,尤其是忠、义人格形象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使社会对关公精神的认知,以至形成共识达到了高潮。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四朝帝王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极力推崇和褒封,愈加愈多,愈拔愈高。关羽由一员武将而升为“王”,升为“圣”,升为“帝”,升为“大帝”,“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其地位显赫,完全超过了人间帝王。同时还将关羽与文圣孔子并列为圣人,共享春秋二祭。湖北当阳关陵庙正殿廊柱上有副楹联云:“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此联一是将宋、汉两朝并提,二是将山东曲阜孔(子)圣与山西解州关(羽)圣等观。除民间普遍祭祀关羽外,朝廷还定期对关羽实行公祭。正因为这样,自宋元至明清,上至朝廷和王公大臣,下至普通官员、各界人士及一般黎民,以至海外的华人世界,便出现了对关羽前所未有的崇拜;二是各地普遍为关羽建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供奉的各式各类型的关帝庙达三十余万座。仅有两千三百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众则达八百余万,建有各类型的关帝庙达千余座。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定日县岗嘎山顶曾建有世界上海拔的珠穆朗玛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大将福康安率军进藏,曾先后修建日喀则、拉萨、江孜、定日、工布江达五座关帝庙。清代以前,我国基层的农村,亦建有相当数量的关帝庙,历经沧桑,多有损毁,但今运城市域仍有保存基本完好的村级关帝庙数十座,仅新绛县就有三泉、泉掌、龙香、桥沟头、西庄、富有庄、张庄、马庄、南张九座。闻喜县下丁庄村关帝庙,创建于清雍正元年(一七二三),至今保存完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曾是当地共产党领道的抗日游击队司令部驻地。当时的人民子弟兵,在司令部的带领下,亦曾以关云长勇武精神为榜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狠狠打击日军,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这一片神圣的土地。关羽不但成为民间人们供奉的神明,而且还成为国家祭祀的高级神只。全球多的寺庙当数关庙,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竟建有数千座大小不等的关帝庙,日本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建有关帝庙则达千余座。真可谓“关庙遍天下”,“无处不焚香”,亦大大超过了对文圣孔子所立的庙宇和祭拜规模;三是文学艺术领域里对关公精神的宣传和弘扬空前。三国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据载起始于隋,但至唐的三百余年间,宣传关羽事迹的文学艺术作品其数廖廖。五代时,洪迈著的《容斋随笔》中,曾有“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的描述,但罕见咏载关公专门的著述。至宋、元、明、清,由于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宣传和崇拜关公精神的作品,如历史小说、评话故事、戏剧曲艺、民间传说、诗联赋文(诗、词、赋、楹联)、绘画书法、碑刻等,还有一些史志或传记,数量相当庞大,很难有一个精确的数字概念。关羽家乡蒲州梆子戏曲中,演记"三国戏"共八十八出,而其中“关公戏”就有十八出之多。此类文库所射放出来的有血有肉的关公故事及忠、义、仁、勇人格形象,在我中华大地上可谓“庙食盈环中,姓名走妇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关公文化的当代传承
陈寿的《三国志·关羽传》仅九百余字,加上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三国志注》中,有关关公的注文,也只有两千余字。但这些历史文献,传给后世的涵盖内容却非常丰富。特别是陈寿所述的关羽一生之几件大事,则完全凸显了在关羽身上所体现的忠、义、仁、勇人格形象精神。这种精神的影响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除文圣孔子外,则完完全全超过了任何一个历史伟人。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特别是关公的忠、义思想,自发积累,逐渐凝聚,发展到隋、唐时,则基本上形成了融于人类社会的关公信仰和关公崇拜。这种信仰和崇拜,实际上折射着一种内容十分丰赡,涵盖面极为广阔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崇尚忠贞,崇尚信义、崇尚勇武、崇尚仁爱,等等,千百年来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发展中共同心理需求的主流,这便是独特的关公文化现象。
我国历史发展到现代,关公的品质和做人的准则,仍一直影响着国人作为一种传承的动力。开国领袖主席,在熟读《二十四史》中,涉及关公方面的资料,他曾先后点评过六次,十分肯定了关羽“降汉不降曹”的忠义之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可谓日理万机,但仍亲自安排关公戏目《单刀会》《古城会》《水淹七军》《汉津口》等,先后到北京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道人演出,亦肯定了关公忠、义、仁、勇的人格形象精神。在以后的时限空间中,尽管时有一些“左”的干扰,但见散于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座关帝庙,基本上大都保存完好。知识界也编纂出版了部分弘扬关公文化的专著及一些研究文章,在社会领域里也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和影响。
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时代的呼唤、人们思想的解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宣传和弘扬关公文化,践行关公精神的现代价值,便在我中华大地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关地方政府对弘扬关公文化的重视与支持。关公故里山西运城市,当地政府从上世纪九○年代伊始,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关公文化旅游节,且延续至今,已承办二十八届。河南洛阳、许昌、信阳、社旗,湖北荆州、当阳,福建泉州、东山,河北涿州等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