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寅恪家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寅恪家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9.6 6.4折 7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求会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11968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8472599

上书时间2024-10-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胡文辉 


楔子 


章 客家骄子──义宁陈氏之源 


“吴头楚尾”之地——棚民——始迁祖——义门之后——怀远籍——兴旺之始——凤竹堂——地方名流——竹塅陈氏


 


第二章 崛起于陇亩──陈伟琳 


开明的家法——奠基者——次壮游——梯云书院——长子树年——七岁的英才——破天荒——同一年——团练创立——临终遗训——两种文化之战


 


第三章 时势造英雄──陈宝箴(上) 


京师游历——运粮奇计——圆明园之火——浴血东南——四觉草堂——引路人——“海内奇士”——两次调停——杨家牌之战——候补知府——平苗抚苗——告别竹塅——小试牛刀——河北道——树年之死——王树汶案——故乡行——黄河难清——初承衣钵——岁在庚寅


 


第四章 戊戌不务虚──陈宝箴(下)


治鄂佳绩——甲午之耻、乙未之诤——新任湘抚——湖南情结——“开名士行”——务实之举——南海、南皮之间——“义宁公子”与“浏阳二杰”——谔尔福与周汉——俞明震与喻兆蕃——山雨欲来——戊戌巨变——传闻已远——西山托梦——猝死成谜——文教大业——不以诗文名——中医之学


 


第五章 待世非弃世──陈三立(上) 


生于忧患——昆弟之恒情——“岁寒松柏”——名士心性——科场苦涩——吏部主事——两湖教习——强学分会——父子同心——“神州袖手人”——“待世非弃世”——东南自保——辛丑年的含义——“不入帝城”——铁路总理(上)——铁路总理(下)——祇洹精舍——薪尽而火传


 


第六章 末路之悲歌──陈三立(下) 


辫子风波——“馀作前儒托命人”——同光诗魁——“南陈北王”——奖掖后进——南社诸生——诗友郑孝胥——康梁师徒——泰戈尔来


访——水厄之疾——国难会议——匡庐息影——后的欢宴——魂断旧京——梦留西湖


 


附:义宁竹塅陈氏世系简表


征引文献 


后记







主编推荐




义宁陈家三代的身世,各有其悲剧性。陈宝箴是清末维新运动的牺牲品,陈三立是民初遗老群体的同路人,而陈寅恪是1949年之后的文化遗民。他们都有心忧天下的情怀,却都恓恓惶惶,失意于当时。惟其如此,惟其异于时流的文化姿态,他们才能摆脱近百馀年历史黑洞的吞噬,给我们带来异样的光芒。


 


近二十年来,《陈寅恪的家族史》一直无可替代,如今,求会踵事增华,全盘改写旧著,尤其通过注释增补了大量史料,信为超越自我之作。可以说,这是迄今*好的义宁陈氏家族史,就实际内容来说,也是*好的陈宝箴、陈三立评传。读者亦可藉此知人论世,领略陈寅恪的祖父和父亲所经历的那段近代史风云。若是只想了解陈寅恪的家世背景,则手此一册,更是绰绰有馀。


——胡文辉







精彩内容

看《陈寅恪家史》这个题目,顾名思义是以陈寅恪为本位而作的,可实际上他却未正式出场,写的是他之前的陈家。这样的体例似暗示着,陈寅恪代表了义宁陈氏的,此书是要通过追溯义宁陈氏的家族奋斗史,告诉我们陈寅恪是怎样炼成的,是在怎样的家世背景中造就出来的。不妨说,这是一部陈寅恪的前传。

那么,在中国近代史上,义宁陈氏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作为陈寅恪的研究者,我得承认,陈寅恪作为史学家,义宁陈氏作为家族,皆为当今知识界所艳称,已形成一种象征化、神话化的倾向。义宁陈氏一脉,似乎隐然代表了中国近世学术文化的正统。

但首先应强调,义宁陈氏本不是标准的文化望族,其出人头地是相当晚近的事,也是相当短促的事。陈氏源出客家,雍正年间始由福建上杭迁至江西修水,属于被土著士绅排斥的族群,其家族似是凭种植业和商业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直到陈宝箴中举,才为家族初获功名,以后更因缘际会,成为独掌一方的大员,可说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再到第二代的陈三立,尤其是更下一代的陈寅恪,才算在文化上取得了成功。

义宁陈氏之浮出历史的海面,我以为有两个特别关键的节点:个节点是太平天国。若非洪秀全等人造成天下大乱,清廷迫于形势,不得不破格提拔人才,以陈宝箴一介举人,是绝难做到一省巡抚之位的(同是举人的左宗棠当然更无可能封侯拜相)。陈在湖南巡抚任上虽叱咤一时,但不过数年,即因戊戌政变而罢黜,其实谈不上有多么大的作为——其历史地位,更多是田变法殉葬而成就的。他的作为,不如说是乘时而起,为义宁陈氏搭建了文化平台,积累了人脉资源,这才有了诗人陈三立、史家陈寅恪的闪亮登场。

第二个节点是废除科举。近代以前,中国社会重心在士绅阶级,士人与官僚不分,学问与政治不分。到了西风东渐的时候,旧制度雨打风吹去,科举亦随之水流花谢。而科举的废除,不仅意味着士人立身托命之途完全改易,也意味着学问与政治完全分作两途。在这样的背景下,陈门子弟本来就在教育上异常用力,则选择学问一途自是顺理成章。而且,陈宝箴既沦为政治罪人,其后人弃政从文就更易理解了。

不管怎样,陈宝箴立功,陈三立、陈寅恪立言,三代相继而起,而三代皆有可传,毕竟难得。至今义宁陈氏享大名于世,也是事出有因的。此外,还想补充一点:陈家三代的身世,各有其悲剧性,或许也是世人对他们多表同情、多感认同的一个潜在因素。陈宝箴是清末维新运动的牺牲品,陈三立是民初遗老群体的同路人,而陈寅恪是1949 年之后的文化遗民,他们都有心忧天下的情怀,而都恓恓惶惶,失意于当时——惟其如此,惟其异于时流的文化姿态,他们才能摆脱近百馀年历史黑洞的吞噬,给我们带来异样的光芒。

这些,是我在校读《陈寅恪家史》稿样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简单说,我更愿意从社会因素而非精神因素来理解义宁陈氏,如此,庶几能免于浮泛的颂扬套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